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中國文房四寶知多少?其中誰為老大?善書不擇筆,豈可不精擇

寫千年黑墨香,純情竹管換新裝。舒筋活血龍蛇動,蘸水揮毫手腕狂。不管春秋常興奮,願隨天地不思量。平凡造就幽思句,卷卷詩文萬古揚。不分貧富總難離,秀筆沙沙紙上移。描景須調濃淡色,抒懷常落玉珠詞。人生一世風雲會,辭賦千篇男女思。多少雄文一揮就,情鍾玉液意含之。

中國文房四寶知多少?其中誰為老大?善書不擇筆,豈可不精擇

文房四寶是指中國獨有的文書工具,即筆、墨、紙、硯。文房四寶之名,起源於南北朝時期。歷史上,“文房四寶”所指之物屢有變化。在南唐時,“文房四寶”特指諸葛筆、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紙,江西婺源龍尾硯。自宋朝以來“文房四寶”則特指湖筆。筆之魁、墨之冠、紙之最、硯之首,開創了文房四寶的輝煌歷史。文房四寶是五千年中華文化傳承的主要載體,也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正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中國文房四寶

1、毛筆

中國文房四寶知多少?其中誰為老大?善書不擇筆,豈可不精擇

毛筆起源於公元前1600-1066左右。現代毛筆的原料主要是獸毛和竹管。在文具工廠裡,毛筆的製作要經過72道工序。例如選毛就很麻煩。一隻山羊身上的毛可分為19個等級,可以用來制筆的只有5種。工人們要從千千萬萬根羊毛、兔毛、狼毛(黃鼠狼毛)中一根一根地挑選,然後進行搭配組合。可見生產一支毛筆是多麼的不容易。

中國文房四寶知多少?其中誰為老大?善書不擇筆,豈可不精擇

毛筆的品種較多。就原料和特點來看,可以分為軟毫、硬毫、兼毫三大類。軟毫的原料是山羊和野黃羊的毛,統稱羊毫,寫起字來柔軟圓潤。硬毫的原料是狠毫和山兔毛——紫毫,它們彈性強,寫出的字銳利剛勁。兼豪是軟硬兩種毛按比例搭配。初學寫字,大多使用兼毫類毛筆。

中國文房四寶知多少?其中誰為老大?善書不擇筆,豈可不精擇

毛筆又有大小之分。最小的叫圭筆,然後是小楷、中楷、大楷……最大的筆有幾十斤重,筆桿比碗口還粗,寫字的人好像拿大掃帚掃馬路似的。那末,品類如此繁雜的毛筆究竟是怎麼來的呢?

我國的書寫用筆起源很早。根據未經刀刻過的甲骨文字判斷,夏商時期就已經有原始的筆了。如果再從新石器時期彩陶上面的花紋圖案來看,筆的產生還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以前。到春秋戰國時期,各國都已經制作和使用書寫用筆了。那時筆的名稱繁多:吳國叫“不律”,燕國叫“弗”,楚國叫“幸”,秦國叫“筆”。秦始皇統一全國以後,“筆”就成了定名,一直沿用至今。傳說,我們現在所用的毛筆是由戰國時期的秦國大將蒙恬發明的。

中國文房四寶知多少?其中誰為老大?善書不擇筆,豈可不精擇

公元前223年,秦國大將蒙恬帶領兵馬在中山地區與楚國交戰,雙方打得非常激烈,戰爭拖了很長時間。為了讓秦王能及時瞭解戰場上的情況,蒙恬要定期寫戰況報告遞送秦王。那時,人們通常是用分籤蘸墨,然後再在絲做的絹布上寫字的,書寫速度很慢。蒙活雖是個武將,卻有著滿肚子的文采。用上面說的那種筆寫戰況報告,常使他感到影響思緒。那種筆硬硬的,墨水蘸少了,寫不了幾個字就得停下來再蘸,墨水蘸多了,直往下滴,又會把非常貴重的絹給弄髒了。蒙恬以前就萌生過改造筆的念頭,這次要寫大量的戰況報告,這個願望就越來越強烈了。

中國文房四寶知多少?其中誰為老大?善書不擇筆,豈可不精擇

戰爭的間隙中,蒙恬喜歡到野外去打獵。有一天,他打了幾隻野兔子回軍營。由於打到的兔子多,拎在手裡沉沉的,一隻兔子尾巴抱在地上,血水在地上拖出了彎彎曲曲的痕跡。蒙恬見了,心中不由一動:“如果用兔尾代替普通的筆來寫字,不是更好嗎?”  

