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 古老的端午節和日漸失落的中華傳統文化

根據歷史學家研究,端午節有可能源自夏朝以前,位於今天的淅江,福建,廣東,廣西,和越南北部的古越人。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

端午節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戰國末期的楚國大夫屈原。戰國末期,楚國被秦國步步緊逼,很快就要亡國。屈原大夫報國無門,楚國君王不重用屈原抗秦,迴天又無力,只好於一個非常悽婉的日子投了汩羅江。楚人為了紀念屈原,他們划起了龍舟,並把包好的棕子丟到江裡,怕江裡的蛟龍吃了屈原的遺體。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觀察,端午節確實源自夏朝以前的古越人。楚人為了懷念屈原,划起了龍舟,並把棕子丟到江裡,怕蛟龍吃了屈原的遺體,這個也是真的。很可能是古代的楚人,借用了古越人的端午節,用來紀念屈原,之後,端午節便成了漢民族的節日。幾千年過後,古越人也成了漢民族的一員。

在我們潮汕老家,我們這幫小孩子,最喜歡看端午節划龍舟。每年的端午節,如果有人組織龍舟比賽,那個熱鬧場面,別提有多震撼。我們最喜歡看兩條龍舟,眾人划船,像風一樣的船速,像火一樣的比賽熱情。直到終點,河邊的人們高聲鼓掌吹呼,好。

在潮汕老家,我們叫端午節做五月節。端午節當天中午12點,我們都要洗一下,用昌蒲葉泡的井水。我們叫午時水。出來工作好多年,越來越沒時間,去海邊,或者去河邊看人划龍舟過端午。每年的傳統節日,我們都沒有時間,或者說是沒有那個興趣,再去過那個熱鬧的端午節。只有,每年的端午節,我們吃個棕子,或者是,公司和同事送了幾個棕子,就這樣,端午節就過去了。

現在的傳統節日,如春節,越來越沒有,我們小時候的味道。現在,過年不許放鞭炮,哪有那股熱氣騰騰的喜慶味道。時代在變化,傳統節日,也在發生改變。

伴隨來的是中華傳統文化,在我們的日常生活,漸漸的失落。我們很多人不熟悉對聯,書法,棋藝,傳統戲曲如京劇,越劇,潮劇,粵劇,很少有人能欣賞。 大眾需要的,都是流行的,時尚的。

流行的,時尚的不是罪過。我們的傳統文化,在過去那個年代,也是,屬於流行的時尚的。唐詩宋詞,京劇,越劇,潮劇,粵劇可以說是那個時代的流行歌曲。

時代在變遷,我們的傳統文化日漸失落。我們在一切向錢看的同時,是不是,該回過頭看一下,如何將傳統文化的優秀成份保留下來,併發揚光大。

這些全都是網絡切圖,作者請勿生氣,借用一下

古老的端午節和日漸失落的中華傳統文化

古老的端午節和日漸失落的中華傳統文化

古老的端午節和日漸失落的中華傳統文化

古老的端午節和日漸失落的中華傳統文化

古老的端午節和日漸失落的中華傳統文化

古老的端午節和日漸失落的中華傳統文化

古老的端午節和日漸失落的中華傳統文化

古老的端午節和日漸失落的中華傳統文化

古老的端午節和日漸失落的中華傳統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