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郎酒董事长:茅台价格高还买不到,是其他酒厂的耻辱!你怎么看?

琅琊榜首张大仙



i阿伦


一对儿野生核桃,盘了盘当时就炒到数千元了,现在呢?我手里就不只一对儿,品相可以还是别人扔给我的。我瞎想啊:茅台会不会亦然,只要赤水河河水不干,贵州小高粱不绝种,茅台酒年年生产不出事儿,市场的存货会在不知不觉中累积起来,价格高老百姓又不舍得喝,囤积商奇货可居不肯低价出手,后期的累积会越来越快,越来越大。结果呢?感觉,现在的年轻人喝白酒的不多了,已经老龄化的我,喝2000元一瓶的酒水,钱花得起但心疼不起,10年后见吧……


江山依旧在6666


一瓶酒,不过三斤高粱。其价值经过包装之后却卖上了2000元大关。而且居然一瓶难求。其实细想一下,这绝对不只是一瓶酒那么简单。

本人是做纯粮小烧的,所以最近对茅台也比较关注。茅台所出售的并不只有茅台其中的酒。千万不要把茅台看做成一瓶酒,那是一瓶资本是直接拿来可以换钱的,是直接能在市场上流通的。

因为我是做纯粮小烧的,所以我们可以剖析一下茅台的成本。一般两斤高粱一斤酒茅台,即使是你工艺再复杂,我给你算三斤高粱一斤酒,这样高粱的成本我算你10元钱。10元钱已经接近我一斤酒的成本了。而在算上茅台的其他费用包装,瓶身价格大概在5元钱。加上其代理的费用,广告的费用每瓶我这算你50元钱。还有其他的税收,等等综合费用绝超不过200元钱。即官方售价1499元,超出本身价值六倍!但是想一想买茅台的都是什么样的消费群体,是平平常常的老百姓吗?当然不是。

如果一个人很有钱,他又担心被别人知道,因为你不管存在哪个银行,都有被报出来的可能,但是如果你在某一个地方买一个仓库,放几百箱茅台酒,这个是没有人知道的。

贵可以贵还买不到,这里边绝对有猫腻。如果一个厂家控制的话,是绝对能买到的,想让他没想控制他在加大这个事情的严重。

所以我们真正喝酒人不管茅台涨到多少钱,跟我们关系都不大,我们只喝纯粮食酒就行。

做粮食酒这么长时间了,很多人都没有自己买茅台的经历,也是偶尔一两瓶也就可以了。大部分还是别人送的,所以可见茅台只不过是送礼用的多一点。

反正我喝酒只喝自己家的纯粮酒。











良心哥的粮芯酒


郎酒不必自责啊[呲牙] 这是历史机缘造成。。。

十多年前茅台五粮液酒鬼基本同价都是200多,酱香型没人喝,大多数人喝不惯那口感。。。。后来大约06年重走长征路 部队的人率先喝起来,才慢慢从官场到商场都风行起来 非茅台不喝。。。。。。如果开两瓶酒放面前二选一 我毫不犹豫会选1573来喝不会选茅台[呲牙]。。。。。




hh0516


这句话就相当于京东老板回到宿迁老家,宴请当地京东业务员时说的那样:看着老家宿迁的大街上还有那么多苏宁等超市存在,兄弟们,这对我们京东来说是耻辱!

郎酒老板说这句话,意思就是:人家茅台已经做到硬通货的地步了,甚至是奇货可居,是饥饿营销的鼻祖,大家花了钱还买不到,买到的有的还是假货,其它品牌的酒都没有这个段位,都在茅台之下,作为同行,这不打脸吗?

这句话就像发怒的老师,同学们你们看咱全年级的某学霸,每次考试都是年级第一,你看看你们,你们中间怎么没有人拿个第一,为咱班争光!都是一个年龄段的,也是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不拿第一这是耻辱!

