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安庆迎江经开区:盘活“僵尸企业” 唤醒“沉睡土地”

10月30日,在安徽安庆迎江经济开发区,占地70亩、总投资3亿元的安庆市金富春化纤有限公司正式开工,项目建成达产后,将形成年产10万吨差别化纤维的生产规模,可实现年产值10亿元。

这一块闲置土地,曾经属于一家“僵尸企业”。安庆恒达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于2010年7月签约,准备建成年产20套“密封电石炉炉气净化系统装备”和50套“垃圾焚烧烟气处理系统装备”项目,约定投产时间为2011年11月。然而,因为设备投资方毁约,造成项目中止。

如今,这块“沉睡”的土地再度“沸腾”起来。当天,共有15个项目在迎江经济开发区集中开工,其中7个项目为低效用地企业或“僵尸企业”地块处置嫁接项目。

盘活“僵尸企业”是高效集约发展的需要

迎江经济开发区坐落于安庆市东部新城区,总体规划面积约4.24平方公里,已建成3.3平方公里。2018年5月29日,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复为省级开发区,更名为“安徽安庆迎江经济开发区”。

作为安庆市规划面积最小的省级开发区,发展空间不足是迎江经开区面临的比较突出问题。而与此同时,园区有11处“僵尸企业”和低效用地,所占面积650多亩,造成资源闲置。对此,迎江区委书记尹志军表示,“僵尸企业”占用迎江经开区宝贵的发展资源,掣肘了经开区的发展,必须花心思、上手段予以解决,“这既是市委的明确要求,也是高效集约发展的现实需要。”

据介绍,去年安庆市委、市政府吹响盘活“僵尸企业”和低效用地号角,明确下达了2019年各县区任务目标。迎江区委、区政府在市下达的盘活80%的目标基础上,提出更严要求——基本盘活当前的“僵尸企业”。区委书记尹志军指出,对“僵尸企业”的处理要以铁的态度、铁的手腕、铁的措施,大胆出手,必须持续加大“僵尸企业”处置力度,清退占用园区资源、效益低下的企业,强化现有企业转型升级,才能不断提高园区亩均贡献,加速集约化发展。

“‘僵尸企业’不盘活,产业结构就难以调整,园区的转型升级也就成了一句空话。”迎江区委常委、经开区管委会主任陶小也告诉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竭力盘活‘僵尸企业’,是绕不过的坎,是必须要动的‘手术’!”

“僵尸企业”及闲置地块的情况各不相同,招商企业的需求又各有差异,只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才能实现双方的有效对接。陶小也表示,在实际工作中,迎江经开区按照因企制宜、一企一策的原则,通过股权转让、依法收回、整体租赁等多种方法,积极推进“僵尸企业”地块和低效用地地块处置。

招商引资优先推介“僵尸企业”地块

在各类招商引资活动中,迎江经开区将“僵尸企业”地块处置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实行招商推介优先、企业考察优先、政策支持优先。迎江区委常委、经开区管委会主任陶小也介绍说,在今年举办的赴北京、上海、深圳大型招商推介会中,园区将所有“僵尸企业”地块作为招商推介的重点,在外地企业赴安庆考察的过程中,园区结合企业项目需求,优先安排考察,在政策的谈判过程中,涉及“僵尸企业”处置的项目,园区给予更大的政策支持。

陶小也表示,迎江经开区按照一企业一专班的要求,建立专班推进机制,对于每一个落地项目,确定一名项目联络员,全程跟踪、倾心服务,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在10月30日集中开工的15个项目中,有7个项目为低效用地企业或“僵尸企业”地块处置嫁接项目,其中包括浙江金富春集团年产10万吨功能性差别化纤维项目和年产10万吨PET净片生产项目,总投资5.5亿元,分别落户在占地70亩的“僵尸企业”恒达环保地块和处置低效用地收回的63亩未建地块。

浙江金富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金富春安徽项目总指挥施全根告诉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金富春集团在迎江区经开区考察时,园区积极推介原恒达环保闲置地块,及时处理闲置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消除了我们入驻的顾虑,最终以2800多万元成功竞拍该闲置地块,并于今年3月正式签署合作协议。”

在迎江经开区,盘活类似“僵尸企业”的例子还有很多。如鑫富电器是一家停产企业,占地30多亩,为盘活闲置厂房,迎江经开区通过整体租赁的方式,承租下闲置厂房,再招商嫁接给北京一家生产医用电冰箱的企业,目前该企业已投入生产。“僵尸企业”金斗机械,因负债资产抵押给银行,去年拍卖时又流拍。为盘活资源,园区有针对性地开展装备制造类企业招商,成功引进一家企业。

目前,迎江经开区已完成7个僵尸企业地块和3个低效用地企业处置,总面积607.58亩,超额完成市政府年初下达的8个地块处置任务。陶小也表示,迎江经开区坚持新发展理念,突出高质量发展,正努力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引领区、高水平营商环境的示范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先行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