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3 曲阜是個好地方

曲阜是個好地方

《山海經·大荒東經》:“東海之外,甘水之閒,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於甘淵 。”《山海經·大荒東經》:“有甘山者, 甘水出焉,生甘淵 。 ”袁珂 校注:“所謂 甘淵 、 湯谷 、窮桑 蓋一地也。”

窮桑,就是我的家鄉曲阜舊稱,窮者無盡也,桑者桑樹也。是三皇五帝之一少昊定都和安葬之所。曲阜城東舊縣村北有少昊陵,因用石約一萬塊堆砌成錐體,有東方金字塔和萬石山之稱。少昊(前2598-前2525年),相傳少昊是黃帝之子,是遠古時羲和部落的後裔,華夏部落聯盟的首領,同時也是東夷族的首領。中國上古五帝之一,中國贏姓及其秦、徐、黃、江、李等數百個姓氏的始祖。

少昊在位期間,因修太昊之法,故稱少昊。設工正、農正,分別管理手工業和農業,以發展生產。同時還“正度量”,即訂立度量標準,並觀測天象,制定曆法,發明樂器,創作樂曲,以鳥命官。可見五千年前曲阜就是中華文明肇始之地。

曲阜作為地名,始見於《禮記》“成王以周公有勳勞於天下,是以封周公於曲阜”。東漢應劭解釋說,“曲阜在魯城中,委曲長七、八里”,這就是“曲阜”名稱的由來。中國古史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有四人曾在曲阜留下了活動的蹤跡。據古籍記載,考古發現的“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所在即是炎帝神農氏營都聚居的“大庭氏之墟”;約公元前27世紀末葉,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軒轅黃帝誕生於曲阜壽丘;之後,少昊在曲阜營建都城,並葬於曲阜城東北壽丘雲陽山,現留有少昊陵,並與二帝三王(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並稱萬世享祀。 

曲阜是個好地方

距曲阜縣城東南10公里,有一個歷史悠久的古村息陬,現為息陬鎮政府所在地,春秋時期稱陬邑。據《續修曲阜縣志》記載:“昔孔子欲西見趙簡子,至河乃還息於陬鄉,作陬操,因以得名”。息陬村西北角相傳為孔子編寫魯國史《春秋》之地。為春秋書院之舊址,書院宋代始建,明、清重修,1934年改為明德小學校。舊有大門3間、二門1間,門兩旁各有掖門1間,門內大成殿3間,綠瓦覆頂,迴廊相連。殿內正中神龕供奉至聖先師孔子牌位,左右神龕供奉顏、曾、思、孟"四配"牌位。正中懸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橫匾一方,上書"春秋書院"。殿長11.25米,寬7.12米。殿前有捲棚3間,長11.25米,寬3.20米,灰瓦脊頂。東西配房各3間,灰瓦頂,前出廊,內供奉十二哲及七十二賢牌位,可惜毀於十年浩劫。現在京滬高鐵站西高鐵新城處重修春秋書院,但新的古建築怎麼也難找回歷史厚重和曾經的滄桑,總感覺缺少了老夫子當年在時的神韻和靈性。站在這塊土地上,浮想當年孔夫子埋頭編書的身影,心中自豪感油然而生。作為這塊土地的後人,應當傳承先人仁愛中庸思想,行修齊治平之道,上報效國家,下教育後人。

歲月如刀面容改,鄉情化魂永留傳。自少小離家二十餘載,無時不以家鄉厚重的歷史為榮,時刻不忘自己是山東曲阜人氏,雖身居津門仍以曲阜文化宣傳員自居。幾十年家鄉鉅變,常嘆物是人非,亦有回不去的從前,忘不了的故土之感。遂以《曲阜是個好地方為題》作為開篇之作,以饗讀者。

曲阜是個好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