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易经》地位高,名气大,为何在课本中,却见不到它的身影

如果要问中国最古老、最神秘的经典是什么,我想我们都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易经》。不错,《易经》是整个中华文化史上不可撼动的一部经典之作,它被誉为“群经之首”,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

《易经》地位高,名气大,为何在课本中,却见不到它的身影

作为“群经之首”,作为“中华文化的总源头”,《易经》的地位之高,名气之大,自然是其它任何一部经典都难以比拟的,可是,我们却发现,从小学,到中学,甚至再到大学,在我们这一二十年的学习生涯中,却从未在哪册课本儿中看到过《易经》,所以,我们不禁要问,《易经》地位高,名气大,可为何课本中却没有它的身影呢?

关于这个问题,看似不好回答,可是细细想来,便也觉得不难理解。其实,《易经》之所以没有在课本中出现,正是由于我们在文章的一开始,所提到的它的两个特点,即“古老”和“神秘”。

《易经》地位高,名气大,为何在课本中,却见不到它的身影

首先,我们先来看它的“古老”。我们知道,《易经》的内容有三:“卦象”、“卦辞”和“爻辞”(后来出现的《易传》暂不讨论)。对于“卦辞”和“爻辞”,尽管它出现在很久很久以前的西周初期,可这毕竟还是文字,而至于“卦象”,那可完全就是符号了,文字尚且晦涩难懂,符号就更加叫人摸不着头脑了,所以,我们的课本中就回避了《易经》。

《易经》地位高,名气大,为何在课本中,却见不到它的身影

其次,就是它的“神秘”。《易经》的“神秘”,有一半其实又来源于它的“古老”。《易经》的古老和神秘究竟到了什么程度?不用去“形容”,只需“陈述”即可,“最初的易经”,竟然不是文字,因为那个时候根本还没有文字;换句话说,在文字出现之前,《易经》就已经有了,你说它古老不古老,神秘不神秘?

《易经》的“神秘”,另一半就是它的“定位”了。从古至今,《易经》一直都被视为“占卜之书”,说白了,《易经》就是“算卦”用的。这其中还有一个“铁证”,那就是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烧尽了全天下的书籍,却唯独让《易经》逃过了一劫,秦始皇没有焚烧《易经》,其原因不是因为别的,正是由于《易经》是一部“算卦用的书”。

《易经》地位高,名气大,为何在课本中,却见不到它的身影

所以,既然《易经》是算卦用的,那么我们在学知识、学文化的时候,显然是不能去碰它的,因为我们追求的是“科学”,而“算卦”,呵呵,你懂的。总之,哪怕《易经》的“古老”并不能成为它被课本回避的理由,可是它的“占卜标签”的存在,却无论如何也是不能被课本所接受的。

当然,当我们过了学生时代,也就变得越来越成熟,而作为一个成年人,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生活阅历,都能够保证我们时刻都处在一个理性的范围之内,而这个时候再去读《易经》,哈哈,我们就读不到“沟”里了。

《易经》地位高,名气大,为何在课本中,却见不到它的身影

好了,以上就是《易经》地位高,名气大,却为何课本中没有它的身影的原因,你认为有些道理吗?你还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呢,快来留言讨论吧!

欢迎关注文化新篇,谢谢你这么漂亮还来关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