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中国退役后的战斗机都去了哪?可以怎样处理它们?

王起药


退役战机一般有4种处理方法:1.封存 2.出售 3.拆毁 4.改装。

封存是最常用的方法,毕竟大多数战机在退役时并没有损坏,它们被保养维护的很好。甚至一些出厂较晚的战机成色相当新,只是因为凑巧碰上换装而遭到淘汰。

如果突然爆发出较大的战争,国家无法指望工厂能够安全快速稳定并且高质量的完成先进战机的生产工作,这时候启封旧战机便成为最可靠的选择。

包括财大气粗的美国都是如此,装备一批——封存一批——拆毁一批,维护的好的随时可以拖出来重装上阵,撕下封皮就能打仗,许多B-52轰炸机就是这样回归的。

对于经济发展没多少年的中国来说,就更没理由拿豆包不当干粮了,我们也有美国那样的飞机封存地。有的封存在洞库中,有的则封存在专门的封存场,比如“鲁山飞机存储中心”。

河南鲁山飞机存储中心封存了大约2000多架战机,多以近年退役的歼6、强5、歼7为多,没准以后退役的SU27和歼11也会留在此地。该地占地面积2680亩,规模仅次于封了近5000架军机的戴维斯蒙森空军基地。

封存不等于抛弃,大量的战机仍然处于维护状态中,有专门的人员对其进行保养。

再说出售,出售退役军机需要严格的审批程序,所以民间基本上得不到什么稍微靠谱一点的东西。但近几年的确有战机发动机和机身流落民间,甚至上了南都等报端。这些战机部件和机体大都是最老旧的歼5、米格15等机型,长时间抛荒,已丧失任何价值,只能当废铝出售。

还有些战机被当做雕塑,半卖半送的交给了某些学院、单位、博物馆。随着老战机的不断报废,这样的雕塑感觉这几年似乎越来越多,各位有没有同感呢?

最后一种出售就是国际军品贸易,不过整机方面这些年的销售比较困难,倒是拆机零部件交易一直都存在。外面有大批的米格21、歼7机型需要继续使用,不想买整机,自己整点零部件修修也成。

拆毁是大多数战机最后的归宿,达到报废标准后的战机会留下有用的零件,回收有价值的部分,在确保不泄密的情况下进入报废流程。按照美国的做法,往往会经过军方自己的暴力破拆,确保没有任何残余的结构价值。大致流程中美应该差别不大。

至于改装,这里面门道就多了。一般退役的老飞机,如歼5、6、7这些,有不少都改成了全尺寸靶机继续服役。这种靶机因为尺寸与真飞机是一样的,所以非常适合作战教学。既可以为空军作战提供靶标和模拟目标,也可以训练雷达、防空。真正是用到极致。

另外,也一直有传言称中国将大量老歼击机改成了遥控巡航导弹,关于这点说实话老王有点呵呵,就算有解放军也不会存留太多,但好歹也是个说法。


王司徒军武百科


我国的退役战斗机一般有封存、出售、拆毁、改造其他用途四种。不过由于我国对军事技术的保护非常严格,因此自用的战斗机退役后除非能够做到保护技术不外泄,否则很少有直接出售的。目前,我国愿意或者已经直接出售的自用战机包括歼7、歼10等很少的几款。

不过,我国封存的战机是不少。到目前为止,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引进的第一批苏27SK战斗机已经逐步的退出现役了,但是除了少部分该批次战斗机因为使用过度、故障较多直接拆解外,其余的大部分都处于封存状态,我国对于封存战机的要求比较高,就是要他们随时可以恢复战斗力,而不是像美国、俄罗斯那样,把封存的战机直接扔在空地上当做零件飞机,我国的封存飞机有专门的洞库予以保护。

此外,我国也把一些战斗机改造了其他用途,著名的例子就是把歼6战斗机改造为无人机了,这些无人机可以作为靶机使用,也可以作为侦察机和突击飞机使用,我国当年制造了很多歼6战斗机,这些战斗机对于当时的国家而言是一比巨大的财富,退役后也舍不得扔掉,于是改造为无人机,大部分情况下都被当做靶机,作为空中实弹射击的目标使用了。

