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武漢歸來,健康報專訪實錄

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聯合指派,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與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急診科

主任齊文升於1月21日中午抵達武漢,作為第一批中醫專家參與到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戰役中。

目前兩位專家已經返京。今天中午,健康報記者王寧電話採訪了劉清泉院長。

值得說明的是,2003年北京爆發非典時,劉清泉醫生第一個進入疫區。他帶領醫護人員搶救患者、自治自救並協同專家制訂中西醫結合治療預案,最終為控制非典疫情蔓延做出巨大貢獻。

以下內容根據劉清泉院長採訪錄音整理:

中醫診療疾病講究“望聞問切”,尤其是突發新發疾病更是如此,我們過去到現場認識病人的真實的臨床表現,發病過程,收集相關信息,確立疾病的病因的屬性病機的特點,根據病機具體分析,才能辨證論治。

1月21日中午到達武漢,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的協調下直接去了金銀潭醫院,住院病人比較多,也感覺到相關綜合醫院的應對還處於不是特別順暢的狀態。

在武漢金銀潭醫院,我們對患者發病情況、發病時的症狀情況以及病情演變、舌苔和脈象的變化進行了詳細的診察。一下午,大致會診了60多位病人,包括住在ICU的危重症病人和普通病房的輕症患者。

基於此,我們隨後與武漢市中醫院,武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及武漢金銀潭醫院中醫科專家等組成的湖北省專家組的6位專家,圍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病因屬性、病位、病機演變特點等進行探討,還結合武漢協和醫院中醫科其他專家的治療經驗和意見,到晚上8:00多完成了一個基本框架,提交給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北京的專家組再進行討論和分析制定了初步方案。這就是1月23日印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三版)》中的中醫治療方案的雛形。

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武汉归来,健康报专访实录

同時,我們還對金銀潭醫院的患者進行了分類,按照輕重分類,研究了兩個處方用於病人的治療,併為醫務人員開了一個具有提高自身正氣的代茶飲處方,交予院方開始臨床使用。

1月22日上午,我們到武漢市中醫院會診一例確診的危重病患者,分析了中醫藥治療的階段效果,併為進一步搶救制定了中西醫方案,查看了呼吸科住院的疑似病例,為疑似病例研究了治療方案。當天下午,又分別到武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和湖北省中醫醫院等查看患者,並指定了治療方案,病人的基本狀況與傳染病醫院是一致的。因為中醫院在中藥使用更為便捷,在我們來之前,患者用上了所在醫院的院內製劑。從基本情況看,中藥對於病人病情的穩定、退燒等還是有效果和優勢的。

昨天,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仝小林院士與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呼吸科主任苗青、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呼吸科主任王玉光已經奔赴武漢第一線。後續北京一些大的中醫院還將派專家醫療隊進行支援。接下來,中醫治療方案還將根據全國各地的發病情況進行調整。我認為,新型冠狀病毒

肺炎屬於中醫“疫病”“溼瘟”的範疇,其病因屬性為“溼毒之邪”致病,核心病機是不會變。

患者的表現及核心病機

通過問診及當地專家介紹,患者有以發熱前來就診的,但體溫不高,還有一部分患者沒有發熱症狀,而更多的表現為乏力、倦怠、食慾不好,甚至出現一些噁心、胸悶、脘痞、大便溏瀉等症狀;絕大部分患者都有咽乾、咽痛的表現,有些病人還伴隨乾咳無痰。這個過程一般持續5~7天,期間患者不發熱或僅有低熱,體溫多在37℃多一點,很少超過38.5℃。

如果這個時期,患者體溫持續在37℃~38℃,六七天以後,經過治療,患者一般會逐漸會進入恢復期。但如果這個時期的兩三天內,患者突然體溫達到39℃以上,病情往往一下子就還會進入危重症狀態,喘憋氣急,氧合很差,肺部CT檢查有大量的滲出。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舌象,不管舌苔偏黃還是偏白,但總的呈厚膩苔。我們瞭解到武漢的氣候狀態,一個是陰雨,一個是溼冷。儘管較以往冬天,溫度偏高一些,但沒有陽光。

