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宋太宗繼位後為何用令人髮指的手段處置大哥趙匡胤年輕的妻兒?

刻意的假裝


令人髮指談不上,但宋太宗確實壓制自己的侄子,甚至逼死了親侄子

宋太宗,一聽這名字就是知道是宋朝的第二位皇帝,因為開國皇帝通常稱“太祖”或“高祖”,第二位皇帝為“太宗”。不過宋太宗並非是宋太祖的兒子,宋太宗趙光義是宋太祖的弟弟,這並不符合正常的繼位順序。(宋太宗劇照,宋太宗本名趙匡義,後因避宋太祖名諱改為趙光義,即位後又改名趙炅)

在漢家王朝,皇位傳承都是嚴格按照嫡長子繼承製,就是由皇后所生的第一個皇子繼承皇位。這在漢家王朝是鐵律,雖然大家也可以舉出很多不是由嫡長子繼位的例子,但這些例子都是個例,廢長立幼在漢人王朝是大忌,是動搖國本的危險行為。

所以說即便都是皇帝的兒子,幼子繼位也是很少出現的情況,更別提讓皇帝的弟弟繼位了。“兄終弟及”的繼位方式早在周朝就基本廢除了,除非是皇帝沒有皇子,才能讓弟弟繼位。

例如明熹宗天啟皇帝朱由校駕崩時太過年輕,膝下無子,於是就將大位傳給了弟弟信王朱由檢,也就是崇禎皇帝。但是隻要皇帝有兒子,這個皇位就肯定先由自己兒子繼承。

宋太祖趙匡胤是皇子的,而且還不止一個,趙匡胤一共有四個兒子,除去早夭的長子和三子外,還有次子趙德昭和四子趙德芳。

趙德昭雖然是宋太祖的次子,但由於太祖長子早夭,趙德昭就是實際上的長子,而且趙德昭的母親是孝惠皇后賀氏,因此趙德昭是名正言順的嫡長子,在太祖駕崩之後,繼承皇位的理應是他。

然而太祖皇帝的死實在是太突然,太離奇了。公元976年,農曆十月十九日夜,趙匡胤與弟弟趙光義飲酒,酒後留趙光義在宮中留宿,但到隔日清晨,趙匡胤就突然駕崩,享年五十歲。(宋太祖趙匡胤劇照)

對於趙匡胤的突然離世,《宋史·太祖本紀》的記載極為簡略,只寫道:“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殯於殿西階。”

這一句簡簡單單的記載顯然不能一堵悠悠之口,後世關於趙匡胤的死因猜測百出,很多人都將矛頭對準弟弟趙光義,坊間也有“燭影斧聲”的流言,認為是趙光義弒殺了哥哥。

其實大家的懷疑也並非空穴來風,畢竟在宋太祖駕崩時,他的長子趙德昭已經25歲了,無論是地位還是年齡都足以繼承大統,怎麼說也輪不上趙光義繼位。

對於趙光義繼位的合法性,北宋政府的解釋是源於太祖與母親杜太后立下的“金匱之盟”。

根據北宋《實錄》記載,宋太祖的母親杜太后認為五代各朝之所以國祚不長,就是因為很多君主年紀太小,不足以控制朝野,宋太祖趙匡胤本身就是後周的大將,在周世宗郭榮(後世稱柴榮)駕崩後,幼子郭宗訓(後生稱柴宗訓)繼位時年僅7歲,軍中將領不願意為了這個小皇帝賣命,於是支持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了郭家的天下。

鑑於這些前車之鑑,因此杜太后希望太祖百年後將皇位傳給弟弟趙光義,以保趙家江山。而宋太祖也答應了母親的要求,同意立弟弟為儲君,並將這段約定藏於金匣之後,史稱“金匱之盟”。

不過這個“金匱之盟”出現的時間很晚,而且任何史書中都沒有記載“金匱之盟”的原文。如此重要的文件連個原文都找不到,其真實性並不可靠。

再說了,太祖駕崩時長子趙德昭已經25歲了,而小兒子趙德芳也17歲了,都不能算是小孩了,繼位是沒問題的,主少國疑的擔心完全沒有必要。

其實繞彎的話不用多說,我的看法就是宋太宗趙光義篡位了,即便太祖不是被太宗所害,起碼在太祖駕崩後,他也是用非法手段奪取了皇位。

在宋太宗繼位之後,改任太祖之子趙德昭為京兆尹,封為武功郡王。在五代時期,京兆尹一職通常是由皇儲擔任的,宋太宗讓趙德昭擔任京兆尹,在一定程度上是向天下表個態,表示自己無意於皇位,最終還是要把大位還給大哥一脈。

但是宋太宗的所作所為僅僅是表面功夫,私底下他是非常堤防侄子趙德昭,雖然趙德昭擔任京兆尹一職,但擔任京兆尹畢竟不等於當上儲君,趙德昭在生前既沒有封太子,也沒有封親王,僅僅是象徵性的封了個郡王而已。

公元979年,趙德昭跟隨宋太宗首次北伐遼國,宋軍在高粱河之戰中慘敗,太宗乘驢車潛逃。由於後方中軍對前線戰況不瞭解,一時之間又找不到太宗,於是一些將領謀劃擁立趙德昭為帝。後來太宗返回軍營得知此事,對此大為不滿。

由於北伐的失敗,太宗嚴懲了部分將領,對於北伐前期的勝利也沒有進行嘉獎,於是趙德昭上書太宗,希望嘉獎太原之戰中立有軍功的將士。而太宗怒而回道:“待汝自為天子,賞未晚也!”,意思是:等你當上皇帝再封賞他們也不遲。