回到營房之後,蒙恬立刻剪下一條兔尾巴,把它插在一根竹管上,試著用它來寫字,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水,在絹上寫出來的字斷斷續續的,不像樣子。蒙恬又試了幾次,還是不行,好端端的一塊絹也給浪費了。一氣之下,他把那支“兔毛筆”扔進了門前的山石坑裡。蒙恬並不甘心失敗,仍然抽時間琢磨別的改進方式。幾天過去了,他還是沒有找到合適的辦法。這一天,他走出營房,想透透新鮮空氣。走過山石坑時,他又看到了坑裡那支被自己扔掉的“兔毛筆”。

中國文房四寶知多少?其中誰為老大?善書不擇筆,豈可不精擇

蒙恬將它撿了起來,用手指捏了捏兔毛,發現兔毛是源源的,毛色變得更白更柔軟了。蒙恬大受啟發,馬上跑回營房將它往墨汁裡一蘸,兔尾這時竟變得非常“聽話”,吸足了墨汁,寫起字來非常流暢,字體也顯得圓潤起來。原來,山石坑裡的水含有石灰質,經鹼性水的浸泡,兔毛變得柔順起來。由於這支筆是由竹管和兔毛組成的,蒙恬就在當時流行的筆名“幸”字上加了個“竹”字頭,把它叫做“笨”(今日簡寫作“筆”)。最初的毛筆是用來塗描甲骨文的筆畫的,而真正用毛筆寫字,可能開始於簡牘和錦帛上文字的書寫。

2、墨

中國文房四寶知多少?其中誰為老大?善書不擇筆,豈可不精擇

是我國文化發展和中外文化交流之重要工具。墨是由碳素單質(煙、煤)與動物膠相調合,經和劑、蒸杵等工序加工而成的。墨具有色澤黑潤,歷久不退,舐筆不膠,入紙不暈,香味濃郁,書畫自如的特點,特別是桐油、脂油、漆煙墨等高級產品,加入麝香、冰片、公丁香、豬膽汁等十幾種貴重原料製成,產品尤為稱著。

中國文房四寶知多少?其中誰為老大?善書不擇筆,豈可不精擇

使用時,墨色能分濃淡層次,剛柔相濟,得心應手,因此成為歷代藝術家們抒發聰明才智的主要工具之一,在世界美術史上樹立了中國畫的獨特風格。墨還是中國印刷術發展的不可缺少的物質因素之一,我國古代的典籍及拓片等也都靠著它流傳於世,豐富了祖國的文化內容。墨的造型中彙集了中國繪畫、書法和雕刻技巧,所以也是一種很有特色的工藝品。

中國文房四寶知多少?其中誰為老大?善書不擇筆,豈可不精擇

追溯墨的起源,可分為天然墨和人工墨兩類,天然墨始於新石器時代,如1980年陝西臨潼姜寨村仰韶文化墓葬中出土了一套完整的繪畫工具,有石硯、研石、水盂和黑紅色氧化鐵礦石。使用時是用研石壓住礦石在硯上兌水研磨,這塊黑紅色氧化鐵礦石,就是天然墨。人工墨,從最早的文獻記載看,《尚書·伊訓》篇中說:“臣下不匡,其刑墨”。又《尚書·說命上》篇中說:“惟正從繩則正。”

中國文房四寶知多少?其中誰為老大?善書不擇筆,豈可不精擇

《禮記·玉藻》篇中說:“史定墨……揚火以作龜,致其墨。”以上墨刑、墨繩、墨龜三種不同的用途,都是以墨為主體,有著不同的用途,說明人工墨的起源,始於甲骨文時期,即商代。對甲骨上書寫的紅字和黑字,美國人曾在1937年的《工業及工程化學》(分析版)上作了顏料的微量化學分析,結果證明,在甲骨上書寫文字的顏料,紅色是硃砂,黑色是碳素單質(現在制墨的原料)。經過化驗證實硃砂和墨創始於殷代,即公元前十二世紀以前,已用於書寫甲骨文字。

