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傳穴位療法
歌訣
人體有病陽先虛、昇陽通氣開絡先、
大椎尾閭通督陽、百會湧泉連上下、
開心活關前後心、神闕命門先後天、
點撥帶脈通左右、秘法治病九穴先。
註解;
通陽的主穴即是大椎穴、此穴可貫通上下左右、四肢百骸、
尾閭是內功修煉的一個關竅、其部位就在腰陽關附近、是人體真火陽氣到 達命門必須經過的地方、
故陽氣最易至此最易受到阻滯、凡疲勞或陽氣不足者多先在此處特別痠痛、
百會穴是所有陽氣的交會點、是昇陽的第一大穴、而湧泉穴是虛陽上聚的 速降首穴、 {可使虛陽下降則陽氣真火更順利上達。心臟的反應點在心腧、肝臟 的反應點在肝腧、胃的反應點在胃腧與膈腧、肺的反應點在肺腧、腎的反應點 在腎腧、糖尿病的反應點在胰腧腧、癌症的反應點在膈腧。
必須記住的 16個穴位;
一切慢性病 ----- 足三里、 頭痛 -----滷會
伸展一切經脈 ----- 申脈、 鼻病 -----風門
一切筋病 -----承筋、 尿多 -----小指第一關 節、
一切骨病 -----絕骨、 更年期 ----- 隱
白
一切疹病 ----- 百蟲窩、 咳喘 ----- 定喘
一切主升 ----- 百會、 膽囊炎 -----膽囊穴 一切主降 ----- 湧泉、 面癱 -----牽正 內外傷 ----- 承山 闌尾炎 ----- 闌尾穴 血壓 ----- 三陰交 中風 ----- 懸鐘 經驗四穴;
血海領血超、膻中氣可消、命門陰陽論、全身在大包。
獨特穴位診療;
婦科、子宮、卵巢、盆腔等病在環跳穴有反應、 男科病亦有反應、 婦人久治不愈的頸肩痠痛一般為有婦科病。
胸腔有病的人膻中一定有反應、
上腹器官、特別是胃、十二指腸、胰腺病在中脘有反應的、在手背第三、 四掌骨之間反應劇烈、
便秘大腸腧附近多有錯位、
肝膽病在期門有反應、陽陵泉也有反應、如果環跳也有壓痛即可確診。 下腹各器官在氣海、關元、中極有反應、
胃腸病在足三里有反應、
太陽、風池、頭維幾乎對任何頭痛、眩暈有特效、對美尼爾氏病大多一次 治癒。
中府穴是肺經病變的反應點、
坐骨神經痛在天宗附近有壓痛、
鼻塞取風池、項強取承漿。頭痛取湧泉、膝痛取尺澤、重按肩井對頭痛有 特效、
呃逆點湧泉、發熱取大椎、崩漏取隱白、腹瀉便秘取天樞、
女人肩背痠痛取附分、膏盲、
男人肩膀痠痛取天柱、肩井、
肩胛內上角對肩周炎有特效的、
湧泉與完骨可治失眠、
結腸炎在章門有壓痛、
胃潰瘍在足三里下 2寸及梁丘穴有反應、
急慢性盆腔炎在三陰、漏谷、陰凌泉穴有壓痛、
前列腺病在三陰交、漏谷有壓痛、
膽道病在膽囊穴和外丘穴有反應、
闌尾炎在闌尾穴有反應、
胰腺炎在地丘穴、下巨虛、足三里下三寸有反應、
{以上的反應點在同側 }。
痛經的反應點在關元穴、胃腸痙攣大多在 5--8椎之間有壓痛點、按 2--3分鐘即可、連按 10天。
中藥火灸
