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现在中小学生有不爱阅读的习惯甚至有阅读困难的问题,原因何在?

童趣父母学堂


不爱阅读甚至有阅读困难的问题,除非孩子有严重的阅读障碍。如果不能静下心来读完一本书,还是可以有办法去引导的。大人最关键的引导是:让孩子愿意拿起一本书!


世界上没有哪种减肥药可以打包票,一定会让你瘦下来。但是只要你愿意,多运动,你是可以慢慢瘦下来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你愿意!!!


阅读也一样,没有哪本书或者方法可以让你的读写能力速成,但是只要你愿意去读、去想,你会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所以,在阅读这件事上,尤其是大人引导儿童阅读这件事上,有这么几个值得遵循的原则。只要遵循了这些原则,那些阅读困难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1.阅读应该是自然的,就像我们的呼吸。因此,阅读理应是我们的必需品。但是现实中,大人往往想当然地给孩子规定各种书目,强迫孩子去阅读。孩子最后的感觉只能味同爵蜡。


2.阅读应该是有兴趣的,不管是什么书,经典的还是快餐的,首先是要有兴趣拿起它们。但是现实中,大人更看重阅读的考试效果,是不是答对题目了。


3.阅读应该是有引导的,大人的协助能力需要这样体现:如果你很了不起,有本事看完一本书吗?但是现实中,大人自己不怎么读书,引导能力有限,只能照本宣科,模式化引导,板起面孔引导,怕被孩子的奇怪问题吓到。


4.阅读应该是参与现实的,不赞成那种读死书和死读书的状态,那样会让一个人变得乏味且了无生气。但是现实中,大人的阅读引导脱离了孩子的生活,脱离了孩子的情感。


5.阅读应该是连接自我的,只有“自我”这个个体不断融入,“自我”才能获得不断成长。但是现实中,阅读和自我是分开的,阅读成为了一种知识,没能有效转化为孩子的情感积淀。

6.阅读应该是整体的,而不是阅读片段或者习题化。阅读应该是对抗互联网碎片时间和沉迷游戏最好方式之一(当然还有运动)。但是现实中,阅读经常被割裂,阅读经常被习题化。一本经典童书被支离破碎。


7.阅读应该有共同体,不论是学校还是家庭,不论父母还是老师,和孩子一起参与(阅读)远比命令更有力量。但是现实中,父母和老师更愿意发号施令,会借口说没时间跟孩子一起阅读。


8.阅读应该是安静的,安静地阅读,安静地成长,安静地活着,而不是时时炫耀自己读了多少万字,读了多少本书。但是现实中,阅读成为了一种商业和宣传,很多人打着阅读的旗帜做生意。


9.阅读应该是批评的,而不是顺从的。读完一本书后你需要思考一下:自我在其中到底获得了什么?但是现实中,阅读是顺从的,阅读有权威指导,阅读是有标准答案的。


10.阅读应该是比较的,而不是猴子掰苞谷。大量阅读后需要建立自己的阅读观。但是现实中,阅读量少,阅读建不起联系,阅读只是读书本,与孩子们广阔的现实生活和情感世界是脱离的。


金陵余力


这里面的原因可就多了。

首先,他们从小就没养成这个习惯,没有尝到阅读带来的甜头。这原因应该归结到家长,家长也没有阅读习惯。试想,一个天天忙于工作、都没时间陪孩子的家长、一个天天看手机、完全不顾孩子的感受的家长、一个天天在孩子面前玩麻将的家长,怎能培养出孩子的阅读习惯呢?可见,家长言传身教的作用不可小视。如果孩子小时候就经常看见家长手执一本书在读,孩子就会在心里产生疑问:爸爸妈妈为什么总是在读书?书里究竟有什么好东西?这样就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产生了兴趣,再顺势挑选几本适合孩子读的书,给他读,教他读,慢慢的,他自己不就爱上阅读了吗?

记得我看过央视播出的一个节目:一个四岁的小男孩,叫小忆,会背好多首古诗词,就连《将进酒》那么长的诗他都能非常有感情地背诵下来,有些诗词还能解释。原因就是他从出生后,还没会说话呢,奶奶就经常给他读古诗词,会说话了,就领他读,后来,他自己就特别喜欢古诗词,也通过朗读,认识了许多的字。这和家长的正面引导是不是有直接的关系呢?

