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7 趙德:潮州“唐宋八賢”之首

本文轉載目的在於信息學習、交流,非商業盈利用途。

趙德,號天水先生,海陽(今潮安)人,生卒年未可考。或推斷為唐朝天寶年間出世,或估計是唐朝大曆年間誕生。趙德與宋代許申、張夑、劉允、林巽、王大寶、盧桐、吳復古並稱潮州“唐宋八賢”。趙德居首,且是唯一一名唐代名賢。趙德之所以為賢,主要在於他興文立教,開啟潮州文明,對古代潮州文明開化作出極其重要的作用。
  學識淵博,深得韓愈器重
  趙德自小飽讀《四書》《五經》,受過儒家正統教育,是一個有學識,有修養,有才幹的俊彥。唐憲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任刑部侍郎的韓愈,因諫迎佛骨,觸怒憲宗,被貶到潮州當刺史。作為一代文豪的韓愈,深感南蠻之地的潮州文化較為落後,倍覺開啟潮州文明的重任,但沒有當地人特別是文人的輔助,是難以成功的,更甚的是,文化教育是千秋功業,潮州文明的永續需要一代代文化人的有效傳承和不懈努力,因而需要培養能為潮州播下文明種子的文化名人。無疑地,尋找潮州當地文人,特別是才學高深的文化名人的協作,對韓愈完成開啟潮州文明大業是十分重要的。趙德作為一個飽學儒家經典之士,自然成為韓愈的座上賓。在韓愈接觸後,趙德以淵博的學識,卓有氣節的文章,得到韓愈的充分賞識和器重,被韓愈當作一位心氣平和,品格高尚的人,一位通曉《詩經》《尚書》的大賢人。

趙德:潮州“唐宋八賢”之首


我遷於揭陽,君先揭陽居。
  揭陽去京華,其裡萬有餘。
  不謂小郭中,有子可與娛。
  心平而行高,兩通詩而書。
  婆娑海水南,簸弄明月珠。
  及我遷宜春,意欲攜以俱。
  從以上這首詩中可以看出,韓愈在遠離京城之後,在潮州這小郭中能與學識淵博的趙德結識,感到萬分高興的心情,足見韓愈對趙德的敬重。於是,趙德被韓愈視為知己,互相敬重,交往甚密。
  韓愈在潮僅八個月,在調任袁州之時,還想攜帶趙德同往。趙德明知會更有前途,但他深感完成韓愈未竟之業,發展家鄉文化教育事業的重任,乃婉言辭謝。韓愈深為趙德關愛桑梓的真誠所感動,寫下《別趙子》一詩相贈。

趙德:潮州“唐宋八賢”之首


  擺頭笑且言:我豈不足歟?
  又奚為於北,往來以紛如?
  海中諸山中,幽子頗不無。
  相期風濤觀,已久不可渝。
  又嘗疑龍蝦,果誰雄牙須?
  蚌贏魚鱉蟲,瞿瞿以狙狙。
  識一已忘十,大同細自殊。
  欲一窮究之,時歲屢謝除。
  今子南且北,豈非亦有圖?
  人心未嘗同,不可一理區。
  宜各從所務,未用相賢愚。
  對韓愈的盛情邀請,趙德所作的答覆是:我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嗎?我又何必奔波於南北之間,自尋煩惱呢?我早已與海島中諸多隱士相約同觀風濤,不可失信。還有,龍與蝦究竟誰的牙和須更長些;海中物類繁多,無法一一辨識,只知它們互相窺伺,紛爭不已。大同而小異呵,很想一一研探清楚,但歲月流逝,不易遂願。現在,你韓先生要北上,豈不是已另有所就了嗎?人各有志,隨意行事好了,不必拘泥於同一道理,不必計較誰賢誰愚而爭論不休。

趙德:潮州“唐宋八賢”之首


  從詩中我們可以看到,趙德對韓愈的盛情邀請予以謝絕,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他要把畢生的精力放在發展家鄉文化教育事業上。這可以看出,趙德不僅學識高深,而且有一種濃重的家鄉情結,有一顆致力發展家鄉文化教育事業的赤誠愛心,具有遠大志向和人生追求的高尚人格。明代著名狀元林大欽在《潮州八賢》文中,稱讚趙德“卓然有信,不為時俗所移,其天資可謂剛直不群”,的確是見地十分。
  主持潮州學政,興文立教
  由於學識淵博而得到韓愈的器重,趙德受韓愈舉薦,代理海陽縣尉,任州衙推官,專門主持潮州學政,以督導生徒,以興和樂孝悌之風。韓愈離潮後,趙德為報韓愈知遇之恩,完韓愈未竟之業,繼續倡儒宗孔,陶範潮風。這正是韓愈治潮僅8個月而倡學能取得前所未有的成效的原因所在。就僅有的資料看,趙德在潮州興文立教,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趙德:潮州“唐宋八賢”之首


