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暴走團的暴走運動真的健康合理嗎?真的能達到鍛鍊的效果嗎?

9eN7y_sky


暴走竟導致滑膜炎!


某女士每天工作在前臺窗口,一坐就是一天,她的體重從原來的50公斤飆升到70公斤。今年春節過後,趙女士在同事的推薦下,玩起了健身運動,開始“曬步數”。每天下班即使再晚,仍舊要在小區內走上幾十圈,將步數保持在2萬步以上。


到今年4月份,苦走3個月的趙女士體重減到66公斤,效果還算是明顯。但同時,趙女士感覺自己的膝關節有些隱隱作痛,來到醫院就診後才發現,她的右側膝關節腔內出現少量積液,也就是滑膜炎。  


在正常情況下,滑膜的主要功能為分泌關節液、潤滑關節、營養關節軟骨。滑膜炎,是一種多發性疾病,其發病部位主要在膝關節。


膝關節是人體滑膜最多,關節面最大和結構最複雜的關節,由於膝關節滑膜廣泛並位於肢體表較淺部位,故遭受損傷和感染的機會較多,膝關節滑膜炎主要是因膝關節扭傷和多種關節內損傷,不及時治療容易造成患者暫時或長期部分喪失勞動力,對患者的危害較大。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暴走!


每個人承受的運動量不一樣。如果平時有運動習慣,每天一萬步兩萬步並不困難。但平時缺乏運動的人,突然一天內走上兩萬步,可能會對心血管系統和運動系統造成太大負擔。

女性的膝蓋比男性老得快,這已經是得到醫學界的廣泛認識。一般而言,40歲之後,女性的膝關節就開始退變,絕經後速度加快。男性則是50歲左右。


所以女性並不是特別適合暴走、跑步這種運動形式,所以更要特別注意運動的時間和距離。

中老年人由於鈣質的流失和機體的老化,膝蓋也成為很容易受傷的部位。所以中來年人每天建議進行30—60分鐘的輕負荷運動。如果換算成步數,大概在5000~10000步。


到底走多少才健康?


走路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世界上最好的運動”。研究表明,走路多的人身體會更健康。無論是徒步旅行還是記步運動,都可以起到鍛鍊身體的作用。專家認為每天走6000步才能達到健身的效果


專家認為:每天走6000步≈3至4千米行走距離≈3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


中國營養學會推薦:《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也建議成年人每天進行累計相當於6000步以上的身體活動。因此每天6000步,是走路最健康的步數!



善診


劃重點:

1、走路可以達到增進健康的效果,每天增加6000步或者以上的走路,對於減肥、脂肪肝、高血脂、二型糖尿病有顯著的療效。
2、走路健身無可厚非,但是,佔用機動車道暴走,或者組團霸佔非機動車道暴走,將其他行人/自行車逼得無路可走,就不對了。
3、走路健身或者暴走鍛鍊身體,最好去公園或者政府專門劃定的健身步道,做到既健康自己的身心,又不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

“暴走團”惹眾怒


近日,暴走團成了網絡焦點。事情源起7月8日清晨5點左右,山東臨沂的一支暴走團,佔用機動車道健走。結果,某出租車司機避讓不及,駕車衝入暴走團,導致一死兩傷的交通事故。

事情引發網絡熱議,網友紛紛為出租車司機抱不平。出租車司機固然有避讓不及的錯誤,但是,暴走團成員,作為行人,卻佔用機動車道,顯然對事故的發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至於,具體責任如何劃分,還看法院最終判決。

事情到這兒還沒完,火上澆油的是:在致死事件發生5天后的7月13日晚,還是在臨沂,竟然又有暴走團,佔據機動車道暴走健身。這回他們穿上了熒光反射外衣,而且在隊伍的末尾居然有叉車護衛(注:該叉車沒有機動車牌照,按照法規不允許上路,只能在工地/倉庫使用)。

走路的健身效果

咱們說說走路的健身效果。很多人有疑惑:走路強度很低,要是天氣涼爽時,跟跑步比,走路幾乎不怎麼淌汗,走路健身管用嗎?

管用!

