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嘉靖帝为何杀严世藩而留下严嵩的性命?

用户14597188072


嘉靖杀严嵩有什么好处吗?没有任何好处!严嵩甚至不能对徐阶再产生任何威胁了,更何况是嘉靖?

要铲除严党的是嘉靖么?非也!徐阶也!天下人也!


嘉靖作为有明一朝最幸运加最聪明的皇帝。他在十几岁少年时,就充分显露了其权谋才华!从一个藩王的次子,本来连继承藩王的资格都没有,结果成为了明帝国至高无上的皇帝。一进京,就让杨廷和这样玩了一辈子鹰的老家伙们,让鹰啄了自己的眼睛。


嘉靖与生俱来会做皇帝,他明白自己只需要控制内阁就好了,有其他时间全部用来“修仙”,以求长生。而谁愿意奉迎和满足自己私欲的,谁就可以是首辅,至于你这个首辅是好人、坏人,学历高低都不重要。反正你就是来背锅的,这一点和赵构和乾隆是一致的。

所以严嵩二十多年结党营私也好,胡作非为,鱼肉天下也罢!不重要!你在外贵为首辅,在內就是朕的奴才!只要你不威胁到朕的权力,朕都可以容忍你。

为了保持自己的神秘,嘉靖不上朝不说,他还设计了一套对外传递联络的加密系统。那就是“青词”。


普天之下懂得四书五经的人实在太多了,但是懂得这套“青词”的人,只可能是聪明人种的聪明人。所以夏言不屑青词,自己就出局了,而严嵩、徐阶等人都慢慢地被“培养”成了青词高手,但严嵩技高一筹,不在于他自己,而在于他的儿子。

但正如电视剧一样,总会有人bug一样存在。而且不同于《雍正王朝》的邬思道,那是杜撰出来的角色。而严嵩的儿子严世蕃bug一样的存在是记录在史书里的。

嘉靖朝,牛人辈出,懂帝王心术的人很多,但是懂“密码”的人,却寥寥无几。但是无论严嵩、徐阶、张居正等人多么努力,都无法跟天才比。

既然天下没人能比严世蕃聪明了,所以严世蕃就几乎“垄断”了那套“密码系统”,所以他才有恃无恐,所以他贪婪荒唐得连严嵩本人都害怕。而严世蕃自信得几乎自负!因为他太了解嘉靖了,甚至可以利用嘉靖的心情、情绪、习惯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严世蕃到了这个份上,其实就突破了原来的游戏规则了。所以”公愤”是正常的。但是谁也无法斗倒他,或者说弄死他。


徐阶之所以伟大,就是他虽然没有像严世蕃一样的“天赋”,但是他后天足够努力,装了20多年孙子,最终成为了嘉靖需要的严嵩的“替代品”。并且用了一个谎言彻底了结了严世蕃的命。那个致命的杀手锏就是“严世蕃在那块有王气的地上盖房子!”而其他勾结海盗,造反什么的只不过为了逻辑合理的佐证而已。因为嘉靖什么都可以容忍你,但唯独最终权力问题没得商量!严世蕃这是想取自己而代之,那就突破嘉靖的底线了。

严世蕃死的时候,严嵩已经80多岁了,曾经服务嘉靖20余年,最终家产被抄没,儿子被杀,曾经车水马龙,如今树倒猢狲散,就剩自己孤零零一个人。最终什么也没得到,什么也没带走。嘉靖此刻又有新人(徐阶)读懂自己的青词,甚至已经想不起曾经的那个严嵩了!

此刻,为什么还要杀严嵩呢?


炒米视角


嘉靖帝为何不杀严嵩?正史不见记载。这是千古谜团,迄今没看到一个比较准确的解释。其实,严嵩,不仅没被杀死,而且没有被定罪的!从明朝律法来说,大奸臣严嵩是无罪之人!他只是被嘉靖帝勒令退休回乡养老。

这就是一个大大的悬念!嘉靖帝为何不治严嵩的罪?

嘉靖帝是昏君?他不昏,心里清楚得很,抓住严世藩的罪证,他就下令处死!没收家产!

这就是严嵩的悲哀:哪些是严世藩的财产?哪些是严嵩的财产?办案官员懒得划分,凡是严世藩和严嵩的财产一概抄没充公!所以整到严嵩后来回乡没地方住,没饭吃!孤苦伶仃好凄凉啊!

(办案官员可能这样想:严嵩的财产不都是留给严世藩的吗,抄没严世藩和严嵩所有财产,有何不妥?严嵩失势,怎么整他都行)

严世藩贪赃枉法,卖官鬻爵,横征暴敛,作恶多端,交通倭寇,占王气地,违制建筑,最终被判死刑。这个明史有交代。

这是内阁大臣徐阶出招:

①御史想用严世藩构陷冤杀两位大臣来定罪。

徐阶认为不妥,这两件案子是冤枉,但是经过皇帝御批的,最大责任是皇帝!这个不能翻案,皇帝刚愎自用又死要面子,这样定罪报上去,肯定不批!

