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以曹氏和唃厮啰为例,比较汉藏家族“五世而斩”与“绵延千年”

“五世而斩”出自孟子曰: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孟子·离娄下》 ),

便是说一个品德高尚、能力出众的君子所留下的深厚福泽仅仅历经五世就消耗殆尽了。事实上纵观中国古代,汉家族很少有哪一个能绵延甚长,由此“五世而斩”也被称为“中国历史九大定律之一”。

然而有趣的是我们回头去看西北地区的藏族土司家族,就如题目中所讲的唃厮啰土司,他们历经了宋元明清,甚至踏上了民国的列车,竟然绵延千年之久。在西北地区,我们即使挑一个时间较短的藏族,卓尼杨土司也绵延了六百年之久,新中国成立时它还存在。为什么?不知大家可有这个疑问,为什么汉家五世而亡,藏族却祚运千年?

今日,我们以北宋曹氏与唃厮啰土司家族来进行对比研究,以此来探究汉藏家族究竟存在着什么区别。

以曹氏和唃厮啰为例,比较汉藏家族“五世而斩”与“绵延千年”

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一、在北宋曹氏与唃厮啰土司家族概况中论其可对比性

1.兴起时间之对比:唃厮啰土司家族仅略晚于曹氏

北宋曹氏出于真定,晚唐兴起。但是真正发达在北宋初期曹彬的手里。曹彬得宋太祖赵匡胤信任,一生灭南唐、伐北汉、攻辽国,为北宋在统一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宝庆二年(1226年),宋理宗赵昀图画二十四功臣像于昭勋阁,曹彬位列其中。

曹氏家族极盛时期,“今天下言诸侯王世家者,以曹为首”,“门阀隆贵,蝉联鱼贯,以功名世家者今无偶矣”便是说以功名、世家势力来论,天下无出其右者,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以曹氏和唃厮啰为例,比较汉藏家族“五世而斩”与“绵延千年”

曹彬:北宋之曹氏发达源于曹彬

曹彬于999年去世,仅仅3年后,唃厮啰土司家族便进入西北地区,直到1032年时经过发展已经成为了青海地区颇有影响的藏族部落。

1038年,宋朝政府破例加封唃厮啰为节度使,“加保顺军节度使,仍兼邈川首领”自此,唃厮啰家族牢牢占据河湟地区,成为宋朝在西北地区牵制西夏的重要力量。

1041年 宋朝又下诏对唃厮啰进行册封,“可特依前检校太保、使持节洮州凉州刺史······洮州凉州管内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唃厮啰家族从此成为宋代西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部族,占据着整个“一江四河”流域。

以曹氏和唃厮啰为例,比较汉藏家族“五世而斩”与“绵延千年”

青唐保卫战的胜利奠定了唃厮啰家族发展的基础

2.起家本领之对比:均以武盛族

这里我们便不多说曹彬了,上文我们简单的已讲过曹彬的战绩。来看看他的子孙便知道何为将门了。曹彬之子子承父业,最有名望为四子曹玮,曹玮“为将几四十年,用兵未尝败绩,尤有功于西方”。

长子曹璨一人曾任高阳关及镇魏并代赵五州都监、镇州行营钤辖、鄜延路副都部署、枢密都承旨、康州防御使、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殿前都指挥使等职,“契丹入寇,屡战有功”

  • 曹玮兄弟之后,曹氏家族武职人员更盛。
  • 曹仪( 曹璨子) 曾任康州防御使、径原路副都部署
  • 曹佾( 曹玘子) 曾任殿前都虞候
  • 曹偕( 曹彬孙、曹佾从弟)任华州防御使
  • 曹评( 曹彬重孙,曹佾子) 任马步军副都指挥使

这里我们仅简单作一些列举,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武官职位的取得多源于曹氏家族的将门家风。

以曹氏和唃厮啰为例,比较汉藏家族“五世而斩”与“绵延千年”