雖然強度不如跑步,走路健身對於提高心肺功能的效果不如跑步,但是,走路對於防治脂肪肝、肥胖、二型糖尿病、高血壓和高血脂都有明顯療效。因為,一般人走路的速度介於4-7公里每小時,相當於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

根據美國運動醫學學院與美國心臟學會的聯合聲明,普通人為了防治多種慢性病,應當每天進行至少30分鐘的有氧運動。這樣的運動量,如果都用來走路,相當於每天多走路2-4公里,大致相當於3000-6000步。

光看這些專家數據,你可能還不信。看看下面這則,爸爸通過暴走,逆轉脂肪肝,得以獲得健康肝臟,割肝救子(兒子肝硬化)的新聞報道,你就相信走路的健身效果了。

當然,走路是有氧運動,有助於減肥和防治慢性病不假。但是走路基本不涉及力量訓練,指望走路走出一身肌肉來,那不現實。

方便自己,方便他人

走路健身值得肯定和提倡,但是不能衍生成佔用機動車道暴走。健康自己的同時,不能以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為代價。建議暴走/徒步愛好者,去公園、人行道、步道走路健身。方便自己的同時也方便他人,才是真的好。

在此,也呼籲政府能夠加快全民健身的基礎設施建設,給居民帶來更多的公共健身空間。這一點上,上海市政府做得好。據悉,近年來,上海市政府已經修建了400多條百姓健身步道,深受市民好評。

關於作者

王棟 博士

美國運動醫學學院認證私人教練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生物設計博士

北京大學生物科學本科


王棟聊健身


暴走是否健康?和久坐不動相比,它當然健康得多。至於鍛鍊效果如何,就看和什麼運動對比了。

先說“暴走”本身。這是一個源自日文的詞彙,不過意思已經發生了很大改變。

日語中的“走”相當於漢語中的“跑”,而“暴”則是“狂亂”的意思。

因此,“暴走”意為“亂跑”或“狂奔”。“暴走族”指的是“開車橫衝直撞的傢伙”,發音為ぼうそうぞく(Boso zoku)。

這個詞被中文引進過來之後,已經失去了貶義。

百度百科的解釋是:“暴走,是一種高強度又簡單易行的戶外運動方式,指的是選定一條路線,沿著路線徒步或騎車行走,時間由一日到數日不等。”——更接近於英文中的“hiking”(遠足,徒步旅行)。

說到暴走的鍛鍊效果,先來看這張《各類運動消耗熱量表》,咱們就以70公斤體重為例(體重只有五六十公斤的,估計鍛鍊的積極性不會很大)。

  • 以4公里的時速走路半小時,消耗108.6大卡;配速15分/公里

  • 以6公里的時速快走半小時,消耗153.9大卡;配速10分/公里。

  • 以每分鐘145米的速度慢跑半小時,消耗329大卡;配速6分53秒/公里,時速8.7公里/時。

也就是說,哪怕你用接近7分的配速慢跑,熱量消耗效果都比快走高出一倍多。因此,暴走的鍛鍊效率顯然遠不如跑步。

跑過馬拉松的人都知道,在後程出現極點之後,哪怕你跑得再慢,都比走路快。

所以筆者每次在三十多公里實在不想跑的時候,都會告訴自己“寧慢勿走”、“好走不如賴跑”。

可惜每次總是意志不夠堅強,忍不住會走一陣、跑一陣,到後面只能竭力把每公里配速控制在6分半以內,所以一直跑不進3:30,嗚呼!

當然,如果你有的是時間,那就儘管暴走好了。


跑步天涯


人的運動是各種各樣的,也是因人而異的,雖然每個個人都會選擇這樣或那樣的健康運動,但是說實在的,他自己都不知道他所選擇的運動項目對他是否合適的,甚至他選擇的運動項目對他的身體也是沒有什麼好處的!

就說暴走團,有人走了,就有人跟風了,就在這30多度的高溫下再去汗流浹背的、汗如雨下的去暴走,無疑是在高溫情況下做的是較重的、較強的體力勞動一樣,那是很辛苦的,就是這樣的每天兩個小時的強力暴走,那是要消耗相當多的體力、消耗相當多的能量的,如果不能及時的補充水分,補充糖分,補充鹽分,是會造成脫水的,是會中暑的,如果中暑或突然暈倒了,不及時的救助,也可能會有生命危險的!

所以我不看好暴走團的暴走運動,對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男人或者女人,是不適合這項運動的,走可以,但是不能暴走,強挺著跟著暴走團走下去,對身的的健康絕不會有多大好處的,甚至會給身體的一些器官帶來不可挽回的傷害的,比如心臟,比如韌帶,比如關節的滑膜等等。

暴走運動有點極端,與極限運動有些相似,極端運動也是不能天天去極端的,他需要調整身體,他需要休息身體,他需要恢復體能,在身體的各項基能完全調整恢復好,有了體能的儲蓄之後,才能進行下一個極限運動的。

而暴走團天天這麼去走,說不上哪天就有走不了的走不動的了,就有倒下去爬下去的了,什麼運動都要因人而異,都要適度,所以我預言,暴走團暴走現在不會消失,而且還會繼續暴走下去,即使出了事也會咬牙走下去的,但是,走不了二年,就會走沒了的!

