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4 咸丰撒手,慈禧夺权期间,满清和西方国家都打过什么交道?

咸丰朝以前,清政府没有办理对外交涉事务的专门机构,只由礼部或理藩院兼管。由于世界资本主义大潮的冲击,外交事务增多,封建政治体制已难以适应新的变化。咸丰帝在世时,对外国侵略势力尽管妥协屈服,却始终对其怀有戒心,未接受其“合作政策”。同治帝年幼,两位皇太后与议政王奕诉是最高决策者。他们对西方国家的“合作政策”竟欣然听命,并确定了“抚夷”的对外总方针。这是近代对外关系的新变化。西方列强所采取的对华“合作政策”,是美国首任驻华公使蒲安臣精心策划的,可保证其既得利益,又能分享新的特权。这一政策也得到英、俄、法等国的完全支持。

外国公使驻京是同治朝“中外合作”的显著标志,也是西方列强从政治上干涉清政府的重要步骤。《北京条约》签订后,法、英、俄、美等10余个国家的公使陆续进驻。西方列强在对华“合作政策“的旗帜下,展开了形式上比较温和的侵略方式。

咸丰末年,具有综合性对外权力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这是清末中央新型官制出现的重要标志。随着外交事务的增多,总理衙门的机构和职权也不断扩大,外交谈判、签约、商贸、遣使、定界、传教,以至铁路、邮电、海防等等,凡涉及“洋务”者,几乎都已包括在内。

咸丰撒手,慈禧夺权期间,满清和西方国家都打过什么交道?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后,英使额尔金致书奕诉,要求清廷建立一个主办外交的机构,以便与英法等国设立的公使馆办理一切事务。咸丰帝批准了这一要求 ,在北京东堂子胡同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尽管它的建立带有被动色彩,但却是中国近代外交的开始。

咸丰撒手,慈禧夺权期间,满清和西方国家都打过什么交道?

同治四年(1865年),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呈送给总理衙门这份意见书,“劝告”清廷兴办有利于列强的“新政”,对清政府的决策施加影响。

咸丰撒手,慈禧夺权期间,满清和西方国家都打过什么交道?

这篇说帖,是同治五年(1866年)英国驻华使馆参赞威妥玛向清政府提交的。文中教训清政府要顺从列强的意志,应该“内改政治,外笃友谊”,同意修筑铁路、敷设电线、开采矿产、训练海陆军、开办学堂,向各国借款;服从列强的旨意 ,切实保护各国在华的一切特权和利益。

咸丰撒手,慈禧夺权期间,满清和西方国家都打过什么交道?

咸丰三年(1853年),清政府在上海东门外设立的江海关在小刀会起义中遭破坏,海关曾租借船只办公,但外商借口拒交税款,清廷被迫同意由英、美、法 3 国领事各派一人组成“上海关税委员会”,监督海关事务。咸丰十年,设立江海北关。

咸丰撒手,慈禧夺权期间,满清和西方国家都打过什么交道?

赫德(1835-1911年),英国人。同治二年(1863年)被总理衙门正式任命为总税务司。赫德任职后,制定并推行一套由外国人管理中国海关的制度,直接控制中国的财政收人,对北京近代邮政、教育等方面的建设起到一定作用。赫德直至1908年才离开中国,控制中国海关长达48年。

咸丰撒手,慈禧夺权期间,满清和西方国家都打过什么交道?

咸丰撒手,慈禧夺权期间,满清和西方国家都打过什么交道?

蒲安臣(1820 - 1870年),美国外交官。1846年于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咸丰十一年(1861年)任美国驻华公使,积极推行列强联合侵华的“合作政策”,支持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企图通过华尔控制中国军队,又勾结洋务派首领,干涉中国内政。同治六年 (1867年)卸任后,游说清政府授权自己担任“办理各国中外交涉事务大臣”,率团西游欧美各国,于次年在华盛顿擠自与美国国务卿西华德签订 《中美续增条约》(即《蒲安臣条约》),扩大美国在中国的侵略权益。

咸丰撒手,慈禧夺权期间,满清和西方国家都打过什么交道?

《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几个主要国家的公使陆续来到北京。咸丰十一年(1861年)二月十五日,法国公使布尔布隆最先到达北京,并在东交民巷设公使馆。

咸丰撒手,慈禧夺权期间,满清和西方国家都打过什么交道?

在法国公使到达北京的第二天,英国公使普鲁斯也在北京建立了公使馆。咸丰十一年(1861年)六月初一日,俄国公使巴留捷克到北京。二十四日,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第四个到达北京。这样,法、英、俄、美四国公使,成为第一批驻京的外国使臣。

咸丰撒手,慈禧夺权期间,满清和西方国家都打过什么交道?

德国的外交官艾林波伯爵,是第五个到达北京的公使。

咸丰撒手,慈禧夺权期间,满清和西方国家都打过什么交道?

咸丰撒手,慈禧夺权期间,满清和西方国家都打过什么交道?

继英法在东交民巷设立公使馆之后,俄、美、荷、比等国也先后获准在此设立公使馆。其后,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丹麦、奥地利、日本和荷兰等国陆续设使馆。设有外国驻军及练兵场,使馆界四周建起了约6米高的围墙,围墙上设有8座碉堡,并设铁门,完全变成了“国中之国”。

咸丰撒手,慈禧夺权期间,满清和西方国家都打过什么交道?

张德彝(1847—1918年),字在初,汉军魂黄旗人。同治元年 (1862年)选入同文馆英文班。同治四年,经总署大考,被保奏为八品官。次年随赫德及斌樁父子等游历欧洲,将见闻撰成《航海述奇》。同治七年随蒲安臣、志刚使团赴欧美访问,充任译员。

咸丰撒手,慈禧夺权期间,满清和西方国家都打过什么交道?

同治五年(1866年),总税务司赫德回国休假,向奕沂等提议愿随带人员前往外国游历,于是,同文馆学生张德彝、凤仪、彦慧,及斌樁、广英等五人作为清政府的首次派员,先后游历法、英、荷、丹麦、瑞典、芬兰、俄国、普鲁士及比利时等国,历时近10个月。张德彝的《航海述奇》述及游访期间种种新奇见闻和真实感受,与斌樁的《乘槎笔记》付梓刊行后,被京城的官员士大夫视为奇书,争相传看,并为之赞叹。它使人们开阔了眼界,对西方社会有了一些感性认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