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黑胶的声音会比CD好吗?

成雪涛


音响发烧界是玄学的重灾区,对黑胶唱片的推崇就是一种迷信。

黑胶唱片的历史很悠久了,而CD出现的较晚,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流行,当时的黑胶唱片一张10多块钱,而CD唱片要100多块。

为什么现在黑胶和CD的价格颠倒了?这是因为工业化使得CD的成本大减,而黑胶却逐渐演变成少数人的信仰。

好比是电灯泡刚出现时比马灯贵多了,而现在电灯泡便宜到1块钱一只,远不如马灯贵,但依然是电灯泡更亮。

为什么我笃定CD的音质比黑胶好?这是因为CD使用的是比黑胶唱片更先进的数字存储方式,其采样速率44.1KHz,可以无失真地复现22KHz以下的声音,而22KHz是人类听觉的极限。

这种数字存储的方式可以消除噪声积累,能做到声音的完美复现。

为什么很多音响爱好者迷恋黑胶?其明显的辩识性是重要原因,“黑胶有种特殊的温暖味道,入耳就能听出来”,这是他们最常用的说法。

温暖味道就是音色渲染,而渲染其实就是污染,是因为频率响应差、动态范围低而导致的一种非线性失真。

简单说,黑胶这种声音存储方式具有先天性的缺陷,音响发烧友们把这种缺陷误解成了真实。

这篇一定会引起反弹,因为打击信仰是会令人愤怒抓狂的,他们一定说“你根本就没有现场听过,听过的一定能感受到黑胶音质的不同。”

其实这句辩解就暴露了真相,声音存储介质本身居然会影响到音色,这本身就说明这种存储介质有问题。






奥卡姆剃刀


都说LP音质好,我也只能是听说,却从来都没有听到,或者说是没有机会听到过。我想想也对,首先是自己银两不足,坊间发烧友虽有号称10万的转盘,声音也不能令我感动,想想也对,因为转盘不单单凭一枚好的唱针就一定能出好的声音,由于唱针的放大信号是非常微弱的,稍不注意,各种干扰、噪音都会影响到音质。加上LP的播放手续也相当的繁琐,要求异常严谨,所以虽然自己也收藏了数量相当的发烧级的LP,也只能进行封存,束之高阁。

也有很多人说CD的音质不好,我也只能说是他们说的,确实市面上很多CD机播出来的音乐比较干涩,久听会生厌。但我也听过令我感动得泪流满面的CD设备,所以应该说声音不好不是CD的问题,而是CD机的问题。极品天价的CD播放器对一般发烧友来说,就如天上的月亮一样,可望不可及,在这里没有必要去探讨,这些是那些所谓的大**们的闲聊或炫耀的事情。具有一定动手能力的发烧友们是否能够通过摩机提升CD机的音质,产生令人感动的声音呢,答案是肯定的,下面就自己摩改飞利浦CD951的经验分享给大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私聊。

951在价格上其实并不贵,上世纪90年代全新的也就2500元左右,据说是北京出的,但从机身、说明书、包装上都无从考究,其实也无所谓的。其DAC是大名鼎鼎的DAC7,也就是SAA7350+TDA1547,飞利浦出1547芯片是1541的升级版,目的是替代TDA1541,也是飞利浦最终的DAC芯片(没有后续芯片),市面上用到DAC7的机种不在少数,出来的声音,很多只能用中规中矩来说,能用得好的,据飞利浦自己说的,只有他自己和一家英国的deltec公司,但那家英国公司的产品在10万元人民币以上。即使CD951,也同样是中规中矩,高音不刺耳,低音不浑浊,人声也比较自然,但给人的感觉总是不到喉不到肺,总缺点什么,看到飞利浦的提示,再对比其高级机型的声音,豁然开朗,原来不是说1547不好,而是用不好。喜欢DIY的朋友相信在摩改CD机的时候,应该是有经验的,首先都先把模拟输出的电源改了,这是正确的第一步(建议把左右声道的电源独立供电,有源伺服电源比较理想),但这还远远不够,仔细了解1547的电路结构,就会发现芯片的供电异常的复杂,既左右声道独立,还数字和模拟相互独立,多数平价机种都用同一套电源,可以想象,这能出来什么声音,在这里同样建议将将电源独立出来,至少是数字和模拟分开,若能左右分开,那更是完美,同样推荐有源伺服电源,其他电路不需改动,这个时候开机播放,还是原来的951吗,相信出来的声音会令你感动得热泪盈眶,纤细的高音,可以用丝丝入扣来形容,入喉入肺而磁性的人声,深沉有力的低音,让你连续的听都不会觉得累和刺耳,满满的都是亲切感。

摩机切忌走火入魔,不要言必**极品大补,唯**不用、唯**不看、唯**不听,其实音响系统讲就搭配,非必天价才能出好声音,搭配中的音源最为重要,这是玩音响的根本,并且也是最容易受到误导的环节,其次是音箱,因为耳朵是最终收货的。好了,扯远了,希望每一个发烧友都有美好的一天。


卫丹音乐


从磁带时代起,经历CD辉煌时代,期间也听过廉价唱机用压电唱头播放流行的港台黑胶唱片;也玩过PCHⅰFⅰ,无所收获,因此一直认为CD已经是音响的终极载体。直到近几年入手君子Rp3,配备高端唱头,才对黑胶有了全新感受。从此不可收拾,收集了几百张唱片,每天均沉浸在音乐的快乐之中。

用LP听音乐,我觉得器材要有适当投入,同时要有点动手能力,将黑胶的潜力发挥出来,再来评价LP与CD才会有客观的观点。

黑胶,特别是旧黑胶,既是音乐载体,也是历史载体。数字音乐则缺乏实体感,不能为音乐"增值″。黑胶声音有自己特色,直接温暖,带给你感动(我听数字音乐很少出现被感动的感觉)。黑胶播放古典音乐,在设备同价位下远超CD,特别是大场面交响乐。播放黑胶手续多,但也带给你手磨咖啡般感觉。如果你是真心热爱音乐,你绝不会拒绝这种烦琐。它会使音乐显得珍贵。

当然,CD有它的优势,这方面不用讨论了。CD是方便面,饿时随时充饥,也挺好。我是与LP轮流听的,听黑胶多了,换回CD,有种宁静的享受感觉。但很快觉得没味道,这时换回LP,又是另一种享受。挺好的!







