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尼泊尔入侵清朝,乾隆为何舍近求远从黑龙江发兵?

Kimi-Dan


尼泊尔的名号是从尼泊尔雇佣兵和尼泊尔军刀开始打响的,因为他们在近代作战勇敢,不怕死亡而出名,但是古代的尼泊尔军人更加凶猛,当时的他们靠着弹丸之地就没有把大清放在眼里,一听说清朝的西藏地区十分富裕,便带领大批人马来到西藏抢劫,而西藏也是不堪一击,只能请求清朝援助,但是乾隆皇帝做出了一个很奇怪的决定,他从黑龙江调兵镇压入侵者,到底是为什么呢?

尼泊尔廓尔喀兵骁勇善战而擅长山地作战,四川青海地方军队不是对手。

要知道,当时西藏虽然很富裕,容易被贼子盯上,但是西藏地方也有数千人保卫拉萨,但是两军交战起来,西藏的士兵却惨遭失败,只能向清朝求援。

  1. 乾隆皇帝在当时还是一个比较英明的皇帝,他对于带兵打仗也还是懂的一些的,所以在考察廓尔喀士兵之后,他觉得仅仅靠着西藏地方的兵是不能取得胜利的,而四川青海等地方又大多是一些步兵,根本无法对付来自廓尔喀的入侵。


  2. 当时清朝虽然靠着自己的八旗骑兵成功统一了天下,但是到了一百多年后的乾隆时代早就已经不成样子了,所谓的八旗精锐也只不过是一群贵族后代罢了,当时清朝保留战力不多的士兵就只有黑龙江地区的索伦兵,他们在野外森林打猎保持着极高的战斗力。

西藏地方富贵的流油,乾隆皇帝也想从西藏地方敲诈一笔。

要知道,18世纪的西藏可以说是富裕程度堪比京城,但是他们的贵族又十分稀少,每一个都是掌握大量财富的存在,不仅外敌垂涎,连乾隆也注意到了。

  1. 当时的西藏虽然说是清朝的领土,但是产生的财富根本不需要向中央缴纳,他们都是自产自用,所以就积累了很多,再加上每次朝贡又得到了许多中员地区的赏赐,他们没有使用,而是当作宝贝收藏起来了。就连元朝的贡品都有存在内库。


  2. 而乾隆皇帝又是一个喜欢钱财宝贝的皇帝,要知道,当时西藏向清朝求援是承诺要负责清朝所有的军费,打战胜利之后还有报酬的,如果从四川和青海调兵的话,因为很近无法从西藏身上获得太多银子,而从黑龙江运兵的话就有理由从西藏身上要钱了。

乾隆皇帝从黑龙江调兵看起来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是一箭双雕,一方面从万里之外运兵消耗了西藏地方的财力,使得西藏更加依赖中央,一方面又达到磨砺东北祖地士兵,炫耀武力的作用。


无根树花正孤


最近陈思成和佟丽娅的乌龙新闻上了一波热搜。说实话我对别人的私生活实在没有兴趣,包括明星,但是对佟丽娅的身份一直好奇。

佟丽娅是新疆人,锡伯族。我们印象中锡伯族应该是生活在东北的,为什么新疆也有锡伯族呢?


新疆锡伯族的来源就和本问题类似——是从东北迁徙过去的,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清朝一支特殊的军队——索伦营。

索伦营,是满清招募黑龙江地区的土著民族士兵组建而成的军队,其主要组成人员有鄂温克人、达斡尔人、鄂伦春人和一部分锡伯族人(新疆的锡伯族属于锡伯营,不属于索伦营,不过后来索伦营人数渐少,将锡伯营划出一部分归了索伦营)。

索伦人前身可以追溯到野人女真,由名字也可以看出他们性格坚韧强悍,勇武好斗,精于骑射,是比当初满清八旗更为骁勇的军队。清朝历史剧当中经常出现的所谓“发配宁古塔予披甲人为奴”中的“披甲人”中就有索伦人。


