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 中醫脈診,脈象診斷之正常脈象全解


中醫脈診,脈象診斷之正常脈象全解

正常的脈象,亦名常脈,又稱平脈或緩脈。常脈脈象從容和緩,不浮不沉,不遲不數,不細不洪,節律均勻,一息(一呼一吸)脈搏四或五至,每分鐘約60~90至,且應指有力。中醫認為常脈一般都有胃氣(從容和緩、節律一致)、有神(脈至數來去清楚,無三五不調,亦不過快或過慢)、有根(尺脈候腎,如兩尺脈沉取有力而柔和,即是脈象有根)。
中醫在切診時,還十分注意排除影響脈象的因素,以避免誤斷。如從年齡看,脈象小兒多快於成人,年齡越小,脈搏越快;青壯年體多強健,脈多有力;老年人體衰弱,脈來緩遲;成年女性較成年男性脈象濡弱而略快;瘦人脈多稍浮;胖人脈象多沉伏。另外,當長途旅行、重體力勞動、劇烈運動,或飲酒、飽食、情緒激動時,脈多快而有力;飢餓時,脈較弱;氣候對脈象也有影響,如春天的脈象微弦(春弦),夏季的脈象微洪(夏洪),秋季的脈象微浮(秋毛)、冬季的脈象微沉(冬石)。至於“反關脈”(脈不見於寸口,而見於腕關節的背側)、“斜飛脈”(脈從尺部斜向虎口),都因橈動脈位置異常所致,一般不是病脈。


正常脈象是指正常人在生理條件下出現的脈象,亦稱為平脈.平脈是正常生理功能的反映,具有一定的變化規律和範圍,而不是固定不變的一、二種脈象。如健康人的脈象,隨年齡的增長而產生形態變異,年輕人多帶滑,老年人脈象多帶弦,所以,滑、弦都可以是相應年齡組的平脈。同一個人在不同季節或晝夜,脈象亦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變化。尤其人體在受外界條件刺激下產生生理性調節時,脈象的變化更為明顯,當然,這種變化往往是暫時的、可逆的。在疾病過程中見到平脈,表明病情輕淺,正氣未傷,預後良好,或為邪去正復的徵兆。
健康人脈象應為一次呼吸跳4次,寸關尺三部有脈,脈不浮不沉,和緩有力,尺脈沉取應有力。


中醫脈診,脈象診斷之正常脈象全解

(一)、正常脈象的特點

正常脈象的主要特點是:一息四~五至,相當於70~80次/分;不浮不沉,不大不小,從容和緩,流利有利力;寸、關、尺三步均觸及,沉取不絕。這些特徵在脈學中稱為有胃、有神、有根。

1.胃:亦稱胃氣。脈有胃氣主要反映了脾胃運化功能的盛衰和營養狀況的優勢。《素問-平人氣象論》指出:“人以水谷為本,脈以胃氣為本。”那麼什麼是脈有胃氣?《素問-玉機真髒論》說:“脈弱以滑是有胃氣。”此處的弱是與強相對而言,指脈象柔和之意,並非虛弱,無力之脈。脈有胃氣,主要表現在(1).脈位居中,不浮不沉(2).脈率調勻,不快不慢(3).脈力充盈,不強不弱(4).脈道適中,不大不小(5)脈逝和緩,從容、流利。而其中最主要的是和緩、從容、流利。儘管人體存在個體差異或有生理變異,但兼有從容流利和緩的指感,就是脈有胃氣。胃氣充足的脈象即稱為平脈。

2.神:脈神之說倡自東垣,《景嶽全書-脈神章》記載:“東垣曰:不病之脈不求其神而神無不在也,有病之脈當求其神之有無......,謂脈中有力即有神矣,若數極遲敗中不復有力為無神也”,著重提出脈搏有力是為有神的標誌。綜前人所說,脈神的特徵主要是兩個方面:(1).應指有力,柔和(2)節律整齊。故弦實之中仍有柔和,微弱之中不失有力,多謂脈有神氣。觀察脈神推測病情還必須與全身情況結合,病人行神充沛,雖見脈神不振,尚有挽回之望;若形神已失,雖脈無兇侯,但不可掉以輕心。

3.根:脈之有根關係到腎。腎乃先天之本,元氣之根,人身十二經脈全賴腎間動氣之生髮,腎氣猶存,好比樹木之有根,枝葉雖枯,根本不壞,當有生機;若久病及腎,本無虧乏,雖有靈丹亦難起沉痾。脈之有根主要表現在尺脈有力、沉取不絕兩個方面,所以有尺以侯腎,沉取候腎的說法。


中醫脈診,脈象診斷之正常脈象全解

(二)、脈象的生理變異

脈象與年齡、性別、形體、等因素有關。兒童脈象多小數,青年脈象多平滑,老人脈象多弦硬,婦人脈象較男子濡細而帶數,妊娠脈象多滑數。肥胖者脈象多沉細,消瘦者脈多浮大。身材高大者脈象較長,短小者脈象教短。運動、飽餐、酒後脈多滑數有力;飢餓是脈來多軟弱。

精神情志亦可引起脈象的明顯變化。怒則傷肝而脈多弦細;驚則氣亂脈動無序等。人在恐懼、興奮、憂慮、緊張等情緒變動時,都可以引起脈象的變化,當情緒寧靜之後,脈象亦可恢復正常。人類生活在大自然中,外界環境的各種變化,時時影響著機體的生理活動。人體適應自然的生理調節,也往往反應在脈象上,即形成了與時間氣候相應的四季脈象。《素問-平人氣象論》:“春胃微弦,夏胃微鉤,秋胃微毛,冬胃微石。”來概括四季平脈。

除了季節的影響外,還可觀察到一日之中脈象有晝夜節律的變化。一天之中平旦、日中、日西、夜半的陰陽消長,亦可反應在脈象上,總的趨勢是晝日脈象偏浮而有力,夜間的脈象偏沉而細緩。

此外,地理環境對脈象亦有一定影響。一般認為北方之人脈多強實,南方之人脈多軟弱,但也不能一概而論。

上述幾種因素皆能影響脈象,但只要有胃、有神、有根,均屬平脈範圍,臨床應與病脈相鑑別。

現在還有寸口不見脈搏,而由尺部斜向手背,稱為斜飛脈。若脈象出現於寸口的背側,稱為反關脈,不屬病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