火灸是一種集傳統中醫火灸與本人經多年臨床摸索的經筋平衡法而推出的 特殊推拿點穴手法與一體的新型療法,它不僅運用了灸療的經絡熱效應作用加 之特殊推拿點穴又綜合中醫的貼敷法,再加上多年研究的藥酒配以人體幾個關 鍵部位 --頭、足、腰骶尾閭、頸肩上背部、腎區及腰骶部、腹部肚臍膝關節。 通過手法推拿點穴、疏通。然後點燃藥酒,通過抓酒火,控制酒火的大小和溫 度的高低,將藥氣在酒火的作用下進入人體經絡當中、藉助醫生手法的滲透力 使藥物成份通過肌膚進入體內,從而達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疏通經絡、調理 陰陽平衡、扶正祛邪,激活人體各種組織細胞的免疫功能,以達到防病治病、 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目的。
中藥火灸的作用:
1、調和陰陽 ---人體陰陽的偏盛偏衰是疾病發生髮展的根本原因。運用火 灸技術的補瀉作用,瀉其有餘,補其不足,以達到調和陰陽的目的。
2、溫通經脈 --- 驅散寒邪,寒者喜溫 , 寒則泣而不流 , 溫則消而去之 . 火 灸療法通過逐漸加溫 , 可使熱力達到體內深層 , 敷藥後達到病灶 , 溫氣而行血。因
此,本法具有良好的溫通經脈,散寒除溼。
3、行氣活血,消瘀散結 ---氣見熱則行,見寒則凝,氣溫則血滑。火灸 為溫熱刺激, 可使氣血協調,營衛和暢,行氣活血,消瘀散結。
4、溫陽補差,補中益氣 ---“ 上氣不足,推而揚之 ” 。火灸對氣血運行能 起到 “ 推而揚上 ” 的引導作用。如:溫百會穴有補中益氣,昇陽舉陷之功。 5、回陽救逆 ---火灸法治療疾病有回陽復脈之功,臨床上對陰寒內盛, 陽氣衰微的證候,用火療灸技術治療,能達回陽救逆的功效。
6、防病保健、強身益壽 ---人以陽氣為本,得其所則體強而壽彰,失其 所則體弱而壽天。火灸能溫陽,如用足三里、關元、神闕、大椎等穴位,能激 發人體正氣,提高抗病能力,起到保健治病,延緩衰老,強身益壽之功。
中藥火灸的功效
火灸療法簡單地說就是通過手法加藥酒在酒火的作用下對人的肌體進 行理療,從而達到祛病、健身、養生、美容 減肥的功效。
火灸的獨特功效,為大量的臨床所證實,主要表現在:疏通經絡、調節 氣血、平衡陰陽、活化全身細胞,激活全身機能;祛除體內風、溼、寒、熱、 毒等。它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特別是對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群有特殊療效, 是日常保健的首選方法。聚休閒、保健、美容、塑身於一體。
中藥火灸應用範圍;
對失眠多夢、神經衰弱、頸椎病、肩周炎、骨質增生、腰間盤病、四肢麻 木、靜脈曲張、腰肌勞損、肩背痠痛、風溼、類風溼、胃脹胃寒、消化不良、 腹脹腹瀉、便秘、婦科炎症、盆腔炎、附件炎、子宮內膜炎、痛經、月經不調、 閉經、前列腺炎、腎虛、手腳涼等效果顯著。
傳統中醫火灸療法,又稱火療、灸療、灸法,是中醫針灸學的重要組成 部分,具有悠久的歷史和鮮明的民族特色,堪稱世界醫學中的一朵奇葩。《靈 樞 ·官能》中有 “ 針所不為,灸之所宜 ” 的記載,《扁鵲心法》亦指出:“ 人於無病 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餘年壽矣 ” 。 空 間醫學理論指導下的火灸療法,是集傳統中醫火灸與空間按摩手法於一體的新 型療法。 以我們經絡堂自己精心研製的藥酒為原料, 以人體的幾個關鍵部位 —— 頭、足、尾閭、頸肩上背部、神闕、膝關節等為治療重點,以暢通人體空間、 推動能量運行、改善功能、祛除疾病為目的。