②徐阶就拿两件事整死严世藩:

第一,在南昌占“有王气的地块建房子”(从风水上论证),而且建成类似王府的风格,是越轨、违制!

其二,严世藩交通倭寇。他幕府中的一个头目就是倭寇身份,在外面聚众结党500余人,还与日本倭寇有来往!就拿这条收拾严世藩!

其实,严世藩20年贪赃枉法、卖官鬻爵、聚敛财富,积蓄大把大把金银财宝,富可敌国!但是徐阶不拿贪腐这条定罪,他知道皇帝对于严氏父子敛财的事是心里有数的!这条杀不了严世藩。

果然,御史就按徐阶的意见,拟定罪名上报。(徐阶又亲笔写了一份关于严世藩犯罪定罪的意见),嘉靖帝看了,准奏!下旨处死严世藩,抄没家产。

史料记载的这些细节,说明一个问题:严嵩是被政敌整倒的!不是嘉靖帝真心整倒他!连给严世藩定罪,都要如此煞费心思,要内阁大臣(宰相)徐阶一手包办,可见严嵩在嘉靖帝心目中的地位是相当有份量的!

扳倒严嵩的人,是徐阶。

明史记载,徐阶专门雇佣一个山东“半仙”

送入宫中,向嘉靖帝推荐说:此人扶乩(巫术,杨秀清那套,扮神附体)很灵。嘉靖帝也是“半仙”,在宫中修炼20多年了,当然说好,让他作法。

就在山东“半仙”作法时,他说:“今日有奸臣经过”。(史料原文)

恰好严嵩走了过来!

这场巫术法戏不是徐阶串通山东“半仙”演绎,还有谁?徐阶没办法没能力扳倒严嵩,就出此下三滥手段!可见徐阶也不是正派人物!不管明史如何评价他,他扳倒严嵩的做法就是阴险卑鄙无耻!他利用皇上迷信巫术的心理,来让皇上入局!

就因为先有了“严嵩是奸臣”的认识,嘉靖帝就开始疏远严氏父子。等接到严世藩的犯罪定罪材料后,嘉靖帝毫不犹豫批示处死,抄家!

整死严世藩,比直接整死严嵩,更让严嵩痛心难受!徐阶也真够狠!

外面的官员可能不知道严嵩是什么角色,总以为皇上“不知道”,一切都是严嵩专权作弊,把持朝政!而徐阶会不知道吗?他也是内阁宰相,只是排名严嵩后面而已!严嵩办的所有比较大的事情,都是经过皇上认可的!严嵩是替皇上背的黑锅!当然,严氏父子敛财,卖官鬻爵等项,是触犯律法。但是皇上能容忍!没说要查办!

是很多大臣,尤其是徐阶,都想扳倒严氏父子,才四处调查他们的犯罪证据。

这是典型的派系倾轧!党争!内讧!

嘉靖帝心里不明白?他懂。

抄没严世藩家产,计有:黄金3万余两,白银200多万两。其它古董字画无数,约值银几百万两(这个是评估数据,不准确的)

看过明朝一些典籍,比如冯梦龙《三言》,里面章节有说当时黄金与白银比兑价格,大概1:20,就是一两黄金兑白银20两(这个也是随物价指数涨跌的)。

简单地说,严嵩和严世藩所有流动资产,大概是270—300万两银子。古董字画另算(很难估算),还有房产、大量田地。

嘉靖朝一年财政收入200万两银子。那些电视剧瞎编巡盐御史进贡严世藩200万两银子,可能吗?编剧也要有点根据才行!

严世藩是被整死了,但严嵩没事!

那么,还是回到最核心问题:嘉靖帝为何不杀严嵩?不治他的罪?

我的看法有两条:

第一,嘉靖帝顾及自己面子!如果将严嵩下狱问罪,杀头,行吗?当然可以。问题是:严嵩做首相20年了,他既然犯下这么多罪行,皇上难道就不知道?长期被他蒙蔽?那不是昏君吗?嘉靖帝是一心一意修炼成仙的高人,怎么可能是昏君?他当然不能做昏君!所以他不追究严嵩的罪,也就等于给自己挽回面子了!打倒整臭严嵩,就等于给“半仙”嘉靖帝摸黑啊!

第二,严嵩为何能够20多年深受嘉靖帝宠信不衰?他有才,能写一手符合圣意的“青词”。嘉靖帝长期修炼“仙道”,每次祭祀天地神灵的那篇祭文,都是严嵩写的!大才啊!20年,经严嵩手里写过多少篇青词呢?无法统计。而皇帝每次祭祀都要沐浴更衣,节欲,洗干净身子,焚香,虔诚礼拜!那么撰写青词的人肯定也是干净无邪欲的正派人才有资格。好了,如果嘉靖帝将严阁老治罪问斩,那么严嵩就是全天下都臭骂的奸臣贼子,这还了得?那以前严嵩写的那几百篇青词怎么说?不都要变成“罪人写的青词”了?这有亵渎神明!如果神明都知道严嵩是罪恶深重之人,他写的青词还有用?一旦激怒各方神明,嘉靖帝如何成仙?这事关系太大了!