茅台,尤其是飞天茅台,相当于手机届的苹果,郎酒在川酒里属于一线梯队,品牌价值上属于第二梯队。郎酒,是川酒里为数不多主打酱香风格的白酒,因为离赤水河不远,得了地利,但没有得天时。

世人所知的郎酒不是赞助央视春晚打出来的红花郎,而是老郎酒,现在的红花郎最被人推崇的是小瓶装的兼香型郎酒。

放眼白酒世界,浓头酱尾的兼香型,做的最好的就是郎酒,口感相当不错,比口子窖质感更幽雅。但是郎酒酱香,比起飞天茅台这种出道就是巅峰的酱酒扛把子来说,那基本没啥特别的优势。

飞天茅台的酱香就是最纯正的酱香,一出世就是巅峰,其他所有的酱酒都是把飞天茅台当做标杆,还没有酱酒企业说我的酱酒已经超越了飞天。

茅台镇的酒都是依靠茅台的光辉,是大树底下好乘凉。因为茅台汇聚了最好的自然资源和生产技术,这个其他酱酒真的没法比。

当然茅台也有溢价,而且很高。年份茅台更是超越了饮用的意义,具有收藏价值!它的品牌就是价值,就连酒瓶子喝完了都有收藏的价值!这就是一个商品发展到了天下通吃的程度,妥妥的硬通货!

什么是硬通货?拿到大街上就是钱,随便变现,等同于流通的钞票。

而郎酒,并没有进阶到如此的段位,品牌上就不行,含金量也不够,他说茅台贵,还买不到,就是说茅台即使有货,想卖,还欲卖还休,吊人胃口。

而其他大品牌却没有趁着这个机会大显身手,一举攻陷和填补市场空白,其实说的是打了酱香酒企业的脸,是耻辱!

就像百米飞人博尔特,比赛时跑到最前端,故意放慢节奏,挥挥手,仍然得了第一名!





楼兰餐厅老王


茅台能一直牛下去吗?未必,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对于白酒价格上涨问题,郎酒董事长汪俊林最近在接受采访时反复强调,白酒定价权始终在消费者手中,涨不涨价是企业可以决定的,但买不买单是消费者决定的。茅台价格那么高,消费者还买不到,这是茅台的光荣,但却是其他酒厂的耻辱。

如何看待茅台涨价还买不到的现象呢?

观点一:靠涨价拉动利润,不具备可持续性

现在可谓是高端白酒的黄金时代。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全国酿酒行业2018年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销售收入8122亿,比上年增长10.20 %;实现利润总额1476.45 亿,比上年增长23.92 %。

但是,销售额和利润大增背后,是产量的不断下滑。上表可见,白酒产量已经连续两年下滑,既然白酒涨价这么厉害,利润大幅增长,按道理应该加大产量才对啊!为何产量不断下滑呢?是消费者喝不起了吗?还是厂商供给侧改革?

我觉得这就跟东阿阿胶一样的道理,靠涨价来提升业绩,但最终崩盘了。茅台也一样,无限的涨价,只会导致产量不断的下滑。

观点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家独大不可持续

最初的计划经济时代,能够以具有竞争力的成本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白酒供给的清香型胜出,山西汾酒一时风头无两;

上世纪80年代,提供高中档全价格段产品、工艺技术快速进步的浓香型放量,五粮液市场份额登顶;

进入21世纪后供求关系逆转,具有稀缺属性的酱香型力压群雄,贵州茅台获得行业定价权。

可见,几十年内,龙头换了好几个,茅台并非一直都这么辉煌的。老股民都知道以前五粮液才是龙头。

今年郎酒有望上市,也是酱香型的,会不会形成对茅台的冲击?我认为至少会分流。

其实白酒影响最大的还是营销,酱香型酒其实很多,茅台镇就很多,但是由于没有品牌知名度,大家都不会买,口感差很多吗?也未必。

观点三:未来年轻人还会继续喝白酒吗?

