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这两种春季传染性疾病,让你错不及防……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同样也是疾病复苏的季节。家里有宝宝的家长们特别需要注意,随着天气的转暖增多,有两种儿童疾病即将开始“肆虐”。

这就是我们常听见的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其实手足口病,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比较熟悉,但是疱疹性咽峡炎倒是鲜有耳闻。这两种疾病分别是什么呢,为什么他们会是春季常见性的传染疾病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这两种传染性极强的春季疾病吧。也为我们能有一个美丽、温馨、健康的春天而努力。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到底是什么来头呢?两种病毒同时肆虐家长要怎么办呢?又怎么区分这两种流行病毒呢,怎样让孩子安然度过病毒的高发季呢?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点,也是家长们十分紧张的点。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是一对“表兄弟”。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两种春季传染性疾病,让你错不及防……

那是因为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传染性疾病,还有则是因为它们都是出自于同一个病原家族——肠道疾病。当然除了这两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的发病群体。两者的高发病群体都是5岁以下的小朋友。小孩子在肠道疾病和传染性疾病上免疫力极地,特别是对于春季这种疾病繁衍盛行的季节。

手足口病的病毒和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病毒有很多重叠的,所以在症状和传播途径上都极为相似,但是也有区别。

那我们又要怎么样区分这两者?这两者的具体区别在什么地方呢?

图片

1、首先我们需要从疱疹的位置来区分:

这两种春季传染性疾病,让你错不及防……

相同处: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感染后,口腔的咽部和软腭都会长疱疹。

2、从症状上来鉴别

相同处: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咽痛。

不同处: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是先发热再发现疱疹,突然性的高热不退,体温在39-40℃左右,发热的时候还有可能抽搐,随后就会发现口腔有疱疹,孩子咽痛明显,吃东西的时候难受,发热持续3-5天。

大多数的手足口病是先出疹再发热(有的也会无热),一般是中低热,体温不高于38.3℃,炎症比较轻,甚至有时候孩子没有咽痛症状,发热1-2天就恢复正常啦。

3、这两种疾病哪个更可怕

相信这个问题对于家长来说是很简单的,因为两者都很可怕。但在专家的眼中,我们又有不一样的答案。疱疹性咽峡炎来的更猛烈,会让家长更担忧,但是从并发症来说,手足口病的症状会更危险。这也是我们家长在了解这两个疾病的时候需要清楚的问题。

疱疹性咽峡炎极少出现严重并发症和重症病例,而手足口却有1%左右的重症病例,尤其是3岁以下的孩子,会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有的时候甚至危及生命。

在发现孩子手脚长水泡后,更需要密切观察孩子有没有重症表现。

二、当孩子出现以下的四种情况家长需带孩子去医院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都属于自限性疾病。

和大多数感染的疾病一样,不需要用抗生素,也没有任何抗病毒的特效药,都是可以自愈的,对症用药缓解症状就行:

发烧:精神不佳或高热,给予退热处理,推荐对泰诺林(乙酰氨基酚)或美林(布洛芬)。

咽痛:可以吃冰棍、冰淇淋或凉的水果和粥给予缓解,如果咽痛严重,则给予缓解咽痛的药物,比如利多卡因凝胶,保证水分摄入就可以。

这两种春季传染性疾病,让你错不及防……


鉴于症状轻重,手足口还有并发症的风险,如果孩子有以下4种情况,建议尽快就医:

1. 宝宝持续高热

出现持续高热,温度39℃超过24小时,或者已经给宝宝吃了退热药但是体温还是下降不明显。

2. 咽痛无法进食导致脱水

有的宝宝咽痛明显,喝不下水也吃不了东西,导致脱水严重(眼窝深陷,嘴唇干裂,精神萎靡)。

3. 体温正常的时候精神状态差

如果在孩子体温恢复正常的时候,还是精神很差,比如嗜睡、很长时间不吃东西、烦躁,甚至连哭闹都没有力气的时候,建议带宝宝去就诊。

4. 出现肢体抖动、呕吐、抽搐等情况

如果孩子出现惊跳(四肢抖动),肌肉抽动或震颤、呕吐、皮肤发花、面色苍白等的情况,就要带宝宝去医院了。

这两种春季传染性疾病,让你错不及防……

那么家长又该怎样来预防呢?

1. 接种手足口疫苗

6月龄以上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以接种针对肠道病毒 71型(EV-A71)的疫苗。

2.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 注意孩子用品及环境卫生

4. 少去人口密集的场所

虽然这些都是一些老生常谈的事情,但是只要这些细节做好了,对于孩子来说疾病就是小问题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