所以,嘉靖帝不但不杀严嵩,连问罪都不问。

查看明史资料,严嵩是无罪之人!如果嘉靖帝知道他回乡后没房子住,没饭吃,估计还会派太监给他解决生活呢。

对于嘉靖帝来说,严嵩是不能杀的!不能批臭的!(严嵩80岁须发皆白老眼昏花还在皇帝身边殷勤伺候,随叫随到,就知道皇帝缺不了他)

补充一下徐阶的资料:

徐阶扳倒严嵩,导致严嵩被勒令退休回家,徐阶亲自到严嵩家慰问。

严嵩感动落泪,甚至叩头感谢。

徐阶回家后,儿子徐番心里疑惑:“你被严家父子欺压多年,如今总算熬出头了,你今天还去安慰厚待他们,啥意思呢?”

徐阶假装生气说:“你要知道,没有严阁老就没有我的今天,如今严家落难,我能恩将仇报吗?那样做会被外面人耻笑的!”

严嵩的家人探听到这一情况(注:徐阶与严嵩是孙女亲家),信以为真,严世蕃也相信,对严嵩说:“看来徐阁老对我们还是不错的,没有坏心眼。”

这并不是徐阶有情有义,是他看出皇上对严嵩还存有留恋!而皇上又是疑心大、反复无常的人,严嵩的亲信也在四处活动,现在就公开与严嵩决裂,时机还不成熟,不明智。果然,过了一阵子,嘉靖帝就后悔了,想重新召回严嵩。徐阶大力劝阻,使尽可以编造蒙骗一切招数,才让嘉靖帝取消再次起用严嵩的念头。(徐阶倒严使尽吃奶的力了)

徐阶做首辅多年,退休回家。他的子弟横行乡里,欺男霸女,大量低价强购民田,占地24万亩!徐阶子弟、家奴到处为非作歹,犯罪累累,受害人到衙门控告徐阶的状纸堆积如山!

应天巡抚海瑞、兵宪蔡国熙秉公办案,不给徐阶面子,依法处置他的家人。

徐阶迫于无奈,拿3 万两黄金贿赂给事中戴凤翔,又通过张居正(徐阶推荐入内阁)命令给事中陈三谟弹劾罢免了海瑞和蔡国熙。

徐阶的种种肮脏手段,被当时的人们讥讽为:“家居之罢相,能逐朝廷之风宪”。江南很多人直接蔑称徐阶为“权奸”。

可见,扳倒大奸臣严嵩的人,这个徐阶也不是好东西!(据明史资料)

大城公

在报刊发表文章原用笔名:东山尹,庄满,鸣白,营种。

1996~2005年在全国畅销杂志包括

广东省《共鸣》《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艺》《江门文艺》《惠州文学》《同舟共进》《炎黄春秋》《家家乐》《金桥》

河北省《文史精华》

河南省《名人传记》《人生与伴侣》《时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纵横》《知音》《警笛》《今古传奇》

湖南省《康乐园》

广西《西江月》《灵水》

海南省《青年时代》

四川省《龙门阵》《分忧》《成都商报》

云南省《女性大世界》

陕西省《家庭之友》

内蒙古《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汇报》

安徽省《恋爱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讲与口才》《做人与处世》

黑龙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杂志报纸发表各类文章160多篇;

创作

123万字长篇历史武侠小说《谁主天下》

60万字长篇历史武侠小说《还我河山》

39万字名人传记《北洋军阀列传》

武侠小说在《江门文艺》连载;

撰写《科学发展观》理论文章17篇;

创作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本一部;

深入研究中医药和肿瘤学科20年











大城公


严嵩挟严世藩贪污受贿,杀掉了夏言、沈炼、杨继盛,树立了不少的敌人,其罪过都够死好几次了,可是真正被整下来之时,结果是:严世藩处死,而严嵩也只被削官回家,为何?

首先来讲严世藩,此人绝顶聪明,好琢磨人心思,又擅长写青词(道教斋醮献给上天的奏章,嘉靖皇帝信奉道教),因他爹的势力混个工部侍郎,在这个职位上严世藩和严嵩一块贪污了不少金银财宝,得罪了不少人。他也是暗地的军师,背地里给严嵩出谋划策,以他爹的名义干坏事。严嵩之所以长盛不衰,就是因为有他。但是他和嘉靖皇帝的交集并不多,他俩也没什么感情。



于是严世藩被徐阶盯住了,一次嘉靖皇帝与天对话,蓝道行动了手脚,将矛头对向了严嵩,邹应龙紧接着发出弹劾严世藩的奏书,皇帝愤怒了,本来都没有什么感情,又来这一下子,直接送监狱去了,被发配了。由于严嵩在朝中多年积攒了很多势力,严世藩发配就跟去游玩似的,还出逃了,更可气的是在江西盖起了大别墅。别人可盯着呢!林润弹劾严世藩勾结盗匪,图谋不轨,嘉靖皇帝二次愤怒了,严令查办此事。严世藩押送回京了,到京之后,被松绑了又吃又喝,自以为摸透皇帝心思能全身而退,可他太过于自信了,比他更强大的对手正看着呢。徐阶破了严世藩的计谋,又拟好奏书罗列罪名,所列内容抓住了皇帝心思。嘉靖皇帝看了奏书,皇帝勃然大怒,忍无可忍,无需