我国也会直接拆解很多飞机,其实大部分我国退役的飞机都是做了拆解处理,毕竟留下封存的飞机也还是需要出一大笔维护费用,需要专人看护,占用宝贵的资源,因此除非是必要的,否则一般都直接拆解掉,既能防止这些战机的零件流出国门,保护秘密,又能省下一大笔维护和储存费用,因此,就连苏27SK那样的第三代重型战斗机,也都有直接拆解的。


海事先锋


中国作为航空大国,每一年都会退役不少战斗机,早年中国空军退役比较多的,我们常见的包括歼-5、歼-6、歼-7、歼-8战斗机,而近几年包括了苏-27战斗机,甚至歼-10战斗机首批都出现了退役现象,显然中国空军随着“三剑客”歼-20、歼-10C、歼-16战斗机大规模服役,会导致大批苏-27、歼-11、苏-30、歼-10退役,包括还在服役中的400多架歼-7、300多架歼-8战斗机。

目前中国退役战斗机有几个地方会去,比如博物馆、战机坟场、战机拆毁工厂、转售第三国、战机雕塑。博物馆比如中国几个著名的航空博物馆,中国航空博物馆,北京航空大学博物馆等,这些博物馆里都有大批退役的战斗机。这样保留了部分战斗机作为历史遗物。

第二个地方就是战机坟场保留起来,比如歼-7、歼-8战斗机,作为二线战斗机随时预备起来,封存好,等待战时再度启用,包括苏-27战斗机。第三个地方就是直接拆毁,比如歼-5、歼-6战斗机,因为数量太多了,还不如直接拆解省事。

而转售第三国目前来看,只有强-5强击机有这个计划,强-5强击机整体退役在2016年,其退役十分突然,所以大批量的强-5强击机没有到服役年龄,所以强-5强击机一直希望能够被海外买走,可以继续服役。

以上内容仅为个人的一些简单看法和资料整合,供抛砖引玉,欢迎更多讨论和交流互动。如有转载,烦请表明出处!

军事天地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大体这几个用处:

第一,销毁、回收。

战机的材料是比较值钱的,交给专业工厂进行拆卸还能卖不少钱。

常见的老式战机都是使用优质铝材制造,都是相当不错的。

当年驼峰航线的美军C47经常坠机,当地山民将飞机残骸的铝制部分捡走,自制成脸盆、桌椅板凳之类,往往能使用几十年都不会坏。

当然,这种拆卸不是你随便去拆,要走正式报废流程。

军方想要将关键部分提前拆走,相关工厂才能几乎处理。



第二,博物馆。

大家有兴趣去北京小汤山航空博物馆,里面有海量的飞机。

不过,博物馆的展品当然只有极少的一部分,而且以有特殊荣誉的战机或者独特的战机为主。

几千架退役的歼6,能够展出的往往是击落敌机较多的。

歼10的01号机就在中国航空博物馆展出。



第三,出售。

老旧战机性能尚且不错的,往往可以出售到第三世界国家。

比如一些非洲国家,买新飞机出不起钱,就购买一些中国快要退役的老旧运输机之内。

这些飞机虽然服役时间长了,但性能还是不错的,关键还可以以低廉价格出售,属于皆大欢喜的生意。

不过,这种现在越来越少了。

这主要是离地三尺,性命攸关,即便是非洲国家也未必愿意二手的飞机,毕竟安全上有隐患。

第四,靶机。

老旧战机偶尔也作为靶机使用。

大体是安装简易自动驾驶系统,然而在军事演习和测试重要武器时候使用。

2015年报道:央视曝光中国金头盔飞行员驾驶战机实弹演习的画面。歼11战机对目标发射中距导弹,导弹将歼6无人靶机凌空打爆,形成巨大的火球。



第五,封存。

同所有国家一样,中国封存了一些战机。

鲁山军用机场位于河南省,建于1973年,占地面积约为2680亩,约有2000架退役战机,是我国最大的退役飞机贮存中心,也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飞机坟场”。