海滨一城


失真并不一定是坏事啊、现在的CD制作都有声音的美化处理,为的是听起来梗舒服。就像女人化妆一样。至于什么样的声音最好听,我觉得没有标准。你听起莱舒服就是最好的。所以讨论这个没意义。你喜欢的姑娘非要所有人都喜欢吗?


小溪180405782


除非是耳朵有隐疾的,活生感与细节还原等等,都要稳赢CD。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52, "thumb_url": "89d20005604d4a7fb9f2\

ManinNV


黑胶是模拟信号发出声音,CD是数字时代产品。多数CD是从黑胶或母盘转过来的。所以黑胶更接近原始,而CD都是经过了一定的处理。所以大多数黑胶爱好者都是出于追求原汁原味和情怀。那么从音质来讲,就要看手里的设备如何了。


旮旯音乐


刚刚在剃刀的回答里扯了半天,我现在也单独说说吧。

很多人说黑胶音质好,CD音质好,这就是一个本质认知上的错误。黑胶和CD都只是一个圆盘,一种储存介质。lp储存的是模拟信号,CD储存的是数字信号。都要搭配系统才能播放出声音。黑胶的优势是储存的模拟信号,盘面上刻画的是一条连续的轨道。通过唱头将物理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而唱机的信号输出也分为模拟信号输出和数字信号输出,这个取决于唱机的类型,模拟信号的唱机输出的是连续的模拟信号。CD是光盘,本质是激光烧蚀的一个一个坑,记录的是0和1的二进制数字信号。CD唱机也只能输出数字信号,不管采样率多高,它也是不连续的数字信号。

所以,单纯的就这样论那个强一点意义都没有。我才会去反驳剃刀那CD比lp强的理论。这两种介质各有优势。CD设备体积小,抗干扰能力强,价格低廉,用很少的钱就能获得非常不错的信号源。而lp呢,灰尘,静电,每次播放的盘片、唱头损耗,设备体积大,盘片容量低这都是劣势,但是lp的优势是连续的模拟信号为什么就不提呢。把lp唱机放在真空机内做信号源,然后在外面同时接上同型号的模拟胆机和无源2.0试试。

我写这一段的意义就是说看事物要客观,而一个通信大v自信满满的凭个人偏见武断的像公众宣导知识。更何况,你的专业是通信,你不玩黑胶,更不是中医。别把自己当全才


包子包汤圆


黑胶,磁带代表的模似存储。CD,MP3,MP4代表的是数码存储。光和声的传播本身是模似传播,原始采集也是模似采集。抛开设备存储和重放过程中的失真而言。当然是未经数字化采样加工的模似信号要比经过数字化的数码信号係真度高。不论多少比特的采样数字化,总会对原始信号有所丢失。只是这种丢失是否能被人感觉出来,感觉到什么样的成度。这就是有不断发展的数字化新算法。目的就是使得失真度最小和信息存储空间更小。所以抛开制造工艺,黑胶和录音带的保真度当然比CD更高。但是为什么传统的黑胶或录音带不再发展了,由数字代替了。数字信号成本更低,更宜保存


凡友69735871


和很多人说“胆机”比“石机”好听一样,一部分是怀旧的情怀,一部分是喜欢那种特殊的失真而已。



声音从录制起就会有失真,而且经过录音过程中的调音环节,就不可能有“还原”这回事了,最多还原到调音后的声音信号,而这其实也基本是无法达到的极限。



声音信号数字化或者转变成黑胶唱片的纹路时,又会出现一些变化。数字化过程中会损失超过人耳感受范围之外的一些信号,而黑胶则不仅会有较大的损失还可能有刻制过程中的误差,导致新的信号叠加进来(失真)。所以黑胶唱片的失真比CD要大得多这是毫无疑问的。



不过“好听”这个词是个主观感受,并没有准确定义。同一个声音,有的人觉得好听,有的人不这么认为。所以有些人就喜欢黑胶唱片由于频响不高和纹路的误差、保管过程中的变形导致的失真的声音,有的人喜欢听CD播放出来的低失真的声音,如同有的人喜欢电子管功放造成的二次谐波失真一样,加上了一些怀旧情节,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而已。



当然,有人说他能听出水电火电的区别,呵呵,开心就好。


高个儿12


LP的物理缺陷其实挺明显的,唱头和唱片摩擦产生特有共振失真会导致音色偏暖,欺骗了听者的感觉。另外LP在混音制作时,需要对母带进行动态压缩,主要是针对低频部分的删除,以使密纹唱片不会跳槽。另外其声道分离度只有CD的一半,会是整个声场变窄,而人声或乐器独奏听起来比较突出。唱盘转速内外圈的线速度不同,以及转速本身的轻微变化,都会使播放效果打折扣。大部分录音室根本没有采用频响范围超过20Hz的麦克风,播放系统也是一样,其实音源本身都没有这些高频成分,所以你即使有特异功能,听到的可能是噪声而不是录音。还有唱片在播放后沟槽磨损导致音质劣化,这是无法避免的。从录音师的角度,他们不会去选择唱盘作为监听设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