【社會現象,家庭問題,獨家觀點,解惑釋疑。請您關注從善如劉的頭條問答!】


從善如劉L


  暴走指速度快、持續時間長的走路,它偏重於群體性運動。暴走是否健康合理,主要看暴走的形式和安排。從本質上講,暴走是一類有氧運動,既然是有氧運動,它有利於心肺功能、促進代謝和血液循環、提高大腦的供氧能力等作用,也就是說暴走也是可達到一定的鍛鍊效果,但不一定就是健康合理的鍛鍊方案。

  由於每個人的身體體質、年齡、性別的不同,都採取暴走這一鍛鍊模式就顯得太呆板。在身體承受範圍內肯定是非常好的,但對於暴走團中的每一個人,其鍛鍊效果會有差異,尤其是年齡跨度大、男女混合的,大家統一在一個速度的時,肯定是有的人效果好,有的人效果差。在一個隊伍集體行進時,速度往往是就慢不就快的,這樣的結果就是最後大家的鍛鍊水平都居中了。所以,組隊鍛鍊不能作為每個人每天的固定鍛鍊模式,應該有自己單獨的鍛鍊計劃和鍛鍊模式,這樣才能讓自己的體質水平有更大的發展,更好促進自己的健康水平。

  特別提醒一下,老年人進行暴走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結合自身情況進行鍛鍊。剛參加暴走運動的老年人不必追求走完全程,一般根據自己身體需要走到微微出汗還能喘著說話就達到鍛鍊目的,循序漸進增加運動量。特別是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在走路中一定要注意穿柔軟的鞋子,以防治運動對患者腳部的影響;再就是患有膝關節病的人也是不適宜暴走的。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健康是今天人追求的一種非常重要的生活方式,不過暴走是一種帶有鄙視的稱呼。就事件本身來說和廣場舞爭奪場地異曲同工。但我覺得只從表象上有的話題毫無價值,和建設性。

還是談健康吧。我覺得今天倆人喜歡聽這個話題。今天的健康和之前有很大的區別。以往的健康,主要關注的是身體,而身體健康標準就是有病。但今天健康的概念與廣泛化了,今天健康關注兩個重點,第一是身體第二是心理。



針對沒病就是健康這種古老的認知今天的健康國際上給出了三個標準:生氣勃勃,富有進取心; 性格開朗,充滿活力; 正常身高與體重; 保持正常的體溫、脈搏和呼吸(體溫37℃;脈搏72次/min;呼吸嬰兒45次/min, 6歲25次/min ,15~25歲18次/min,年齡稍大會增加); 食慾旺盛; 明亮的眼睛和粉紅的眼膜; 不易得病,對流行病有足夠的耐受力; 正常的大小便; 淡紅色舌頭,無厚的舌苔; 健康的牙齦和口腔黏膜; 光滑的皮膚柔韌而富有彈性,膚色健康; 光滑帶光澤的頭髮; 指甲堅固而帶微紅色。

但是我非常想問,如果你達到了以上的十分標準,是不是真的健康?這引出了第二個問題,心理健康。

針對暴走團的暴走事件都是中老年人組成的這一現象,說明背後有著強烈的心理需求。因此,我覺得她和廣場舞爭奪場地以及廣場舞音量擾民的問題,其實有相似之處。首先這類事件,都有一個明顯的年齡差異特徵。絕大多數是50歲以上和二三十歲之間的矛盾。 站在矛盾的雙方看問題,會發現雙方都有道理,而且是針鋒相對。比如年輕人會覺得老年人為了自己高興而侵佔了他人的空間。而老年人會覺得自己辛勞一生,終於有了追求自己空間的機會,卻被下一代人不能理解。

站在生命的立場上看,追求健康是一個人擁有的權利。尤其是老年人。老年人通常有一句話叫風燭殘年,生命對於他們來說是在向尾聲去的最後階段。他們一生經歷痛苦磨難,疾病等等人生的坎坷。必然會給他們帶來一些心靈上需要慰藉的感受。廣場舞快步走甚至公園裡的太極拳活動等等,這些運動並不奢侈,但是卻可以給他們帶來內心的補償。有人說這些運動是為了身體健康,我看更多的可能還是心理安慰更多一些。這也就不難理解在暴走事件中,會有一部分老年人,表現出不應是這個年齡應該表現的那種暴躁。這種人生苦短的極端表達,也成為了被人詬病的主要原因。