再忍,外加徐阶的争取,直接立斩。


对于严嵩,非常会讨好与皇帝的关系,有一次嘉靖皇帝要追认他爹为皇帝(他爹不是皇帝)这事一出大臣们都反对,唯独严嵩非但不反对反而夸奖,皇帝感觉其他人太讨厌了,就开始待见严嵩。后嘉靖皇帝不理朝政了,开始信道以祈求长生不老,嘉靖皇帝也把皇帝官帽该带成道士的香叶冠,把香叶冠也送给严嵩和夏言一顶,夏言立马怼了皇帝说:陛下应该有天子威仪,不应该带着东西,皇帝恼了,可另一方面,严嵩不但接受,而且特意蒙了一层纱,以表示皇帝的恩惠,嘉靖皇帝高兴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事例,总之严嵩总能让皇帝高兴,严嵩也做了很多坏事,嘉靖皇帝总是微微一笑,比如严嵩以职务之便谋求私利,而且每年都上榜,嘉靖皇帝不管这如何,只要严嵩听话就可以了。


二十年间,严嵩与嘉靖皇帝朝夕相处,他摸透了皇帝,知道皇帝要什么,总能讨皇帝开心,他们之间建立了一种超越了君臣的关系,就算严嵩出现了错误,皇帝也会顾及朝夕相处的情谊,所以只是把他削官回家。除此之外徐阶没有想要杀他,如果徐阶稍微动一动手脚,严嵩也会死无葬身之地,但他要让他生不如死。


文史长廊


严嵩是明朝的大贪官,这是人所公认的事实,而他的儿子严世蕃,则是他的重要助手。

严嵩是个美男子,而且学问好,他能得到嘉靖帝的信任,除了阿谀奉承,当然也是有真本事的。


严世蕃聪明跟了他爸爸严嵩,但长相一般,还是个独眼龙,由于严嵩年纪大了,反应越来越迟钝,很多时候都得严世蕃帮忙。

严世蕃厉害的就是,他能够把握住嘉靖帝的心理,从而让自己和父亲严嵩,能够继续稳固在嘉靖帝心目中的地位。

嘉靖帝当然是信任严嵩父子的,但他们得罪了太多人,从大臣、太监,再到嘉靖帝宠信的道士。


于是,几股势力联合起来,把严嵩父子的罪状挖了个遍,最后给严世蕃定了个同倭的罪名,杀掉了他。

严嵩虽然干了很多坏事,贪了很多钱,但在嘉靖帝眼里,只要不威胁他的统治,就都好商量,再加上严嵩一辈子忠心耿耿,对嘉靖帝没话说,最终只是削职为民。

但严嵩已经成了天下罪人,他没有去处,只能凄惨死去。

悦史君认为,这是历史的公正之处,也是严嵩父子的必然结果吧。


历史这样说


因为严嵩是狗,严世蕃是狼。

自古以来的历代君王都希望无限巩固自己的权力,在分权的同时还不希望自己被分权的朝臣是那种嚣张跋扈的样子,嘉靖帝也概莫能免。在这一点上,严嵩做到了,可他儿子严世蕃却没有做到。

严嵩像极了嘉靖皇帝训练的一条忠实的家狗,听话,有用。

严世蕃像极了嘉靖皇帝训练的一条血性的狼狗,不听话,有用。

所以谁生谁死,前程立判。

严嵩

严嵩这个人,个子高还长得贼帅,活脱脱的一个老帅爷。在公元1505年的时候,他考中了进士,正式进入了官场,但是没多久,严嵩因为守丧的原因回到了家,回家的这段时间,严嵩开始拼命攻读诗书,用去整整十年的时间,搏得了一片盛誉。

都说人长得丑,就要多读书,但是人家严嵩,长得又高又帅,仍然还爱读书,怎么跟人家比?

再次回到朝堂之中的严嵩,这个时候可以说还是个好官,因为此时他还没有攀上自己的职场高峰,严嵩在南京呆了五年的时间,一步步担任吏部左侍郎、吏部尚书,慢慢向上混日子。

即便如此,南京六部与北京六部的受重视程度,不可同日而语,此时的严嵩仍然是没有资格做京官的,但是,这一次严嵩开始了投机取巧的努力。

嘉靖皇帝的上位可以说是突然宣布的,所以为了给自己正位,所以嘉靖皇帝想将自己的老爸抬进太庙供奉,这一下子激起了群臣的不满,(注意哈!是群臣,也包括严嵩。)此时的严嵩还和很多标榜正义的大臣一样,性格耿直。

但是,因为这件事情,搞得嘉靖皇帝很生气,除了骂,还专门写文章批评这些大臣。

嗯,这次事件给了严嵩很多启迪,严嵩的黑化进程开启。

他马上一改以往的立场,转身开始紧紧抱住嘉靖皇帝的大腿。对于严嵩来说,嘉靖皇帝这大腿抱起来很得劲儿。也正是因为此举,严嵩官运亨通,平步青云,火箭般的升迁速度让人汗颜。大权独揽的严嵩开始恃宠而骄,频频打击朝堂中的那些大臣们,但是严嵩的持宠而骄却很讲究技巧,从不硬来。