3、紙

中國文房四寶知多少?其中誰為老大?善書不擇筆,豈可不精擇

在上古時代,祖先主要依靠結繩紀事,以後漸漸發明了文字,開始用甲骨作為書寫材料。後來又發現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縑帛作為書寫材料。但由於縑帛太昂貴,竹片太笨重,於是便導致了紙的發明。

中國文房四寶知多少?其中誰為老大?善書不擇筆,豈可不精擇

陳舊羊皮紙

據考證,我國西漢時已開始了紙的製作,魏晉南北朝時期紙廣泛流傳。普遍為人們所使用,造紙術進一步提高。造紙原料也多樣化,紙的名目繁多如竹簾紙、藤紙、魚卵紙……蔡倫造紙的原料廣泛,以爛魚網造的紙叫網紙,破布造的紙叫布紙。

中國文房四寶知多少?其中誰為老大?善書不擇筆,豈可不精擇

宣紙

隋唐時期,著名的宣紙誕生。(在宣紙的主要產地安徽宣州有這麼一個傳說:蔡倫的徒弟孔丹,在皖南以造紙為業,他一直想製造一種特別理想的白紙,用來替師傅來畫像修譜。但經過許多次的試驗都不能如願以償。一次,他在山裡偶然看到有些檀樹倒在山澗旁邊,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蝕得腐爛發白。後來他用這種樹皮造紙,終於獲得成功。由此可以斷定:利用樹皮製造宣紙,在唐朝時候就比較盛行了。)

中國文房四寶知多少?其中誰為老大?善書不擇筆,豈可不精擇

唐代在前代染黃紙的基礎上,又在紙上均勻塗蠟,使紙具有光澤瑩潤,豔美的優點,人稱硬黃紙。五代造紙業仍繼續發展,歙州製造的澄心堂紙,直到北宋,一直被公認為是的紙。到了明清,造紙業又興旺和創新。各種箋紙再次盛行起來,在質地上推崇白紙地和淡雅的色紙地,色以鮮明靜穆為主,如康熙、乾隆時期的粉蠟紙,印花圖繪染色花紙等,紙的製作,到了清代,已到了完美絕倫的地步。造紙的過程)  

中國文房四寶知多少?其中誰為老大?善書不擇筆,豈可不精擇

一般印刷紙的生產分為紙漿和造紙兩個基本過程。製漿就是用機械的方法、化學的方法或者兩者相結合的方法把植物纖維原料離解變成本色紙漿或漂白紙漿。造紙則是把懸浮在水中的紙漿纖維,經過各種加工結合成合乎各種要求的紙頁。

灞橋紙:

中國文房四寶知多少?其中誰為老大?善書不擇筆,豈可不精擇

1957年出土的"灞橋紙"

1957年,在西安市東郊的灞橋,出土了公元前2世紀的西漢古紙。出土時,這是一疊紙片,有大有小,最大的有10×10釐米,最小的有3×4釐米,米黃色。經過反覆科學檢驗,發現它主要是由大麻和少量苧麻的纖維製成的,也就是說,這是“植物纖維紙”。這座古墓最遲不晚於漢武帝時,即前140年至前87年,因此可以斷定,在二千多年前,即公元前2世紀,我國已經生產並使用植物纖維紙了。這種灞橋紙,是考古發掘出來的世界上最早的紙。

蔡倫紙:

中國文房四寶知多少?其中誰為老大?善書不擇筆,豈可不精擇

蔡倫紙

蔡倫,漢代造紙術發明家,字敬仲。桂陽(今湖南郴州市)人。明帝永平十八年(75)入宮為宦。東漢章和元年(87),任尚方令。元興元年(105)發明造紙術。他總結前人經驗,始有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等原料經過挫、搗、抄、烘等工藝造紙,稱“蔡侯紙”,對改革和推廣造紙術有很大貢獻,後世傳為造紙術的發明者。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對世界文化的傳播、發展,作出巨大的貢獻。

左伯紙:

中國文房四寶知多少?其中誰為老大?善書不擇筆,豈可不精擇

左伯紙


在蔡倫以後,別人又不斷把他的方法加以改進。蔡倫死後大約八十年(東漢末年)又出了一位造紙能手,名叫左伯。他造出來的紙厚薄均勻,質地細密,色澤鮮明。當時人們稱這種紙為“左伯紙”。可惜歷史上沒有把左伯所用的原料和製造方法記載下來。

