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40·事拾」從自行車到飛機動車高鐵

「40·事拾」從自行車到飛機動車高鐵

南安法院“榮譽天平獎章”獲得者許維真,自1980年入職以來,從書記員成長為審判員,見證了法院的發展,現就擷取其對於法院交通工具變遷的見證,以事為證,拾撿為鑑,見微知著,致敬中國奇蹟!

「40·事拾」从自行车到飞机动车高铁

“二八”自行車時代

「40·事拾」从自行车到飞机动车高铁

80年代剛到南安法院上班的時候,院裡面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二八”自行車,所謂“二八”指的是輪子直徑為28英寸,比現在常見的自行車輪子要大一些。騎著這些“二八”自行車,下一次鄉經常要好幾個小時,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再正常不過了。那時民事訴訟法、證據規則等都沒有出臺,法官對每個案件都要經過詳細的調查,幾乎每個案件的調查筆錄、調解筆錄都要厚厚的一沓。

記得有一次我和庭長騎著一輛“二八”自行車下鄉進行房產糾紛案件調查的,早上8:00出從庭裡出發,一人騎一人坐後座,輪著騎輪著載,騎了快3個多小時才到達目的地所在村落,因為人生地不熟,我們找不到當事人的家,只能邊騎邊問群眾,雖然有群眾比較熱心地幫我們指路,但我們反而越走越遠,一不小心走到了另外一個村,只能回頭再重新找,等調查完回到庭裡面,已經是晚上7點多了。

摩托車時代

「40·事拾」从自行车到飞机动车高铁

90年代初,大概是91、92年吧,官橋法庭申請到了一輛嘉陵50C的摩托車,大家寶貝得不行,每次騎回來都要擦拭好多遍。有一次我和庭裡的法官騎著這輛摩托車去下鄉,不小心摔了一跤,回到庭裡的時候,我垂頭喪氣地到庭長辦公室向庭長報告這件事情,庭長正在翻看卷宗,瞟了我一眼無大礙,沒等我把話說完,騰地從椅子上站起來,一下子衝到外面,圍著摩托車足足轉了好幾圈,東摸摸西摸摸,看到摩托車沒有大恙後,長長地舒了口氣,一連說了好幾遍:“車沒事就好,車沒事就好……”站在摩托車旁邊的法官蔫蔫地委屈道:“我的命還不值一輛摩托車,都沒問我壞了沒有!”

在那個交通條件不是很發達的年代,自行車是大家出行的必備工具,摩托車很少見。我們幹警下鄉遇到泥濘的小路,都要把自行車扛到肩上,寧可自己溼腳也不要讓自行車沾到,更何況比較稀有的摩托車呢?

小汽車時代

「40·事拾」从自行车到飞机动车高铁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國民經濟迅速發展,法院也開始配備小汽車,那時候我也調到了院部上班,有幸坐過第一批的那幾輛小汽車,記得都是大眾桑塔納型號的,只有4個檔位,也沒空調,內飾特別簡單,不過那質量卻是槓槓的沒得說,特別厚實,坐在車裡感覺很有安全感,據駕駛員師傅說,最高可以開到150公里每小時,現在的一些小汽車也不過如此吧。最開心的是不用再風吹日曬雨打啦,不過車少,用得到的機會也不多,後來小汽車越來越多,品牌車型也越來越多,有大眾、福特、別克、三菱等等,自行車和摩托車就漸漸地被淘汰掉了。

綠皮車時代

「40·事拾」从自行车到飞机动车高铁

當然,長途出差就要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了。印象最深刻的是九幾年有一次去北京出差,乘坐火車,綠色塗裝配黃條色帶那種,俗稱“綠皮車”,由於車次比較少,當時的綠皮火車內可以說是人山人海,一個人擠另一個人,毫不誇張的說你要走到廁所恐怕都要花半個小時,而且那時候的火車速度很慢,要坐很久才能到北京,大概要2天1夜,40多個小時。好在當時的綠皮火車的窗戶能打開,乘客可以從探出腦袋透透氣,稍微沖淡漫長旅途的無聊和疲乏。

飛機動車高鐵時代

「40·事拾」从自行车到飞机动车高铁「40·事拾」从自行车到飞机动车高铁

現在再去北京可就方便了,開車到晉江機場,從晉江機場乘坐飛機,不到2個小時就到北京啦。即便是坐動車或高鐵,也就8個小時左右,非常快速便捷。從綠皮火車到動車飛機,再到快步邁入高鐵時代。高速度不僅改變了我們的出行方式,讓我們享受高質量的交通出行體驗,更重構著我們對於生活理念的認知體系。

變遷感想

有人說,“一滴水能反射出太陽的光輝”,工作三十幾年來法院交通工具的變遷正是國家發展、經濟繁榮的一個縮影,而改革開放這一基本國策發揮的作用是最根本的。改革激發了人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開放開闊了人們的視野,提高了人們的審美情趣和追求生活質量的意識。改革和開放共同豐富了市場供應,促進了科技進步,使國家和人們富裕了起來,選擇型消費、個性化消費得到實現。這樣才使得人們在出行方面,有更多的選擇空間、選擇權,也使得法院的下鄉、執行、出差等需要外出的事務辦理速度不斷提高,進一步提升了司法效率。

口述:許維真 訪談人:林毅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