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老79衝鋒槍在軍事上有什麼改進?

海軍貓


首先想問一下樓上浩漢防務論壇的兄弟,彈夾前後裝錯可以理解,但是每發子彈都能被擊針打出個印子,這是什麼梗?不管是導氣式還是自由槍機式,你倒裝子彈,在不擊發的情況下還能給每個彈頭印上擊針?你當79是手拉機還是左輪槍?


言歸正傳。

79式衝鋒槍採用的是衝鋒槍中比較少見的導氣式原理,理論射速高達1000發每分鐘,但是又採用了20發直彈夾,火力持續性不足,因此並未受到部隊的青睞。不過,其短小輕便、單發精度較高、穿透力相對有限的特點,使得其在警用槍械中佔有了一席之地。

作為一款79年設計定型,迄今已近40年的“老槍”,在警方手中也逐漸從光桿變成了一顆聖誕樹。其改進主要圍繞著配件展開,常見的有:

1.加裝戰術燈。

2.近些年愈發常見的加裝皮卡蒂尼導軌組件,配上戰術燈。

3.繼續加裝紅點指示器和類似EOTech的全息瞄準鏡。

當然,有了皮軌,還可以裝點別的東西,比如內紅點。

還可以加裝三角握把,換個槍托,給瞄準鏡換個位置。


深藍防務


79衝鋒槍,發射7.62毫米的手槍彈,空槍重1.75公斤,採用20發直彈匣,有效射程為200米,在衝鋒槍中算是射程很遠了。

但由於射速高,每分鐘達1000發,沒有2-3發的點射功能,只有單連發發射方式,倘若以連發射擊,20發子彈一摟火,一下子就沒有了。

以叢林作戰設計的此款衝鋒槍,採用活塞短行程導氣式自動方式,因為射速太高,20發子彈容量太低,服役野戰部隊沒多久,就遭遇了淘汰的命運,現在,屬於武警和警察用槍。

現在,已裝上了專用的戰術導軌,便與瞄準系統的定位,系統由定位鎖緊裝置、國際通用皮卡汀尼導軌,以及膛口裝置組成,且能安裝各種瞄準、照明功能配件等。

此舉,徹底彌補了79衝鋒槍無法配接其他光學瞄具的缺陷,極大地提高了此款槍械的技戰術性能。

此外,除了先前配發的51式7.62毫米手槍彈外,80年代初,又開發研製了鋼珠彈,具有一定的穿甲威力,且彈頭頂部類似於空尖彈的頂部,具有空尖彈的殺傷效果。

當初的粗鋼絲槍托,其結構和工藝都很簡單,但抵肩射擊時連發精度很差,後來採用Π形鋼板加中間開孔的辦法,既解決了連發時的精度問題,又使槍托重量不至於太重。

總之,經改進後的79衝鋒槍,精度和可靠性比較令人滿意,但20發彈匣,與其每分鐘1000發的射速相比較,明顯的彈丸容量不夠,這是野戰部隊淘汰此槍的最主要原因。

但是,在武警和公安警察手裡,79衝鋒槍就有了用武之地,主要針對的是犯罪分子,不必像野戰部隊一樣,至少需要30發容量的彈匣,20發彈匣足夠對付犯罪分子了。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國平軍史


對於此槍我應該有發言權,86年參戰對越防禦作戰,我用的就是79式,負責師首長警衛。我有三把槍,一支56式放車上,隨身帶一支79式,一把54式,隨首長去前線還要帶一把77式(遇到極其危險情況下或我重傷不能在履職時交給他……你懂的),我的感覺79槍輕,摺疊後短小,一手就可以使用,射擊噪音小,使用靈活。缺點,正是因為短小射擊指向性差。可能是我個子高臂長總覺得彆扭,由於採用鋼橋式槍托射擊時頭要壓低才能貼腮。肩託不舒服。著急時貼腮易碰臉。採用手槍上使用的叉入式彈匣槽。直彈匣,退彈匣和手槍一樣,按下卡筍彈匣自然脫落,這是個優點,但容易叉反,特別是戰時緊張的環境下,由於彈匣槽的存在夜間或戰時叉入彈匣困難。20發彈少了點,射速高,我國衝鋒槍大多隻有兩個射擊方式,單發,點射(連發),沒有三發點射設計裝置,因此射擊中控制點射困難,第一次射擊訓練時壓滿20發彈,我用打56式2--3發彈的要領打79式,結果一下就跑出去4--5發,我還是老道的,其他戰友比我還多,這在實戰中是要命的,所以我們從不用連發裝置,在前線也是採用單發快射的方法,做為衝鋒槍裝彈少,口徑雖為7.62但使用手槍彈,威力小,槍管細,易受熱彭漲,射程近,所以只裝備駕駛員等少數兵種,就連偵察兵都沒裝備,和其裝備的56---1式比短的不多,但威力確差很多。正是由於以上原因79式退出了軍隊。