他在皇帝面前异常地谦逊。

严嵩的专横跋扈,自然避免不了大臣们的弹劾,但是每次嘉靖皇帝要敲打一下严嵩的时候,严嵩就像哈巴狗一样地跪舔嘉靖皇帝。

总是被言官群起攻击,寒冬中却总有严嵩这一股温暖的力量相伴,正是因为这一点,严嵩越来越受到嘉靖皇帝的“器重”,嘉靖帝离不开严嵩这种暖心类型的重臣。

但是他排挤同朝老臣的事情,终究还是传到了嘉靖皇帝的耳朵中,嘉靖皇帝为了制衡严嵩的朝堂势力,专门让夏言为内阁首辅,借此来制衡严嵩。但是严嵩的聪明似乎超出了嘉靖皇帝的想象,夏言受宠时,他老老实实配合,当他发现夏言被嘉靖皇帝越来越嫌弃的时候,严嵩就察言观色,污蔑夏言,导致夏言倒台。

看吧,严嵩总是能使自己和嘉靖皇帝站在一条战线上。

因为这件事情,严嵩被嘉靖帝加封上柱国,但是他本人却拒绝了,关键时刻,他懂得谦虚和低调,这也是他多年为官的处世之道,积攒一辈子的戏码。

严嵩最终还是病死的。

严世蕃

严世蕃作为严嵩的儿子,却没有遗传了老爹严嵩高大英俊的形象,反而长得肥头大耳,还瞎了一只眼睛。

可是别看严世蕃这幅熊样,他的才华可是古今之罕见,别人知道的知识他知道,别人不知道的知识他还知道,所以严世蕃既有绝世才华,又有他老爹提供的平台,进入权力核心层自然是不在话下。

严嵩当首辅的时候,因为年纪大了,还经常将自己身边的政务交给自己的儿子,一是为了锻炼,二是人家严世蕃办起来这些事情可以说是得心应手,比自己有过之而无不及,看到自己的儿子如此的“吊炸天”,严嵩乐得把经手的难题都委托给严世蕃解决。

与父亲不一样,严世蕃十分的高傲,大臣们想要见到他,有时候等上一整天都不一定能够见上一面,凭借超强的天赋和过人的权力,严世蕃的身边迅速积累了一群趋炎附势之徒。

不仅如此,严世蕃的精明让身边的人感到恐怖。那些各地的官员被他摸得一清二楚,谁是肥差,谁是穷差,他一一放在心中,看着各地上交的贿赂,严世蕃总能看出来谁上交多,谁上交少。

严世蕃有着年轻人特有的傲气,大权在握还不怎么低调,还经常不把嘉靖皇帝放在眼中。

在灾祸将至的时候,严世蕃还自以为聪明,高高兴兴的和没事人一样。

但是,最终还是被更为老练的徐阶设计将严世蕃送到了地狱。

严世蕃被嘉靖皇帝下令斩首,一个天才就此落下帷幕。

严嵩低调、严世蕃张扬,这一对父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逢迎嘉靖皇帝一辈子的严嵩却没有遭受屠刀,而天才人精严世蕃的傲气和自负最终害了自己。


历来现实


严嵩做大明内阁首辅20年,嘉靖在宫中安心修道20年,君臣和睦,相安无事。对于严嵩结党营私,胡作非为,嘉靖心里是一清二楚,只要不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不影响自己炼丹修道,他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徐阶正是利用了嘉靖怕失去权力心理,首先绊倒严世蕃,给他订的罪名就是:交通倭虏,潜谋叛逆,住宅私拟王府。这三条莫须有的罪名一给严世蕃戴上,嘉靖就坐不住了,这不是要谋反、篡权吗!抓起来杀了!但对于严世蕃的老爹,嘉靖却是网开一面,免于刑事处分,仅仅罢官了事。

嘉靖为啥只杀严世蕃,不杀严嵩呢?有人说是嘉靖念及旧情,不忍下手。其实则不然,嘉靖这么做,正是他把帝王之术玩的炉火纯青的又一次展现。



严嵩当政20年,全国各地官员大部分都是他的门生故吏,如果把严嵩杀了 ,就会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势必造成官场的大动荡,搞不好就会动摇大明的根基。而杀严世蕃就是要告诉天下人,严嵩教子无方,是个不称职的首辅,大家要重新站队,别跟着严嵩了,说白了,就是给严嵩的门生故吏一个再次做人的机会。

其二嘉靖不杀严嵩,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严嵩做了20年的首辅,他的一切行为都是嘉靖指使。如果严嵩犯下十恶不赦之罪,那他嘉靖也难辞其咎!他可没有汉武帝下“罪己诏”勇气与胆识。因此,与其说嘉靖饶过严嵩,还不如说他饶过自己。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严世蕃替他老爹背了黑锅,严嵩又替嘉靖背了黑锅,英明永远属于皇帝,罪过永远属于大臣。


洛水清风


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儿子严世蕃已经被杀掉了。毕竟给自己遮风挡雨扛了这么多年,嘉靖还是对他有点感情的。再加上严嵩当时年纪已经很大了,杀不杀其实没多大区别了。

而且嘉靖这个人很有主见,其实严家父子嘉靖都是不赞成杀掉的。拖了两年,才迫于压力,干掉了严世蕃。然而文官集团还不甘心,仍然要杀严嵩。嘉靖还是很忌讳这种万众一心的事情的。所以一直不肯让步,留了严嵩一命!



