11.18 於都縣梓山醬油的古法釀造工藝

于都縣梓山醬油的古法釀造工藝

在贛南,有這樣一家堅守傳統工藝製作的醬坊——于都梓山御醬坊,其生產的梓山醬油保留著原來的風味,以味美色佳,香甜獨特馳名於省內外。

于都縣梓山醬油的古法釀造工藝

在於都縣梓山鎮龍口村,幾棟不起眼的廠房座落在群山環抱,綠樹掩映之中。廠房內,400多個大釉罐成為村中一道美麗的風景。走進醬坊,撲鼻而來的是一種特別的醬香味。一些工人正忙碌著。

于都縣梓山醬油的古法釀造工藝

醬油傳統技藝傳承人李玉成告訴我,這幾百個釉罐盛滿醬豆,“戴”著大“斗笠”,白天在陽光下暴曬發熱,促進微生物生長;晚上即卸去“斗笠”,讓醬豆吸取夜間露珠,吐出廢氣,清純豆醬。每日如此循環往復,發酵時間最少長達1年。通過這種“日曬”與“夜露”工藝,讓醬豆在自然條件下發酵,充分吸收日月之精華,釀造天下之美味。

于都縣梓山醬油的古法釀造工藝

梓山醬油是于都傳統名品,已有近300年生產歷史。贛州府志記載:醬油春末夏初用黑豆蒸曬,再以鹽水浸豆,久曬出味,然後去豆取汁熬為油。製造如法則色黑味甘,經久不壞,最為佐饌佳品。此惟于都所出為上,諸邑不及。

于都縣梓山醬油的古法釀造工藝

梓山醬油的製作保持著傳統而繁雜的生產流程,主要是選豆、浸豆、蒸豆、燜豆、晾豆、植入曲精、清洗醬豆、發酵、清洗醬豆、封缸、倒缸、淋油、抽油、加入香料、熬製成品等10幾道工藝。

于都縣梓山醬油的古法釀造工藝

第一道工序選豆:選圓潤、飽滿的黃豆、黑豆。黃豆的皮更薄,黑豆的皮更厚,一般而言,黑豆比黃豆容易發酵,黃豆第一次發酵技術較難掌握。

二是浸豆:豆子放在水裡浸泡。根據季節不同而確定浸泡時間,比如冬天浸泡時間長,夏天時間相對短。

三是蒸豆:泡完之後就是蒸豆。蒸豆的技術目的,就是讓豆子綿軟熟透,大約蒸5—6個小時。

于都縣梓山醬油的古法釀造工藝

四是燜豆:把火熄滅,關閉灶門,讓蒸熟的豆子自然降溫,當溫度降至用手觸感不燙手時,才進入下一道程序——晾豆。

五是晾豆:把蒸好的豆子倒入用竹子織的晾席上,把豆子晾乾。晾到跟手感溫度一樣。

植入曲精:放入曲精、麵粉拌均勻,曲精就像蒸酒的酒麴一樣,起發酵作用。

于都縣梓山醬油的古法釀造工藝

進入發酵房:用竹蓆分裝好原料,送入發酵房第一次發酵。技術關鍵一是控制好溫度,二是溼度,這個關係到醬油品質的好與壞。

清洗醬豆:把第一次發酵好的醬豆從發酵房裡取出,用清水清洗,去除雜質。

封缸。把清洗好的醬豆加入鹽,放入大釉缸裡密封發酵,也就是第二次發酵。

操缸。對大釉缸裡第二次發酵好的醬豆,根據天氣大約一星期1次對醬豆進行翻動,讓醬豆上下翻均,使氨基酸更充分的釋放。

倒缸:就是把醬豆從這個大釉缸裡倒入另一個大釉缸裡,這是對操缸工序的進一步深化,使醬豆更均勻的發酵。在倒缸過程中發現醬豆存在的問題,再一次對醬豆鹽分和水分作進一步的增加或調減。

于都縣梓山醬油的古法釀造工藝

淋油:將缸裡醬豆產生的醬汁、醬源抽取出來,不斷地淋在醬豆上面,便於醬豆更充分的發酵。淋的次數越多,越能使醬豆發酵充分。

抽油:把缸裡的釀好的半成品醬油抽到另一個缸裡去,剩下豆醬。

加入香料:把香料放入醬源缸,通過日曬夜露過程,讓使香料和醬香自然融和,產生獨特的味道。

熬製成品,高溫殺菌。

包裝成品。

如今的梓山醬油還保留著原來的風味,並在不斷傳承和發展,現已成立了“于都縣御園春食品有限公司”,醬油品種3個,分特級、一級、二級,產品暢銷江西、福建和廣東,年銷售額達60萬元。

于都縣梓山醬油的古法釀造工藝

(作者:文野視覺 ;供稿:于都縣志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