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贾跃亭的九局下半

贾跃亭的九局下半

人们会聊起白手起家、誉满天下的故事;人们更加津津乐道「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的戏剧性转折;人们尤其喜欢谈论绝处逢生、王者归来的逆袭传奇。贾跃亭走完了三步里的前两步后,折在了第三步上。

Faraday Future,这个由贾跃亭一手打造,曾经最具想象力的智能电动汽车创业公司,凉了。

10 月 7 日下午,恒大健康一纸公告把好不容易再次跑起来的 FF 拉回了舆论漩涡的中央:


贾跃亭的九局下半

公告说了两件事:

  • 2018 年 7 月,FF 花光了恒大投进来的首笔 8 亿美元资金,要求恒大方面再支付 7 亿美元。恒大方面与 FF 方面签订了补充协议,同意在满足支付条件的前提下,提前支付 7 亿美元。
  • FF 在索款未果的情况下,于 10 月 3 日向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提起仲裁,要求:1.剥夺恒大方作为股东享有的有关融资的同意权;2.解除所有协议,剥夺恒大方在相关协议下的权利。

鉴于贾跃亭此前在乐视的信用已经破产,从昨天到现在全网的舆论已经不再关注事件本身,反而是孙宏斌、许家印两位地产大佬双双折戟在贾跃亭旗下成了热议话题,贾跃亭也顺理成章地坐实了「骗子」的名声。

我不避讳贾跃在商业信用方面的劣迹,但还是倾向于关注事件本身。下面给出我的看法:经此一役,FF 的前景已经无限悲观。或许是时候给 FF,这个贾跃亭自 2014 年 11 月 26 日开启的新事业,做一个盘点和总结了。

贾跃亭的九局下半


35 天花光了 8 亿美元?


按照公告的说法,恒大方面在 5 月 25 日已经把原先协议约定在 2018 年底前支付的 8 亿美元提前支付完毕,然而到了 7 月,8 亿美元「已基本用完」。所以 FF 在 35 天花光了 8 亿美元?

或许我们需要更深入的了解这笔投资的来龙去脉。之前官方的说法是「FF 完成 20 亿美元首轮融资」,20 亿美元分为三步走:

贾跃亭的九局下半


  • 2018 年 7 月 3 日或之前以现金一次性支付 67.467 亿港元(合 8.2152 亿美元)
  • 2019 年年底和 2020 年年底前再分别投资 6 亿美元,合计正好 20 亿美元整

上面这个 67.467 亿港元是怎么来的呢?6 月 25 日,恒大健康以 67.467 亿港元(合 8.2152 亿美元)全资收购了香港时颖公司 100% 的股份,而香港时颖截至 2017 年 11 月 30 日就已经向 FF 投资了 8 亿美元。

也就是说,恒大 8.2 亿美元只是收购了香港时颖持有的 FF 股份,而真正救急维持 FF 日常运作的 8 亿美元,在 2017 年年底就由香港时颖打给了 FF。

所以下一个问题是,8 个月花掉 8 亿美元,FF 这个烧钱速度合理吗?

贾跃亭的九局下半

贾跃亭的九局下半

首先要说明的是,FF91 本身是一款产品理念足够创新、设计足够前瞻的好产品,随之而来的挑战就是,它的产品定位比目前市面上最高端的跨界智能电动车 Model X 还要高。这就导致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看,FF91 的产品定位要求的技术能力、资本挑战对于一家创业公司来说非常不友好。

在去年 11 月拿到 8 亿美元融资后,FF 首先解决的是供应商那里近 1 亿美元债务,除此之外还有可追溯至 2016 年的员工年终奖及工资需要偿还。

贾跃亭的九局下半

首辆预量产车下线

在那之后,位于加州汉福德的 FF 工厂正式动工、FF 全球供应商峰会召开、来自财务、行政、法律、产品、政府事务等领域的多位高管加盟、整车速度验证测试开启......这些都不是什么里程碑级的大事,但他们至少证明:这家公司在拿到投资后进入了正常的运转节奏,持续的资金投入也就顺理成章了。

贾跃亭的九局下半

919 FuturistDay

这里有另一家定位高端(但低于特斯拉,也低于FF)市场的新造车公司作为对比,蔚来在 2018 年上半年总营业费用是 31.86 亿,考虑到 FF91 设定的 2019 年初交付计划,正处于资本支出迅速扩大的阶段,8 亿美元的支出并不算特别出格。