没事闹着玩


说实话,嘉靖帝不仅不想杀严嵩,他连严世藩都不想杀,原因只有一个,这货太护短了。

嘉靖帝宠信严嵩父子达二十年之久,对于严嵩父子做了什么事,能不清楚吗?甚至严嵩父子干的一些坏事,还是嘉靖帝默认和授权的。

在这种情况下,严氏父子那些罪状,不也就成了嘉靖帝的罪状?大家虽然不明说,可是保不齐有人会这么想。

后来那个海瑞,不就毫不客气地写了一篇万言书,直斥嘉靖帝之非吗?

倒严党的官员在弹劾严世藩之前,曾有这么一个关于徐阶故事,就很明显地暴露了嘉靖帝的护短个性。

嘉靖四十一年,严党倒台,严嵩致仕回家养老,严党重要首脑人物严世藩、严鹄、罗龙文被判决充军戍边。这时候严党虽然下台了,可是严党的势力还在,嘉靖帝并没有对严党下死手。

嘉靖四十三年,御史林润再次弹劾严世藩,严世藩被逮捕下狱,嘉靖帝令三法司会审严世藩。结果严世藩很不以为然,竟然说:“任他燎原火,自有倒海水”。

什么意思呢?他们这些御史的这把小火,肯定会被嘉靖皇帝这方海水浇灭的。

严党的不可一世,可见一斑。严世藩为什么这么有底气呢?因为他知道,嘉靖帝会给他兜底。

那个御史林润上疏参劾严世藩的罪状,都是什么贪污受贿腐败,陷害忠良等等,比如当年严嵩陷害沈炼、杨继盛等事,这些罪状和罪名,当年可都是嘉靖帝默许的,嘉靖帝一定会护短,不会承认这些事,尤其是沈炼和杨继盛的事。

所以,严世藩跟他的党羽说,只要自己只承认受贿的事,其他的事不难洗刷,因为嘉靖帝不会那么痛快地承认的。如果严党陷害了忠良,那么等于说嘉靖帝就是罪魁祸首。这个短,嘉靖帝怎么都会护着的。

而且严世藩还跟他的党羽串通好,在三法司审讯他们的时候,他们要故意提起沈炼和杨继盛的事,只要一提起这两件事,嘉靖帝肯定会发怒,案子就审不下去了。

而且他们还故意散播谣言,说嘉靖帝最讨厌别人提到他的短处,只要他们在被审的时候,三法司重点审沈炼和杨继盛的事,嘉靖帝就会发怒,严世藩等人肯定活不了了。

严世藩散播这个谣言,是因为严世藩太了解嘉靖帝了,只要审讯他们的官员相信了,果真在审讯他们的时候,重点关注沈炼和杨继盛的案子,那么,严世藩就不会死,反而三法司的官员会遭到嘉靖帝的报复。

严世藩的如意算盘打的很好,他知道朝廷里那些官员大部分都比较蠢,不了解嘉靖帝的护短个性,正当他洋洋得意自己的计划一定会成功的时候,朝廷里另一个跟他一样了解嘉靖帝的人却被他忽略了。

三法司的堂官果然中了严世藩的计策,刑部尚书黄光升、都察院左都御史张永明、大理寺卿张守直三人,兴致勃勃地写了一封奏疏,正要呈交关于严世藩的罪状,其中主要一条就是严嵩严世藩父子陷害沈炼和杨继盛的案件。

这时候徐阶已经荣升内阁首辅,也是倒严党的领袖,三个人来拜访徐阶,请徐阶看看他们的奏稿。

徐阶看完稿子,对他们三个说,三位法官断的这案子太好了,在下敬仰得很呢!

然后把三人领到内室,屏蔽左右,问三人,诸位是想让严世藩死呢?还是想让严世藩活?

三人说当然想让严世藩死。

徐阶又问他们,你们这封奏疏是想杀严世藩呢?还是想救严世藩!

