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6 開心網得失經驗被熱議

外界隨即展開對開心網得失成敗的討論。一方面是並未公佈的“收購”價,評論普遍認為開心網並沒有讓投資人取得回報,這最終是一樁虧損的投資;另一方面,對於開心網失誤的關鍵節點,也議論紛紛。

從程炳皓當事人角度來說,他以公開信的形式自我覆盤了開心網的8年創業歷程。他認為自己作為創始人,有一些侷限的地方,比如以技術工程師自居的他,被認為不夠“商務”,另外也因為完美主義顯得欠缺果斷。

此外,程炳皓否認了開心網“死”於競爭,無論是“假開心網”,還是微博微信。程炳皓認為打敗開心網的是自己產品模式本身,首先是爆款遊戲也有生命週期,火過之後何以為繼是個大問題,其次是熟人社交無法成為支撐一個產品的最大支柱。

投資人覆盤創業經驗

資本方面也圍繞開心網展開了討論。在開心網的早期投資人北極光董事總經理姜皓天看來,開放戰略上的猶豫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他說:“炳皓是個很實在的工程師出身的人,他看到了當時facebook開放平臺的趨勢所向,但也深知在中國的商業環境下如果真的開放會導致破壞平臺的用戶體驗。如果當時能夠掌握一定的灰度更積極地開放平臺,會很好延長生命週期。”

不過,如果從青睞平臺項目投資的KPCB主管合夥人周煒的角度,他會傾向於認為開心網之所以錯失成為偉大平臺的機會,正是當時圍繞“遊戲”項目消耗的過多精力,而沒法集中於平臺和用戶本身的運營。他表示,遊戲類的公司都是創意型的公司,這跟電影公司有點像。如果從創業公司的角度,要麼先天具備優勢,如果只是作為工具支撐平臺發展,會顯得艱難。

此外,也有投資方面人士稱,如何在創業中利用資本迅速壯大也是開心網值得總結的經驗之一。當年開心網融資不可謂不順利,在2008年成立後,先是拿到了北極光創投300萬美元的A輪投資,一年後拿到了啟明創投、新浪和北極光的2000萬美元B輪投資,其後在2011年,還拿到了騰訊數千萬美元的戰略投資。

“如果當時開心網利用好這些資本,那肯定能在當時與競爭對手拉開差距,但當時開心網在這方面趨於保守了。在2011年以前,創投圈裡如此被看好和高估值的項目並不多。如果現在來複盤,那我覺得創業者如何正確燒錢、快速建立壁壘,也是開心網案子中要總結的重要教訓。”上述投資人稱。

當然,另一位不願具名的投資人還表示,如果在總結開心網時跳過了政策風險的因素,則一定不完整。他透露稱,當年新浪微博方興未艾之際,開心網內部就以戰略的高度討論過開心微博,並在短時間內推出了內測版,但由於政策方面的原因,開心微博最終胎死腹中,耽擱了時間又沒能起到效果,“大家回想下,當時被允許正式上線的微博,全是上市公司的,所以創業者不能不考慮國情的因素。”

此外,投資相關方面還表達了諸多具體看法,但歸結到最後,無非還是“人”、“事”、“錢”和“勢”相關的經驗。還有投資人希望告訴創業者:每個創業項目失敗的具體原因或許不同,但大邏輯和大前提都差不多,正確處理好創業過程中的種種關係至關重要。

程炳皓公開信:微博微信不是打敗開心網的根本原因

程炳皓在公開信裡覆盤了開心網從輝煌到沒落的原因,講述了創業的心裡路程,分析了開心網的功與過。

程炳皓從個人原因分析指出,創業前沒有全面統管過一條業務線;沒有重點管理過非產品技術類人員;我喜歡給自己設定過高的目標;典型的工程師完美主義者天性;情商很低,也不喜歡合作。

談及假開心網,他指出,主流用戶群仍然用真正的開心網,在2011年我們終於迎來法庭最終判決,假開心網關閉。

針對是否是微博微信打敗了開心網,他認為,微博、微信的出現加速(用戶下滑)這個過程,但這不是根本原因。

在程炳皓看來,開心網真正最重要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偷菜停車,也有生命週期;二是,熟人社交不是剛需,無法成為支撐一個產品的最大支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