藤紙:

中國文房四寶知多少?其中誰為老大?善書不擇筆,豈可不精擇

藤紙

魏晉南北朝時期紙廣泛流傳,普遍為人們所使用,造紙技術進一步提高,造紙區域也由晉以前集中在河南洛陽一帶而逐漸擴散到越,蜀,韶,揚及皖,贛等地,產量,質量與日俱增。造紙原料也多樣化,紙的名目繁多。剡溪有以藤皮為原料的藤紙,紙質勻細光滑,潔白如玉,不留墨。

4、硯——文房四寶之首

中國文房四寶知多少?其中誰為老大?善書不擇筆,豈可不精擇

中國最早的硯臺是什麼時候產生的?它和我們現在使用的硯臺有何區別呢?考古學家曾在陝西省臨潼縣姜寨一處原始社會的遺址中,發現了一套原始人用以陶器彩繪的工具,其中有一方石硯,硯有蓋,硯面微凹,凹處並有一根石質磨杵,硯旁留存數塊黑色顏料。很顯然,這是先民們藉助磨杵研磨顏料的早期硯的形制。由於這處遺址歸屬於母系氏族時期的仰韶文化,故這方硯臺的實際壽齡已超過了五千個春秋。

中國文房四寶知多少?其中誰為老大?善書不擇筆,豈可不精擇

硯這種附帶磨杵或研石的形制從什麼時候才開始發生改變,即取消磨杵或研石,而接近於現在的硯呢?目前所知,要直到兩漢時期。漢代由於發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硯上研磨,故不須再借助磨杵或研石來研天然或半天然墨了。如此看來,磨杵或研石經過史前及夏商周共三千多年的漫長跋涉,才逐漸消隱,儘管今天已不為所用,但其為傳播文化立下的功績仍不可沒。

中國文房四寶知多少?其中誰為老大?善書不擇筆,豈可不精擇

硯雖然在“筆墨紙硯”的排次中位居殿軍,但從某一方面來說,卻居領銜地位,所謂“四寶”硯為首,這是由於它質地堅實、能傳之百代的緣故。所以,現今社會上“四寶”中以硯最為多見,受人喜愛的範圍也最為廣泛。

中國文房四寶知多少?其中誰為老大?善書不擇筆,豈可不精擇

中國最早的硯臺是什久時候產生的?它和我們現在使用的硯臺有何區別呢?考古學家曾在陝西省臨潼縣姜寨一處原始社會的遺址中,及現了一套原始人用以陶器彩繪的工具,其中有一方石硯,硯有蓋,硯面微凹,凹處並有一根石質磨杵,硯旁留存數塊黑色顏料。很顯然,這是先民們藉助磨杵研磨顏料的早期硯的形制。由於這處遺址歸屬於母系氏族時期的仰韶義化,故這方硯臺的實際壽齡已超過了五千個春秋。

中國文房四寶知多少?其中誰為老大?善書不擇筆,豈可不精擇

中國文房四寶知多少?其中誰為老大?善書不擇筆,豈可不精擇

硯這種附帶磨杵或研石的形制從什麼時候才開始發生改變,即取消磨杵或研石,而接近於現在的硯呢?目前所知,要直到兩漢時期。漢代由於發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硯上研磨,故不須再借助磨杵或研石來研天然或半天然墨了。如此看來,磨杵或研石經過史前及夏商周共三千多年的漫長跋涉,才逐漸消隱,儘管今天已不為所用,但其為傳播文化立下的功績仍不可沒。

中國10大名硯

硯臺歷經秦漢、魏晉,至唐代起,各地相繼發現適合制硯的石料,開始以石為主的硯臺製作。其中採用甘肅臨洮的洮河石、廣東端州的端石、安徽歙州的歙石製作的硯臺,被分別稱作洮硯、端硯、歙硯。史書將洮、端、歙稱作三大名硯。清末,又將河南洛陽的澄泥硯與洮、端、歙,並列為中國四大名硯。也有人主張,以天然硯石雕制的魯硯中的紅絲石硯代替澄泥硯,合稱四大名硯。