(剧照)曹玮:曹彬子孙中最有名望的一位

我们再说唃厮啰家族。

1036年,青唐保卫战的胜利奠定了唃厮啰家族发展的基础,也确立了唃厮啰家族武功传家的传统。唃厮啰长子瞎毡在政权分裂之后迁居龛谷被拥立为首领,宋朝册封瞎毡为澄州团练使,并得到了大力嘉奖“汝款塞输诚,举宗效顺,奉宣王略,式遏边虞,侦狡寇之陆梁,谋成师之犄角,忠情壮节,朕甚嘉之。”

唃厮啰次子磨毡角与其母李氏迁居宗哥城,1039 年 ,宋朝册封磨毡角为顺州团练使,磨毡角感恩“上表言: 有兵二万,愿取西凉,请遣使护”。唃厮啰三子董毡从青年时代起就参预军政事务,随唃厮啰南征北战,最终继承赞普之位。

由此可见,无论是曹氏家族还是唃厮啰家族,均是以武功兴家立业,对北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奠定曹氏家族的曹彬为宋朝开国南征北战,唃厮啰则以青唐城保卫战一战成名,瞎毡与磨毡角、木征弟兄六人均拥兵数万,打击西夏,建功西北。

以曹氏和唃厮啰为例,比较汉藏家族“五世而斩”与“绵延千年”

唃厮啰:青唐保卫战由他率领

二、为何曹氏“五世而斩”,而唃厮啰土司家族绵延千年?

1.曹氏渐趋骄横,唃厮啰土司家族受中央王朝“羁縻”政策的限制,始终充满危机感,始终保持着一贯性

曹彬一生能够得到赵匡胤的信任就是因为其始终谦虚谨慎,“

性仁敬和厚,在朝廷未尝忤旨,亦未尝言人过失”。其子孙曹璨、曹琮、曹仪、曹佾等人均以谦恭著称于世,曹璨“以孝谨称,能自奋历,以世其家”。这些都是我们不可否认的。

直至南宋初年,曹氏仍是大族,但因秦桧一时威势,与其狼狈为奸。当时曹氏家主曹泳“时秦桧晚年,怒不可测,而泳其亲党,凶焰炽然·····倚势妄作”。他让人增恨到了什么地步?时人常在他背后说他是害人的鬼和怪物

右正言张扶在弹劾他的奏文中说: “泳肆为凶悖,傲诞不逊。招权怙势,以收人情。监司郡守,必欲出其门下。广为死党,一或不然,则必以事阴中之,摈斥废罢者踵常相继。缙绅畏之,视如鬼蜮。”

以曹氏和唃厮啰为例,比较汉藏家族“五世而斩”与“绵延千年”

曹泳作为末代家主,十分骄横

反观唃厮啰土司家族。

中央王朝对他们的“羁縻”政策大概分为三部分:其一与中央王朝保持联系。其二以夷制夷。其三土司制度。

他们能始终保持着一贯性着重源于后两点。“以夷制夷”——唃厮啰土司家族在宋朝始终保持着的一个角色便是制约西夏的存在。他们较曹氏与宋朝的关系来说,其作为藏族独立性更强,就之后的元明清也一直效仿着“以夷制夷”,所以第一中央王朝的更换实际上对他们的影响并不是很大,第二他们“制夷”必须始终保持着较强的危机感,不至骄横。

其次是土司制度,中央王朝对于边疆地区鞭长莫及,难以快速改变当地的情况,于是便发明了土司制度,中央王朝派遣官员与当地土司一起管理,在中央王朝看来,这是最低成本征服少数民族,获取政治利益的方法。这个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朝,而唃厮啰土司家族便一直在这个制度下长时间占据着固定区域,拥有自己的属民,加之藏族自古有“尊大族,重故主”的传统,即使大部偶有骄横,也未有汉族反抗性的强烈。

以曹氏和唃厮啰为例,比较汉藏家族“五世而斩”与“绵延千年”

