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二戰日本具備坦克工業,為何造不出重型坦克?原來工業有太多缺陷

二戰期間日本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具備坦克研發生產的國家之一,不僅如此,日本精心打造的聯合艦隊也是世界上重要的海軍力量之一,強大到有能力挑戰一下美軍的海洋霸權。既然日本擁有如此優異的工業能力,為何整個二戰期間日本都在輕型坦克上反覆修改,而沒能成功推出一款重型坦克呢?

二戰日本具備坦克工業,為何造不出重型坦克?原來工業有太多缺陷

95式坦克算得上二戰日軍最好的坦克了

狹隘的坦克認識

日本對坦克這一新事物的反應很快,當坦克首次在一戰戰場上橫行的時候就已經考慮自行研製生產了,不過長久以來日本都認為坦克是陸軍的輔助兵種,是伴隨步兵攻城拔寨的重器,而不能單獨成軍作戰。
在這樣的思路下,日本的坦克設計注重伴隨作戰能力,而非德軍那種單獨成立裝甲師,充當集團軍先鋒發起閃電進攻。而當年日軍的對手以裝備落後的中國軍隊為主,設想中的稱霸亞洲也是由海軍作為主力,陸軍只是一個更大的輔助單位而已,因此在坦克的研發上就更多地考慮眼前的作戰需求,大部分都被設計成了薄甲弱炮型的。

二戰日本具備坦克工業,為何造不出重型坦克?原來工業有太多缺陷

日軍戰艦

在諾門罕戰役中,日軍首次感受到了工業化武裝起來的坦克部隊有多厲害,可是這場戰鬥被日軍內部刻意“淡化”了,畢竟在當時來說日軍整體上在中國戰場上是以勝利為主,如果大肆宣揚日軍敗北,不僅會對日軍士兵造成心理影響,而且更是讓日本陸軍在海軍面前抬不起頭來,因此關於戰鬥的總結思考等都風輕雲淡的描述,日軍彷彿很快就忘了蘇軍坦克集群的強大了,轉頭在中國軍隊身上找到了存在感。

二戰日本具備坦克工業,為何造不出重型坦克?原來工業有太多缺陷

日本89式中型坦克

可以說日本對坦克的設計研發思想落後,對坦克的使用更落後。

巨大的工業缺陷

二戰前日本雖然已經建成了完整的工業體系,可是這個體系中有著諸多的漏洞,最主要的就是日本資源匱乏,日軍內部海軍和陸軍一直在爭奪鋼鐵等資源,對於日本來說,每一噸鋼鐵都需要精打細算,在這場資源爭奪賽中,日本陸軍很不幸失敗了,因此可用於製造坦克等裝備的鋼材數量很少,即便是勝利一方的海軍也算不上很富裕。

二戰日本具備坦克工業,為何造不出重型坦克?原來工業有太多缺陷

日本坦克工廠

除了資源之外,日本還有技術上的缺陷。二戰期間重型坦克的發動機動力已經上升到四五百馬力的級別,德軍的部分型號甚至到了六七百馬力,這樣“暴力”的發動機二戰日本無法設計出來,一輛動力太弱的坦克,就算造出來又有什麼用呢?還不如造一座碉堡。

在裝甲的製造上日本同樣乏力,坦克裝甲不同於戰艦裝甲,兩者的製造工藝不同,日本無法鍛造優質鋼裝甲,同等級別厚度下防護力卻要下降一個檔次,要想滿足需求只能繼續增加坦克裝甲厚度,這也是為什麼日本幾款圖紙上的重型坦克都是個四四方方的鋼盒子,因為要滿足裝甲防護力和鉚接結構,只能選擇這種落後的設計。

二戰日本具備坦克工業,為何造不出重型坦克?原來工業有太多缺陷

被擊毀的日本袖珍坦克

火炮上更是差勁,二戰日本最好的反坦克炮是47毫米炮,另一款是通過繳獲中國戰場的博福斯75毫米高射炮後改進而來的坦克炮,前者在對付M4中型坦克的時候已經無能為力了,後者也無法對付重型坦克,更何況就這兩款火炮日本的產量也跟不上,75毫米炮壓根就沒有大規模量產。

除此之外,日本的工業過於單薄,在受到盟軍的戰略轟炸之時,許多設備遭到永久的毀壞,坦克的設計製造進一步惡化,到最後成了設計師完成了設計,而工廠卻無力生產了。

二戰日本具備坦克工業,為何造不出重型坦克?原來工業有太多缺陷

​ 盟軍轟炸日本

結語

不管是日本發動的侵華戰爭,還是入侵東南亞國家,日本曾經發起的戰爭都是非正義的,都應該是受到全民抵制的,就算日本能夠設計製造重型坦克,也不過是多了幾個戰爭的幫兇而已,最終還是要被打回原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