清朝地理学家何秋涛在《朔方备乘》中写到他们“不问部族概称索伦,而黑龙江人居之不疑,亦雅喜以索伦自号说者,谓索伦骁勇闻天下,故借其名以自壮”。

不同于满清八旗入关之后迅速堕落,整个清朝,索伦部战斗力都一直在线,包括晚清。

每当有满清八旗搞不定的战争时,索伦营就从黑龙江调往前线了,中俄尼布楚之战、新疆平叛准噶尔和西藏廓尔喀战争中都有索伦营的身影。

廓尔喀之战

廓尔喀战争的爆发和藏区宗教冲突有着莫大的关系。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格鲁派(黄教)六世班禅圆寂于北京,乾隆赏赐的大量财物。此时在班禅身边的是班禅之兄仲巴呼图克图。

班禅有个弟弟是噶举派(白教)夏玛巴(宗教领袖),因为不能分得财物而不满,于是前往信奉宁玛派(红教)的尼泊尔唆使廓尔喀人入藏劫掠。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六月,廓尔喀人三千人马入侵后藏。

当时西藏驻军只有清军500人,藏兵1600人,台站兵1300人,四川总督李世杰亦于成都抽调满兵500名、绿营兵1300人、屯练降“番”兵1200人入藏支援。

但这次廓尔喀和清军并未交战,驻藏大臣、达赖喇嘛、仲巴呼图克图等人已经私下和廓尔喀人达成协议,每年向廓尔喀交纳元宝300锭换取廓尔喀退兵,并上奏乾隆说打退了廓尔喀。

后来,西藏地方政府并没有履行这个约定,廓尔喀人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再次入侵,并且进展迅速。

这次,西藏地方政府不能隐瞒了,于是上报朝廷。

不管是什么原因,小小尼泊尔敢于入侵大清,这是乾隆不能忍受的。鉴于西藏地方官员处置不力,于是处置了一批地方官员,然后调刚刚在台湾平叛成功的福康安督办西藏军事。

福康安以海兰察、台斐英阿为副手,领兵入藏。当时福康安手下有海兰察及100名侍卫、乌什哈达、岱森保所率1500名索伦达斡尔兵。

福康安所率领的索伦兵果然不同于西藏的八旗兵绿营兵,一路上砍瓜切菜,直接打到了加德满都,廓尔喀人不得不请降,成为了清朝的藩属国。


别酒流年


蚊子叮咬巨人。

尼泊尔是与我国西藏地区南部相邻的小小的国家。因为它小,在国际上也没有多大影响力,所以许多人不十分了解它。

别看尼泊尔小,在乾隆年间时期,它还曾2次入侵我国呢。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小国敢来侵犯当时的大清朝呢?

原来,18世纪中叶,英国人入侵印度,而且所向披靡,但是一路北侵到尼泊尔时,却被尼泊尔人打得狼狈不堪。尼泊尔人缴获了英军大量先进的火器。因此尼泊尔人打起了入侵清朝的主意。

乾隆53年,尼泊尔入侵清朝,当地清兵招架不住。一个月后,消息传到北京,乾隆便下旨命四川总督就近发兵迎敌。然而当清兵翻山越岭到达前线时,尼泊尔人早已带着劫掠的财宝撤走了,清军扑了个空,乾隆大为恼火。



两年后,尼泊尔人再次入侵西藏地区。这次规模更大,所到之处百姓财产被劫一空。乾隆得知后,一边令大将军福安康出征御敌,一边令参赞大臣海兰察率黑龙江索伦兵入藏征剿。

一物降一物。

原来乾隆搞清楚尼泊尔廓尔喀兵骁勇善战而擅长山地作战的特征后情况后,决定不采用四川,青海的普通军队,而是抽调黑龙江的索伦兵。因为,索伦兵常年生活在关外,艰苦的生存环境,磨练出了强悍的战斗力。