宋太宗的話讓趙德昭驚恐萬分,當天回家後他就自殺了。

趙德昭死後,宋太祖的兒子只剩下了趙德芳一人,而就在哥哥趙德昭去世之後的第三年,趙德芳也因病去世。

在太祖的兩個兒子都死了以後,太宗皇帝為了防止弟弟趙廷美效法自己,又繼而逼死了趙廷美,最後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

除了太祖的兩個兒子遭到不公平對待以外,太祖的遺孀宋皇后也備受小叔子的排擠。

宋太宗繼位後,尊宋皇后為“開寶皇后”,但次年就命她移居西宮。在太祖的兩個兒子都死後,太宗對宋皇后更加無禮,又命她移居東宮,這並非是對待先皇皇后的禮儀。

公元995,宋皇后去世,,然而太宗卻不為皇嫂服喪,也不準大臣們臨喪,完全不符合禮制。

宋太宗對宋皇后之所以刻薄,後世猜測這是因為宋皇后曾目睹了太宗在宮中篡位的全過程,因此被太宗所忌憚。

總之,宋太祖皇帝死後,他的妻兒都沒有得到應有的禮遇,北宋的皇位也一直被太宗趙光義的後代把持,直到靖康之恥後,宋高宗膝下無子,才在太祖一脈中尋覓皇位繼承人。而南宋一朝除了宋高宗以外,其他的皇帝都是太祖一脈的子嗣。(從南宋孝宗皇帝開始,宋朝皇位又回到了太祖一系,宋孝宗是趙德芳的後裔,而到了宋理宗後,皇位又傳回到趙德昭一系)


千佛山車神


趙光義這個皇帝,可以說是披著人皮的色狼,不僅貪婪,而且狠毒。光就他的奪得皇位一事來看,就足以看出,一個能對自己哥哥下狠手的人,不可能會善待兄弟的妻兒。

歷史上的宋太宗,曾經幾次改名,他本名叫趙匡義,但由於哥哥趙匡胤黃袍加身,為了避諱,趙匡胤改叫趙光義。趙匡胤晚年時,有一天找兄弟進宮夜談,兩人在房內發生了爭執,外人將其描述為“燭影斧聲”,意指趙光義謀害了哥哥。

趙匡胤死後,掌握軍政大權的趙光義,用卑劣的手段登上了皇位,又給自己改名叫趙炅,是為宋太宗。史家對宋太宗的評價,基本還是客觀的,認為宋太宗政治有功,但不善武功。

比起宋太祖,宋太宗的確遜色太多。這從他在高粱河的慘敗便能看出。公元979年,宋太宗決定炫耀下武力,移師幽州,試圖收復燕雲十六州。可是,宋太宗不懂軍事,也沒有死磕的精神,反而被人家打得屁滾尿流,好不容易逃回老巢穩住了腳。

高粱河一戰後,宋太宗變得老實了。不過,他卻開始對宋太祖的妻兒動氣了歪腦筋。畢竟,大哥的至親,就是自己最大的威脅。

趙匡胤死時,留下一位年輕的遺孀(宋皇后),還有兩個兒子——趙德昭和趙德芳。

起初,宋太宗還保留著偽善的面具,在他登基後,便尊稱宋皇后為開國皇后,封趙德昭為京兆尹、武功郡王,讓趙德芳去做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雖然這些封賞不大不小,但畢竟也沒有太為難她們孤兒寡母。

可是,在宋太宗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征討慘敗後,他開始變得十分沒有了人性。當時,趙德昭想為個別有功的將士請功,進行封賞。可是,宋太宗卻陰陽怪氣地說:等你做了皇帝再說吧。

結果,趙德昭滿腹委屈,原本應該繼承皇位的,就該是趙德昭,根本沒有趙光義什麼事兒。可如今,害死親爹的嫌疑人,卻在朝堂上發號施令。就這樣,趙德昭回家後便自殺了。可以說,趙德昭,就是被宋太宗給逼死的。

至於剩下的那個趙德芳,雖然沒怎麼受打壓,卻不久便英年早逝了。就這樣,宋太祖的兩個嫡子,稀裡糊塗的就都死了。

在失去兩個兒子(並非親生,但名義上為母子)後,宋皇后自然徹底沒了依靠。宋太宗怎麼對這個年輕寡婦的,正史記載的比較少。不過,宋太宗曾逼著這個寡嫂,搬去了西宮,這便如同打入冷宮一般了。

可以說,宋太宗這個人,自打坐上皇位的那一天起,基本上就不是個有德之君。與哥哥趙匡胤相比,他簡直太過汗顏了。當然,宋太祖也絕非就是個完美的人,只是在古代的帝王中,也算是中等偏上的皇帝了。


史海爛柯人


宋太祖趙匡胤是如何駕崩的,千百年來一直都是個大謎團,正史記載的諱莫如深,民間的流言紛紛(“燭影斧聲”),無疑都讓宋太宗趙光義難以洗脫“弒兄奪位”的嫌疑。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宋太宗弒兄篡位確有其事,那麼他上臺後是如何對待年輕的寡嫂宋皇后,以及侄兒們的?


