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中国风水文化之宗 风水祖师郭璞《葬书》白话释义(一)

葬书是东晋著名学者郭璞的著作,全文不到两千字,却系统地阐述了风水理论。

中国风水文化之宗 风水祖师郭璞《葬书》白话释义(一)

其五大理论亮点归纳为:

一是乘“生气”论;二是“藏风得水”论;三是“形势”论;四是“四神砂”论;五是“土质标准”论。

一、《葬书》首先提出了风水乘“生气”论:葬者,藏也,乘生气也。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谓之生气。

二、《葬书》提出了藏风得水论: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气之盛而流行,而其余者犹有止。虽零散而其深者犹有聚。经曰:外气横行,内气止生,盖言此也。经曰:浅深得乘,风水自成。

三、《葬书》提出了风水“形势”论。

四、《葬书》提出了风水“四神”砂论

五、《葬书》提出风水土质标准论

中国风水文化之宗 风水祖师郭璞《葬书》白话释义(一)

《晋•郭璞〈葬书〉原著》

葬者,藏也,乘生气也。

释:《四库注释》其原文无“藏也”二字。

所谓葬,就是藏。藏的含义,是隐匿,暂避或暂息,收藏储存的意思。这里说的藏是以葬相联系的。虽然葬是专指埋葬死者之阴宅,但《葬书》不可能专是阴宅风水的典籍,不过以阴宅为主而已。事实上,《葬书》原文中也有“开府建国”等涉及阳宅的文句。阳宅典籍除《黄帝宅经》、《阳宅十书》等专属阳宅风水典籍外,其余杨(筠松)曾(文辿)……等著述的风水经典,都包括了阴阳二宅风水。

要葬之有利,藏的适宜,就要乘生气。

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谓之生气

释:所谓生气,是阴阳二气的合称。即《周易》说的“太极生两仪”的两仪,也即《唯物论》中说的“对立面”的两面,《矛盾论》说的矛盾双方。这种阴阳气的相互斗争到一定程度,就盈而外溢,或受外来的作用而扩散,就噫而成风。自我斗争到某种程度就升而为云,受外来影响(冷生气)就降而为雨。因此,风、云、雨都是由生气的运动变化而成。总而言之,凡属在地中发生发展运动变化的阴阳气,就称之谓生气。形象的说:生气就是向日葵所以生长向日之气。

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

释:生气在地中发生发展运动变化,即对立面的斗争到统一的时候,就发而生乎万物。反过来说,世界万物都是生气所生的,当然,人也不能例外。父母的身体是生气生的,而人子受体于父母,即父母生气生人子生气。因而父母生气与人子生气是同类的生气,好象是同频率的电波一样,能相互感应的。也就是父母生气与人子生气会相互感应,所以本骸得气,遗体受荫。

所谓遗体,指父母尸体的死遗体及所生人子的活遗体。死遗体受荫,必须使父母的阴宅风水乘生气。活遗体受荫必须使人子的阳宅风水乘生气。

所谓受荫,就是受到庇荫,保佑和庇护。死遗体受荫,就是尸体或骸骨保留得长久,考古学家发掘的千年古尸就是一例。(死遗体、活遗体和人子三者的关系。请参阅拙作《晋•郭璞〈葬书〉考》)。

盖生者,气之聚。凝结者成骨,死而独留。故葬者,反气纳骨,以荫所生之道也。经曰:气感而应,鬼福及人。

中国风水文化之宗 风水祖师郭璞《葬书》白话释义(一)

释:生气生万物,人之所以生,是由于父母生气聚合所致。其凝结的生气就成为人的骨骼,这种为生气凝结所形成的骨骼,直到人死了,即使皮肉腐烂,而独留下骨骼。因此,骨骼还是原来的生气。所以葬就是使外来龙脉同类的生气,反纳入独留的骸骨,以资荫骸骨生气旺盛,使之庇荫骨骼同时感应同气的遗留的人子活体。这就是葬乘生气的道理。《经书》说:反气纳骨感应的生气旺盛与否,其祸福都反应及于人子。即乘得旺盛生气,便得福,吉利。所乘生气不旺盛或没有乘得生气,便得鬼,不吉利,主凶。

是以铜山西崩,灵钟东应,木华于春,粟芽于室,气行乎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势,其聚也,因势之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释:所以铜山在西方崩塌了,他的生气扩散感应到同类生气铸造的铜钟,在东方也会受到感应而鸣。树木到了春天会发新的枝芽,室内的粟到时也会发芽,都是因为地中的生气运动变化所致。

地中的生气,我们用肉眼是看不见的,怎么知道它的运动变化呢?可以观地之势,即龙脉的行走起伏,过峡、驳换、奔腾若水之波,若马之驰的势就可以知道。它的聚积,就是看龙脉运动的静止。古人为了使聚积的生气不散不噫,运动变化的生气使它静止,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就称之谓风水。

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中国风水文化之宗 风水祖师郭璞《葬书》白话释义(一)

释:扦好风水的方法,即葬法。以得水为最紧要,其次就是藏风。因为水是生气所生的,所以有水就表明生气旺盛,没有水就表明生气薄弱。水源长,流量大是与生气的旺盛成正比的。因此,葬法以得水为上。

所谓藏风,并不是其它风水经典和历代许多术者说的蔽外来“空气流动而成风”的风。因为这种风是蔽避不了的,更是藏不住的。而这里所说的风,是生气噫而成风,是生气盈而外溢,或聚气不良而扩散的生气。所以藏风的意思应该使生气不噫,防止四面八方扩散生气。即是说扦坟墓要密封,或埋葬在较深的地层。阳宅要注意保温和通风设备,使住宅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适合人的生活,就称之谓藏风。由于葬的主旨是乘生气,得水即可得较旺盛的生气,所以葬法以得水为上,而藏风次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