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 李自成的第一谋士牛金星身归何处?

在明末崇祯年间,帝国西北地区天灾人祸不断,赤灾长达十四年,流民成患。原本是驿站小小驿卒的李自成也因崇祯帝为节省费用裁撤驿站,最终沦为无业游民,不得不加入了农民暴动的行列,并逐渐成为陕西农民军起义的重要领袖。在十多年对朝廷围剿大军的对抗中,李自成屡剿屡抚屡叛,最终成为农民军实力最强的军事力量。在自身壮大的过程中,李自成也不断吸纳参谋智囊力量,为自己出谋划策。牛金星就是明末李自成帐下最著名的谋士,曾担任大顺政权的丞相,李自成山海关兵败之后一路南退,牛金星却没有追随而去,而是投降满清,终老于黄州。

李自成的第一谋士牛金星身归何处?

影视作品中的牛金星

祸从口出,被迫投身李自成帐下

与李自成大军大都出身贫苦农民不同,牛金星是河南宝丰县人,他出身于书香人家,自幼苦读诗书,先考取了秀才,又于天启七年(1627年)又考中举人。牛金星为人机敏,善于经营,家境殷实,所以虽身处明末乱世,日子过得还是比较滋润。但是,在牛金星42岁那年,牛金星因为自己的口不择言招致了一场大祸。那一年,牛金星在酒后把自己的亲家进士王士俊的丑事宣扬出来,这就引起本来就与牛金星不睦的王士俊的不满。于是,王士俊便勾结官府给他安了“抗欠赋税,强占妇女”的罪名,不但革去了他的功名,还将他充军河南边远山区卢氏县当服苦役。

正在牛金星处于人生最低谷的时候,他的同乡李岩出现了,经过同乡李岩的引荐,崇祯十三年(1640年)冬,牛金星投入李自成帐下,成为了李自成的幕僚,他为李自成提出了“少刑杀,赈饥民,收人心”这样安抚政策,并为李自成招募到宋献策这样的谋士。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牛金星被任命为天祐殿大学士,成为宰相。

随后,大顺军势如破竹轻松攻克了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殉国,李自成大军进入北京后,在筹建政权过程中,没有考虑原明朝官僚的利益诉求,没有采取怀柔手段吸纳接受官僚集团的力量,反而采取一贯的暴力征收手段大肆掠拷留在北京的官僚们,迫使他们献出家财,这就使得原本指望为新朝效力借以保全身家性命的大官僚集团成员大失所望。进而把他们推向了大顺政权的敌对面。这是农民出身的大顺政权领导层的重大战略失误,也是导致其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据史料记载,入城之初,大顺军尚能保持较好的军纪,李自成下令:“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但是,过了不久,农民军开始拷掠明朝官员,四处抄家,以补充军饷,并规定助饷额为“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牛金星则极力推动李自成称帝,并开始大肆贪腐,大顺政权的统治基础开始不稳固。

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拒绝投降李自成,李自成随即率军亲征,并在一片石与吴三桂展开激战,这时候满清军队投入战团,李自成失利退回北京。回到北京后,牛金星还是极力推动李自成称帝,李自成在北京武英殿称帝,随即退出北京向西安撤退。在撤退途中,李岩提出自己前往河南消灭清军,以河南作为根据地,但牛金星对李岩很是嫉妒,便污蔑李岩试图背叛李自成,最终促使李自成杀死李岩,自毁干此后,牛金星见李自成大势已去,便打算投降满清。

清顺治二年(1645年)夏,牛金星与其子牛佺投靠清廷,由于牛金星在北京期间大肆拷掠明朝官员,投降满清的明朝官员坚决反对重用牛金星,要求处死牛金星,多尔衮见状既没有重用牛金星,也没有处死他,而是留了他一命。清廷安排牛佺担任黄州知府,牛金星就随同儿子前往黄州。顺治九年(1652年),老死于牛佺官署中。临死前嘱牛佺曰:“赖弥缝之巧,得不膏荆棘,可幸。要,不可恃也,吾死,必葬香山之阳,闭门教子勿再出”。葬于香山之阳。

总的来看,牛金星确实有一定的谋略水平,在明末乱世之中,抓住了辅佐李自成的机会,成为李自成大顺政权的丞相,照这样的势头下去,牛金星大有成为第二个李善长的机会。但是,此时江山鼎革之际的形势,与元末明初大不相同,处在上升期的满清政权在关外虎视眈眈,再加上牛金星自身恃才大肆排挤异己,造成本处于困境的李自成内部分裂,加速了李自成的败亡。牛金星临终嘱其子“不可恃也”,想来是他忏悔的反省,但为时已晚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