受当时输送军队条件所限,从黑龙江到西藏大概要5个月,主将福安康数次请战,但乾隆再三告诫,务必要等索伦兵到达后,方可交战。

乾隆五十七年五月,索伦兵进入拉萨,随即开往前线,两军遭遇后,索伦兵一战歼灭4000廓尔喀兵,接连收复擦木,济咙等地。随后清军大队人马乘胜翻过喜马拉雅山,兵临尼泊尔首都阳布城下(今加德满都),迫使尼泊尔纳贡称臣。此后尼泊尔廓尔喀兵再也不敢侵犯了。

尼泊尔这只蚊子一掌就被中国这个巨人拍怕了。

期待您的关注!欢迎评论。


史里淘声


导读:索伦兵号称清朝版本的哥萨克,在参与了包括雅克萨之战、平定准噶尔、清缅战争、平定廓尔喀等几乎所以对外战争。虽然索伦部人数较少,但是生长在外东北严寒的自然环境中所以尚武彪悍。廓尔喀佣兵英勇善战天下闻名,尤其擅长山地作战。所以当尼泊尔(廓尔喀)入侵西藏的时候,乾隆就得从东北调动索伦兵以王牌对王牌轻松攻入廓尔喀。廓尔喀被迫臣服纳贡,成为清朝的藩属之一。


索伦部是东北鄂伦春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以及更北部的使鹿部、使犬部的总称。因为东北亚也是山地环境为主,所以这些民族生活在寒冷的环境当中尚武善战、尤其擅长山地作战。这和诞生喜马拉雅南麓高原廓尔喀战士正好针尖对麦芒。虽然索伦部人数较少,但是纵观大清一朝200多年历史索伦是唯一保持彪悍战斗力的军队。参与的中俄雅克萨之战、平定准噶尔、清缅战争、平定廓尔喀,几乎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存在。作战范围北至外东北老家;西致西域、中亚;南抵缅甸,参与作战范围之大、之广是清朝其他军队所不能比拟的。


廓尔喀入侵的历史背景

十八世纪后期尼泊尔西北的廓尔喀部族兴起,占据了尼泊尔全部领土。公元1769年廓尔喀迁都至原属巴勒布的阳布,形成了统一的廓尔喀王国。尼泊尔的地形我们都知道,多山少适合生活的土地。所以彪悍的廓尔喀军队,迫切需要扩张领土。

除此之外,西藏高层多次被乾隆赏赐金银宝物无数。因为财富分配原因,这引起了西藏内斗。这时廓尔喀趁虚而入,发动了对西藏的攻势。当清军紧急增援后,廓尔喀迅速回归国内。三年后廓尔喀再次入侵,并掠夺金银佛像、供器、贮藏及灵塔镶嵌之珍珠珊瑚宝石等物尽行掠去。册封六世班禅的金册也被盗走。乾隆大怒决定不再被动防守,要犁庭扫穴永决后患。


两广总督福康安率领海兰察等1500索伦兵一举收降廓尔喀

这次反击以两广总督福康安为主,副手是索伦部出身的海兰察。除此以外还有索伦兵1500人,经过艰难行军克服了将近两千公里的行程抵达拉萨。经过休整后,斩杀廓尔喀640余人,俘虏200余人。清军收复擦木、济咙,西藏全境解放。

福康安率领索伦兵攻入廓尔喀境内,廓尔喀王拉纳·巴哈都尔·沙阿一边请降一面向英国东印度公司求援。最后廓尔喀在清军攻势下请求投降,被廓尔喀灭国的锡金也得以复国。能在正面击溃以英勇善战著称的廓尔喀,由此可见索伦兵的战力。乾隆曾经赞叹到:“打牲索伦等处兵丁,人甚健壮,抢箭敏捷,抢箭敏捷,馆走山林……临战甚属得力”。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历史纵横帝


您能告诉我哪个“近”有足够的兵力?

