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赵王弃用名将乐毅、庞煖、田单,却以赵括为将,导致长平之战惨败

赵国在长平之战完败,成为秦并天下的历史拐点,后人多将赵军失败的主要原因归结为,赵孝成王以赵括替代廉颇为主帅所致。赵孝成王非得用纸上谈兵的赵括,是赵国缺少良将吗?非也!其实,当时赵国的良将颇多,在这些良将之中任选一位统兵抗秦,都有获胜的可能,最起码不至于败得那么惨重。

赵王弃用名将乐毅、庞煖、田单,却以赵括为将,导致长平之战惨败

我们先了解一下长平之战的经过。公元前262年,秦国军队攻取韩国的野王(河南沁阳县)。秦军占领野王后,截断了韩国上党郡(山西东南部长治附近)同韩国本土之间的联系。韩国上党太守冯亭见通往本土的归路已绝,就以上党投赵,求得赵的保护,赵国接受了上党,并封冯亭为华阳君。由此,秦国与赵国发生了激烈的大规模战争,即长平之战。

公元前260年,秦国左庶长王龁率兵向上党进攻,赵国派老将廉颇驻守长平(山西高平)。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败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秦军又攻赵军垒壁,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双方僵持多日,赵军损失比较大。廉颇根据敌强己弱、初战失利的形势,决定采取坚守营垒以待秦兵进攻的战略。赵军在今长治县八义乡东坪、西坪驻兵,并在石后堡建立堡垒,扼守三关要道,与秦军对峙。

因为廉颇据险坚守,寻机待变,秦国无计可施,又耗费良多,遂使出反间计,散布廉颇容易对付,而且有降秦之意,秦国真正害怕的是赵括。赵括是名将赵奢之子,虽熟读兵书,但纸上谈兵,缺乏实战经验,又骄傲自大,不明真相者以为赵括是军事奇才;赵王以及一些大臣对廉颇长期坚守不战,国家靡费良多,也颇不满意。故赵王立即用赵括代替廉颇。而秦国暗中用白起代替了王龁。

赵括统兵后,果然轻易出击,秦军佯装败走,暗地里埋下伏兵。当赵军追逐秦兵时,秦军退入城内,同时又以一支部队断绝赵国粮道,另一支部队则进击赵国后方,将赵军截断在两处。秦军出兵袭击赵军,赵军只得临时筑起壁垒自卫,等待救兵。秦军断绝赵军粮道,使赵军被困。自七月至九月,赵军四十六日无粮,因饥饿以致人相食。赵括和赵军无奈,只得拼命突围。赵括被秦军射死,赵国军队瓦解,四十万人向白起投降。投降后,白起竟然命令将这些降卒全部活埋,只留下幼小的240人归赵,以宣扬秦的声威。

长平之战爆发前,六国之中惟有赵国军事实力尚强,成为秦国吞并天下的主要障碍。但长平之战后,惨遭失败的赵国已丧失与秦国军事抗衡的能力,这意味着秦国吞并天下之势已成,东方列国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赵王弃用名将乐毅、庞煖、田单,却以赵括为将,导致长平之战惨败

从长平之战的过程看,赵括确实没有能力领兵抗秦。如果排除赵括为主帅,还有哪些人适合担纲呢?其实,除了廉颇,比赵括优秀的人选还是有的。

1、乐毅,燕昭王时的名将,魏国名将乐羊的后裔。曾在赵国出仕,后因赵武灵王沙丘之乱而离赵赴魏,担任大夫之职,待遇优厚,然适逢燕昭王黄金台求贤,乐毅出使燕国,因燕昭王厚遇,亦为实现自己的抱负,而留在燕国,并被任命为亚卿,一方面辅佐其振兴燕国,一方面游说列国,积极组织合纵伐齐。

在与赵、韩、魏、秦四国达成合纵之约后,乐毅被燕昭王任命为上将军、被赵惠文王任命为赵相国,亲自率领五国联军伐齐,并在济西之战中大破齐军主力。此后其余各国军队各自撤兵,惟有乐毅率领燕军继续灭齐,先后攻克齐七十余城,最终攻克齐国都城临淄,使齐国濒临灭亡的边缘。乐毅因此被燕昭王封为昌国君。

其时齐国只余莒城、即墨两城未下,已是名存实亡,然而乐毅此时却停止了强攻,把围城部队后撤到距两城9里的地方构筑营垒,采取收买人心为主、军事围困为辅的策略,以期兵不血刃拿下两城。然而,守城的齐人在田单的率领下始终坚守抵抗,使乐毅未能如愿,其间又恰逢燕昭王病故,其子燕惠王继位。这位新国君,在当年做太子时就与乐毅有矛盾,这时见乐毅久攻宫和即墨两城不下,便对乐毅产生深深的怀疑。齐将田单掌握这些情况后便巧妙加以利用,派遣间谍到燕国散布谣言,诋毁乐毅,行使反间之计。昏庸的燕惠王信以为真,派骑劫到前线替代乐毅,乐毅被迫交出兵权,出走赵国。田单抓住时机,大摆火牛阵,击破燕军主力,收复70余座齐城。就这样乐毅灭齐兴燕的大业不幸功亏一篑! 刘向说:“燕昭王用乐毅,推弱燕之兵,破强齐之雠,屠七十城,而惠王废乐毅,更代以骑劫,兵立破,亡七十城。”

乐毅的卓越军事天才在伐齐战争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公元前279年入赵后受到了赵惠王的礼遇与重用,并曾于公元前282年统率赵军攻伐魏国,攻取伯阳,被封为望诸君,终老于赵。

长平之战爆发时,乐毅尚在赵国,但未被起用,是因为乐毅为客卿,赵王不放心,还是因为乐毅年迈无力统兵抗秦,抑或是赵王根本没想到远离征战多年的乐毅?