按照司馬光在《涑水記聞》中的說法,宋太祖暴崩時,趙光義並沒有在宮中,而是在自己的晉王府裡。當宋皇后得知皇帝暴死的消息後,並沒有在第一時間派人通知“法定接班人”趙光義,也沒有召喚皇次子趙德昭,而是派大太監王繼恩去找皇四子趙德芳(宋皇后養子)。宋皇后這樣做,無非是想讓趙德芳做皇帝,自己做太后。



然而王繼恩並沒有服從宋皇后的命令,出宮後直奔晉王府,向趙光義通報皇帝的死訊,並請求他火速入宮。當宋皇后看到入宮的不是趙德芳,而是趙光義時,頓時陷入慌亂之中,過了好一陣,才趕緊向後者下拜,並口呼萬歲。不僅如此,宋皇后還哀求小叔父,乞求他饒過自己和趙德芳的性命,而趙光義也發誓,將與宋皇后、趙德芳共享天下。


太祖初晏駕,時已四鼓,孝章宋後使內侍都知王繼隆召秦王德芳。繼隆以太祖傳位晉王之志素定,乃不召德芳,徑趨開封府召晉王...後見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託於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貴,無憂也。”見《涑水記聞》(注:當時皇宮並無王繼隆此人,實為王繼恩之誤)。



作為大史學家,司馬光的著作以嚴謹、客觀著稱,但這則史料的真實性,卻讓世人大為懷疑。其一,按照“金匱之盟”的約定,宋太祖死後,皇位必須傳給趙光義,這是天下皆知的事實,宋皇后怎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推翻這項約定?除非根本沒有“金匱之盟”這回事;其二,宋皇后見到趙光義後恐懼至極,甚至到了哀告求生的程度,這說明宋太祖的暴死,趙光義難脫干係。


帝位既然來路不正,宋太宗難免會感到心虛,而為了消除恐懼不安的情緒,他只能拼命地打擊、壓制寡嫂和侄兒,並不斷地強調帝位的合法性。正因如此,趙光義剛登上皇位,便將寡嫂遷往西宮居住,11年後又命她搬到東宮,但無論在哪裡,都派人進行嚴密監視。宋皇后在壓抑、孤獨中度過19年煎熬時光,最終於至道元年(995年)四月薨逝,年僅44歲。



宋皇后病逝後,宋太宗既不為皇嫂成服(即穿戴喪服),又不許群臣臨喪,並拒絕讓宋皇后的神主祔廟。更有甚者,宋太宗還禁止宋皇后跟宋太祖合葬,並將她的棺槨安置在普濟佛舍長達2年之久,最終才極不情願地讓她葬在永昌陵(宋太祖的皇陵)的北面(詳情見《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如此刻薄地對待寡嫂,哪裡是一國之君應有的風範?


宋太宗對待侄兒們,同樣刻薄寡恩至極。宋太祖共有4子,其中長子趙德秀、三子趙德林皆早夭,唯有次子趙德昭、四子趙德芳活到宋太宗即位後。作為宋太宗最大的威脅,趙德芳在叔父登基後,出任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檢校太尉等職務,看似地位尊崇,但僅過了5年時間便離奇地暴死(“寢疾薨”見《宋史·卷二百四十四》),終年才23歲。



而趙德昭的結局,比趙德芳更為悲慘。宋太宗登基後,進拜趙德昭為京兆尹、侍中,封武功郡王,移鎮永興軍。為了表示尊崇,宋太宗下詔凡朝會時,趙德昭與齊王趙廷美(宋太宗之弟)的班次,要排在宰相之上。兩年後(978年),宋太宗又加任趙德昭為檢校太尉。然而僅過了1年時間,趙德昭便遭遇殺身之禍。


原來,在太平興國四年(979年),趙德昭隨宋太宗滅亡北漢,隨即又北伐遼國,結果在幽州高粱橋之戰中遭遇慘敗,宋太宗一度失去蹤跡。此時,部分朝臣便提議擁立趙德昭為帝,不久宋太宗返回駐地並得知消息後,心中大為不悅。回到汴梁後,宋太宗因為北伐失利很鬱悶,很久都沒有獎賞將士們滅亡北漢的功勞。



趙德昭心無城府,某日面見宋太宗時便提及此事,希望叔父能論功行賞、安慰軍心。沒想到宋太宗聽後勃然大怒,衝著趙德昭怒斥道:“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賞也不遲。”趙德昭聽後恐懼至極,連連叩頭謝罪,等回到王府後,便拔劍自刎而死。宋太宗弒兄奪位,上臺後又刻薄地對待寡嫂宋皇后,逼死侄兒趙德昭,讓趙德芳也死的不明不白,種種作為,實在是有失為君之道。


四年,從徵幽州。軍中嘗夜驚,不知上所在,有謀立德昭者,上聞不悅。及歸,以北征不利,久不行太原之賞。德昭以為言,上大怒曰:“待汝自為之,賞未晚也!”德昭退而自刎。引文同上。


史料來源:《宋史》、《續資治通鑑》、《涑水記聞》等


文史磚家


令人髮指?這標題讓人看了。。本身就有點“令人髮指”。

宋代皇帝趙光義可謂是踩著自己親侄子的肩膀登上的皇位,沒錯,他這個皇位來的不是很乾淨。

有史料記載,宋太宗的哥哥,也就是宋太祖趙匡胤駕崩之前是沒有立遺詔的,而且他的死本身也很蹊蹺。

據說那一天趙光義來到皇宮陪著自己的哥哥趙匡胤喝酒吃飯,席間只有兩人,再無他人,這親哥倆吃飯應當是和和睦睦,互相把酒言歡的,但是卻有宮女說,聽見房間裡有花瓶打碎的聲音,這“燭影斧聲”的傳聞說明了這哥倆有可能是在全心全意的打架,也可能還動用了傢伙。