八旗驻防方面,西南是最薄弱的一环,离尼泊尔最近的是成都将军所部,总兵力不过2576人而已,天山两路的八旗驻防主要集中在北疆,基本上是远水不解近渴。

绿营方面,“就近”的只有四川和云南,四川有川北、建昌、重庆、松潘四镇,加上阜和、懋功、马边、夔州、绥宁六个协,以及军标、督标、抚标、提标和一些独立的营,一共有79个营级单位。但绿营的营不仅是编制单位,还是驻防单位,有广阔的防地,战时要从各营抽调兵力临时编组,每个营即便算能抽调100人(这几乎不可能,实际上为不影响“日常本职工作”,每个营抽调三五十人甚至三五人才是正常的)也不过8000.云南有临原、开化、腾冲、鹤丽、昭通、普洱六镇,加上楚雄、永昌、维西三协和抚标、提标及一些独立的营,一共有44个营级单位,如果按照前面的标准,能抽调的兵力也只有四五千人。

把这些“就近”能抽调的加起来只有一万二三的样子,而实际上因为种种原因,不可能抽调这么多(八旗驻防兵一般不出防区作战,绿营要兼顾地方治安,四川幅员辽阔民族关系复杂,云南不仅民族关系复杂还有边防重任),一般还要打个对折,这样就只有五六千了。事实上第一次出兵也差不多就是这么个局面(云南方向因为担心缅甸而没出兵,四川绿营出兵3000,藏兵出动6个代本3000人)。

第二次出兵要解决问题,就需要调动两万左右的人马,而且最好还是成建制的机动部队,在这种情况下福康安等只能从两个来源调集兵力补充,即清廷在中前期最为信任、平时和战时编制也最为接近的两个机动兵团:八旗京营和东北驻防八旗。

八旗京营各军仅骁骑、步军两军,就有10万人以上,加上护军营、火器营、亲军应、前锋营,健锐营,编制兵力共十三万三千八百三十八人,且这个编制里全部是战斗兵,连预备兵都不算在内,一旦需要紧急出动,出动率还是不错的。

东三省是满洲“龙兴之地”,八旗驻军人数在各省中最多(黑龙江11271,吉林10690,辽宁17966),且因为中俄已签署条约,清朝又严禁人民出关,东三省驻军并没有太多需要操心的任务,因此在“二鸦(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常常成为关内战争的总预备队。

第二次出兵以福康安等朝内将领为主将,出兵总数达1.7万以上,加上后勤兵总数不亚三万人,这其中川兵、藏兵数量没有大变化,云南兵照旧因为任务繁重未出,所增加的正是京营八旗和东北八旗,这也是直到僧格林沁败死前,历次清朝大规模用兵的常态。

具体到为什么调黑龙江兵,是因为东北索伦(达斡尔)、鄂温克等游猎民族吃苦耐劳,特别擅长在山地和高寒林区作者,清朝远征准噶尔同样调动了这些东北八旗部落,今天定居新疆的这些少数民族,都是当年随征过去的。

事实上清朝经常以战术需要而安排异地出征,当然有时候不免想当然耳。如认为藤牌能挡火枪,中俄雅克萨之战就调动了京营八旗和福建绿营的藤牌手(京营八旗的藤牌手其实也来自福建,是三藩之战时被林兴珠带过来的),而鸦片战争时的浙东反击战则从四川松潘调了当地的番兵(因为道光相信术士所言,认为虎能克西夷,而松潘番兵都穿着虎皮),如果实在没有就会速成一些。比如乾隆打大小金川不利,就在北京北交造了好多演习用的城堡,训练了专门攻打山地城堡的八旗健锐营——这支部队中也有一部分参加了和尼泊尔的战争。


李厚何


尼泊尔作为一个边陲小国曾经入侵清朝,这是清朝历史上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而尼泊尔入侵清朝实际上主要是骚扰我国的西藏地区。掠夺西藏地区的财富物质,金银珠宝玉蝶等等。而乾隆皇帝则为了彻底打击尼泊尔对于大清王朝的野心,从黑龙江地区调动了索罗兵前去平定!


