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可不可以用心理學解釋什麼是愛情?

上官熙


愛情沒有準確的定義,每個學者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下面介紹兩個個人比較認同的心理學家對愛情的看法。

第一個是心理學家斯滕伯格。他的愛情理論在高校心理學專業的教材裡有論述,被稱為“愛情三元素”或者“愛情三元論”。他認為真正完美愛情裡有三個不可或缺的元素:一是親密,是兩人之間感覺親近、溫馨的一種體驗。二是激情,是一種“強烈地渴望跟對方結合的狀態”。三是承諾,包括短期的承諾,就是要做出愛不愛一個人的決定,以及長期的承諾,就是要作出維護這一愛情關係的承諾,也就是結婚誓詞裡說到的“我願意!”。其他類似愛情的愛情有六個:一是隻有親密的喜歡式愛情。二是隻有激情的迷戀式愛情,也就是隻有性吸引或者說只有多巴胺。三是隻有承諾的空洞式愛情,如有名無實的婚姻。四是有親密和激情的浪漫式愛情。五是有親密和承諾的伴侶式愛情。六是有激情和承諾的愚蠢式愛情。此外還有一種類型是無愛,三個因素都不存在。

第二個是心理學家弗洛姆。第一次看到他的理論是初中教材上把他著作《愛的藝術》節選為課文,裡面有一句話,在當時看來實在驚為天人:“不成熟的愛是因為我需要你所以我愛你,成熟的愛是因為我愛你所以我需要你”。他還提到:“人們往往把那種如痴如醉的強烈程度當作是強烈愛情的證據,而實際上這只不過表明了這些男女先前是多麼地孤單、寂寞、無聊而已。愛是對所愛對象的生命和生長的積極關心。如果缺乏這種積極的關心,就沒有愛。當你已經準備好能夠去愛某人的時候,一個美麗的關係就會出現;否則,愛情是不會來的。”簡單講,就是大腦和身體產生的一點化學反應讓人誤以為愛情來了,其實那不過是多巴胺、血清素和催產素的作用而已。而人體是不可能長久合成這些化學物質的,瘋狂迷亂過後是空虛、寂寞、無聊,這時候,真相開始出現了。判斷一段感情的優劣,只要看關係中的雙方在思想高度精神境界上有沒有共同提升就知道了。價值觀、精神高度才是判斷愛情優劣的依據,與金錢、地位、美貌、多巴胺都無關。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趙咪咪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