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網約車新政,吐槽眾多,最後還是用戶買單

關於網約車新規,大家的吐槽點都集中在京人京牌、滬人滬車,網絡上的主流意見是,支持本地車牌,反對本地戶籍限制。隨之而來的各種吐槽應運而生,包括但不限於:地域歧視、地方保護、出租車行業利益黑幕。

地方政府和滴滴,都不願意承擔網約車在短時間帶來的巨大(管理)成本,共同造成了今天的結果。地方政府的處理問題方式,基本同意大家的看法,沒什麼不同意見。而有今天這樣的結果,滴滴出行為代表的網約車服務商,要承擔應有的責任。

網約車新政自實施以來,產生了越來越多對滴滴服務的抱怨。

網約車輛信息與公佈不相符:某用戶在北京上班用滴滴叫車,訂單上顯示為女性,結果車主為男性。車型比訂單上的車型寬敞了一些,卻是河北牌照,詢問原因,答案竟是註冊的車輛送修,臨時用這輛車過來接單。

賬單存在亂收費現象:某用戶經常給自己的母親叫專車。一天老太太照例從醫院看完病回家,但他收到的賬單卻比之前貴了幾十塊錢。果斷投訴,要回了多收的費用。

滴滴司機與乘客紛爭不斷:各種滴滴司機不認路耽誤上班、航班,也有像電競選手與滴滴司機發生爭執,防衛中被砍斷手筋的惡性事件。

運營規模越來越大,發生一些問題是能理解的。但越來越多的問題,屬於網約車服務商自身監管不力造成的。滴滴需要吸引大量的司機提供服務,提高自己的運營利潤,卻不願或沒來得及承擔隨之而來的管理成本。面對的網約車帶來的管理成本提升,地方政府也沒有找到好的辦法解決問題。與此同時,上海、北京肩上還扛了「疏解特大城市非核心功能」的任務。

新政實施,這與戶籍歧視、地域歧視、出租車行業利益黑幕,都沒什麼關係,其最核心的 不過是利益的角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