数据显示,我国白酒消费的主力人群年龄段是30—50之间;消费平均年龄为39岁。我国白酒消费者中,70后约占四成,80后、90后约占三成。

现在年轻人崇尚健康生活,更喜欢运动而非喝大酒。我身边的很多同龄人都很少喝酒,更多的是健身,跑步等。

而且未来年轻人面临经济压力较大,房价高,工资难涨的问题突出,更不会去消费天价的茅台酒---借用中国好声音的广告:全国畅销的小瓶白酒小郎酒了解一下?


赵冰峰财经


郎酒位于古蔺县二郎镇,隔赤水河与茅台镇上下相望,虽说郎酒也生产浓香型白酒,但主打产品仍以酱香为主。得益于国营企业的背景,郎酒的广告投放一直处于白酒行业的前列,因而也就造成了郎酒的知名度在全国消费者心里酱香酒第二的感觉,这些年的发展可以用平稳顺利来形容。

个人觉得郎酒的酱香酒特别是回味,颇有浓香酒的回味感,达不到顶级名酒一线喉的深层次感,这恐怕也就是不在酱香酒7·5平方公里造成与茅台酒口感差异较大的唯一原因吧。假如挑选同等价位的白酒,更倾向于选择同属于酱香酒的国台、金沙回沙酒、珍酒等,品质口感感觉更为正宗。

如果非要说白酒行业的耻辱我倒不认为是某个品牌处于领先地位,真正的耻辱是传统工艺纯粮酒被新工艺白酒冲击得七零八落,甚至公然以新工艺白酒冒充传统工艺纯粮陈酿。这样的现象才是白酒行业的耻辱,不要行业良心而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中心。



一壶佳酿喜相逢


在我看来这些话两层含义,一,多行不义必自毙!茅台这么干是在资本运作的结果,竭泽而渔杀鸡取卵行为,最终会付出代价,但是他是国企民族品牌,衰了,破产了国家就像曾经的青岛啤酒,不断输血,但最终还是被雪花,哈啤赶超!另一层含义就是其他白酒企业这些年不思进取,没有造出让人为之倾倒的品质品牌,还有很大进步空间!不过喝过的白酒像洋河酒业的蓝系列,我感觉还可以,很期待能超越!纯属个人观点!


鉴古悦今


现在市场上有种非常不好的心理:茅台这么贵是消费者比较傻,交了智商税。

现实情况呢?这是市场经济作用下的结果。茅台年产量三万顿,少吗?真的不少了。其他的酒厂销量呢?

既然说到了郎酒,我就说一下郎酒和茅台的区别,郎酒是川味酱酒。和茅台的口感差异还是很大的。

第二,你以为茅台消费者只是在买茅台吗?不是的,茅台的附加值是无敌的。

第三,还是老生常谈的一点,市场不公平,非常不公平,你能做出最好的产品,价钱会高到离谱,这很正常,你两千多能买到世界上最好的酱酒,真的很贵吗?


酒与绅士


首先,含着金汤匙出生和没奶吃的孩子,后天成长程度肯定有差异。表面上看是公平的,实际上后台工作千差万别。尤其现在不是当初的计划经济时代,在市场经济时代,往往机会稍纵即逝,而茅台恰恰抓住和及时利用了机会!炒作其国酒茅台的基因,树立深耕了品牌影响力,把价值的基础先做牢做实,同时聚焦了贵州一省之资源,利用股市的炒作推力,借用官方平台,塑造成高大上,迅速拉开了与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之间的差距,越走越高,越走越顺,坚强夯实了自己行业老大的坚实地位,已经不可动摇。近几年虽然商务用酒受到一定制约,但是炒作酱酒,炒作酱酒的收藏以及酱酒工艺复杂于其他香型的优势,更加推波助澜,当然还有更多深层原因,后者想再赶超,已经遥遥不可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