更加讓人心生懷疑的是,這宋太祖趙匡胤並沒有讓人進來打掃,事後趙光義半夜自己一個人走了,後來到了凌晨時分,發現趙匡胤暴斃。宋太祖死的太匆忙,以至於根本沒有來得及下遺詔。

所幸皇后反應及時,聽聞自己的丈夫死去後,立馬叫自己身旁的太監王繼恩去叫她的兒子趙德昭。這趙德昭也並非是她自己親生的孩子,宋皇后自己並無孩子,但是她向來很喜歡宋太祖的二兒子,那自然在丈夫死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趙德昭。

但是萬萬沒想到,這小太監自己擅作主張,去叫了宋太祖的弟弟趙光義,這趙光義可是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馬上趕到皇宮。

皇后見到小太監回來後,立馬問自己的孩子趙德昭回來了嗎,可是抬頭一看竟然是趙光義,心裡全明白了,這太監已經被人收買,宋皇后也很機靈,立馬改口說道:”以後還請官家照顧我們母子了。”

這“官家”稱呼一出,可就不得了,那就是認可趙光義當皇帝了,這宋皇后為了自保,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背書。

宋皇后本以為這趙光義會好好對待他們母子,可就是天不順人心啊!

首先,宋皇后並不能成為皇太后,只是皇嫂,這地位太尷尬,就被趙光義安排到東宮居住,後來又直接打入冷宮,慢慢消磨人生到老死。

宋皇后死後也沒得到應有的尊重,宋太宗既不服喪,也不安排大型歸葬儀式,最後只是將宋皇后匆匆下葬,並沒有安葬到皇陵,結局實在不能說完美。

宋皇后本人結局悲慘?她的兩個兒子也是同樣如此!

先說趙德昭,因為趙光義帶兵打仗在外,一直遲遲沒有回來,就有大臣說想要立趙德昭為皇帝,但是這話很快就傳到了趙光義耳朵裡,這樣事情就變得難辦了,皇侄兒,那咱該怎麼辦呢?

怎麼辦?好辦!

趙德昭只能選擇自殺以示忠心了。

轉過頭沒兩年,趙德秀23歲上就英年早逝,這回倒是沒有流傳趙光義怎麼收拾的他,而且趙光義還主持了隆重的哭拜祭祀活動,哭的比誰都傷心。

傷心是給大家看的,大家都看到了吧,我大哥四個兒子,兩個死的早,剩下這倆也福薄命短,上回那位我有一定責任,教育方式存在問題,但主要是這痴兒心態不成熟,選擇了自殺。你們看最後這一位,還真不賴我!

我是多麼想讓他們哥倆繼承大宋江山啊,我這皇位就是個總代理,就等著你們這小哥倆成長好,如今可倒好,你們成長到另外一個世界去了。。。

話說宋太宗沒底線也不是一天兩天,哥哥死的不明不白,對待親侄子和嫂子也為人詬病。但這真的只是宋太宗一生的所作所為的一小部分,再比如,江湖紛紛流出種子的《熙陵幸小周後圖》。



小周後長得風華絕代是不假,你當今聖上小小怡情也無妨,就問你,幹嘛非要組織畫師臨陣觀摩,嗯,還非得畫出來?


歷來現實


我是劉忙觀點,致力於傳統文化傳播。

趙匡胤死的時候,有兩個兒子,一個是次子趙德昭,另一個是四子趙德芳,身體都很健康。而他的皇后孝章宋皇后也才25歲。

這三個人是怎麼死的呢?



關於趙德昭的死,起因是這樣,北宋太平興國四年,北伐幽州之役後,趙德昭主動給將士們請賞,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因為不管戰爭成敗,國家都應該賞賜,即便是打了敗仗,也要發一些撫卹金,要是國家一點表示都沒有,以後誰還敢賣命呢?但這個建議招到了宋太宗趙光義的激烈反對。於是宋太宗說了這麼一句話:待汝自為之,賞未晚也。意思是等你當了皇帝,再賞賜他們也不晚。短短九個字,包含著恐嚇、嫉妒、威脅、憤怒。無奈的趙德昭就抑鬱的回家了,回家後大吃大喝來解悶,《宋史》記載:趙德昭愛好吃肥肉,最後是吃肉吃死的。這話能相信嗎?一個23歲的小夥子會吃肥肉吃死?反正我是不信。司馬光的《涑水紀聞》反而比較可信:趙德昭回府後氣憤難耐,最後用刀子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關於趙德芳的死法,《宋史》的記載就更離譜:六年三月,寢疾薨,年二十三。車駕臨哭,廢朝五日。贈中書令、岐王及諡。意思是趙德芳是睡死過去的,年僅23歲。我們當然不排除他有心腦血管疾病、突然去世的可能。但是大多數歷史學家都不認可,因為趙匡胤生前有立趙德芳為太子的動機,因此可能是太宗擔心趙德芳篡位,故意用毒害死了趙德芳。



而關於宋太后的死法,則是被趙光義折騰死的。一會讓她東宮搬到西宮,一會又讓她從西宮搬到東宮。還讓人監視她的一舉一動。年輕的宋皇后去世時只有44歲。宋皇后死後,趙光義不許大臣穿喪服,不允許按皇后的禮節來安葬。把她的遺體放在普濟寺一放放了三年。不按皇后禮節,草草下葬。這在當時引起極大反響。