中國文房四寶知多少?其中誰為老大?善書不擇筆,豈可不精擇

通常我們說起“文房四寶”時脫口而出便是“筆墨紙硯”,硯在這裡是排最後的,但是這似乎絲毫不影響硯臺作為文房四寶之一在書法以及收藏界的地位。

硯臺是中國毛筆書法的必備用具,由於其性質堅固,傳百世而不朽,被歷代文人作為珍玩藏品。硯臺的材料除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紅絲石、砣磯石、菊花石外,還有玉硯、玉雜石硯、瓦硯、漆沙硯、鐵硯、瓷硯等幾十種。

我國的許多地方都產石硯,但自唐代起,廣東端溪的端硯、安徽歙(shè)縣的歙硯、甘肅南部的洮(táo)硯和河南洛陽的澄泥硯(屬陶)被並稱為“四大名硯”,但中國書法界公認的十大名硯是:

1.廣東端硯:

中國文房四寶知多少?其中誰為老大?善書不擇筆,豈可不精擇

廣東端硯

用端溪硯石製作,產自廣東省肇慶市東郊斧柯山端溪之爛河山。端硯的特點在於它石質細膩、幼嫩,發墨不損筆毫,呵一口氣即可研墨。端石天然生成的花紋構成端石的“石品”, 如蕉葉白、魚腦凍、天青、火捺、豬肝凍、金星點、冰紋、石眼等。

端硯的製作工藝非常講究,以古雅、樸實、精美、自然聞名於世,有“群硯之首”、“天下第一 硯”、“文房四寶中的寶中之寶”的美譽。因其“體重而輕,質剛而柔,摸之寂寞無纖響”,自唐代問世以來,便受文人學士青睞。加上紋理綺麗,各具名目,加工技藝亦愈紛繁,地位越來越高,因此升到我國石硯之首。

2.江西歙硯:

中國文房四寶知多少?其中誰為老大?善書不擇筆,豈可不精擇

江西歙硯

始於唐代,產於古歙州(今江西婺源,安徽省歙縣、黟縣、休寧等地),以婺源的龍尾硯為優,其料取於江西婺源縣龍尾山一帶溪澗中,所以又稱之為龍尾硯。歙硯石質堅韌、潤密,紋理美麗,撫之如肌,磨之有鋒,澀水留筆,滑不拒墨,墨小易幹,滌之立淨。敲擊時有清越金屬聲,貯水不耗,歷寒不冰,呵氣可研,發墨如油,不傷毫,雕刻精細,渾樸大方。自唐以來,一直保持其名硯地位。

3.山西陶硯:

中國文房四寶知多少?其中誰為老大?善書不擇筆,豈可不精擇

山西陶硯

山西澄泥硯,出產于山西省新絳縣(古稱絳州),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四大名硯之一,與端、歙、洮硯齊名。澄泥硯由於原料來源、燒製時間不同而有不同顏色,以 “硃砂紅、鱔魚黃、蟹殼青、豆綠砂、檀香紫、為上乘顏色,尤以硃砂紅、鱔魚黃最為名貴。澄泥硯不施彩釉,採用科學周密的原料配方,精心的藥物燻蒸,特殊的爐火燒煉,使之自然窯變,同窯之中的澄泥硯幻變神奇、色彩各異。

澄泥硯使用經過澄洗的細泥作為原料加工燒製而成,因此硯質地細膩,猶如嬰兒皮膚一般,具有貯水不涸,歷寒不冰,發墨而不損毫,滋潤勝水的特點。質堅耐磨,觀若碧玉,撫若童肌,儲墨不涸,積墨不腐,厲寒不冰,呵氣可研,不傷筆,不損毫,倍受歷代帝王、文人雅士所推崇,唐宋皆為貢品。絳州澄泥硯始創於唐代,可惜的是到清代時其製作工藝就失傳了。

4.甘肅洮硯:

中國文房四寶知多少?其中誰為老大?善書不擇筆,豈可不精擇

甘肅洮硯

亦稱洮河石硯,其料取於甘肅卓尼一帶洮河深水處,洮河源於古時洮州,故名洮河石硯,簡稱洮硯。洮硯石質膩潤,色澤細麗,發墨快,貯墨時間長。洮河石分為綠洮和紅洮兩種,綠洮石有“鴨頭綠、鸚哥綠”等名石,石紋如絲,清麗誘人。紅洮石呈土紅色,色純而細潤,頗罕見。洮河石硯傳世很少。