治療時,按摩師首先對治療部位進行按摩、疏通。然後,點燃藥酒, 通過抓火,控制火的大小和溫度的高低,將火作用於人體的某一個或某幾個關 鍵部位,藉助酒在燃燒過程中釋放的味和熱,藉助按摩師手法的滲透力,增強
藥物的滲透作用,最大限度發揮藥物的作用。
火灸的部位通常有頭、足、尾閭以及右肩胛。火灸頭部,可以打通人 體能量通道,為體內的能量運行尋找通路。火灸右肩胛,目的是開通人體的外 焦通道,加速體內能量與外界的交換與更新。火灸足部,目的是增強推動力, 促使體內能量由下向上運動。火灸尾閭,能夠啟動人體的原動力,啟動人體的 能量儲備。還有一些其他的部位,比如肚臍、大椎等,視被治療者的具體情況 而定。
火灸療法的注意事項;
根據部位的不同,接受火灸治療時,可仰臥或者俯臥,要放鬆身體,放鬆 大腦,放鬆心情,以配合治療。不必擔心火會燎傷皮膚或者點著頭髮,按摩師 均經過嚴格培訓,在接觸被治療者時,已經將手上所帶的大部分火撲滅,只是 藉助適當的溫度。如果感到溫度過高或者過低,可以與按摩師溝通,以便按摩 師及時調整。單項治療的時間在 30分鐘左右。火灸頭部後,可自然晾乾,使藥 物漫漫滲透並得以吸收,以加強療效,也可使用電吹風吹乾。天涼時,要注意 頭部和頸部保暖,以免受風寒。治療結束後,應及時補充水分。
嚴重的皮膚病患者,如牛皮癬、疥癬、紅瘢狼瘡,以及體力極度虛弱 者,不適合接受火灸療法。患者的具體情況不同,效果不同,慢性病、疑難病 患者往往需要多次治療。臨床實踐證明,這種療法無痛苦,無副作用,效果穩 定,可稱得上是 “ 綠色療法 ” 。
經筋平衡點穴療法
本療法是在傳統經筋學的技術上,結合現代醫學,中醫理論基礎、結合神 經反射學、人體解剖學、中醫經絡學為指導思想經過長時間的摸索研究,發現 了經筋、肌筋、神經、血管骨之間存在的特異關係,使慢性疑難病的治療簡單 化、快速化,只要患者一說症狀,馬上就知道病根在哪裡,省去了不必要的檢 查,本療法以特殊手法點穴、理筋為主臨床配合臟腑指針點穴、藥罐推刮、火 灸、藥泥熱灸療法、自動發熱膏藥、透骨灸、經筋推拿膏、罐灸、火酒推經、 無痛刮痧、足底罐灸、腳穴診療、不打針、不吃藥、鼻炎不治鼻、頭痛不治頭、 腰痛不治腰、腿痛不治腿、腳痛不治腳、胃病不治胃 ..... 專治病根,採用特定 手法 (不按摩 ) 療效可以立竿見影。當面止痛,患者馬上信服你,在病根處外貼 藥磁灸或藥泥熱灸外敷持續治療,達到徹底治癒之目的。由於注重病因治療, 所以遠期療效好。本療法為純綠色療法、簡單安全無副作用。對身體進行整體 調理,從而達到健康調理養生的理想效果。
通過上述方法的調理可以快速平衡體內的風、寒、暑、溼、燥、火引起 的各種症狀,使其由於經脈氣血循環不暢引起的經脈的瘀阻暢通、氣血運行正 常 . 。
運用獨特的經筋平衡法進行調理、見效快,時間短無任何副作用。
本方法對胃腸功能紊亂及身體於阻導致的肥胖有明顯效果、如四肢肥胖、 大肚子、腰部贅肉、臀部贅肉、肩背肥厚及全身肥胖等有特殊效果。