綜上所述,這幾個人去世的核心原因是宋太宗要和趙匡胤撇清關係,保證自己皇位的穩定,不允許別人有絲毫的覬覦。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接下來,他又害死了自己的弟弟趙廷美。



我們知道,趙光義為了證明自己即位的合法性,和宰相趙普捏造了金匱之盟。意思是他們的母親杜太后去世之前把兄弟三個叫到榻前,定下了兄終弟及的規矩:趙匡胤死後傳位給趙光義,趙光義死後傳位給趙廷美。趙廷美死後在反過來傳位給趙匡胤的兒子。但這樣的說法給自己挖了個大坑,因為趙光義的內心想法是要傳給兒子的,他要保證血統的純正。



於是陰險的趙光義採取了一系列手段:即位後不久就把趙廷美封王,並任命為開封府尹,儼然就把皇位傳給弟弟的態勢。但好事沒幾年,趙廷美因陰謀造反罪被罷官,後來又被髮配到湖北省,最終抑鬱而亡,年僅38歲。

太宗雖然也算個偉大的政治家,但為人實在太陰險了。


劉忙觀點


宋太宗就是趙光義,他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弟弟。大家都知道大宋,是趙匡胤通過黃袍加身得來的。

本來大宋的江山,是應該有趙匡胤的這一支血脈來繼承的。

但是,因為宋太祖趙匡胤的離奇去世,改變了這一切。

之所以說趙匡義是離奇的去世的,是因為他去世的時候,只有四十九歲,而且在他去世的前一天晚上,他還和弟弟趙光義在一起喝酒。

這說明當時趙匡胤的身體,一直都是很健康的。否則,怎麼可能飲酒到半夜?

但是,可疑的是,那一晚自從他們哥兩個喝完酒之後,趙匡胤第二天就一命嗚呼了。

也就是說,弟弟趙光義有殺害哥哥趙匡胤的嫌疑。

還有,趙匡胤去世後的種種表現,都指向了趙光義確實是殺人兇手。

因為在趙匡胤去世的時候,第一個發現趙匡胤去世的人,正是跟隨他多年的宋皇后。宋皇后,發現趙匡胤去世了,也沒有聲張。

因為她明白這件事非同小可,搞不好就有亡國的可能性。

所以宋皇后就找了皇帝身邊的太監王繼恩,讓他去把趙匡胤的小兒子趙德芳給找來。好讓趙德芳繼承皇位。

正是因為趙匡胤生前沒有指定接班人,所以,只要是第一個趕到宋太祖趙匡胤屍首身邊的人,都有可能繼承皇位。

當然了這些人僅限於是趙匡胤的兒子和弟弟們。

令宋皇后想不到的是,太監王繼恩找來的並不是趙德芳,而是趙光義。

宋皇后知道大事不好了,所以,她見到趙光義之後,就直接給趙光義磕了一個頭,然後說自己的身家性命,以後就掌握在了趙光義的手裡。

意思就是以後讓趙光義手下留情。

趙光義當然會客氣一下了,他說會讓宋皇后和趙匡胤的兒子,保持榮華富貴的。

所以,正是因為趙光義先來的,他就順利的繼承了皇位。

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為何太監王繼恩會擅自改變了宋皇后的旨意,把趙光義給叫來了呢?

也許,這早就是趙光義和王繼恩密謀好的事情,也就是說王繼恩是留在皇室裡,屬於趙光義個人的眼線。

也只有他們提前商議好了,所以,王繼恩才敢在趙匡胤去世的時候,擅自改變皇后的命令,去叫趙光義來的。

所以說趙匡胤的離奇去世,肯定是和弟弟趙光義有關係的。

那麼趙光義當了皇帝之後,又是如何處理的趙匡胤留下的妻兒的呢?

趙匡胤去世的時候,他留世的兩個兒子是二子趙德昭和四子趙德芳。趙德昭的死是和趙光義有關。

因為趙光義懷疑趙德昭有謀反,當皇帝的心思,所以,他對趙德昭的態度不是很好。趙德昭覺得自己的叔叔懷疑自己。

所以,他就找了一個刀自殺了。

趙德芳的死和他的父親一樣,也是離奇的去世的。他去世的時候,只有二十多歲,沒病沒災的吃肥肉給吃死了。

這個年紀去世的人,當然是離奇的死亡了。

總之,他們的死肯定是和趙光義有關的。畢竟他們的存在,影響趙光義兒子繼承皇位。因為這個江山是人家趙匡胤得來的。

趙光義當了皇帝,總不能在哥哥趙匡胤有後人在的時候,讓自己的兒子來繼承皇位吧。但是,一旦把趙匡胤的兒子給殺了,那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

所以,這就是趙光義處死他的兩個侄子的原因。

最後我們再說趙光義是如何處理宋皇后的?

