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 《守望課堂——小學數學教學隨筆》讀後感

羅田縣三里畈小學 何籌列

讀了《守望課堂——小學數學教學隨筆》(餘振興著),感觸頗深。書中一直強調學生的核心素養。這就是指教師應通過自己的教學活動向學生展現“活生生”的數學研究工作,而不是死的數學知識;教師應幫助學生真正理解有關的教學內容,而不是囫圇吞棗,死記硬背;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掌握具體的數學知識,而且也應幫助學生深入領會並逐漸掌握內在的思維方法。

在《偉大的發現》這一篇隨筆中,餘老師巧妙地設計了“小陷阱”讓學生主動去探究循環節,在整節課中,學生完全沒有感覺自己在被灌注思想。回答問題的、沒回答問題的,都感到自己有一個“偉大的發現”。而在平日的教學中,面對教師的提問,若是簡單的問題,回應的學生比較多,一旦遇上思考性強、有深度的問題,就只有個別同學試探性地舉起自己的手,多數同學選擇沉默。有的時候,整個教室裡鴉雀無聲……這是我教六年級上課提問時的情景,每到這時,我的心就開始顫動,課間時還滿臉興奮的孩子怎麼到課堂提問時就這副模樣,我開始尋找答案,原因是他們缺乏思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們的思考能力幾乎喪失了。學生的思考來源於老師的啟迪和培養。我們做教師的往往都把主要力量用到讓學生掌握現成的東西,死記硬背,久而久之,學生從不用思考慢慢發展到不會思考,後來遇到問題也就不願意思考了,這就會發生以上的情景。

在《三角形的認識》這個教學案例中,餘老師抓住了怎樣畫一個三角形這個點,促進學生對“圍成”的理解,從而建構三角形的意義。正如書中所說:每一個概念的建立都不是無源之水,其生長點的準確與否,將直接影響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小學生學習數學,是在基本知識的掌握過程中,不斷形成數學能力、數學素養,獲取多角度思考和看待問題的方法,從而“數學的”思考和解決問題。基本知識的掌握是途徑,多角度的思維方式的獲取才是最終目的。

在《一個都不能少》這篇統計課的教學反思中,我看到了一個數學老師應有的核心素養。統計教學重在觀念,觀念的形成需要人們親身的經歷。所以,統計學裡,所有數據一個都不能少。少了數據收集,數據就失去了生命力,少了整理,數據就失去了衝擊力、減少了說服力,少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價值就難以得到體現。在統計學教學中,千萬不能圖快、趕時間,我們應該一步一個腳印,讓學生也體會到“一個都不能少”的意義所在!

這幾年我都是帶六年級數學課程,除了每週一節的數學思維訓練課外,平時的教學中鼓勵和適時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併為他們的探究活動創設廣闊的思維背景,力求做到:學生能夠獨立思考的,教師絕不提示;學生能夠獨立操作的,教師絕不示範;學生能夠獨立解決的,教師絕不替代。這樣做,我覺得對啟發他們的思考有一點作用,有時候我也會洩氣,因為學生的答案往往和題目一點關係都沒有,我在努力地堅持著……在我們忙著應付各種考試的時候,請留一點時間讓孩子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