熟悉中国地理环境的人应该知道。中国最寒冷的地方集中在三个地区,一个是我国的东北黑龙江流域地区,一个是我国的新疆天山以北地区,还有一个便是世界的第三极——青藏高原地区。

正是由于我国的黑龙江地区的索罗兵长期在黑龙江流域参加战斗。因此能够很好的适应寒冷气候下的战场环境。同时也能够胜任高寒、山地、丛林等作战环境。因此乾隆皇帝在调动四川地区的军队抵御尼泊尔的入侵效果不明显后,想到了调动同样适合山地、高寒等恶劣的自然环境的索罗兵。


果不其然,乾隆55年尼泊尔地区的廓尔喀军队再次侵入到我国西藏腹地,乾隆皇帝任命福康安为主帅率领四川军队进行抵抗和歼灭,另外一方面又下旨给位于黑龙江地区海兰察率领手下的索罗兵奔赴西藏前线。并且责令福康安在索罗兵未抵达之前不可直接于廓尔喀军队交锋。让其先膨胀一会儿!

过了半年之久索罗兵正式抵达战争前线,与福康安率领的四川军队合并一处。福康安按照既定计划与尼泊尔地区的廓尔喀军队进行了几次战斗。果然长期在黑龙江地区生活长大以及服兵役的索罗兵一战成名。将尼泊尔军队彻底打败!更是歼敌和俘虏了宿迁尼泊尔军队。福康安更是率领清朝军队直接攻到了尼泊尔的首都。迫使尼泊尔当权者不得不向清政府称臣纳贡,成为了清王朝的藩国!



由此可见,在冷兵器时代,士兵也是被划分为不同的兵种以此来适应不同的战场环境。那些土生土长的索罗兵由于长期生活在黑龙江地区,因此十分擅长山地丛林和高寒条件下的战场环境。再加上清王朝强大的综合国力作为后勤支撑。因此一经出手便令尼泊尔军队战败投降。


珞珈山的猫


其他省份的大多数是农民,枪都没摸过,手无缚鸡之力。

黑龙江的索伦部一直保持渔猎生活,个个都是猎人,对他们来说人比野猪好杀。

这就是差距。


嬴黑狗


很多人大概都不知道尼泊尔这个国家,因为它实在太不起眼,太默默无闻了。

尼泊尔全称叫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它是我国西南部的一个邻居,一个深藏在南亚山区的一个内陆国家。

幸好尼泊尔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发源地,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又在中尼两国之间,所以在国际上还有那么一点点名气,不然的话,真的要让高高的喜马拉雅山脉给遮挡住了。

尼泊尔之所以藏在深闺人未识,不但是因为地理位置偏僻,还因为它实在太弱小了。

它的面积只有1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安徽省;假如用现在中国的领土面积跟它相比,是尼泊尔面积的将近70倍。而要是跟清朝全盛时的面积相比,就更可怜了,差不多只有清朝国土面积的100分之一。

如果把尼泊尔跟清朝做比较,说他们一个是蚂蚁一个大象,一点都不过分。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历史上尼泊尔这个蚂蚁,竟然两次入侵中国,在中国这个大象身上狠狠叮咬了两下,把满清皇帝吓得魂不附体。满清皇帝之所以被吓了一跳,是因为他也没有想到,一向温顺的尼泊尔会向大清发飙,向大清叫板。

尼泊尔原来真的是个乖乖虎,在大清跟前非常听话。

满清入主中原之后,国力强盛,威震四海,八方来朝;大家纷纷向清朝靠拢,尊清朝为老大。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六世班禅额尔德尼在北京圆寂。当时班禅的哥哥仲巴呼图克图护送班禅灵柩返回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受到得到乾隆皇帝大肆封赏,得到绫罗绸缎和黄金珠宝无数。这个仲巴呼图克图是个自私的人,没有分给下属,也没有分给亲人。