說實話他對宋皇后應該還是不錯的,畢竟宋皇后沒有被殺,她是活到了自然死的。

只是宋皇后去世之後,趙光義不承認她這個皇后的名份,非著要讓人家,按照一般妃子的禮節下葬。


不才講史


說起趙光義的繼位,大家第一時間就會想起“斧聲燭影”,絕大多數人認為是趙光義殺掉了哥哥趙匡胤,自己奪取皇位。這件事雖然缺乏直接證據,尚未得到完全證實,但趙光義繼位後對待趙匡胤立下的孤兒寡母的舉動,卻讓人不得不堅信這一點。

趙光義繼位之謎

公元976年10月,趙匡胤生病了,春秋年盛的他以為這原本是一次小病,卻沒想到病情越來越重,直到一天午夜,趙匡胤突然召自己的親弟弟、晉王趙光義入宮。

趙匡胤摒去左右,只留兩人在宮內,誰也不知道他們說了什麼,但在屋外的太監宮女卻隱隱看到燭光映照下,趙光義的影子突然站起來,雙手擺動,做出推辭謝絕的動作。

緊接著,又有人聽到趙匡胤拿著柱斧戳地,大聲說:“好為之”。

片刻後,噩耗傳來,趙匡胤駕崩,趙光義繼位。

以上便是“斧聲燭影”的故事,聽起來神秘奇異,讓人真假難辨。

作者認為,無論“斧聲燭影”是暗示趙光義殺兄篡位,還是證明趙匡胤遺囑傳位給趙光義,這個故事都不太可信,真正可信的是趙匡胤死後,當事各方的反應。

爭奪皇位的暗流

趙匡胤的死十分突然,第一時間知曉消息的是宋皇后(亦稱開寶皇后)。

宋皇后是趙匡胤的第三任皇后,當時她只有24歲,卻表現出格外的冷靜。面對趙匡胤的突然駕崩,宋皇后不慌不忙,下令讓宦官王繼恩通知趙匡胤的次子趙德芳進宮。

趙匡胤有兩個兒子,長子趙德昭時年25歲,次子趙德芳17歲,這個時候召趙德芳進宮,宋皇后的意圖十分明顯:誰來得早,皇位就是誰的。

宋皇后為什麼舍長子趙德昭,召次子趙德芳入宮?因為她和趙德芳關係更親近,召趙德芳搶先一步入宮,背後很可能有宋皇后的政治考量。

但宋皇后在政治上還是太幼稚,宦官王繼恩比她老練的多,他沒有聽宋皇后的指令,而是直奔晉王府,把消息報告給了趙光義,並敦促趙光義跟著自己迅速進宮。

宋皇后聽得有人進來,抬頭一看竟是趙光義和王繼恩,剎那間明白了一切,她迅速示弱,向趙光義說到:晉王來了,今後我們母子都靠您了!

趙光義點頭道:好說!好說!

趙匡胤皇后之死

在王繼恩的幫助下,趙光義順利繼承皇位,但宋皇后繞開自己召趙德芳進宮繼承皇后的舉動一直讓他如鯁在喉,甚至是記恨,這種不滿情緒直接體現在他對待宋皇后的舉動上。

趙光義繼位後,宋皇后先後移居西宮、東宮,直到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去世。此時趙光義的不滿情緒終於得到發洩機會,他不但自己不為皇嫂穿孝服,還下令禁止群臣前去弔喪,這種做法既違背禮制,又不符合人倫,引起大臣不滿。翰林學士王禹偁私下裡說了一句“後嘗母儀天下,當遵用舊禮”,就被趙光義安插上“訕謗”的大帽子,貶到滁州。


更過分的是,在趙光義的授意下,宋皇后的棺槨始終無法和趙匡胤合葬,也不能祔太廟受供奉,一直到幾十年後的宋神宗時,宋皇后的牌位才得以升祔太廟,趙光義這種薄情之舉不但在當時引起非議,也遭到後世的廣泛批評。

很明顯,趙光義對宋皇后當初的舉動一直耿耿於懷,他的所作所為都在發洩對宋皇后的不滿,他在宋皇后生前找不到藉口,只好在宋皇后死後做出“令人髮指”的舉動。

趙匡胤兒子之死

趙匡胤的兩個兒子也沒有得到好下場。

長子趙德昭早已成年,趙光義在繼位之初沒有刻意壓制他,反而不斷抬高他的政治地位,因此趙德昭一開始的生活還不錯,但在太平興國四年(979年),趙光義親征幽州大敗,自己還受傷狼狽逃竄,心情十分不爽,連提前說好給將士們的封賞也不兌現了。

這個時候,趙德昭出了一個昏招,他居然找到趙光義說“皇叔說話要算數,徵郵政雖然敗了,但打北漢勝了,你之前說給將士們滅北漢的封賞,應該兌現。”

趙光義正在鬱悶,聽到這句話,沒好氣地回了一句:等你自己當了皇帝,再行賞也不遲!

趙德昭知道自己說錯話了,他回到家後,支開隨從,拿著一把水果刀就自裁了。

趙德昭死後,據說趙光義很後悔,親自趕到現場,抱著侄子的屍體痛苦不已,至於到底是貓哭耗子假慈悲,留下幾滴鱷魚的眼淚,還是發自內心的悔恨,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不幸的是,趙德昭死後僅2年,趙德芳又病逝了,時年23歲。

這樣一來,趙光義即位六年內,趙匡胤的兩個兒子趙德昭、趙德芳全部去世,後來趙光義又成功以“謀反”之名廢掉皇弟趙廷美,徹底掃平了傳位給自己兒子的道路,這就是為何北宋皇帝全部都是趙光義一脈的根本所在。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趙匡胤的死十分突然,第一時間知曉消息的是宋皇后。

