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ST華信年報“非標”引監管問詢 業務停滯未恢復正常

5月23日是*ST華信(002018,SZ)5月以來收到的第二封問詢函要求回覆的截止日期,不過投資者等來的卻是又一次延期,外界依然未能獲悉公司目前的經營和債務處理詳情。

當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ST華信,負責投資接待的工作人員表示,目前這兩份問詢函都處於延期回覆的情況,鑑於對《年報問詢函》回覆涉及的內容較多,工作量較大,公司無法在一週內完成回覆,目前正加快工作進度。

一再延期回覆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華信事件”也波及到了“華信系”上市公司*ST華信。*ST華信在2017年年報中稱:“受控股股東上海華信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華信)的控股股東中國華信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華信)相關事件影響,公司部分客戶持觀望態度,致使公司業務大幅萎縮;同時應收賬款也發生較大規模逾期情況,公司可供經營活動支出的貨幣資金短缺。”

伴隨*ST華信這份年報的還有上會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出具的“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同時,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無法保證2017年年報及2018年一季報的真實、準確和完整,也無法保證不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

因此,公司自5月2日復牌起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變更為“*ST華信”。

這份“非標”年報也引起了監管層的高度重視,5月8日,深交所向*ST華信下發關注函,要求*ST華信於5月15日前進一步就債務詳情、2017年財報非標影響、關聯交易情況等作出說明。不過,*ST華信並未如期回覆,申請了延緩提交回覆函。

5月23日,上述*ST華信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其實之前就關注函公司已經向深交所提交過回覆,但是深交所認為回覆未達要求,要求公司進一步細化,所以公司進行了延期。”

5月16日,深交所再次下發2017年年報問詢函,就公司年報連發20問,要求上市公司於5月23日前就2017年度收入確認的真實性、關聯方及關聯交易相關信息的披露以及是否存在控股股東變相佔用上市公司資金的情形等問題作出說明。

除此之外,根據*ST華信5月19日公告,控股股東上海華信所持公司股份處於質押狀態的共計8.69億股,佔其所持公司總股數的62.74%;上海華信所持公司股份處於司法凍結狀態的共計13.85億股,佔其所持公司總股數的100%;上海華信被執行司法輪候凍結狀態的股份數合計126.18億股,遠遠超過其實際持有的*ST華信的13.85億股。

不過,上海華信所持上市公司部分股份於3月已經被司法凍結的情況,*ST華信彼時未及時披露。對此,安徽監管局對上海華信以及上市公司採取了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記者注意到,上海華信曾於3月籌劃控制權變更,不過最終未能成功實施。4月24日,*ST華信披露公告稱,經與控股股東上海華信確認,鑑於公司控制權變更事宜涉及面廣,推進難度較大,暫未與相關方達成一致意見,上海華信決定暫時終止籌劃該重大事項。

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控股股東所持上市公司股份被司法凍結,可能會導致公司大股東發生變更,進而對上市公司業績穩定產生負面影響。在目前情況下,上海華信有可能暫時無法籌劃控股權變更事項。

那麼,*ST華信控制權變更是否有進一步計劃?上述工作人員稱,目前暫未接到新的消息,一切以公告為準。

如此種種不利消息下,4月25日公司復牌,隨即迎來多個跌停。5月23日,公司股價報收於2.24元/股,與4月25日開盤時的4.85元/股相比,下跌53.81%。

現金流波動大

作為中國華信旗下A股唯一控股上市公司,*ST華信以“能源+金融”為發展戰略,並衍生出橡膠產品貿易業務,其中公司的能源業務主要是成品油貿易與液化氣銷售與運輸,金融業務收入主要來源於全資子公司上海華信集團商業保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信保理)的保理業務。

2017年,*ST華信實現營業收入167.99億元,同比下降11.71%;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47億元,同比上升21.58%。而其2018年一季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淨利潤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營業收入僅7.04億元,同比下降84.12%;淨利潤虧損6876.81萬元,同比下降159.41%。

*ST華信在一季報中稱,公司業務停滯,應收款大面積逾期,經營現金流短缺,公司業績預計持續下滑。

那麼,目前公司經營業務是否有所恢復?上述*ST華信工作人員稱:“根據我得到的信息,目前公司業務還沒有恢復,跟前期差不多。”

