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6 3岁之前不记事儿?不,其实3个月就记了!

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疑问:比如一个4个月大的小朋友,他就能够认得妈妈经常哼唱的曲子,能够把妈妈和其他人区分开。随着他的年龄继续增长,他会开始记住更多的事情。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就我们个人的经验,或者普遍的共识都指出,我们在2、3岁之前是不记事儿的。换句话说,极少有人能够回忆起2岁前发生的事情。那么,婴幼儿最初的记忆到底是怎么回事?

“记忆”的作用,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重要性是毋庸辩驳的。所以,当我们理解记忆是如何发展的,我们也会更加理解我们的孩子,以及我们该如何去做。

3岁之前不记事儿?不,其实3个月就记了!

在开始讨论之前,首先要给大家介绍记忆的不同类型。主要的记忆类型,根据不同维度,可以区分如下:

根据信息保存的时长,可以分为:感觉记忆sensory memory(1秒左右)、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几秒,最多几分钟)和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以日、月、年计算)。

在长时记忆中,根据记忆存储和提取过程中的意识参与程度,即意识知觉(conscious awareness),又可分为:外显记忆(explicit memory)和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外显记忆也被称为陈述性记忆(declarative memory),指可用语言表达、可被意识提取的记忆(比如一个人,一段往事等等);内隐记忆也被称为非陈述性记忆(non-declarative memory),是一种不能觉察的记忆,也被称为“如何做”的记忆(比如如何骑自行车,如何做一道菜等)。

在外显记忆中,根据储存的信息类型,又可分为:情景记忆(episodic memory)和语义记忆(semantic memory)。情景记忆是对连续的、形象的事件发生过程的记忆;语义记忆是对知识的、概念的、定义的记忆,它是抽象思维的基础。

3岁之前不记事儿?不,其实3个月就记了!

比如,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学习圆周率、相对论,这都属于语义记忆。而对于上周朋友的聚会、10岁的欧洲之行、印象最深的一场演奏会等等,这些均属于情景记忆。学会了弹吉他、游泳、骑单车,而再次开启这些技能时,并不需要有意识地回忆如何进行操作,这些属于内隐记忆

不同的记忆类型,在大脑中作用于不同的脑区,功能本身是彼此独立的。所以,你可能听说过,一个失忆症的患者(如果是海马体受损),他会遗忘自己过去的经历或者无法存储新的记忆,但是他还是掌握着原来的技能,比如骑车、弹琴,也就是说其它的记忆类型并没有受到影响。

所以,现在我们就会明白,所谓的“小孩子不记事儿”是属于情景记忆的位置,是对于小时候的“事件”没办法记起。那么,当我们知道情景记忆是包含在外显记忆的范畴里,它需要自我意识的参与,“小孩子不记事儿“似乎就不难理解了。新生儿是没有自我意识的,自我意识需要伴随大脑的生理成熟、“自我”的出现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所以,我们可以通俗地解释它:

最初的记忆不是不存在,而是由于缺乏自我意识的参与,导致小孩子管理记忆的功能不完善,无法把碎片化的记忆组织起来,无法在意识中提取。

3岁之前不记事儿?不,其实3个月就记了!

然而,这里必须要强调,没有婴儿期的记忆,并不意味着婴儿期发生了什么不重要。因为确实存在一些缺乏育儿、心理学知识的家长,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因为孩子在长大之后记不住3岁以前的事情,所以有时候会不太注意自己的言行,会疏于对宝宝的照顾,成人之间的争执、现实残酷的一面也在孩子面前全然呈现。这是非常错误的。

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了内隐记忆发展的分水岭(Vöhringer et al., 2017)。从孩子3个月起,内隐记忆就不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被年龄影响的因素只是婴幼儿向他人表明其内隐记忆的指示行为。内隐记忆会让我们在潜意识中记住很多事情,虽然我们无法有意识地提取它们,但是它能够不被觉察地影响着我们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而这个发现告诉我们,它的出现如此之早,从3个月开始我们就具备了和成人一样的内隐记忆的能力。

非常多的研究证实了早期经验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人在生命的最初几年,被耐心地照顾,他的每一次需要都被外界(通常是妈妈)敏感、及时地给予满足。他会在潜意识中建立起对外部世界的信任,内化为心中的“安全感“。同样,那些没有被满足的孩子,他们对世界的假设也是冷漠,甚至充满敌意的。这些最初的信念和感受会潜藏在潜意识的最深处,但却可能影响着人的一生。

3岁之前不记事儿?不,其实3个月就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