而站在年輕人的一方來看,健康並不是年輕人追求的主要原因。比如去健身房可能是為了炫耀馬甲線。登山是為了看風景。越野是為了獎牌。打羽毛球是為了交朋友。等等原因五花八門。因為站在生命的立場上來看,年輕人是早上七八點鐘的太陽,離夕陽落日還有很遠的距離。可想而知,站在這樣的心態上,老年人在那樣心態下,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時。當然不能理解了。


所以我覺得這件事的確是個問題,但也並非是什麼特別嚴重問題。暴走對,年輕人來說都是存在著健康風險的一項運動。更甭說對老年人了。冠以暴走,這不是這項運動本身的問題,而更多的說出了老年人的一種心情,一種希望年輕的心情。僅此而已。但我要勸勸老年人,人生就是如此,不要把假象當成真實來過。否則傷身有傷心。起不到健康的目的。

同時也要奉勸年輕人,請站在時間的維度上看待自己,因為在未來年輕人也會變成老年人。也一定會自然而然的產生年華逝去的感嘆,也會產生強烈的追求年輕的心態。


世界上所有人與人的矛盾,幾乎無一例外都是因為人與人的想法不同而造成的。暴走作為一項運動,本身並無過錯。但因為摻雜了各自不同的想法,於是矛盾就產生了。


姚宇時代頻道


暴走團的暴走運動真的健康合理嗎?真的能達到鍛鍊的效果嗎?

暴走和“健走”有區別。暴走指速度快、持續時間長的走路,它偏重於群體性的運動。暴走是否健康合理,看暴走的形式和安排。從本質上講暴走是一類有氧運動,走路為運動處方中的一類重要形式,既然有氧運動,它有利於心肺功能、促進代謝和血液循環、提高大腦的供氧能力等作用。運動處方里面我們強調運動的類型、運動的時間、運動的頻率、運動的強度等。特別老年人進行暴走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結合自身情況進行鍛鍊。科學健走指的是用科學鍛鍊的方法進行走路鍛鍊,它根據運動的基本原理,梳理鍛鍊流程,包括熱身、健走、拉伸三個階段,在單位時間內提高鍛鍊效果。把暴走轉化為科學健走才能發揮走路的科學作用。剛參加暴走運動的老年人不必追求走完全程,根據自己身體需要走到微微出汗還能喘著說話就達到鍛鍊目的,循序漸進增加運動量。特別是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在走路中一定要注意穿柔軟的鞋子防治糖尿病足對運動的影響。科學運動離不開流程的科學化:走路前熱身,熱身的目的為了防治走路時候的運動損傷;走路過程中儘量邁開大步,動員全身的肌肉,保持身體中立的姿勢,走路後要注意拉伸,拉伸為了緩解肌肉的疲勞、促進人體運動能力的提高。綜上幾點,能否達到達到鍛鍊效果關鍵在於鍛鍊的安排和對自身鍛鍊情況的把握。


科學運動與健康


董先生個人觀點:

一,只要身體適合暴走,而且在萬步以內,還是很好的。

二,很多運動和暴走都能夠達到鍛鍊效果。

三,合理評估檢查身體,不適合馬上停止。否則害大於利。

四,注意安全,不要亂佔機動車道,容易發生事故。

五,合理鍛鍊,不要瘋狂。


大聲叫我董先生


這指不定又是從哪個地刮來的邪風呢,前幾年不是說爬山好嗎沒忘吧?不遠萬里不辭辛勞,天不亮就起床倒八趟車去郊區爬山,爬了一段時間不爬了,傷膝蓋。


北京大媽阮雅青


初期又鍛鍊效果,可是這個暴走強度和速度絕對不適合每一個人,有很多人暴走1到2個月就進醫院了,主要是膝蓋的問題,你或許可以老肥,降血脂,不過你的膝蓋磨損這個可是不可逆的。一般健身會不定期的調整訓練項目,為了避免身體產生慣性,會降低訓練效果,暴走也一樣,當你的身體適應了暴走的節奏,暴走就給不了你太好的效果了。可以在定速暴走和變速暴走之間切換鍛鍊。不過要量力而行,其實最好還是自己去快走,針對自己的體力去調節。這樣才能保護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