對此,深交所在年報問詢函中要求公司結合主要客戶變化情況等,分析並說明2017年淨利潤同比上升、2018年一季度營業收入及淨利潤大幅下降的原因及合理性,並自查 2017年度收入確認的真實性,是否存在提前確認收入和結轉成本的情況,請年審會計師說明其就2017年收入的真實性執行的審計程序,並分析公司的可持續經營能力。

同時,深交所注意到了*ST華信經營性現金流金額大幅波動,並於2017年大幅上升的情況,2015~2017年,上市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3202.77萬元、負19.32億元、4.71億元。具體看公司2017年的表現,2017年一至四季度,*ST華信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負5.75億元、1.75億元、負0.86億元、9.57億元,明顯看出,第四季度現金流量淨額大幅增加。

除此之外,據年報披露,2017年,公司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7.57億元,同比下降192.05%,其中投資活動現金流出比同期增加3564.7%。對於以上情況,深交所要求*ST華信詳細說明具體內容及原因。

陷現金流短缺局面

除了業務陷入停滯狀態外,*ST華信2017年應收賬款也發生較大規模逾期情況,直接導致公司可供經營活動支出的貨幣資金陷入短缺。

根據公司2018年一季報,公司貨幣資金期末餘額為8490.64萬元,同比下跌73.81%。

截至2017年12月31日,*ST華信合併應收賬款餘額為44.71億元,合併應收利息餘額為0.57億元。進一步來看,2017年,公司應收賬款前五名客戶金額總計25.02億元,佔應收賬款總額的55.96%,不過賬齡較短,多在半年以內。

麻煩的是,公司有一部分應收賬款已經逾期。截至財務報表批准報出日,*ST華信保理業務應收賬款逾期餘額為14.68億元,轉口業務應收賬款逾期餘額為10.19億元,保理業務應收利息逾期餘額約為0.18億元。上述逾期應收款項佔合併應收賬款餘額的比例為55.63%,逾期應收利息佔合併應收利息餘額的比例為31.58%。

對於應收保理款,公司按照賬齡分析法計提壞賬準備1936萬元;轉口業務應收賬款方面,儘管期後應收賬款大額逾期,但公司按照大單業務6個月以內(含6個月)不計提壞賬準備的會計政策,未計提壞賬準備。

深交所要求*ST華信分別列示保理業務、轉口業務按欠款方歸集的期末餘額前五名的應收賬款方的基本信息,計提壞賬準備方法的原因及合理性等。

對於上述賬務逾期情況,*ST華信也擬定了相關措施,比如爭取銀行借款展期、債轉股、降低有息負債、加大對客戶應收款項的催收力度等。5月8日,*ST華信2017年年度報告網上業績說明會上,公司財務負責人張娟稱:“公司積極牽頭催收工作,通過現場催收的方式,已有部分應收賬款回籠。”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5月22日,*ST華信披露公告稱,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已正式受理關於華信保理訴日照興華化工有限公司和東南中新房實業(天津)有限公司合同糾紛案件。

上述工作人員表示,公司已經提起相應訴訟,如果訴訟肯定要等程序全部走完,現在對於應收賬款的收回情況很難作判斷。

同時,截至2017年12月31日,華信國際的合併流動負債餘額高達33.32億元,由於華信國際資金緊張,無力兌付到期債務,因此公司報告期內出現了債務逾期,上述逾期債務佔合併流動負債餘額的比例為23.83%。

對於這部分債務,深交所要求*ST華信詳細列示公司目前的債務情況、債務形成原因、相關借款資金的用途、到期時間及到期債務、逾期債務的具體情況,並說明公司是否及時履行了信息披露義務;並要求公司量化分析目前的現金流量狀況對公司的償債能力和正常運營能力是否存在影響,以及公司的短期負債的償還情況等。

多重壓力下,*ST華信又該如何走出窘境?對此,宋清輝表示,對於*ST華信來說,可以藉助重組、多元化等一系列措施,擺脫目前困境。 記者 張曉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