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疫情没结束,学校不开学,孩子玩手机没完没了,怎么办?

南北欢乐


疫情期间,孩子不能按正常规律上学,突然没了学校的约束,迷恋电子产品,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但我们家长都知道,这种现象对孩子没好处。

想要改变这种情况,首先要先了解孩子有这种表现的根源在哪里。

孩子对所有事物的认知几乎都来自于父母,所有孩子身上的问题,从父母身上去找,一定能找到。所以爱玩手机的孩子,一定有爱玩手机的家长。如果家长整天多数时间都玩手机,孩子必然有样学样。

想让孩子放下手机,家长要先做到放下手机,学会自律,科学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只有家长做了榜样,孩子才有可能改变。

家长减少玩手机的频次。

每天尽量多点时间陪伴孩子,真正的有效陪伴是一定要放下手机的,坐在孩子旁边玩手机那不叫陪伴。

多跟孩子交流,做孩子的朋友,分享自己的心得给孩子,慢慢的孩子自然也愿意跟家长分享自己的内心活动。


一起做更好的妈妈


必须要约束,玩手机其实都是父母问题,不敢打不敢骂,纵容玩手机,我曾经就是这样小朋友一哭二闹,就给手机玩,只要听话就行大错特错了,大女儿近视了我也后悔曾经的做法,小儿子也手机上瘾,从此狠下心来,一拿手机就打,除了做网上上课,跟作业,其他时间不能拿,一拿就打,现在把手机戒了,有时间父母可以陪小朋友做做小游戏的分散她们注意力,我们经常会玩谁输了就利用24点扑克牌列算式



广州茵茵妈



嘉越宝贝的生活记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家孩子也是这个样子,因为不够年龄还没开始上学,疫情也没结束,哪也去不了,也没有小伙伴一起玩,只能在家自己玩,自己玩够了就跟我要手机看小动画,看一会手机不让她看了又要看电脑,电脑看够了不一会又开始要手机看手机,只要她看见我拿着手机她也就想看手机,不让看还哭个没完没了的,实在是让我很烦恼,我是这样做的。

1.让孩爸带着她去爷爷奶奶家玩会,分散孩子在屋就要手机的注意力

2.买了一些画画书和彩笔,让她在家闲着没事的时候学画画,我没空的时候爸爸教她画,现在画的比以前好看多了,等快递畅通了打算再买些贴纸书让她玩

3.有时候大人做啥孩子可能也会跟着学,当她在我和她爸跟前的时候,我俩尽量不看手机,有时候没法她实在想看也可以给她看一次,时间都是控制在十分钟到二十分钟之间

4.让她爸陪孩子在外面玩会滑板车比赛,一个人玩她不愿意玩,有人陪着玩比赛还玩的挺好

孩子小还是需要管控的,大人也要以身作则,有时间多陪陪孩子,不能让她任着性子看手机,时间长了对孩子眼睛伤害很大,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太阳暖暖呀


很高兴为你解答疫情没有结束,学校不开学孩子玩手机没完没了

你好我目前也很你经历这一样的问题,我家小孩马上五岁了。这里在家里关太久了让练习写字也练习了原来他还是比较爱学习的,每天一喊写字他就各种的做。只有让他吃零食了看电视了尤其是耍手机了。他马上来劲现在手机对于他来说非常非常重要,有了手机他能自动屏蔽很多事。我真的怕他眼睛受不了小小年龄就带眼镜,我们威逼利诱什么都用了能管当时。后面是在没有办法了我直接把手机跟他藏起来了。他就在家里到处找,我就跟他说就算他找到了也不会跟他玩的。还是找思想简直太顽固了。最后是在没有办法了,我打出跟他老师打电话的标号,直接拿手机播老师的号码了,他一下就急了马上就不找了,他特别怕老师知道他在家里不乖的事情。这里有两天没有玩手机了,就每天在家让我陪他玩,说实话我有点受不了可是能有什么,希望早点开学吧。