同時對頭痛、失眠、頸肩痛、心煩胸悶、由寒大引起的胃脹滿、胃寒、痛 經、經期紊亂、閉經、經量多或少、手腳涼、宮寒、及各種頸頸肩痛、肩背勞 損、風溼痛、肩周炎、腰肌勞損、增生及各種腰腿痛的調理有顯著效果。
經筋平衡調理的病因病理機轉淺析
1. 外界異常氣候變化因素正常的外界氣候,俗稱正氣。異常的外界氣候, 稱為 “ 六淫 ” ,即 風、寒、暑、溼、燥、火,皆可成為致病的邪氣;以風、寒、 溼三邪致病者最常見、其中毒邪.是經筋病的最常見致病因素。
機體遇寒,首先毫毛收縮、絡脈收縮,隨之肌筋收縮。寒邪不去,肌筋攣 縮不解,發生 “ 筋結 ” 性疼痛;久結之肌筋,成為 “ 結塊 ” ,可觸到其結塊的變化 形體,經筋病症患者,對異常的氣候變化比常人敏感,稱為 “ 陽虛 ” 素質;遇上 寒邪,衛氣受傷、肌腠閉塞,體內氣機樞轉失調,內邪比熱,熱氣蒸騰,出現 全身不適、舌紅口乾脈數,通過揭閉疏筋理腠,起到解鬱洩熱作用,把病症治 愈。
2. 外界大學作用因素外界力學作用,如挫、擦、換、碰、撞、擊等作用於 機體筋肉,輕者致不同程度的肌筋受傷,發生 “ 瘀積 ” 為患;嚴重者,損筋削肉, 以致骨折或損及臟腑。是常見致病因素,也是肌筋病的常見致因之一。
3. 機體自身動態活動的動、靜力學因素機體於空間活動,離不開肌、筋、 膜、帶的參與。任何肢節、肌筋的活動,都具有活動量度及方向性等的生理因 素制約凡超越生理性負荷的活動,皆可成為肌筋膜帶的致傷。
肌筋膜帶的機體活動過程,牽拉應力線 “ 超閾限 ” 地作用於 “ 應力點 ” 時,便 可導致 “ 應力點 ” 的損傷,而形成經筋病灶點。由於損傷後的病灶點具有疼痛性 反應,機體為了減輕疼痛產生 “ 制痛 ” 反應 (現代醫學稱為保護性反射); “ 制痛 ” 反應,導至繼發性損傷。因此,好筋損傷由點到線,再由線到面,爾後由面的 一維向多維演進,最終導致經筋病變系列的形成。
經筋病灶點、病灶線及多維化的經筋病變系列,屬幹機自身活動過程發生 的病變,俗稱 “ 內傷 ” 或自傷性疾患;多呈現隱性損傷形式,與外傷性疾病具有 性質上的區別。 “ 內傷 ” 性和肌筋病症導致氣滯、血瘀,產生經筋病症的複雜性 及多樣性,從而;臨床上表現經筋病症的特點。
經筋屬於十二經脈的皮肉筋腱系統組織結構,經筋病侯多屬痺症, “ 閉而不 能百病始生 ” 。運用經筋療法治療慢性病有一定的療效,但存在查灶煩瑣,治療 針對不準確,沒從病因病根入手,治標不治本,治筋不治骨,哪痛治哪的缺點。
經筋平衡療法的特點:
1. 經筋病症的一般症狀表現以酸脹、重滯、睏倦、疲乏、發麻、痺痛、乏 力感,及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為主要常見症狀。
2. 特殊症狀經筋特殊症狀,係指經筋病變形成的筋結病灶點,產生對機體 的惡性刺激,以及攣縮的筋性病變所產生的累及性,及累及演進性、隱蔽性、 收縮失均性、症狀類似性、牽張性、牽涉反應、疑結性、壓迫性等的臨床症狀 表現。
(1)筋注疲勞綜合徵:乃肌筋廣泛性攣縮導致全身性重度疲勞感,伴頭暈 頭痛、情志異常、
失眠多夢或嗜眠、納呆及胸腹不適等;但臨床化驗及有關檢查均呈陰性的 病症表現。
