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圣母院熊熊大火旁哭泣的法国人可曾想过一百多年前中国的圆明园?

维克多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是世界名著。因为这部小说的精彩描写导致位于巴黎塞纳河畔的圣母院举世闻名。小说流行的那段时间圣母院已经残破不堪,不过鉴于小说的影响力当时的法国执政者还是拨了一些专款对历史悠久的圣母院进行了维修。

圣母院历史悠久从开始建造到今天凌晨被大火烧毁,前后共历经856年,光是建成完工就耗费了180多年。这里我不禁要吐槽一下究竟是个怎样的建筑需要造180多年?这要是在我国估计圣母院的设计者要被灭族了,速度实在是太慢了。

也许是慢工出细活吧,圣母院这座融合了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宗教建筑很快的便成为了巴黎市的地标建筑。正是因为她的独特,才能体现出她的高雅,才能不负圣母之名。圣母院在法语中的大意是我们的女士,而这位女士不是别人正是耶和华的亲生母亲圣母玛利亚。所以这座建筑不论是建筑上的艺术成就亦或是在西方基督教中的宗教意义还是小说中的美丽描述,以上种种不论哪一点都注定着巴黎圣母院不会是一座简单的建筑,她的身上被赋予了太多太多的人文价值。今天凌晨的这场大火不仅仅是法国的损失更是全世界的损失。

在新闻视频中我听到了法国人的哭泣声,是的,我想今天哭泣的不仅是法国人吧。但是一百多年前面对着圆明园的熊熊大火,中国人的哭泣声又有谁能听到呢?

一百多年前英法联军攻入我国北方,我国当时的执政者仓皇西遁,联军趁势攻入紫禁城以及附近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这帮人其实并没有什么意图,只是为了钱,于是他们的指挥官便纵容他们在圆明园进行抢劫掠夺。不过联军的人数有限啊,来的时候坐的船就那么大,圆明园里面许多值钱的东西他们带不走啊。本着自己拿不走也不留给中国人的原则,联军们居然一把火将我国集各家园林艺术于一身的瑰宝圆明园付之一炬。后来法国军方为了炫耀自己的功绩便邀请当时法国著名作家也就是圣母院的作者维克多雨果来为他们歌功颂德。不过雨果之所以是雨果,他写的东西之所以能流芳百世,这一切的根源还是在于,雨果是个有良心的人。他给军方的一个军官进行了回信,并在信中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在历史面前有两个强盗,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

对于火烧圆明园这样的强盗行为连法国人自己都觉得不齿,不知道当时的法国军方是怎么想的?

我们现代人对圆明园的印象可能只是课本上看到的课文插图,是一些白色的断壁残垣以及一些荒草树木。这些只能让我们记住屈辱,并不能看到圆明园建筑包罗万象的气魄和集我国南北古典园林艺术于一身的集大成之作。不得不说这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是一种遗憾啊!也许,我们想要真正的领略圆明园的风光,得跑遍我国的大好河山,观看各类园林建筑然后将他们记在脑海里,最后再来到圆明园的断壁残垣遗址,静静的感受,才能在晚上做梦的时候见到我国那数千年来的宏伟气势和大气。一觉醒来,眼角泛着泪花,是我的眼泪?不,这是所有中国人的眼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