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中醫VS西醫?傳統VS現代?爭的不是醫學,實際是文化上的衝突

中西醫爭論由來以久,其實在很多國醫大師看來,這樣的話題實在無聊。

中醫VS西醫?傳統VS現代?爭的不是醫學,實際是文化上的衝突

沒有中醫黑就沒有中醫粉,打著科學的旗號反中醫,透露這些人基本不具備中國傳統文化的修養。

什麼是文化?

文者,雜也,錯綜而居。什麼意思?拿現在時髦的話來說,就是和諧共處。

你看天上日月星辰多和諧!宇宙被安排的絲毫不差,隨便太陽系中哪個星球軌道出點問題,地球也許就完了。更不用說地球的軌道位置是如此的完美。

日月星辰麗於天,這樣錯綜複雜而又和諧的天象,以及據天象以制曆法,我們古人稱之為天文。

易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日月相推則明生,寒暑相推則歲成,四時之變,懸乎日月。人要適時而變,出入有度,中醫講五運六氣。

人們和諧相處,文明以止,這叫人文。以人為本,推己及人,儒家講"仁"。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以救死扶傷為己任,這叫"醫者仁心"。所以中藥來源大自然平常之物,用之於芸芸眾生。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這才是"文化"的真正含義。

中國文化,最注重的是一個"化"字

我們總喜歡說:"有知識,沒文化"。不是讀了多少書,受了多少西方教育,就是有文化。

中國文化具有無比的包容性,沒有西方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特性。所以在中國,儒家、道家、釋家能互容共存,兼收互補。

中國文化不排斥外來文化,而是能將其化之。比如佛教來自印度,而我們把它化成適合在中國生根發芽的禪宗,連認字不多的六祖都成了一代宗師,六祖壇經給了多少人的心靈慰藉。

酒文化也是這樣,中國是白酒的國度,但是外來的紅酒、啤酒、洋酒,照樣接受者眾,很有市場。

中國文化崇尚自然,接受彼此,就如中國的盆景,可以自然天成,可以奇形怪狀自然為美。而西方是以直、曲、幾何圖形的整齊規律為美。

中醫VS西醫?傳統VS現代?爭的不是醫學,實際是文化上的衝突

中國在歷史上科技落後嗎?

中華民族是最早仰望星空的民族,觀天象,推律歷,陰陽合曆,幾千年來依然沿用。代表農耕文明的二十四節氣,現在依然受到國外的尊崇。

除了四大發明來說,不管在農業、水利、金屬冶煉、造紙、天文、地理、手工業方面,明朝以前,哪個朝代不是領先世界?

就拿被認為有迷信色彩的天干地支來說吧,地支三合就揭示了太陽迴歸年是365天又多四分之一天的規律,這可是黃帝時期就已經發明的,現代天文測出是365.244日,基本符合。

更不用說祖沖之的圓周率,數學方面的《周髀算經》、《九章算術》等等。

明朝以後,科技為什麼落後了?因為明朝科舉取消了數學等學科,只考八股文,禁錮了思想。加上涉及天文、地理這些觀天象的行為,只有皇家才可探測、使用。百姓觀天推曆法,那是要殺頭的。

從明朝開始,近代科學萌芽就被扼殺了,加上近代幾次革了中國文化自己的命,慢慢就落後於西方工業文明瞭。

古代醫者只是從醫問藥嗎?

有中醫黑說,張仲景、華佗這些古人醫學知識落後、淺陋,根本無法和現代醫學相比,現在隨便拿個學醫的出來都比他們不知高明多少倍。

很為這樣受過高等教育,又如此狹隘無知的所謂高知感到悲哀!就象一個坐著公交車的屌絲說,你看,我比以前的皇帝還厲害吧,古代皇帝也只有馬車坐,我都坐上汽車了。

古代醫易同源,醫巫同流。象華佗、扁鵲這樣的,被稱為術數家或者方士,這些在智者,不僅僅在醫學上算是全科,而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命理。

在那個時代,他們就是智慧超群的先知或者先行者,他們都可開宗立派、著書立說,能夠傳承下來,說明就是經典。

中醫VS西醫?傳統VS現代?爭的不是醫學,實際是文化上的衝突

所以說上醫治國,中醫治人,下醫治病,他們從事的是醫道,不是你想象中狹隘的醫術。就算是醫術,也是有醫無類。

反觀現在所謂的現代醫學,你一個牙科醫生敢去看婦科嗎?去黑中醫或者西醫,就是無聊加無知的表現。

西醫精準治病,中醫整體救人

中醫把人看成是有機整體,你一個人就是一個小宇宙。《陰符經》上說:"五賊在心,施行於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五臟應五行,你的身體就是治病的良藥。

西醫講精準,靶向準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肝壞了切肝,胃壞了切胃,病毒來了殺病毒,立竿見影,即時見效,但他整體有什麼副作用是不講的,解決了病灶就成功了。

中醫先救人,就象張文宏醫生說的,肺炎來了,不管用什麼辦法,先幫你挺十四天,挺過去就是好了。

不管自愈也好,治好也罷,十八武器都用上,就是幫你挺過難關,保命要緊。並且根據不同症狀和程度,適時調整方案。

西醫眼裡看的是病毒,中醫眼裡看的是人。中醫理論不是太落後,而是天人合一的觀念太超前。

中醫VS西醫?傳統VS現代?爭的不是醫學,實際是文化上的衝突

其實兩者根本沒必要對立起來,中醫完全可以包容西醫,優勢互補,這是醫道。西醫也難認可中醫,因為它是醫術。術永遠是術,道可道卻非常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