三人回答说,当然是要杀严世藩,我们在奏疏里重点提了沈炼和杨继盛的事,这次严世藩必死无疑。

徐阶又说,你们的想法是不错,可是这里面还有一层关节你们不知道啊。这沈炼一案,严嵩父子故意牵扯进白莲教,这杨继盛一案,严嵩父子故意牵扯进景王和裕王。虽然沈、杨二人被陷害冤枉杀死,可是二人的罪是皇上亲自定的,如果你们这时候想杀严世藩,就不能提这两个人的案子,如果提了,皇上肯定会护短,更不会认错。到时候,严世藩不但不会被定罪,说不定还会被放掉,皇上反而会迁怒于你们。

三人一听,不禁愕然。最后还是由徐阶重新修改了奏疏,不再提沈炼和杨继盛的事,而只提严世藩“交通倭寇,潜谋叛逆”的罪状,这样嘉靖帝也就没有了护短的理由。

毕竟,里通外国和谋反,这都是嘉靖帝万万不会授意和默许严氏父子做的事。

一切都如徐阶所料,嘉靖帝果然震怒,把严世藩杀了。接着严嵩也被下旨抄家,据说抄出白银二百多万两,几乎相当于当时明朝一年的岁入了。

杀死严世藩本已经不容易,要杀严嵩却更难,嘉靖帝已经杀了严世藩,这时候百官如果再找罪状杀严嵩,恐怕嘉靖帝这个短一定会护到底,毕竟严嵩做了二十年首辅,他的每条罪状,嘉靖帝都难脱干系。


西堤君


前言:嘉靖皇帝之所以只杀严世蕃而留严嵩的活口,一方面是徐阶对嘉靖心理的精准把握,另一方面也是严世蕃作死的结果。本来嘉靖两个人都不想杀,但最后形势发展也由不得他了。下面我们回顾整个案件的过程,探究其中原委。

1、第一回合。

嘉靖迷恋修道,所以对擅长写青词的严嵩极其宠爱,这点徐阶看得清楚。所以当徐阶指示邹应龙弹劾罪大恶极的严嵩父子时,懂得注意分寸,只要求处斩严世蕃,对严嵩却是网开一面,希望他退休即可。

嘉靖同意严嵩退休,但也不想杀严世蕃,只是将他流放。而且警告内阁次辅徐阶,这件事情到此为止,再敢穷追猛打,我就连邹应龙一起收拾(并(邹)应龙斩之)。

第一回合到此结束,徐阶扳倒了作恶多端的严嵩父子,但又给了嘉靖面子,没有将问题扩大化。可以说严嵩致仕、严世蕃流放是嘉靖和朝臣互相攻守妥协的最佳结局。

2、第二回合。

严世蕃可能作威作福惯了,所以他对这次朝廷的判决毫无在意,在流放广东雷州的路上溜回了自己的江西老分宜家,而且日夜与自己的党羽罗龙文“诽谤时政”,“动摇人心”,而且“聚众至四千余人,道路汹汹,咸谓变且不测”。

地方官马上把严世蕃的所作所为报告给了朝廷,这下狠狠把嘉靖打了一耳光。嘉靖之前警告徐阶等“倒严”党,我已经处置了严嵩父子,你们不可再穷追猛打。但是现在严世蕃却逃回老家,而且聚众练兵,完全不把皇帝的处置当回事,皇帝的威权被严世蕃踩在地上戏弄了一番。

所以嘉靖皇帝得到奏报,就将严世蕃、罗龙文捉拿到京。徐阶当然不会放过这次机会,在给严世蕃拟定案文时,说他无故逃回老家,而且“通倭通虏”,意图不轨,理应斩首。

这次嘉靖同意处死严世蕃。

其实嘉靖并不是不知道“通倭通虏”是假,但是他之前维护严世蕃,强调严嵩父子是他的人,最后却被严世蕃打脸,唯有处斩才能给自己台阶下。

而精明的徐阶也是准确把握了嘉靖的心理,除掉了严世蕃。严世蕃年轻,不除将来是一个祸患,而严嵩已经80岁,命也不久了,不需要对他赶尽杀绝。

严世蕃被杀后,严府被查抄,本来退休的严嵩被无法安心养老了,其最后被革职为民,一年后凄凉死去。

总结:老实说,严嵩的罪过比严世蕃更大,因为如果没有他这个父亲的支持,哪里来儿子的胡作非为。但最终朝臣只要求杀严世蕃不杀严嵩,这是追求一种政局的平衡。因为如果追究严嵩的罪行,恐怕与嘉靖的宠信脱不了干系。但皇帝是不能有错的。所以徐阶只想处死严世蕃而不杀严嵩,是一种政治智慧。


小历史大事件


电影《十奏严嵩》里马师曾饰严嵩,电视剧《边城小子》里杜伟德饰严嵩,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里倪大红饰严嵩,电视剧《怪侠一枝梅》里邓立民饰严嵩。在上述的影视作品里都出现了同一人,严嵩。其中,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非倪大红老师所饰的严嵩莫属了。

严嵩是何许人物?