宋皇后是趙匡胤的第三任皇后,當時她只有24歲,卻表現出格外的冷靜。面對趙匡胤的突然駕崩,宋皇后不慌不忙,下令讓宦官王繼恩通知趙匡胤的次子趙德芳進宮。

但宋皇后在政治上還是太幼稚,宦官王繼恩比她老練的多,他沒有聽宋皇后的指令,而是直奔晉王府,把消息報告給了趙光義,並敦促趙光義跟著自己迅速進宮登基稱帝。

趙光義繼位後,宋皇后先後移居西宮、東宮,直到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去世。此時趙光義的不滿情緒終於得到發洩機會,他不但自己不為皇嫂穿孝服,還下令禁止群臣前去弔喪,這種做法既違背禮制,又不符合人倫,引起大臣不滿。翰林學士王禹偁私下裡說了一句“後嘗母儀天下,當遵用舊禮”,就被趙光義安插上“訕謗”的大帽子,貶到滁州。

而趙德芳也沒什麼好下場,趙光義繼位三年後,封他為潭王,然而又過了三年,趙德芳突然病死。而他的大哥趙德昭死的更是蹊蹺。979年,趙光義攻打北漢勝利後繼續北伐攻打遼國,但是兵敗回國。這時候趙光義突然失蹤,很多人以為趙光義死了,就提議立趙德昭為帝,後來趙光義回來了,此時就不了了之了。趙德昭提醒趙光義論功行賞,卻被趙光義挖苦諷刺,趙德昭回家後便自殺了。


獨秀文苑


公元960年,趙匡胤在陳橋兵變,被眾將擁立為皇帝,史料記載“有以黃衣加太祖身,眾皆羅拜,呼萬歲”,北宋立國。

公元976年10月,某天夜裡太祖宣召親弟弟趙光義入宮喝酒,深夜有人模模糊糊看到燭光閃動、人影亂晃,好像宋太祖還拿著玉斧戳地,大聲說:“好為之”。

第二天早,太祖趙匡胤突然駕崩,為此留下“燭影斧聲”的千古謎題,趙光義有弒兄奪位之嫌。

趙匡胤的死十分突然,第一時間知曉消息的是宋皇后。

宋皇后的父親是忠武軍節度使宋偓,宋偓是後唐莊宗李存勖的外孫,宋偓之妹乃寇準妻,母親永寧公主是後漢太祖劉知遠的女兒,從小受家境薰陶,知書達理,她比趙匡胤小25歲,宋皇后雖然年幼,對宋太祖恭敬得體,他們恩愛有加,宋皇后未能有後,對趙匡胤的兩個兒子頗為照顧。

宋皇后面對趙匡胤的突然駕崩,下令宦官王繼恩通知趙匡胤的次子趙德芳進宮。

宋太祖趙匡胤共有四個兒子,分別是趙德秀、趙德昭、趙德林和趙德芳。其中,老大趙德秀、老三趙德林早夭。

這個時候召趙德芳進宮,宋皇后的意圖十分明顯:因趙匡胤沒有留下遺詔,誰來得早,皇位就是誰的。

宦官王繼恩監的做法給歷史又添一謎,作為趙匡胤的心腹太監,沒有聽宋皇后的指令,而是直奔晉王府,把消息報告給了趙光義,並敦促趙光義跟著自己迅速進宮。

趙匡胤本來是和弟弟喝酒死去的,太監王繼恩第一時間去叫的趙光義。這其中是不是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是不是二人早有約定,萬一趙匡胤去世,就立刻去叫他來呢?

否則,一個小小的太監,怎麼可能會擅自違抗皇后的命令呢?

趙光義入宮之後,宋皇后聽見腳步聲,問了一句“德芳來耶?”趙光義卻說:“嫂子,是我!”宋皇后剎那間明白了一切,她迅速示弱,向趙光義說到:晉王來了,今後我們母子都靠您了!

在王繼恩的幫助下,趙光義順利繼承皇位。趙光義就是那位毒殺了南唐後主李煜,強幸小周後還畫像留照,調戲花蕊夫人;上位後打破新君即位應在次年改年號慣例,而直接把開寶九年改為興國元年;摩拳擦掌連續出擊契丹又騎驢逃跑的那位“英雄”。

趙光義上臺後,立刻封趙德昭為京兆尹、侍中,又封為武功郡王。朝廷排位上,位於趙廷美之後,眾宰相之前。但是,等他坐穩了皇帝的寶座,詭異之事接踵而來。

公元979年,趙光義親征幽州大敗,趙光義下落不明,為了避免群龍無首,有將領提議立趙德昭為帝,結果趙光義一個人騎著驢狼狽的逃了回來。

按慣例那時候軍隊去打仗,無論勝、敗,都要犒勞三軍,趙光義因眾人擁護趙德昭當皇帝,十分震怒,班師後壓根不提封賞之事,當趙德昭要為眾將請賞時,憤怒之極的趙光義擠兌他道:“等你自己當了皇帝,再行賞也不遲!”

趙德昭聽後不是滋味,回去之後,支開隨從,拿著一把水果刀自裁而亡。

趙德昭死後,趙光義抱著侄子的屍體痛苦不已,至於到底是貓哭耗子假慈悲,留下幾滴鱷魚的眼淚還是什麼,無人知曉。

趙德昭自殺不到兩年,蹊蹺的是,他的弟弟趙德芳也和自己的父親趙匡胤一樣,不明不白的正常吃飯,正常睡覺死去的,年僅23歲。趙德芳之死,史書沒做任何說明,這也因此成了一樁千古疑案。至此,宋太祖的四個兒子已全部死去。

趙德昭和趙德芳去世之後,他的弟弟趙廷美成了趙光義的唯一威脅。

在宋太宗繼位第六年,趙普突然公佈了一個大事件,即太祖趙匡胤生前曾定下“金匱之盟”——為避免幼君繼位不能壓服朝臣,皇位傳給二弟趙光義,趙光義再傳給三弟,以此類推直到趙匡胤兄弟輩全部死後皇位再還給趙匡胤的兒子。

在趙匡胤時代,趙普跟趙光義其實是政敵,雙方勢同水火,趙光義上位趙普被免職,宰相盧多遜設計害死趙普妹夫候仁寶,刁難其子趙承宗,欲害趙普於死地,被逼之下趙普絕地反擊。

趙光義和趙普相見了,見面後趙光義發問道:“你看我這皇位傳給誰合適?”

