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战“疫”纪实丨前线声音 杨秀阳:属于我的武汉“第一次”


战“疫”纪实丨前线声音 杨秀阳:属于我的武汉“第一次”

本篇日记By第一重症监护病房杨秀阳

2020年2月22日,天气晴️。

连续三天随队伍到汉阳体校方舱医院待命,今天确定开始接收患者。13时多我们开始做进舱准备,武汉中午气温高,全套装备没等穿完,我就已经汗如雨下,不过整体感觉还好。

A区2单元是我今天负责的区域,患者大多症状较轻,我的主要工作是帮助新入院的患者做好登记,测量其生命体征,并为他们介绍病区环境以及询问饮食是否有特殊注意事项。武汉人说话比较快,一时难以听懂,我还会重点介绍我是吉林人,可能听不懂方言,希望患者说慢点、多说几遍,好方便我们之间沟通。

43床的大爷让人印象深刻,自打入院大爷就急着想要表达什么,后来我和他反复沟通后才知道,大爷是回民,只能吃回餐,在之前的隔离点误吃了一点红烧肉就开始上吐下泻,所以这回才急急的和我反馈。我及时把情况反馈给了总台,大爷这才放了心。

战“疫”纪实丨前线声音 杨秀阳:属于我的武汉“第一次”

看到我的“吉B”标志了吗?

一位50多岁的大哥看见我衣服上写着“吉B”特别激动,热情的和我说:“我老婆是吉林人,我也算半个吉林人吧?”我开心地回应:“对呀,咱们都是老乡啊!”他还立即打开视频,让他的爱人和我打招呼,他们都说谢谢我们能来,和他们夫妻一样,很多武汉人都在和我们说谢谢,我想说不用谢!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一家亲啊!

下班等我脱完防护服,出舱已经22时了,穿在里面的衣服被汗水打湿,冰凉冰凉的贴在身上,护目镜上的水雾已经上了好几层,形成的水珠直接淌到N95口罩上面。回到驻地已经23时,冲澡,消杀房间、衣服,再次冲澡,全套下来已经快第二天凌晨2时,长长的一天过去了,要说不害怕、不担心是不可能的,但是这个时候刻在骨子里的责任感、使命感却让我们不屈服于困难,继续挑战。

战“疫”纪实丨前线声音 杨秀阳:属于我的武汉“第一次”

防护不容易,但辛苦值得!

2020年3月1日,武汉天气阴。

凌晨两点交班后出舱,回到驻地洗漱完毕已经快四点了。躺在床上想想,时间过得太快了,转眼已经半个月了。

今天我上的是感控班,变身成为了大家的“安全卫士”。平时在做我们中心医院医疗队的保障工作时就特别谨慎,况且这次我要为五个医疗队的所有工作人员保驾护航,就更觉得责任重大。

作为感控人员,我要负责监管进出方舱的所有人员防控措施是否到位,在入口处协助入舱人员更衣,检查密封是否完整,确定无误后登记签名方可进舱。出口分为三区两通道,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这三个区域分别要设感控人员,这也是最重要的监管环节。另外,我们还要负责出舱人员的消杀,监管脱防护服的每个环节是否正确,同时对所有医疗垃圾进行处理,对护目镜进行消杀、清洗等等。

今天我在监管脱防护服3岗,也就是要监管所有人脱掉最后一层N95口罩和帽子,并为他们喷洒酒精进行消杀,最后提供新的外科口罩,给包括吉林、安徽、河北、宁夏、云南五支医疗队医务人员及公安干警、保洁员、分诊员在内的65人服务。

出舱时每个人的表情或多或少都有点凝重,每个人的脸上也都遍布勒痕。其实在舱里的身心压力都很大,很多人换完口罩后都会深吸一口气说:“终于能正常呼吸了。”为了让刚刚下班的各位老师能够轻松点,我都会试着和他们攀谈几句。一位老师的衣服上写着安徽六安,我说:“你们那儿茶叶很有名吧?”她立马开心地说:“我们的瓜片最嫩,谷雨前后采摘的,古时候都是贡茶,有机会请你品尝。”还有一位老师告诉我:“我们那的九华山很有名,请你去看看。”云南昆明的老师看见我衣服上写着吉林,就主动跟我搭话:“你们那里很冷吧?”我说:“是啊,最近还在下雪呢,将来请您来吉林滑雪!邀请你们来吃吉林的乌拉火锅和特色肉串!”

我看着大家聊起家乡的特色和特产,眼里充满光彩的样子,真心觉得高兴,也觉得我今天的工作很有意义。路边的花都开了,春天来了,我们战胜疫情回家的日子也不远了吧。

战“疫”纪实丨前线声音 杨秀阳:属于我的武汉“第一次”

患者为我们点赞!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