(2) 筋性眩暈:由於肌筋收縮失均衡所致, 尤其是頭頸部的肌筋伸縮失均, 致便患者感到
頭眩及搖晃感,但無旋轉性暈感,檢查可於頭頸部查及廣泛性的筋結病灶, 以消灶解結
施治,速獲病症消除。
(3)筋性視力降低及陣發性朦視:由於眶膈及顳筋區的肌筋攣縮,導至患 者視力降低或陣
發性躡視,好發於青少年。眼科檢查無特殊發現。用理筋法施治,可獲臨 床治癒;但需自我調治,始可根治。
(4)筋性類似病:由於筋結病灶與臟器位臵重疊或產生牽涉反應等,導致 經筋病變的臨床症狀,酷似臟腑病變表現;但臟器的臨床有關檢查全陰性,經 筋科稱之為筋性類似病。常見者有:筋性梅核氣、筋性類冠心病、筋性類肝膽 綜合徵、筋性肝鬱症、筋性類胃痛、筋性類腎絞痛症、筋性類類風溼關節炎等。
(5)氣病中的筋性病變:中醫所稱之肝氣鬱結而胸脅苦滿,及腎氣虧虛所 致的腰痠腿軟,
皆可於相應部位查及肌筋器質病變並存,稱為氣病中的筋性病變。用理筋 法施冶,收到氣與筋病同功的療效。
(6)隱筋症:即隱蔽的筋性病變,導致臨床的疑診誤診者。隱筋症是目前 臨床醫療的多種難治病,及病因未明疾患的致因之一。例如,肋端綜合徵、慢 性疲勞綜合證(CFS)等。識別隱筋症具有現實意義。
1. 經筋病灶特點(概述)經筋病灶,同經筋組織成分、結構、原狀、所處 部位、病情輕重、病程長短、機體狀態等密切關聯。
經筋病灶的病理基礎是 “ 筋結 ” 為患。其形證常分為四個類型:病灶點、病 灶線、病灶而及多維性病灶。
(1)病灶點:好發於肌筋的 “ 左右盡筋上 ” 、成角點、交叉點、摩擦點、受 力點、小骨粗隆、骨遊離端、關節周圍及皮節點等。病灶粗糙樣、小顆粒狀、 結節或 “ 痛性小結 ” 。小者苦芝
麻、粟米狀;中者如綠豆、黃豆樣;粗大者若蠶豆、馬錢子樣,邊緣界限 清楚,多呈硬結狀,
觸壓異常敏感及疼痛。軀體的分佈較廣泛,其病灶出現,同經筋病變部位 吻切,但有主次及
先後症狀表現之分。例如,股內外側遠端的盡筋上,常見其病灶點出現; 病灶點的大小,與病情多呈正比相關係,當其病灶向上,即上段病變上升為主 要病變表現。
(2)病灶線:是常見的複合性病灶。好發於骨縫線及筋膜線上,例如顳上 線、項上線、人
字縫,胸骨正中、腹白線,半月線及臍下 “ 五皺襞 ” 等。此外,肌筋纖維病 變亦可見線性病
灶。病灶呈線樣、竹片狀、香骨樣、索狀、梭狀等。線型病灶中常伴存點 形病灶。
軀體及肢體的經筋循行力學線,是線性病灶的特殊表現形式。沿著經筋線 作檢查,可查到 “ 經
筋各有定位 ” 、 “ 病各有所處 ” 的遠程病變規律。例如,足太陽經筋病變,可 自頸、背、腰、臀及大小腿至足底,查出遠程的節段性病灶。
(3)病灶面:病灶在肢體或軀體的同一個平面上可查及,稱為病灶面,是 多經並病的一種
病變表現形式。可能於肢體動態活動具有合力和線力作用關係,病灶面一 般至少有兩條線的
病灶並存,多者呈三線平面病灶分佈,但並非在同一個平面上,病灶與三 陽經或三陰經的經
線非絕對重合。例如,臀部外後側這個平面區域,常可檢查到三個病灶並
閱讀更多 武藝堂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