仲巴呼图克图同母异父之弟因此得了红眼病,就跑到尼泊尔,怂恿尼泊尔的老大廓尔喀王族出兵。说西藏那里有好多珍宝,西藏武装力量很熊包,不抢白不抢。说的尼泊尔这边动心了,于是就发生了第一次廓尔喀大战。

都说利令智昏,廓尔喀大军一听说有珍宝,就不顾一切,在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侵入西藏聂拉木、济咙(在今西藏吉隆县南部)等地,大肆劫掠。

清廷得知后不敢怠慢,赶紧派兵前往,可是队伍赶到的时候,清朝驻西藏官员说我们已经摆平了,把廓尔喀打败了。

原来他们害怕打仗,私下里赔钱把入侵者给打发走了。

反正天高皇帝远,乾隆也不知道,大家就谎报军情,高奏凯歌,皆大欢喜,清朝跟尼泊尔的第一仗就这样稀里糊涂结束了。

事后,清朝驻藏官员得意洋洋,心说这样做太巧妙了,既退了入侵者,又不用燃起战火,何乐不为呢?

可是他们忘记了,中国有句话叫欲壑难填,廓尔喀(尼泊尔)尝到甜头一发不可收。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廓尔喀再次兴兵进犯西藏。理由是他们多次派人来西藏吃拿卡要,索要钱财,没有如愿。他们说西藏官员违约,没有契约精神。

1791年6月,《清史稿》称之为"噶箕·旦姆达尔·邦里"率领,自济咙进攻宗喀;一路由阿比曼·辛格率领,从聂拉木进攻定日(在今定日县西);另有一路绕过定日,经萨迦直趋日喀则。九月初,廓尔喀大军军兵临日喀则宗城城下。敌军久攻不下,撤兵回国。

乾隆皇帝得知之后,急忙招刚刚平定了林爽文叛乱的两广总督福康安来京,准备好好教训一下廓尔喀这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蚂蚁。

1791年12月,福康安带领大军到达西藏,在1792年5月攻入廓尔喀腹地,7月兵临廓尔喀首都,迫使廓尔喀举起白旗,声明再也不敢侵犯西藏,并表示真服了,向大清称臣。

当时福康安打败廓尔喀的主力的确来自黑龙江的索伦达斡尔的当地骑兵,号称索伦虎兵。

那么乾隆帝为什么放着四川、西藏的兵不用,要舍近求远,千里迢迢要从东北派兵呢?

首先是西藏的首领胆怯,畏战。川藏兵靠不住。

第一次两国交战,当时西藏驻有清军500人,藏兵1600人,台站兵1300人。

四川总督李世杰亦于成都抽调满兵500名,绿营兵1300人,屯练降"番"兵1200人。这些精兵以乾隆的御前侍卫巴忠为总指挥,迎击廓尔喀军队。

但是,当清军日夜兼程赶到藏廓边境之时,达赖喇嘛等西藏领导层已私下同廓尔喀议和,后来的将领也没人提出异议。廓尔喀也默认了这个结果,以有功之臣的身份回京交差。

其次是想一劳永逸解决问题。廓尔喀是山地,地形复杂,廓尔喀军队虽然人数不多,个个骁勇善战,不是省油的灯。

清兵千里迢迢,动一次兵不容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既然大动干戈,就一定要派出最强阵容,一劳永逸解决边境问题,把廓尔喀打怕,打服。而黑龙江的索伦虎兵还保留着八旗兵的光荣传统,战斗力是当时满清军队一流的。所以才派黑龙江的索伦虎兵,迅速实现了战略目标。

凭借索伦虎兵的优良表现,乾隆才得以实现自己的“十全武功”,这“十全”中,仅是两平廓尔喀就凑足了“两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