這道題兇險萬分,既不能回答傳給趙匡胤的兒孫,也不能回答傳給趙廷美、更不能回答傳給趙光義的兒子。

趙普答道:“太祖已誤,陛下豈容再誤邪!”意思就是太祖已經在皇位問題上犯了錯誤,陛下您怎麼能再犯錯誤呢!這句話完美解釋了趙廣義皇位的正當性,還表明了趙普對皇帝的忠心。趙普並表示:“臣願備樞軸以察奸變”(大哥我幫你對付趙廷美啊)。

981年,趙普扔出金匱之盟的同一年,大臣柴禹錫等人告發趙廷美想謀反,通過掀起秦王謀逆案,趙光義將趙廷美徹底打倒,皇位安穩了,趙普二次為宰相位,順帶幹掉了盧多遜。

趙光義即位六年內,趙匡胤的兩個兒子趙德昭、趙德芳全部去世,又成功以“謀反”之名廢掉皇弟趙廷美,徹底掃平了傳位給自己兒子的道路,這就是為何北宋皇帝全部都是趙光義一脈的根本所在。

趙光義繼位後,宋皇后身為皇嫂,自然無法成為宋朝的皇太后 ,於是宋太宗趙光義給宋氏賜號“開寶皇后”,無情最是帝王家,失去依靠的宋皇后,必然開始了她坎坷的命運。

公元976年下令移居西宮(皇帝的妾)住所;公元987年,趙光義又命她移居東宮,還下令不準任何人和她說話,公元995年4月,年僅44歲的宋皇后病逝。

趙光義不但拒絕給他的皇嫂服喪,還禁止群臣參加喪禮。有大臣說“後嘗母儀天下,當遵用舊禮”,建議以厚禮葬之,便被趙光義隨便找了個理由貶官了。

宋皇后的棺木被停放在普濟佛舍,不準皇嫂與哥哥趙匡胤合葬,直到公元997年,迫於各種輿論壓力,趙光義才將皇嫂附葬於宋太祖永昌陵西北,但不准她的牌位進入祭拜祖先的廟宇中,直到宋神宗即位後,宋皇后的神主牌才最終得以升祔太廟。

當年宋太祖從北周柴氏孤兒寡母那裡奪取江山,趙光義又從宋太祖的孤兒寡母那裡奪來皇位,一百多年後,趙光義的子孫被金人一網打盡,所受苦、辱無法言表,只留下一個宋高宗趙構,但他沒有子嗣絕後。

趙構只能將皇位傳給趙德芳的後代子孫宋孝宗手裡,而後來趙德昭的子孫也有三人當上了皇帝,分別是宋理宗、宋度宗和宋恭宗。

天道輪迴,老天放過誰!


美麗青春您真痘


北宋江山的取得,是眾將擁護趙匡胤陳橋兵變的結果。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擁護趙匡胤最得力的助後,還有他的親兄弟趙光義。

趙匡胤的死,是很蹊蹺的。他是突然死亡,是暴病死亡還是被謀殺,直到現在也說不清,但在他死前,趙光義與哥哥聊了許久,所以“燭影斧聲”成為千古之謎,趙光義有弒兄奪位之嫌。趙光義是否真的弒兄估且不論,太監王繼恩的做法又給歷史添一謎。作為趙匡胤的心腹太監,在趙匡胤去世後,他不聽宋皇后的懿旨去請趙德芳處理父親後事,而去請了趙光義。可以想見,在宋皇后與趙光義的天平上,他迅速倒向了後者。宋皇后是很想兒子繼位的,但在趙光義第一時間趕到的情況下,她為了保護母子之命,立即承認了趙光義繼位的既定事實,未做稍許反抗。於是兄終弟及在宋朝上演。

趙光義繼位後,對宋皇后及趙匡胤的兩個兒子並不好,首先,宋皇后因為小叔子繼位,並未升格為宋太后,第二,宋皇后搬離原來宮殿,移居西宮,後又移居東宮;第三,宋皇后在趙匡胤去世19年後離世,趙光義並未按皇后的禮儀發喪,也不為皇嫂服喪。宋皇后亦不能與宋太祖合葬,也未入太廟享受祭祀。而趙匡胤的兩個兒子,結果更不好,小兒子趙德芳在23歲突然病死,死因不詳;大兒子趙德昭乾脆就是自殺死的,因為他勸趙光義對前線將士論功行賞,趙光義給他一句“等你當了皇帝,再賞他們也不遲”,所以心生恐懼自殺身亡。說起來,都是皇帝的位子惹的禍:宋皇后曾有欲立趙德芳的想法和行動,趙德昭曾有被其他將軍擁立未遂的記錄,趙德芳又是宋皇后最寵愛、最想立的太子,趙光義在“繼位不正”的情況下竟欲清除這些“威脅”,也有“情理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