再一个原因就是,孩子课业负担过重,经常感到没时间阅读,天天写作业,上补习班,忙得不可开交,哪还有心思读书呢?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告诉同学们要多读书,同学们尤其是中学生,听了,就会一脸无奈地抱怨:老师,没时间啊!作业一大堆,都写不完啊!然后我告诉他们:挤时间读,鲁迅说了: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就会有。每天读5分钟,有没有时间?能读5分钟,就能读10分钟哦!读就比不读强。不要为失败找借口,要为成功找方法哦!这样,也会解决一部分同学的阅读习惯养成问题。

还有,就是一些同学认字少,读书困难,也读不好,越读不好,就越不愿意读,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这就要求家长和老师要多给他们指点,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多鼓励表扬,少批评或不批评,等他们自信心建立起来之后,再给予方法的指点,错误的更正,这样,孩子就能快一些进入阅读状态。

另外,给孩子选书是否恰当,也会影响孩子的阅读兴趣。像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可以给他们选带图较多的书,一些短小的童话故事之类的,他们往往就很愿意读。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选中外名著中的童话故事书,他们也会很愿意读的。读完,鼓励他们带动作地讲出这个故事,这样,既能检验出他们读书的所得多少,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对写作文是大有帮助的。上了初中以后,就要鼓励他们多读中外名著中的小说、散文之类的文学作品和一些励志类的像小故事大道理之类的书,他们也会挤时间去读的,从书中吸收好多写作、做人、做事方面的营养,以帮助他们更健康地成长。

相反,有些家长一看孩子作文不好,就慌乱,急急忙忙地选好多的作文选,什么满分作文、高分作文、优秀作文之类的,让孩子读,虽说那些作文写得都很好,但孩子未必喜欢读,也未必能读进去,即使他们勉强读一些,也会觉得:这文章我也写不出来啊!会越来越没自信的。也就越来越不愿意读了。

有些孩子喜欢读漫画书,这个我不建议,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学生,要读字多图少的书,通过文字想象出书中的画面,才更好地练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光看图,只会使思维越来越懒惰,对他们是不利的。

一点粗浅的认识,希望能帮到需要的学生和家长。



冀老师讲作文


我觉得主要原因应该是:阅读需要训练。

我说的训练是指,从一个字一个字读,到一个词组、数个词组流畅读的过程,以及由文字转化为思想、形象等等的过程。阅读愉悦感的形成必须经过这个过程,或者说,阅读愉悦感的获得需要付出代价,而我们本能地抗拒任何代价。这个过程有的人快,有的人慢,多的,甚至可能需要数年。相比之下,网络、影视等不太需要这个训练,非常容易上手,愉悦感来得也很快,因此,能更加轻易地带走中小学生的兴趣。

但是,由于上网、影视(视频)等与阅读相比,对身心成长的作用显然是不同的,阅读无法被替代,所以,还是应该引导阅读。

最大的问题是,如果中小学时期没有养成阅读的能力,等长大了,就更难阅读了。


郑光赫


没有培养好良好阅读习惯,自律能力。

大家都知道阅读是很重要的学习能力。我们考试的题目都需要通过阅读迅速理解。如果阅读不好,将会严重影响你的理解能力和作题的速度,以及其他能力的发挥。

阅读能力也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现在社会信息量比较大,更新速度快。我们需要大量的阅读才能尽快的掌握有价值的信息并加以转化。

只有培养好阅读能力才能让你在将来的工作学习中有一个很好的基础,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北京谢泽光律师


原因一般是父母没有阅读习惯吧,还有就是各种辅导课太多


手机用户hym8928


现在中小学生有不爱阅读的习惯甚至有阅读困难的问题,原因何在?

可能有一下原因,一是现在很多消息都是通过网络、视频得到的,以前是以看书报纸得到的,现在阅读变少了。二是孩子从小没有得到合理的引导,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三是在阅读的时候出现过问题,形成来了消极的条件反射,阅读的时候就担心出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