5.山東魯硯:

中國文房四寶知多少?其中誰為老大?善書不擇筆,豈可不精擇

山東魯硯

以山東省所產諸硯石製成的硯,山東紅絲石硯為魯硯代表,以其質地嫩潤,護毫髮墨,色澤華縟,瑰麗多姿。魯硯石質、色澤、紋彩、天然形狀等方面各具特點。包括有紅絲石、淄石、尼山石,還有徐公石、浮萊石等十多個品種。這些硯材都具有沉透嫩潤,堅而不頑,膩而不滑,發墨而不損毫的特色。另外山東省淄博市的淄川、博山一帶還產一種淄石硯,又叫金星硯,已有千年的歷史。淄石顏色有綠、黃、紫等幾十個品類。綠色的有荷葉綠、竹竿綠、萵苣綠和沉綠;紫色的有夾山 紅、紫雲、紺紅等;黃色的有紺黃、柑黃、束瓤黃等。此外還有赭色、多彩、紺青等品種。淄石硯的珍珠斑、翡翠斑、冰凍紋、金銀星、色暈之類常現於硯面。

6.四川苴(zuǒ)卻硯:

中國文房四寶知多少?其中誰為老大?善書不擇筆,豈可不精擇

四川苴卻硯

硯石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區平地鎮、大龍潭鄉境內的懸崖峭壁之中,此地古稱“苴卻”,故謂之苴卻硯。苴卻硯雕刻集淺浮、鏤空、圓雕、深雕、薄意、減地 雕刻於一體,形成了厚重渾實、明麗濃郁的多元風格。石品絢麗豐富,有石眼、青花、金星、冰紋、綠膘、黃膘、火捺、眉子、金線、魚腦凍、蕉葉白、廟前青、玉 帶、紫砂、雞血等近百種,其中尤以碧翠神溢,如珠似寶的石眼著稱於硯界。苴卻硯斑瀾多姿、異彩飛揚、天生麗質、獨步天下。有極晶美譽的金田黃,色澤金碧, 燦燦然一片金黃;外白如晴雪,內紅如丹砂的封雪紅,風韻天成;似凝脂初露,嫩潤可人的碧雲凍,如碧雲浮起,豐饒富麗;天然成趣的綠蘿玉,如幽谷湧翠,碧波 瀉玉,又似綠蘿漫延。苴卻硯石質細膩,發墨如油、存墨不腐,耐磨益毫,呵氣可研,叩之有金玉之聲,撫之如嬰膚嬌嫩。

7.寧夏賀蘭硯:

中國文房四寶知多少?其中誰為老大?善書不擇筆,豈可不精擇

寧夏賀蘭硯

產自寧夏回族自治區賀蘭山麓筆架山。賀蘭硯有深紫、淺綠兩種天然色彩,制硯以紫色為主,綠作點綴之用。硯石中帶石眼、玉帶、銀錢、眉子和雲紋者更是可貴。此硯質地細,發墨細,不滲不漏,不幹不臭,不損筆毫。

8.貴州思州石硯:

中國文房四寶知多少?其中誰為老大?善書不擇筆,豈可不精擇

貴州思州石硯

硯石出自貴州省岑鞏縣星臺潭,石硯堅緻細潤,發墨細,不滯筆,貯墨於硯中終日可用。如果無水時,呵氣硯中,能自出露液,並能用於書寫。石質堅潤如玉,呈黛色,具有“水石殊質,渾金璞玉,雲滋露液,惜墨惜筆”的優點。思州石硯的製作以浮雕為主,造型古樸厚重。

9.吉林松花御硯:

中國文房四寶知多少?其中誰為老大?善書不擇筆,豈可不精擇

吉林松花御硯

產於東北長白山區,色彩有紫紅、紫綠相兼、深綠、淺綠四種,間有黃色和刷絲紋,以深綠色刷絲為上品。松花御硯石質堅實發墨,硬度比端石、歙石都高,研磨以後,用水沖洗不留痕跡。

10.河北易水古硯:

中國文房四寶知多少?其中誰為老大?善書不擇筆,豈可不精擇

河北易水古硯

河北傳統名硯,產於易州(今易縣),也稱易硯。取石於河北省易縣鍾南山,硯石色彩柔和,為紫色水成岩,石面上常點綴碧綠、淡黃或灰色的斑紋。易硯的硯石細膩光潤,質剛而柔,易發墨,儲墨久長,不滯墨。雕刻以龜硯、龍硯、琴硯、獸硯、棋硯等最為著名。

關於硯臺的保養

有人說,硯臺是“養”出來的,一塊好的硯臺,在保養方面的確有很多需要注意之處。

首先,要避免陽光直射,否則硯臺會出現乾燥、爆裂等情況。

中國文房四寶知多少?其中誰為老大?善書不擇筆,豈可不精擇

另外,儘量不要讓硯臺和金屬、玻璃器物有“親密接觸”的機會,因為這些硬器物很容易把硯臺刮傷。

中國文房四寶知多少?其中誰為老大?善書不擇筆,豈可不精擇

再者,定期給硯臺打蠟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對硯臺塗蠟時,有人將蠟塗遍硯身,有的還塗抹植物油,更有的塗沫墨,以為這樣可以養硯。其實這些做法並不妥當,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將蠟塗抹於硯臺四周,而將蠟塗在硯堂磨墨的部分是最不可取的。

中國文房四寶知多少?其中誰為老大?善書不擇筆,豈可不精擇

及時清洗很重要。據《古硯考》記載:“昔日雲:寧可三日不沐面,不可一日不洗硯甚矣。硯之必當勤洗也,多洗則不竭燥,多洗且得神氣,三日不滌,宿墨膠凝,書寫滯筆,墨色塵灰,不能清鮮矣……”意思是說,硯臺要注意及時清洗,而洗硯最好用清水(切不可用熱水、茶葉水等含酸鹼性的水)配以絲瓜瓤慢慢洗滌。

中國文房四寶知多少?其中誰為老大?善書不擇筆,豈可不精擇

另外,洗硯時一定要小心謹慎,盛水的器具最好用木盆,如果在水泥盆或者瓷盆中清洗,很容易將硯臺碰傷。

毛筆的保養

中國文房四寶知多少?其中誰為老大?善書不擇筆,豈可不精擇

1.如果買的是新的毛筆,則要將毛筆以溫水泡開,且浸水時間不可太久,只需使筆鋒全開就可以了,不可使毛筆根膠質也化開,否則就會變成掉毛筆。

中國文房四寶知多少?其中誰為老大?善書不擇筆,豈可不精擇

2.潤筆是寫字前的必要工作,不可以毛筆一拿沾墨便要寫字。必須是先以清水將筆毫浸溼,隨即提起,也不可久浸,以免筆根之膠化開。之後將筆倒掛,直至筆鋒恢復韌性為止,大概要十數分鐘。

中國文房四寶知多少?其中誰為老大?善書不擇筆,豈可不精擇

3.潤筆之後就可以書寫,書寫時要使墨汁能滲進毛筆,必須將清水先吸乾。

中國文房四寶知多少?其中誰為老大?善書不擇筆,豈可不精擇

4.書寫之後則需立即洗筆。墨汁有膠質,若不洗去,筆毫幹後必與墨、膠堅固黏合,極易折損毛筆。

中國文房四寶知多少?其中誰為老大?善書不擇筆,豈可不精擇

5.洗筆之後,則是保存,把毛筆置於陰涼處風乾,以保存毛筆毫原形及特性,保存筆之要領以乾燥為尚。

說到底,其實只要我們把硯臺、毛筆當做有生命力的物體,用心加以保養,它就一定會永遠洋溢生機與活力。

中國文房四寶知多少?其中誰為老大?善書不擇筆,豈可不精擇

當我閒暇的時候,我都會拿出毛筆,鋪好宣紙,泡一杯熱茶,特別是天冷的時候,熱茶會讓你暖和一些,寫幾個不算漂亮的、卻是用心寫的毛筆字,看著墨汁在宣紙上凝結成一個個字,這時候我是多麼高興和滿足。寫累了的時候,我會看看古人的作品,看著墨汁在宣紙上留下道勁有力的字跡或是美妙的圖畫,在羨慕的同時更多的是佩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