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從賤賣到全球領先,中國稀土下一盤大棋,美國專家佩服得五體投地

稀土有“工業黃金”之稱,是現代高科技裝備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十年前一篇《中國稀土之痛》的文章風靡全國,喚醒了全中國保護稀土、保護中國戰略資源的意識。十年後,中國還剩多少稀土,發展狀況如何?

近日,美國ThREE諮詢公司總裁、稀土和能源觀察家詹姆斯·肯尼迪撰文稱“中國稀土加工扼住美國命運的咽喉”。

文章表示,中國從稀土礦產勘探挖掘,到精煉冶制,到科學研發,最後到商業運營以及知識產權保護等等全稀土產業鏈都取得世界領先的地位,全球稀土工業全面向中國轉移。

上世紀90年代初,曾有一種論調稱中國稀土儲量佔世界儲量的88%,當時被譽為“中東有石油,中國稀土”。到了2010年左右,中國稀土儲量僅佔全球儲量的23%,於是有人驚呼中國稀土被當“白菜”賣20年,已經瀕臨枯竭的邊緣,將來甚至被人掐脖子。

過去幾十年裡,我國稀土粗狂發展的確是不爭的事實,但中國稀土儲量佔比下降主要是因為全球各地不斷有新的稀土大礦被發現,稀釋了中國的絕對領先地位。單靠出口稀土礦導致儲量佔比下降66%,簡直是聳人聽聞。

事實上,我國一直在打擊稀土的粗放發展,從2010年左右開始採取出口配給制度,到2018年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稀土進口國了。

2018年,進口了41400噸稀土氧化物及氧化物當量,較上年激增167%,是2015年的10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稀土進口國。其中,就包括從美國進口鑭礦石,然後提煉出其化學產品再出口到美國。

過去,我們一直以為中國稀土產業在粗狂發展,只出口附加值極低的原材料,現在要轉變這種思路了。

詹姆斯·肯尼迪稱,從1983年種種第一次申請稀土方面的國際專利開始,到2018年8月,中國相關專利申請量已經超越美國以及其他所有國家,累計專利數量比美國多出2.3萬件。

事實上,從2000年開始,中國每年稀土專利申請量都呈爆發式整張。到了2011年,中國每年的稀土相關專利申請量就已經超越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其它國家總和。2011年——2018年,短短7年間,稀土專利數量增加了250%。

“中國已經在全球範圍內鎖定了獲取稀土金屬、合金、磁鐵和大多數後氧化物的途徑。中國以外所有的稀土礦場都將精礦或高價值氧化物運往中國,加工成稀土金屬、合金、磁鐵和其他高價值材料。”詹姆斯·肯尼迪如是說。

中國稀土產業的進步離不開一個人,他就是中國稀土之父徐光憲。徐光憲不僅僅被稱為“中國稀土之父”,還被稱為“稀土界的袁隆平”,他使我國的稀土分離技術和產業化水平躍居世界首位。徐光憲院士在2008年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重器君在讀高中時曾讀過一篇《中國稀土之痛》的文章,主題是部分礦業公司瘋狂開採,由於沒有掌握精煉技術,出口國外的只是白菜價的初加工產品。而日本、美國從中國進口原料進行精粹之後,中國卻被迫以黃金價格買進。我們最終得到的只是被破壞的千瘡百孔的環境,以及戰略資源的流失。

當時還有“日本買到後用不完直接填到東京灣裡,等中國稀土資源枯竭後再高價返銷中國”,“區買礦渣,然後提取稀土高價返銷中國”,等等一系列聳人聽聞的說法。

初次接觸這些觀點大概是在十年前,當時重器君正在讀高中,也曾為國人的短視而怒髮衝冠。這樣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比如日本從中國進口煤炭、木材,用不完就埋在東京灣裡,等到將來出口中國,以及影響一代人的“中日夏令營”事件。

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的眼界都開闊之後才發現,原來我們都被騙了。無論作者本意是為了打擊我們的自信心也好,還是想喚起我們的憂患意識也罷,最終結果都是一樣的。

二十多年過去了,日本經濟萎靡不振,當年叱吒夏令營的日本兒童們成了頹廢的宅男。反觀中國,這二十年來,經濟突飛猛進,早把日本不知道甩到哪裡去了,而創造這些經濟奇蹟的,不正是當年在夏令營中“敗北”的中國兒童以及他們的父母嗎?

中華民族有一個優點就是不服輸、不信邪,一時的落後也許會嚇斷部分人的脊樑,以至跪伏在暫時領先者的腳底下,但絕大多數的中華兒女都學選擇臥薪嚐膽。無論當初編造這些故事的作者本意如何,我們都應該謝謝它。

當然了,中國稀土產業雖然取得了一點成績,但我們不能因此驕傲自滿,該減少出口的還是要減少出口,該進口的還是擴大進口,戰略資源多多益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