  ㈠創辦鄉校,發展教育事業
  趙德身為縣尉,主持學政,他十分仔細並充分開發利用這一權力資源,積極興辦學堂,振興州學。由於積極實踐興學立教,此後守潮良吏,紛紛以為榜樣,於是潮州各地,“庠序大興,教養日盛”。蘇軾所謂“公命進士趙德為之師,自是潮之士皆篤於文行,延及齊民,至於今號稱易治”,雖是在讚美韓愈倡學之功,但卻顯然反映出趙德主持學政,恢復鄉校,振興州學的業績。把趙德的名字與韓愈聯繫起來,是對趙德輔助韓愈發展潮州文化貢獻的充分肯定。對此,潮汕“明清十傑”之一的林熙春做了十分中肯的評價:韓愈載道而南,起用趙德為師,是“一時偶合,傾動千載”。
  ㈡大力推行韓愈倡導的古文運動
  古文運動是韓愈與柳宗元等倡導的一場文化運動。作為古文運動的主將,韓愈提倡古文運動的目的是為了復興道統,恢復儒家所提倡的政治倫理秩序。古文運動不僅使唐代文學得到發展,特別是詩歌的內容更加豐富,藝術風格更加新穎,而且對唐代中央集權的鞏固, 社會的安定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韓愈倡導的古文未得到社會普遍認可,甚至好友和上司宰相裴鴉嚴厲批評他“以文為戲”,但僻處邊隅的趙德卻極力讚許並不遺餘力地推行。趙德為推行韓之興文主張且為擴大韓之影響不遺餘力,開尊韓重教之風氣,功不可沒。作為宰相級官員的常袞早於韓愈整整40年,興學課士於潮,其功不可謂不大,但論及者少,原因就在於缺少趙德這樣的得力助手,成效自然也不及韓愈。

趙德:潮州“唐宋八賢”之首


  ㈢編撰了啟蒙讀物《三字經》
  編撰了啟蒙讀物《三字經》,以大振潮州文化,促進潮人風化,是趙德輔助韓愈,興文立教的又一重大舉措。據明代《東里志》記載:“唐憲宗十四年,貶刑部侍郎韓愈為潮州刺史”,“公命趙德為師,乃作《三字經》,以使初學誦習。至今東里童雅,初就塾師者,必誦之”。該書能對儒家經典的精髓進行高度的概括,具有言簡意賅,易誦便記的特點。初學者只要經塾師一點拔,就可獲得當時的儒家學說的一般知識並受到教育,為進一步深造打下良好基礎。趙德編撰的《三字經》使儒家經典學說在潮汕地區得到普及和推廣,並且長傳不衰,對潮汕地區甚至是全國的影響非常深遠。


  正是由於有趙德的主持,使得潮州荒廢100多年的州學得到蓬勃的發展,趙德這樣積極實踐興學立教,為以後潮州各地“庠序大興,教養日盛”局面的出現奠定了基礎。潮人為表示對趙德興學立教的感戴,從宋代到清代,從官學到私學,多為其配祀韓廟,甚至為其單獨立祠。

趙德:潮州“唐宋八賢”之首


  編撰《昌黎文錄》
  弘揚韓愈思想
  由於對趙德的充分信任,韓愈臨別時把平生所寫75篇文章贈給趙德,趙德得以飽讀韓愈的文章,並收錄了75篇,編成六卷集《昌黎文錄》,這是韓文被編輯成集的第一部。趙德還親自為其撰寫了《昌黎文集序》。在這篇序言中,他稱譽韓愈是“聖人之徒”,“所履之道”是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孟軻、揚雄所授受,佛道異端之言是不能干擾其思想,進入其文章的。並推崇備至地說,“其文高出,與古之遺文不相上下”,“以是光於今,大於後,金石憔鑠,斯文燦然,德行道學,又庶幾乎古”,所以在茅屋中,“手持目覽,飢食渴飲,沛然滿飽”。《昌黎文錄》的編輯成集,成為潮人學習儒學的教科書,有力地推動潮州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由於這些文章是趙德直接承受於韓愈,所以更成為後人編撰韓文公文集和研究韓學的最為可靠的第一手材料,其積極意義則遠遠超越潮州一地,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可以說,這是趙德對潮州文化、中國文化的又一重要貢獻。


  除此之外,趙德還積極弘揚韓愈的思想,特別是韓愈的教育思想。韓愈強調:“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這些教育思想,趙德都予以極力宣揚,從而使韓愈的教育思想在潮州地區得以源遠流長地傳播。

趙德:潮州“唐宋八賢”之首


  總之,儘管趙德留給後人研究的史料極其有限,但我們仍可以通過這些有限的史料窺視趙德文化成就燦然的一生——他學識淵博,深得韓愈器重,成為韓愈開啟潮州文明的得力助手;他主持潮州學政,編寫《三字經》,完韓愈未竟之業,繼續倡儒宗孔,陶範潮風;他編撰《昌黎文錄》,弘揚韓愈思想,不遺餘力地發展家鄉文化教育事業,推動潮人的文明開化……趙德實為潮學之宗,被一些學者尊稱為“天水先生”。趙德也成為潮汕地區歷史上第一位見於史載的有文行之士,被後人列為潮州唐宋八賢之首。

趙德:潮州“唐宋八賢”之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