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戰國縱橫二:蘇秦合縱六國以抗秦,暗中目的卻是為了讓秦國更強

蘇秦是戰國時期最有名的縱橫家,周旋於列國之間,憑著一張利嘴遊說六國合縱以抗秦,逼得秦國十幾年不敢出函谷關。但蘇秦合縱六國的暗中目的卻不是要消滅秦國,而是為了讓秦國變得更強。

戰國縱橫二:蘇秦合縱六國以抗秦,暗中目的卻是為了讓秦國更強

春秋戰國是大爭之世,也是大亂之世,天下紛爭多年,人心思定。到戰國中後期,天下歸一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賢人志士都在為安定天下的目標而努力。蘇秦在鬼谷子門下多年,坐觀天下,對局勢看的更加徹底,要讓天下相安,最好的方法就是天下歸於一統,其次則是讓諸侯相安,停止征戰。

蘇秦分析過天下局勢,戰國七雄中燕國偏安,難成大勢;趙地貧瘠,難抗列國;齊楚居四戰之地,難聚實力;未來必是秦、楚、齊三強爭霸,逐鹿中原。而秦、楚、齊三國中,經過商鞅變法的秦國在改革方面做得更加徹底,已經遠遠走在了諸侯的前面,最有希望統一六國。讓天下相安無事,讓百姓安居樂業,這是蘇秦一生的抱負。所以蘇秦出山後直奔秦國,準備輔佐秦國統一天下。

戰國縱橫二:蘇秦合縱六國以抗秦,暗中目的卻是為了讓秦國更強

但蘇秦沒想到,他到秦國後,為秦王獻上一統天下的方略卻沒有得到秦王的認可,還把他趕出秦國。

不甘心就此失敗的蘇秦決定走第二條路,就是讓諸侯相安,不再征戰。

這條路比助秦國一統天下更加難走,諸侯自春秋時期就已經征戰不休,誰也信不過誰。孔子一代大賢,周遊列國,宣揚仁義之道,也沒能讓諸侯放下刀兵,反而將那些奉行仁政的國家兼併了。以仁義之道遊說諸侯相安顯然是行不通的。墨家鉅子門徒遍天下,以兼愛、非攻之道遊說諸侯,還派墨家子弟幫助小國守城,意圖以殺止殺,依然毫無成效。

戰國縱橫二:蘇秦合縱六國以抗秦,暗中目的卻是為了讓秦國更強

經過反覆推演,蘇秦決定走一條全新的道路,縱橫之道,以霸制霸。

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又有秦孝公勵精圖治,已成為戰國七雄中國力最強盛的國家,列國無一是其對手。但六國相加的實力卻遠大於秦國,如果六國分散,秦國可以各個擊破,如果六國聯合,秦國卻無能為力,這樣則六國可安。而秦國擁有函谷關天險,六國即使聯合,只要秦國不出虎函谷關,就對秦國無能為力。秦國面對六國聯合的壓力,必然更加勵精圖治,強盛國力,秦國越強,對山東六國的壓力越大,六國越不敢解散聯合,互起刀兵。這樣就能形成一個力量平衡,互相牽制,七國刀兵不起,則天下可安。

戰國縱橫二:蘇秦合縱六國以抗秦,暗中目的卻是為了讓秦國更強

蘇秦以天下為棋局,以諸侯為棋子,以縱橫之道合縱六國,天下相安十餘年。可惜人心終究難測,蘇秦苦心締造的平衡局面,秦國幾次挑唆就被瓦解了。如果按照蘇秦的設計走下去,未必不能形成諸國徹底和平相處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