贾跃亭的九局下半



就在刚刚,FF 官方微信发布声明,驳斥了恒大健康公告中的相关说法。FF 在声明中表示,2018 年 1 月,FF 和投资方确认了总体预算。此后,通过月度经营报告向投资人定期同步资金预算执行情况和未来资金计划,而且所有资金支付均在投资人委派的财务人员审核下执行。

2018 年 7 月,恒大主动提出签署补充协议,同意比原计划提前支付款项。这一信息在恒大公告中也有体现:时颖(恒大方)为了最大限度的支持 Smart King(FF方)的发展,与 Smart King(FF方)及原股东(贾跃亭)签订了补充协议,同意在满足支付条件的前提下,提前支付 7 亿美元。

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双方呈现的信息是基本一致的,继续往下看,恒大公告中写到原股东(贾跃亭)利用其在 Smart King 多数董事席位的权利操控 Smart King,在没达到合约付款条件下,就要求时颖(恒大方)付款。并以此为借口于 2018 年 10 月 3 日提起仲裁,要求剥夺恒大作为股东享有的有关融资的同意权并解除所有协议。

而 FF 的声明则提到,贾跃亭或 FF 其他管理层没有操控董事会,相反,恒大没有履行补充协议中提前支付款项的承诺,而贾跃亭和 FF 已经做到了补充协议所要求的支付条件。更严重的是,恒大阻止 FF 接受其他的短期融资。意在获得 FF 中国和 FF 全球 IP 的控制权和所有权。

我们注意到双方在一个关键点上的看法是完全冲突的,那就是贾跃亭及 FF 到底是否满足了提前支付的条件。

据消息人士透露,2019 年初的首批 FF91 交付将会是决定贾跃亭在 FF 控制权的关键节点。如果 FF91 能如期交付,贾跃亭将继续留任全球 CEO 一职,保留 1 股 10 票的投票权;如果 FF91 交付出现延期,贾跃亭对 FF 的控制权将面临挑战。

这部分解释了,为什么 FF 要持续推进恒大提前付款的协议,在恒大表现出消极态度后,立刻转向第三方融资;当恒大阻止 FF 接受其他融资的时候,选择提起仲裁,意图解除之前达成的所有协议。

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于商业信用记录破产的贾跃亭来说,即便 FF 顺利解除了与恒大的所有协议,FF 对投资人的吸引力完全取决于 FF 本身的想象力。FF 还有想象力吗?

作为一家产品定位超高端的智能电动车制造商,FF 需要在三电动力总成、智能化、自动驾驶、内外饰设计、工程创新、供应链管理、质量控制、产能爬坡等多个维度建立起核心能力。但 2016 年 - 2018 年间层出不穷的节外生枝,让 FF91 的量产之路坎坷不断。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看,光前乐视 & FF 系高管,就孵化/履新了多家新造车公司,包括华人运通、电咖、拜腾、EVELOZCITY 等,当初高效文化下打造出 FF91 的那支团队已经被完全打散,而高管的高频更迭对于一家创业公司来说是致命的。

从资本投入的角度看,比如贾跃亭曾经说过乐视汽车项目前期陆续花掉了 100 多亿的自有资金,但实际上这些资金的使用效率非常低。在 2015 年晚些时候,贾跃亭一度保持着对乐视超级汽车、FF 和 Lucid Motors 三家新造车公司的资金支持,同时三者在中美两地都有着各自的建厂计划。

如今的乐视超级汽车已经不复存在,Lucid Motors 转由沙特主权财富基金控股,仅剩的贾跃亭控股的FF在资金使用效率上并不突出。

FF 走到今天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因素,偶然因素在于贾跃亭本人的领导风格给 FF 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而必然因素在于,

我们这些年见过了太多一个借智能和电动化机遇变革汽车行业的梦想+一笔不菲的启动资金+一支豪华的创始团队组合,企图从无到有建立起一个汽车品牌。

美国历史上曾经有四家电动汽车新锐,包括 Fisker、Coda、Wheego 和Tesla,到今天真正成长起来的只有 Tesla,其他三家无一例外都提交了破产保护。中国新造车公司里跑得最快的蔚来和威马都有着极强的融资能力和豪华的创始团队,如履薄冰的成本控制下才走到了产品上市,整个产品周期的运营和维保挑战才刚刚开始。

在棒球赛常规时间的最后一个半局,由主队进攻的半局叫做九局下半,这半局是挽回局势的最后的机会。与恒大的交锋,正是在法拉第时间的最后一个半局。此刻,贾跃亭迎来了他的九局下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