佳佳天下1


多大的小孩子吖,大点的可能没那么好管。我家的是6周岁。不爱学习,很爱玩,看抖音。也总是念着手机。她玩的时候我告诉她玩10分钟后要干嘛干嘛,去玩或做作业。她现在还是幼儿园,我买了几本算数给她算,玩手机也是玩下载的学习课。看电视也是学习的。所以她还是比较有性趣。因为偶尔手机,偶尔看电视,偶尔算数,偶尔写字。大一点的你也可以规定他什么时候做什么。也要情感沟通。让小孩子明白什么是重要的,你为什么要求她那样,你现在所有的努力为了什么。我女儿我经常她说,我和他爸为什么要那么辛苦,因为我们没有学到知识,现在都是做比较苦累的事,还赚不到什么钱,家里处处都是要钱的,我会细算给她,要是读书好,比较有知识,能有一份好收入,像某某一样。也可以帮助有需要的人,为国家做贡献。我打骂不行就跟她沟通。其实小孩子要多跟她沟通,说说你的想法,问问他的想法。希望你小孩有改善[玫瑰]


不忘初心6823379


我是周一至周五上网课时间可以用电脑和手机学习。其它时间不能玩。周末作业完成看学习态度和表现来定,一次不能超半个小时,同意玩开始自己调闹,闹钟响马上放下。如果做不到一个月不能玩电子产品,已经形成习惯了。


妹妹好任性


说实话第一次为人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是摸索着走,疫情期间,孩子玩手机可以,但是一定要给他订个规律,不能无休止的玩,首先周一到周五是学习时间,要让他把老师教的东西学会,作业写完的情况下,允许他玩一个小时或半个小时,周六周日的话,写完作业可以多玩一会,


高高的日记


因为受疫情的影响,各地的中小学、幼儿园都迎来了一个超长的假期。孩子们不仅不用去学校上课,连课外班、兴趣班也上不了了。很多娃儿都乐翻天了,可家长们却愁坏了。同时加上在家办公,突如其来的长假打乱了工作、生活、家庭、教育的所有节奏。

有的家长说:“带娃比上班还累,特别是只能窝在家里带娃,相比之下上班简直就是给我放假!”有的说:“平时辅导个作业都要鸡飞狗跳,现在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同一个屋檐下,还怎么能够保持母慈子孝呢?”亲子关系的冲突、家庭成员教育观念的冲突、烦躁情绪等问题逐步显现出来。

长假中“小孩子”的问题

活动少吃得差睡眠不规律

这个长假孩子不能外出活动,所以缺乏运动成了个很普遍的问题。运动量不足,还可能导致食欲差、饮食睡眠不规律等等问题。因为家里受场地限制,只适合做有限的一些运动,比如瑜伽、太极、体操、仰卧起坐、俯卧撑等,还有运动软件上的一些办公室运动。这些活动对于大人来说尚且很难坚持,对于小孩子来说就会更无趣了。对于小孩子来说,最好的运动方式是游戏式的。

天天缠着大人陪

小孩子总是缠着要大人陪,是很多家长都头疼的一件事。一位家长跟我说,他只要一在家,孩子就会不停地让他干这个干那个,有没完没了都诉求;他觉得儿子简直像黑洞一样,要把他所有的精力能量都吸光光为止。所以平时他甚至会时不时以加班为名,在办公室多呆一会儿;虽然心里也有一点内疚,但是能挤出一两个小时自由自在的时间,对他来说真的很重要。但现在在家里上班了,再也找不出清净一会儿的时间空间了,这可怎么办呢?能不能让孩子别缠我?这个愿望对于小孩子来说是不太现实的。

看电视看动画片没完没了

孩子在家还可能出现一种情况,就是没完没了地看电视、看动画片、看电子产品。动画片和电子产品对小孩子固然是有吸引力对,而我们在前面也讲过,有时候家长可能因为陪孩子太累了、或者是还有一些工作要做,所以就用电视、动画片或者手机、PAD什么对转移小孩子的注意力。但家长也都知道总看电视和电子产品的问题,影响视力、影响健康是一个方面,另外,电子产品对于孩子的学习和认知也是存在影响的。所以,即便是在长假当中,家长还是应注意管理孩子看电视、看电子产品的时间,不要把电视、手机、动画片当成孩子的“电子保姆”。

