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羽毛球拍甜區指哪部分?

漢中體育


很多人的第一答案就是“在球拍的中間這裡”開始我也是這麼認為的,後來查了查資料,其實甜區並不是中間的位置!

官方給的標準答案是“中間10條豎線(8或者12也對,16也不算錯),第4條橫線與倒數第4條橫線包圍的區域,但是經過向很多人討教和詢問,才知道每個人的甜區都有區別!

每個人的甜區位置都不盡一樣,你可以從自己的球拍上面拍線起毛的位置劃出一個區域,這就是每個人屬於自己能感受到的甜區。

觀察它的位置、大小等,有助於分析自己的甜區類型,可以通過穿線來做出手感上的輔助。

我觀察了一位經過專業訓練的高手,他打過多次的球拍拍線竟然只有中間的四個交叉點起毛,讓我十分驚訝。

雖然這也有極大的偶然性,但是相對我這種一把球拍會出現十個以上起毛點的業餘愛好者而言,他的球感之好卻已經有絕對的必然性。

同時我也遇到一位球友,總懷疑自己的球拍有質量問題,球打不出去,懷疑是拍杆鬆了導致卸力的現象。

我接過他的球拍用力一扭,發現拍杆沒有任何問題,但觀察了他拍線起毛的位置竟然也出現在倒數第一與第二條橫線位置,我馬上就清楚他的原因了:他仍然在建立球感的過程中,卻形成了一種不良的擊球習慣,等球落得太往下了,球拍才揮出去擊球,所以出球的效果自然很差。

按下面的圖來區分各自的甜區!

喜歡扣殺或者高遠球,你的甜區就是B部分!

喜歡打平抽球,你的甜區就是在C部分!

喜歡打搓球,你的甜區就是D部分!



羽毛球視界


甜區,sweetzone

通俗的來說,甜取就是一個讓擊球感覺很舒服,很容易把控的區域。比較教科書的說法是:第5條橫線與倒數第5條橫線,豎線中間8-12根中間包裹的位置即為甜區。不過甜區也不是就如此精確嚴格到一線不能多,一線不能少,這中間的差別主要是因為甜區大小跟框型和拉線方法有關係。

為什麼甜區會感覺擊球舒服呢?

因為甜區的拍壓穩定,每根線的壓力都比較均勻,能夠將揮拍擊球的能量最大化地傳導到羽毛球上面,而貼近拍框的線壓就會大於遠離拍框的線壓,造成擊球的力量散亂不集中的現象。此外,因為是在中心區域,甜區的彈性會比較好,對擊球震動有一個緩衝吸收的作用,從最直觀直觀手感的角度看,有最小的反震感,因此甜區擊球會比較舒服。

在實戰中,很多球友往往會有打不到甜區的現象出現,這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擊球時過於著急,並沒有做好充足的判斷和準備。這需要球手用心看準來球,預先判斷羽球飛行方向後,等一下,再引拍擊球。其中的要點就是,要盯著球頭看,不要看後面的羽毛。等球飛過來再擊球,不要奔著球去打,而是直接去擊打那個點。擊球也不需要用全力,先保證擊球的準確度。直至甜區命中率提高後,再漸漸練習加力至全力殺球。

其次就是揮拍的姿勢和站位問題,都是導致擊球區域出現偏差的原因所在。尤其是對於新手而言,經常會犯的錯誤就是整個手心都是緊握拍子,手腕僵硬,導致整個拍面在手中不能靈活的變動。如果球拍的方向不能靈活應變,你可以想象球拍的正面很難擊中來球,手腕是控制球拍面方向,擊球過程中適當的調整手腕方向才行。


小球天地


甜區的概念

所謂甜區就是拍面擊球最有效的部分,通常由拍面中心朝周圍延伸,當你擊中甜區,擊球感會非常舒適,更容易打出高質量的球。

羽毛球拍的拍形與甜區相應的關係

球拍的拍形,拍形越大甜區就越大。ISO的甜區比傳統拍形甜區要大,大約大32%,甜區是不是越大越好呢?

答案是否定的!

因為羽毛球拍的參數不只是甜區,還有羽毛球拍的平衡點,還有硬度,如果甜區越大,那麼拍形就會越大,質量就會越大,就會影響到羽毛球拍的平衡點,就會有些負面影響。

所以選擇羽毛球拍的時候,要根據拍形與甜區,還有球拍的平衡點與硬度綜合考慮,選擇自已喜歡的球拍。


羽毛球教學


羽毛球拍的甜區,其實是指擊球點的位置能將力量發揮得更好、控制更精準的區域,位置大概是在整個球拍面中間偏上一點的位置

甜區,並不是特定的某個點,而是一小片區域。我們可以通過仔細觀察,在球線在打了一段時間後,會起毛,通常,高水平運動員起毛的位置就是甜區的位置。

以上,是我對甜區的理解,望對您有幫助,謝謝!~


Xxpet


通常意義上的甜區,指的是拍框中彈性比較好的一部分區域。因為彈性的分佈應該是中心最彈,邊框最硬,這個很好理解吧?所以要想借力省力,就儘量用靠近中心的區域。然而彈性大了,就會造成拍線形變量大,出球就會有滯後。越硬的拍線觸球后會越快的出球。而且,沒有了拍線的彈力,更能憑藉手感掌控對球的發力。這就是職業球員愛用高磅數拍線的原因。說了這些是為了表明每個持拍人打球的用拍習慣不同,可能會導致他用拍子的區域不同,比如我就喜歡用拍子上半個區域,這半個區對我來說就是甜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