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瞄準10萬億級市場 智能汽車質比量更重要

智能汽車走向何方,該怎麼走,有了官方的定調。日前,國家發改委聯合11部委發佈《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以下簡稱《戰略》),從意見稿到正式出臺歷時兩年。戰略中提到,到2025年,中國標準智能汽車的技術創新、產業生態、基礎設施、法規標準、產品監管和網絡安全體系基本形成。業界人士形容,當前中國汽車產業遭遇到嚴峻挑戰,而智能汽車行業承載著中國汽車產業實現“變道超車”的希望。以廣州本土企業為例,不論是車聯網企業,還是整車廠商,都紛紛通過提早佈局,應對變革。

10萬億級市場將迎產業融合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主任李駿形容,智能汽車作為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的最佳應用平臺,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引領性產業,“這不僅將打破汽車傳統的產業鏈、技術鏈和價值鏈,還將促進產業間深度交叉融合,形成全新的、十萬億級的、對未來產生深遠影響的新型產業生態體系。”

從2018年初的意見稿到正式出爐,《戰略》歷時兩年才最終出爐,如今也多了幾分“強心劑”的意味。

“意味著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將在中國獲得高速發展重大機遇,迎來發展的春天。”高新興科技集團高級副總裁、戰略與品牌總經理吳冬升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表示。

吳冬升坦言,中國汽車產業受疫情影響疊加經濟下行週期,面臨嚴峻挑戰,智能網聯汽車成為汽車產業的突破口之一。中汽協曾在去年底預計,2020年我國汽車銷量預計出現2%的下降,但受疫情影響,汽車產銷遭到意料之外的影響。

吳冬升進一步判斷,汽車產業從單一汽車產業向多產業(汽車產業、電子產業、互聯網產業、信息通信產業、交通產業等)實現融合轉變,“中國在互聯網、信息通信(5G、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等領域積累的優勢,以及交通強國國家戰略指引下的交通產業大發展契機,可以推動中國汽車產業進一步發展。”

智能汽車數量指標被質量指標取代

“我已經連續兩年公開呼籲要支持智能汽車,要重視質量而不是數量,現在終於有一個方向性指引了。”小鵬汽車董事長兼CEO何小鵬難掩興奮,日前在朋友圈寫下了這段話。

南都記者注意到,相比前年的意見稿,《戰略》在智能汽車普及的提法上,更具開放性,意見稿中“2020年智能汽車新車佔比達到50%”、“車用無線通信網絡(LTE-V2X)覆蓋率達到90%”等提法被刪除。

取而代之的是“定性”的提法。到2025年,要實現有條件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達到規模化生產,實現高度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在特定環境下市場化應用。而車用無線通信網絡(LTE-V2X等)要實現區域覆蓋,新一代車用無線通信網絡(5G-V2X)在部分城市、高速公路逐步開展應用。

“戰略願景對比徵集意見稿出現定量到定性的變化,但從整體目標而言,政府的期望依然很高。”吳冬升也形容,這也正是中國汽車產業變道超車的機會所在。

此外,《戰略》提到,到2025年,中國標準智能汽車的技術創新、產業生態、基礎設施、法規標準、產品監管和網絡安全體系基本形成。同一提法,終稿比意見稿足足“晚”了五年。有業內人士分析,自動駕駛行業在未來五年會有可觀的增速空間。

至於車用無線通信網絡的背後,更是整個社會的智能道路交通系統建設,“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夠覆蓋全部產業鏈,我們也一直主張以產業融合為主線,打造產業生態圈,推動車聯網的創新發展,這也跟戰略的指導思想一致。”吳冬升補充道。

企業紛紛提早佈局

儘管早期的智能汽車發展多少有些“各自為戰”的意味,但在相關產業鏈齊全的廣州,多家企業已經紛紛用產業協同的視覺,進行提前佈局。

以高新興為例,2019年底,其已在廣州生物島建設了基於5G的車路協同系統。目前已聯合吉利、高通一起宣佈2021年推出支持5G和C-V2X量產的車型,

整車廠商方面,“大廠”領域的代表——廣汽集團,已經與合作伙伴打造智能網聯汽車大生態,創造出行服務價值。今年7月發佈的廣汽ADiGO(智駕互聯)生態系統,由廣汽主導、自主研發,騰訊、華為等多個戰略合作伙伴支持,集智能工廠生態、自動駕駛系統、物聯繫統於一身。同時廣汽已經宣佈,將基於5G通信打造V2X智慧車聯網,同時打造面向智慧城市的智慧出行服務體系,計劃用10年時間,建成番禺智慧生態園。去年12月,廣汽集團位於韶關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試驗檢測中心已經落成。

造車新勢力代表小鵬汽車,首款量產車已經定位為純電動智能汽車,通過多次OTA升級優化功能。小鵬去年四季度發佈的智能化運營報告顯示,車載AI助手平均每天被喚醒8.9次,唱吧和抖音成為車內使用頻率最高的APP。

自動駕駛企業方面,文遠知行已經聯合國有企業和出租車公司成立了Robo-Taxi運營公司,試運營里程已超4萬公里。另一企業小馬智行,則剛獲得來自豐田的4億美元融資。

採寫:南都記者 鍾鍵挺


轉自:南方都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