紧张、害怕、烦躁

疫情期间,有些地区或有些家庭的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些容易影响到孩子内心的安全感和情绪状态。如果孩子表现出和平时不太一样的紧张、害怕、烦躁,家长可能要留心,也许这是疫情所带来的生活改变和紧张氛围给孩子造成的情绪困扰。家长可以从多方面帮助孩子缓解不安情绪,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

长假中“大孩子”的问题

亲子冲突升温

青春期的孩子在心理上倾向于和父母拉开距离,渴求独立自主的感觉。他们的关注点和情感依恋的来源也转向了同伴,希望获得同伴的喜爱和认同。

他们倾向于做与父母不同的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叛逆”,以此来体验自我做主、自我选择。大孩子的这些特点本来就使得家长很头疼,觉得孩子大了不听话、不好管了。在这个特殊的假期里,大孩子们又被迫和家人困在一起,彼此看不顺眼,家长忍不住要说要管、但孩子对抗或不理不睬的情况,可能比平常上学上班的时候更多了。

学业问题和焦虑

一些大孩子还面临着升学考试、学业压力等问题。当学校的正常上课、课外补习等发生一些改变时,有些孩子可能出现一些与学业相关的问题和焦虑。和学业与考试有关的焦虑不完全是坏事。

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最高,考试表现最理想。如果精神完全是放松、松懈的,并不利于学习效率和成绩表现。然而,如果焦虑水平过高,以至于精力能量主要放在应对焦虑上了,或者因为对学习太焦虑、对考不好太恐惧,以至于总想逃避,变得在学业方面回避和拖延,那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了。

打游戏、手机成瘾

青少年过度打游戏、使用手机的现象,也是令很多家长头疼的一个问题。假期中没有在学校时正常的课业安排,游戏成瘾、手机成瘾的问题往往就更突出了。

要减少手机和游戏成瘾的问题,家长首先需要了解一个问题,那就是成瘾行为只是问题的表现形式,并不一定是问题本身。换句话说,对手机、游戏成瘾,很可能是一些内在心理问题和情绪困扰的结果,比如考试焦虑、社交焦虑、抑郁状态等等,都会引发孩子的回避和退缩行为,不愿意面对现实,逃遁到互联网和虚拟世界中去获得精神上的放松和解脱。

“青春期短视”

青春期的孩子还有一种叫作“青春期短视”的特点,有时候我们也把它叫作“青春期鼠目寸光”,意思是说,青春期的孩子只关注眼前的事,喜欢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休论明日是与非”这种调调,真有点儿“活在当下”的意思。

青春期短视带来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孩子不愿意为长期目标努力,不喜欢先苦后甜,自控力较差;二是如果遇到一些挫折、不顺,对孩子的情绪干扰很大,比如比赛搞砸了,或者跟好朋友闹别扭了,这些在大人看起来就人生中的一件小事,但孩子在情绪上可能会纠结痛苦很长时间;三是,当父母想从放眼人生的长河去给他讲明白一些道理时,他会觉得完全不在点儿上,因为跟他为眼前事情的痛苦体验差异太大,所以会听不进去,觉得有代沟。

面对这类问题,发火、怒吼不仅不会起到效果,有时形成习惯反而会降低家长的权威和威严。同时,在大人们口中对于“孩子”的一致称呼,实际上大小年龄上的差异,也会带来行为与情绪表现的不同。掌握应对方法,对症下药,才能助力亲子关系优化升级。


木木夫人S


我觉得大人的态度很关键:

首先,针对低年级的孩子,学习不主动,先协商,如果能完成学习任务,玩二十分钟左右可以接受,若总是沉迷电子产品,那就把他们通通设密码,上网课什么的,一定要有人陪着,不能时刻陪着,也要常过去看,不要让他们松懈了。

其次,原则性的东西,家长一定要统一战线,一定要心狠,否则,很难坚持,也很难管教。家长也要以身作则,自己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机!

最后,建议多跟孩子聊聊天,要让孩子明白读书不是为别人,而是为了让他以后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能拥有想玩就玩,想浪就浪的资本,现在努力玩手机,长大就得去搬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