結合患者的舌苔、脈象、症狀,我們判斷其病因屬性以“溼”為主,溼困脾閉肺,氣機升降失司,溼毒化熱、陽明腑實,溼毒瘀熱內閉,熱深厥深。目前因為各地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都是武漢輸入性病例,所以病人的病因屬性和病機特點不會有太大變化。

如果會有一些輕微的差異,要結合當地的特點“因地制宜”,與熱結合而成溼熱,與寒結合形成寒溼,與燥結合而成燥溼……但總歸 “溼毒”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核心。

所以,我們在制定方案的時候,就考慮早期如何化溼,以防溼邪鬱閉以後化熱,進入陽明,腑實不通,會加重肺氣的鬱閉。因為陽明屬於胃腸,肺與大腸相表裡,這樣肺的症狀就會更加嚴重。陽明腑實證重了以後,溼就極易化成溼毒,溼、熱、毒、瘀合併,就容易出現熱深厥深,導致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徵(MODS)。

我們看到的一些用上了呼吸機、用上了ECMO的危重患者,往往表現為胸腹灼熱、手足逆冷,處於膿毒症休克的狀態。所以,早期正確、及時地化溼,然後通腑洩濁,是治療這個病的一個關鍵環節。根據上述原則,我們選用麻杏薏甘湯、升降散、達原飲、厚朴夏苓湯、藿香正氣散、銀翹散等方劑為基本方,擬定了基本的中醫治療方案。

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根據具體情況,醫生適當調整一下藥味和劑量,就可以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患者反應吃完藥後,身體輕鬆了,乏力減輕了,胸憋減輕了,食慾也開始好轉,體溫開始逐漸下降。目前,也有針對重症患者的中醫治療方案,重症病人有的是以高熱(邪毒閉肺)為主,有的人是以內閉外脫為主,應根據不同情況,辨證用藥。

在回京前,我又隨國家衛健委指派的相關專家去安徽省進行督察,在合肥傳染醫院查看了安徽的3例病人,其證候與武漢的病人基本一致。我建議將安徽傳染病醫院收治的病人儘早加強中西醫結合治療,並結合患者情況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

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三版)》開了處方。

醫生用藥應該注意什麼?

近年來,不管是流感,還是其他原因引起的一些傳染病,“溼邪”這麼嚴重的特點,神術散、達原飲、藿香正氣、甘露消毒丹等這一類方子更是很少用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當屬於“溼瘟”範疇,病程纏綿,它不像風熱夾溼,溼邪一除熱自清,患者比較容易痊癒。溼邪纏綿,如油裹面,所以,中醫同道在選方用藥時尤其需要謹慎,將本病的“溼毒化熱”與“熱毒夾溼”區別開,不要出現方向上的錯誤,它們的用藥思路截然不同。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以“溼毒”為主,並不是熱毒夾溼。熱毒夾溼證,用清熱解毒加祛溼之法即可。熱毒一清,溼自然就沒了。對於溼毒化熱、溼毒蘊熱的情況下,如果貿然清熱解毒,過早用上寒涼藥物,必然會導致溼邪加重,會出現“冰伏”,反而影響治療效果。所以,本病應該化溼為主,芳香化濁避穢,透表散邪,升降脾胃,這是我們治療的核心。溼一化,鬱熱就散,毒也就沒有了,症狀自然就慢慢消失。

建議

通過這幾天的觀察,我們認為,對於輕型的病人,沒有明顯的呼吸困難、憋氣、喘急及氧合能力正常的情況下,症狀溫和且沒有慢性疾病(如肺病、心臟疾病、腎功能衰竭、免疫性疾病)的病人,可考慮家中隔離,不要忙著去住院,吃上中藥,注意休息,保證營養飲食,不需要恐慌。這既是對自己的一個很好的保護,同時也是對於家人和社會的一個保護。對於嚴重者,有嚴重慢性病的患者,尤其是氧合指數低於93%,且持續時間較長,一定要去住院。

審核:陳會揚 曹政 閆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