兔哥42928


軍事上沒什麼改進,而且在投產初期,作為叢林沖鋒槍的79在生產質量上非常不靠譜。

再加上79式在研發過程當中就遇到兩次政治風波。定型之後設計團隊就解散了,沒辦法跟進解決生產過程中的品控。所以後來軍隊就用85衝取代了79衝,79衝全丟給地方上,所以咱們經常看到警察拿79殺個野豬什麼的。

雖然說79衝在警用界也算是有一些導軌配件上的改裝升級,但在軍用領域是個早就淘汰的貨,也自然沒有任何改進。


瘋狗的輕武


這是廣州特警宣傳視頻中的畫面。裡面這支看似戰鬥力爆表的特警突擊隊,從模塊化頭盔,戰術護目鏡,再到戰術手套,城市戰術靴一應俱全,警用衝鋒槍上還使用了大量皮卡汀尼導軌,戰術全息瞄準鏡和一具倍數未知的瞄準鏡。看似高大上,但還是換湯不換藥,用的是堪稱步槍中59的79式衝鋒槍。誕生於1979年的它,在對越自衛反擊戰後數個月就遭到來自前線的嫌棄。原因是射速太快,若採用連發方式,戰鬥一開始20發彈匣就差不多打光了子彈。而且槍口上跳嚴重,不好控制。前線的戰士們不用,那退下來吧。我們還能看到79式衝鋒槍活躍在各大城市特警中,是因為警方意外發掘了它的潛在優點:短小輕便,易於攜帶和隱藏。火力強大,射速極高(1000發一分),並且50米內精度比手槍高了不少,而50米是警察作戰的最常見的距離。雖然槍彈的穿透不大,但是在極其容易形成跳彈的城市作戰裡面,這一點尤為重要。可以全方面滿足警察的需要,並且在加裝了皮卡汀尼導軌之後,對附件的要求不大,不論是民用還是軍用,都可以裝上。

但是也有不足。彈匣沒有正反面標識,並且正、反面都能插入,容易在緊張情況下裝反。而曾經的一個例子:在夜間解救人質演習時,一位警察使用79式衝鋒槍“射擊”了兩個彈匣,第二個彈匣卻沒有一發能夠擊發。事後驗槍,發現各零件完好,有擊發能力。但第二個彈匣裡19發子彈,彈頭全部帶有一個擊針打出的痕跡。

雖然在戰場上普遍被嫌棄的原因是“縮小版的56式衝鋒槍”,被軍迷嫌棄是因為其高達1000發/分的極高射速,與德國國防軍現役mg3通用機槍相差無幾。被戲稱為“連發mg3”。但到了武警部隊,卻又好評滿滿。這一方面折射出我國“軍警一家親”,沒有刻意地去針對軍警任務的特點去設計研製槍械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沒有考慮實際情況去設計製造槍械。雖然射速高,但是對於彈容量區區20發的79式衝鋒槍來說,這種“優點”,反倒成了致命缺點。本來是叢林用槍,卻在戰鬥一開始就打光了子彈,再去面對手持自動步槍的敵人,等於自殺。

希望我國能重視輕武器的發展。


浩漢防務論壇


79犯了國產槍的一慣毛病,品控不行,後期跟蹤改進沒跟上,。而且由於政治原因過度追求自己的東西,。造成一系列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