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李玫瑾教授说:想要孩子带的好,6岁之前一定要说“不” !

李玫瑾教授说:

6岁之前性格养成,如果有些问题没解决,后边家长就管不了了。

第一个,就是克制任性,6岁之前说“不”,非常重要。

李玫瑾教授说:想要孩子带的好,6岁之前一定要说“不” !

比如说,一个3、4岁的孩子和家长闹,爸妈应该说,今天这事儿不行就是不行。

这孩子闹吧,他能怎么闹?大不了在地下打滚。

但是等到他十三四岁了,家长突然跟他说——

你都这么大了,你得听话了,好好学习,我不给你钱了,你不能去网吧玩了。

孩子还会和家长闹,但他有好几种途径了——离家出走,跳楼***或者服毒***。

这么点大的孩子,他怎么会知道***呢?

因为在他的眼里,家长的爱是没有限制的,他已经学会了用家长的“爱”,来威胁家长,只是他不知道死的含义。

李玫瑾教授说:想要孩子带的好,6岁之前一定要说“不” !

所以,6岁之前说“不”,是给孩子一个最早的训练。

我们知道,孩子2岁之前,还不太会说话,觉得难受了、痛苦了都是靠哭来表达。

但3-5岁开始,孩子的哭声就有目的性了:我要这个东西,你不给我,我就哭。

这个目的性一开始出现,家长就要抓住孩子的一件事对他训练,什么事呢?

就是他提这要求不合理,他要的这东西不能给他。

比如他要买小汽车,买了家里无数了他还要买。在商店开始闹起来,说我就要这小汽车。

家长说你家里那个跟这个差不多,不买了吧,孩子就开始哭闹,说不行,我就要,我不走。

遇到这种情况,就一定要对孩子做一个“克制任性”的训练。

第一步:

直接抱回家;当场不要打也不要骂,任孩子哭不要管。

第二步:

回家后抱到卧室里,一对一,不管谁来管,一个人管就够了,把门一关,其他人不要来劝来干涉。

第三步:记住四个“不要”

不要骂孩子,言传身教很重要,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不要打孩子,大人打小孩,这不公平;

不要说教,孩子哭闹时,你说什么对他都是噪音,你越说他越闹;

不要走开,他就是闹给你看的,所以你一定要看着他闹。

所以,家长就把门一关,往孩子跟前一坐,表明姿态——

李玫瑾教授说:想要孩子带的好,6岁之前一定要说“不” !

“今天这事说不行就是不行,你哭吧,你闹吧”。

孩子当然会接着哭啊闹啊——

这时候就算孩子脑袋磕到床角上,你都不要管,他知道疼,肯定不会再磕了。

等孩子哭到精疲力尽的时候,你给点爱,拿热水给擦把脸,因为孩子哭到那程度,也很难受了,给他擦一把。

擦完以后孩子会想,你是不是回心转意了?

这时候你一定要把毛巾往旁边一放,跟上一句话:还哭吗?要哭接着哭。

你看,你没有打他,也没有骂他,你只是以这种方式告诉他——

如果你闹起来没道理,我不心疼,我也不让步,你就闹吧。

这一次他就会知道了,闹是没有用的,孩子越小管,越好管。

李玫瑾教授说:想要孩子带的好,6岁之前一定要说“不” !

-02-

给孩子留条交流的路

当然,也不能让孩子太压抑了,孩子不闹了以后,你要跟他说——

“以后有什么事儿,你能不能跟我好好说。如果你能说服我,我也许会考虑你的要求。”

孩子可能会和你说,“我想要那辆小汽车”。

你就问他,“那这辆小汽车,和家里的有什么区别呀?你能跟我说说吗?”

注意,这是鼓励孩子和你交流。

交流有一个原则,记住“三比一”——

就是孩子提出三次要求,满足他一次,让孩子知道交流有用,但又不要每次都给他。

所以,这样就建立了你和孩子间一个好的关系——

1. 你明确说不行的事,他不闹了。

2. 如果他真的想坚持,他会跟你商量。

有了这个基础,到了青春期,你们俩的关系就好处了。

李玫瑾教授说:想要孩子带的好,6岁之前一定要说“不” !

-03-

让孩子经历点挫折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对孩子进行挫折训练十分重要。

很多大学生,读到硕士、博士了,因为论文推迟答辩,或者失恋,就从楼上跳下去了。

他们忍受挫折的忍耐力太弱了——

其实这跟意志力相关,而意志力的培养,不是靠智力培养出来的,而是靠体力培养出来的。

所以孩子小的时候,要让他适当吃一点体力之苦。人只有忍受过体力之苦,才会承受住生活之难。

以上这些训练,都要在孩子12岁之前做。

有家长说,树大自然直,孩子大了自然懂事,孩子那么小,你不要去管他。

不是的,如果孩子12岁之前你没管他,从14岁开始管,是根本管不了的。

李玫瑾教授说,犯罪心理问题,很多源于人的早期。

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大多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