土司家族旧址

2.曹氏渐趋奢侈与钻营之术,唃厮啰土司家族始终爱民如子、不断学习

曹氏家族创业之初,对金钱看得很淡,非常节俭。曹彬为官清廉,出使吴越之时,“私觌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

我们常讲,恭敬不如从命,这在曹彬看来是非常虚伪的。后来周世宗赐予,曹彬“始拜赐,悉以分遗亲旧而不留一钱”。

曹氏家族发展到曹佾一代,世家大族的奢侈性和腐朽性开始滋长

曹佾曾经“赊买人木植不还钱”,宋神宗曾在城南为曹佾修造极为豪华的园池,“给八作兵庀役,疏惠民河水灌之,且将为筑三百楹第,固辞乃止。”

曹泳在奢华方面比曹佾犹过之而无不及: “国家财赋,自有常经,泳巧计百出,必为额外,多方聚敛。较利之锱珠,割民之脂膏。怨嗟之声,满于道路。”

而说道钻营,这是后期曹氏晋升官员的主要手段。当初曹氏虽以武起家,但也十分重视贵族教育。只是钻营在奢侈的影响之下,让族中子弟发觉读书似乎并不是那么重要,最终便偏了方向。那时曹泳竭力巴结秦桧,他举发秦桧政敌李孟坚语涉讥谤,从而在朝野上下大兴文字狱。曹泳还力荐秦桧姻亲官,“娶秦桧兄女”的黄兑被曹泳举荐为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

通过巴结秦桧,曹氏家族官运亨通。然而这也为家族败落埋下了祸根。秦桧去世之后,曹泳被罢官并流放新州,家族成员亦先后被罢,曹氏家族从此一蹶不振。南渡后的曹氏家族,仅居统治阶级的中下层。

以曹氏和唃厮啰为例,比较汉藏家族“五世而斩”与“绵延千年”

秦桧去世之后,曹氏一蹶不振

反观唃厮啰土司家族,他们始终爱民如子、不断学习。

唃厮啰家族作为一方土司,对待属下的百姓非常宽厚,爱民如子。赵阿哥昌在归顺元朝之后,临洮城由于战乱百姓均逃亡,赵阿哥昌“招逃亡,立城壘,课农桑,以安辑之”。赵阿哥潘袭职之后,临洮发生饥荒,他“发私廪以赈贫乏。给民农种粟二千余石、芜菁子百石,人赖不饥”。越到灾荒时期,便越体现着他们这种品格。

之后赵重喜在转入地方为官之时,勤政爱民,“重喜在郡,劝农兴学,省刑敦教,以善治闻”。明朝赵铉任土司,非常关心辖区内百姓的疾苦,“值凶岁,遇饿莩者,铉为之设室庐,给衣食,全活甚多。”当时麾下一贫卒为了妻子不被饿死,偷杀了官马。赵铉便为之代偿。直到清朝,他们都是爱民者居多,很少伤害民生。由此与曹氏后期的所作所为高低立见。

以曹氏和唃厮啰为例,比较汉藏家族“五世而斩”与“绵延千年”

唃厮啰土司家族对待属下的百姓非常宽厚,爱民如子

三、总结:从曹氏与唃厮啰土司家族的比较中,揭示汉藏家族之间的不同

汉族世家大族的“五世而斩”和藏族家族的“绵延千年”背后揭示的是汉藏家族不同的发展道路。汉族世家大族兴起之后,随之而来的往往是中央王朝的优越感,中央王朝中统治阶级的再一优越感,这些表面的优越感只带给了家族成员四个字——“骄、奢、淫、逸”,最终导致了家族的衰落。

而藏族家族多处贫瘠蛮荒之地,偏离中国的政治中心,处于边疆偏远地区,不仅可以远离残酷的政治斗争,而且有世居的土地和人民,有相对独立的政治势力和范围,历朝历代对之均实行相对宽松的“羁縻”政策,这给了藏族家族以更自由的活动空间,在相当大程度上给了他们保全自己的机会。不知大家看懂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