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永樂大帝三大雄圖(一):不遷都,明代極易如宋室偏安南方

朱棣奪位成功,改年號為永樂。第一項為人稱道的政績是遷都北京,建紫禁城。

北京在金人佔據時稱燕京,元朝時叫中都,後稱大都。明徐達攻佔大都改為北平府,永樂元年朱棣改北平府為北京。明成祖稱帝后,已有遷都北京之意。既因龍興北京,喜歡故地。其次在南京殺戮太多,江南人士與朱棣雙雙與對方均無好感。再者,北方蒙古軍常窺伺南下滋擾,身處北京較易對付。永樂四年,朱棣著手在北京建都。

永樂大帝三大雄圖(一):不遷都,明代極易如宋室偏安南方

永樂六年,明成祖向群臣宣佈要遷都北京。姚廣孝是北京城的設計者,姚廣孝兼富儒釋道三方面的學問,在元大都基礎上擴建北京城,把北京建成方型城,皇城稱紫禁城,在方城正中央。紫禁城的規劃藍圖,處處蘊含著陰陽五行的玄機,又方正堂皇,光是紫禁城三個字,己有無比尊嚴氣勢。

永樂大帝三大雄圖(一):不遷都,明代極易如宋室偏安南方

建城共耗時十五年,徵調軍民工作者達二、三十萬人。遷都帶來許多問題,政府首先要解決人口和糧食。光糧食不足,已容易引起暴亂。明成祖先有計劃地遷移富戶和勞力人民到北京,以免賦稅吸引他們遷居。北方糧產無南方豐盛,明成祖下令疏浚漕河,保持河流暢通,無礙大量糧食運上北京。其實是否遷都,朝中群臣曾起激烈辯論。南方士人反對尤甚,認為北方風沙大,水源不足。但明成祖心意己決,毫不留情殺過反對遷都大臣,於永樂十九年遷都北京。

永樂大帝三大雄圖(一):不遷都,明代極易如宋室偏安南方

六百多年前建造的紫禁城,是當日世界上最出色的建築藝術傑作。紫禁城位於北京城中軸線上,面積七十二萬多平方公尺,宮殿十六萬平方公尺。宮內建築有嚴格井字佈局,氣派儼然。護城河與城牆間有綠化帶,宮殿雕樑畫棟,且有下水道系統縈繞其間。光是皇城內各宮殿、各出入口大門之命名,雍穆高雅,今日仍莫能勝之。北京城垂六百年,仍是世上名城名都,文化底蘊之厚積,散發著世界驚歎的帝王之都氣象。

假設當年朱棣沒有遷都之舉,明代極易如宋室只能偏安南方,國運變為羸弱。對遷都北京和建紫禁城,不得不佩服明成祖的氣魄和眼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