赵王弃用名将乐毅、庞煖、田单,却以赵括为将,导致长平之战惨败

2、庞煖,曾是赵武灵王麾下有军事才能的将领,沙丘之乱后,曾经与赵武灵王论兵的庞煖便销声匿迹了。至于他的去向,普遍的说法是随他的师傅隐居深山,潜心修学。直到半个世纪以后,庞煖才被赵悼襄王请出山,这时候他已八十多岁。

从此后的表现看,庞煖确有军事指挥才能。庞煖先带领赵军打败了燕军,斩杀了曾经的好友、兵家代表人物剧辛,后统帅赵、魏、韩、楚、卫五国联军伐秦。五国联军在庞煖的指挥下,迅速收复秦国门户寿陵,按照以往的打法,是继续向西挺进,进攻函谷关。但庞煖吸取前几次合纵伐秦都因为函谷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西进受阻、联军被迫散伙的教训,没有继续向西挺进,而是采取大迂回战术,绕道山西永济,直扑函谷关后,向临潼和咸阳方向进击。然而,秦国是军事强国,以吕不韦为首的执政集团,面对气势汹汹的联军,决定重点打击楚军,因为楚军远道而来,属疲惫之师,且楚为大国,影响力大,一旦击败楚军,其他联军就会不战自溃。吕不韦亲率秦军,迎战联军,并集中精锐,突袭楚营。楚军溃败,联军纷纷退兵,列国最后一次合纵伐秦以失败而告终。庞煖虽有速、奇、变之军事谋略,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光杆司令还怎么打仗,万般无奈,也只得黯然回返。

庞煖隐居期间,赵国经历了许多战争,尤其是规模空前的长平之战,但庞煖都未被起用,可见赵王缺少识人的慧眼。

赵王弃用名将乐毅、庞煖、田单,却以赵括为将,导致长平之战惨败

3、田单,是齐国田齐宗室的远房亲属,原本只是齐国都成临淄的市场管理员,乃无足轻重的小人物。然而,风云际会,乱世出英雄。乐毅率五国联军只用半年时间就连拔齐国七十余城,仅有即墨和莒城没有攻克。即墨大夫出战身亡,即墨城群龙无首,因为田单“多智习兵”,被即墨人拥立为即墨城守将,希望他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田单也确有本事,以一连串的智谋奇计,终于成功复国。

田单在坚守,等待时机。他果然等到了时机,坚定支持乐毅的燕昭王去世了,与乐毅早有矛盾的燕惠王即位了。于是,田单便派人去燕国实施反间计。燕惠王中计,以骑劫代替乐毅为大将,并召回乐毅。乐毅深知自己回国的下场,便投奔了赵国。

之后,田单又以迷信的手法,让燕军相信有天神助齐,以沮燕军;又以欺骗之言使燕军割掉降者鼻子,尽掘即墨人的祖坟,焚烧尸骨,以同仇敌忾;又诈降以使燕军懈怠。这一切完成之后,田单见时机已经成熟,便开始绝命反击。

田单在即墨城中搜罗到一千多头牛,给牛披上大红绢衣,绘上五彩龙样的花纹,在牛角上绑上尖刀,而在牛尾巴绑上灌好油脂的苇草,然后把苇草的末端点燃,趁着夜色,从预先凿好的几十个城墙洞中,驱牛奔出,五千名壮士紧随疯狂的奔跑的牛身后。牛尾巴被火燎烧,牛群愤怒地奔向前方燕军大营。燕军大惊失色,看到这些奇怪的动物身上都是奇异的龙纹,碰到者非死即伤。加之,城中男女老少都敲锣打鼓齐声呐喊,响声惊天动地。燕国军队惊恐万状,纷纷败逃。齐军趁势杀死燕军大将骑劫,一路向北追杀逃亡的燕军,所过之地城邑纷纷叛逃燕国,再度归顺齐国。田单的军队越来越多,乘胜进军,燕军望风败亡,一口气逃到黄河边,齐国失去的七十余城都夺了回来。

战国策中说,田单光复齐国后,受到齐襄王猜忌,于是赵国用三座城池,把田单换到了赵国。《史记•赵世家》也有,赵孝成王二年(公元前265年),田单为赵相。那时距离上党之争仅仅两年时间了。不过,赵王没有重用田单统兵抗秦,即使廉颇被调回国,赵王也没有考虑让田单这位军事奇才代替廉颇为帅。

赵王弃用名将乐毅、庞煖、田单,却以赵括为将,导致长平之战惨败

赵孝成王不谙军事,任用樗材,亦无外交才能,注定赵军在长平之战惨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