严嵩,字惟中,号介溪,今江西分宜人。生于1480年,死于1569年。

严嵩于1505年中进士,朝廷授官编修。但是因权奸刘瑾当政,于是他便引病归乡隐居,写了大量诗文,名声很高。

严嵩著有《钤山堂集》《钤山诗选》《直庐稿》《直庐稿续》等。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一云:“王元美云:‘孔雀虽有毒,不掩其文章。’谓严嵩也。”可见其在文学上还是有些许地位。

严嵩被《明史》列入奸臣传,是明朝的大奸臣。

一,严嵩作为首辅,残害了几代清流

1539年后,世宗嘉靖皇帝沉迷道教,二十年不理朝政。严嵩作为首辅把持朝政,排除异己,杀害忠臣,对边事忽视,边防废驰,财政枯竭,国家汲汲可危。

二,放任自己的儿子在朝廷内外胡做非为

严嵩70岁后,把朝政交给儿子严世蕃处理。退居幕后掌权。而他儿子严世蕃呢,依仗权势,买卖官职,横行霸道,搜刮珍宝,致人家破人亡而不惜,引发众怒。

那么,二十几年的首辅大臣严嵩,是如何踩了世宗皇帝的嘉靖的底线,最终导致皇帝翻脸下定决心除掉他及其党羽。最后沦落得一个儿子被斩,家产被抄,自己行乞的悲惨地步呢?

这事要从嘉靖帝改稻为桑的国策失败说起了。

话说自改稻为桑政策失败后,国库是严重空虚,只能从盐政上想想办法了。

这时,严嵩献计派人以巡盐为由,收敛银子。嘉靖同意了。一开始,嘉靖还挺高兴的,但知道实情后的嘉靖大怒。

他咬牙切齿的咆哮道:“朕的银子,他们拿两百万两,朕拿一百万两,朕还要感谢他们。”这时的嘉靖已是怪眼圆睁,那个杀机尽显啊。

说到底,严嵩翻车,无非是踩了嘉靖的底线。他一头为嘉靖分忧,另一头呢打击异己还中饱私囊。他吸百姓的血不算,还要去动皇上的奶酪,时间一长,他严嵩不倒台谁倒台呢。

严嵩奸臣的倒台可谓是大快了朝廷内外人的心啊。严嵩无恶不作死有余辜。但为何他倒台后,嘉靖帝仅杀了他儿子严世蕃而留下了他的性命呢?请听有书君娓娓道来。

一,严嵩已八十几岁高龄,嘉靖认为其翻不起大波浪,故放他一条生路

根据史书记载及影视资料,严党之首严嵩自七十岁后,便把实权大部分交给了自己的儿子严世蕃,自己退居幕后指导。

严党倒台时,严嵩已两鬓斑白,已是一耄耋之年老人一个,即使苟延残喘于世按常理推断已是命不久矣。何况严党大势已去,纵使还有些个残兵也不过是强弩之末。

事实也是如此。严嵩被抄家后无处可容身,只得在其祖坟旁搭一简陋茅草屋,寄食其中,晚景可谓凄凉无比了。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四月,严嵩在孤独和贫病交加中去世。他死时穷得买不起棺木,也没有吊唁者。临死前,严嵩艰难地写下“平生报国惟忠赤,身死从人说是非”,掷笔而死。

二,严嵩辅佐嘉靖二十年有余,嘉靖念昔日旧情,不忍杀

对于嘉靖来说,严嵩可谓算得上理解自己的大臣之一。

皇帝一心放在修仙事业上,作为首辅大臣,理应对皇帝好言劝告以天下社稷为重,然而严嵩不仅不阻止皇帝荒废朝政反而对皇帝百般阿谀奉承。如果严嵩上表皇帝不要修仙,他就不叫严嵩了。

他置天下黎明百姓生计不顾,对皇帝百般顺从,给皇帝背起“黑锅”。严嵩善于拍皇帝的马屁,把他的才华用来写“青词贺表”,真实地博得了皇帝的欢心。严嵩所作的《庆云赋》更是马屁之中的马屁,用词华丽,旨在讨世宗皇帝开心。

嘉靖推倒严嵩也是由于权力斗争的需要。他在准备换代,要他的裕王能坐稳天下,首先必须除去严嵩,严党是必倒的。

但严党已倒,严嵩再多的罪孽,嘉靖再多的不满,随着严嵩儿子严世蕃的砍头也随风而逝。

三,严嵩曾是嘉靖心腹大臣,推翻严嵩已伤其皇威,再杀之,就易令人心寒,无人敢为嘉靖做事了

曾就有一个学者指出:“皇帝刚烈,严嵩柔媚”,一正一反;而“皇帝独断,严嵩孤立”,更是相得益彰。故嘉靖与严嵩之间就形成了“如鱼得水”的关系。

皇帝把他看做心腹,可以高枕无忧,而严嵩就把皇帝看做他的护身符,因此权势显赫。这些都显示了嘉靖与严嵩互相利用互相依赖的内在原因。

如若嘉靖杀了严嵩,试想往后还有谁敢认真为其做事呢?留着严嵩,不仅能体现嘉靖的宽仁,而且也是对其他大臣们的一种警示。

综上,嘉靖不杀严嵩也是情有可原了。

在中国,从古至今,为皇帝想的大臣活的久,还是为百姓想的大臣活的久?答案是不言而喻的,那肯定是为皇帝想的大臣活的久。

皇帝作为一个最顶层的统治者,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是最首要的任务,保证自己的生活质量是最基本的目标,其他的那都是次要的。

世宗嘉靖就是一个聪明透顶的糊涂皇帝,你可以二十年不上朝还能坐稳江山,但你不能保证天气永远都是晴朗的,变幻莫测才是天的特性,大明王朝的风雨终归会来临。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