鲁山飞机存储中心,机务分队平均每人负责四五架飞机,几乎天天呆在机场搞维护。得益于存储中心工作人员的悉心呵护,该储存中心先后调出400多架各型飞机,全部达到一次性起动成功、一次性试飞成功、一次性转场成功。

这些战机会陆续彻底报废,但目前还有战略储备的意义。

毕竟如果世界大战突然爆发,战机的数量也很重要


萨沙


目前我国空军正处于从国土防空型空军向攻防兼备空军跨越的阶段,处于装备新老更替的快速阶段,每年都有很多机龄较大,技术水平较低的战机退出现役。那么,这么多的退役飞机都到哪里去了呢?其实,我国退役的战斗机去处非常多,常见的退役去处是飞机坟场封存,博物馆或者公园展览,相关院校用于教学,改装为全尺寸无人靶机等等。



使用寿命还有剩余的退役战机封存是世界各国空军惯用的做法。美国拥有世界最强空军,每年也有大量的战斗机退役,他们的做法就是封存。美国有着很多闻名世界,但是已经退役的战斗机被封存在了飞机坟场。比如,世界第一款隐身战斗机F-117“夜鹰”,坦克杀手A-10“雷电”,著名的超重型舰载机F-14“雄猫”都安静的躺在飞机坟场,并且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维护。如果再一次爆发战争,这些封存飞机能够经过简单的检测和维护就重回蓝天参加战斗。前几天不是网上就在盛传有人拍到了美国重新启用的F-117隐身战斗机的照片吗?


其实我国也不例外,我国有着一个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规模仅次于美国蒙山空军基地的飞机坟场。这个飞机坟场叫做鲁山飞机军用机场,前些年这个地方还被称作是世界第二大航空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不过近几年,这里的管理突然严格了起来,成了守卫森严的军事禁区。很明显,除了一些废旧飞机之外,近年来我国空军装备更新太快了,大量还没到使用寿命的二代机退役,所以这里来了一些不可示人,还有着使用价值的退役飞机。

第二个好去处是博物馆和公园展览。近些年来,随着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航空文化得到普及,小型通用航空机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背后离不开航空博物馆的功劳,在鲁山军用机场变为军事禁区之后,位于北京昌平的中国航空博物馆成为了目前我国最大的航空博物馆。进入博物馆的战机已经不是战机了,而是文物,是藏品,是福泽后人,为中华后世子孙延续航空梦的实际载体。

目前全国范围内的航空博物馆还比较少,远远比不上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不过国防主题公园却非常之多。国防主题公园的展品必不可少的就是退役战机,而且和博物馆相比,维护和建设成本都更低,更容易被各地方接受。于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防教育的加深,很多地方政府纷纷和军队洽谈,军队以出售或者捐赠的方式向地方政府提供军事装备,用于建设国防主题公园。这样的主题公园我在很多地方都见过,在南昌就有一个军事主题公园,里面停放着数架歼-8I战机,轰-6,运-8等战机,非常值得参观。


全尺寸靶机属于退役战机的一种生命延续,可以继续服役,只不过从打别人的战斗机变成了被别人打的靶机。上图就是我国用退役的歼-7战斗机改装而来的无人全尺寸靶机,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它的座舱中并没有飞行员在驾驶。全尺寸靶机和普通的靶机相比,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无限接近真实的击落环境。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全尺寸靶机得到最接近实战状态下击落战机的数据,反过来改进导弹的性能。除了我国,财大气粗的美国也这么干,他们不仅玩退役战机,连现役的F-16也拿出来搞一下,下图就是F-16全尺寸靶机QF-16。


全尺寸靶机还有一个延伸,叫做无人攻击机。在我国歼-6和强-5战机全面退出现役的时候就有消息传出,这些还能飞的老战士可以用于改装成无人驾驶,携带武器,按照预定航线飞行然后投放武器打击某国航母的武器。空军的确做了相关探索,对一些退役歼-6进行了相关改装。不过最终发现,改装出来的无人攻击机在电子状态下非常容易受到干扰,实战价值并不大,空军也就停止了相关的研制工作。


赤焰哒哒哒


战斗机退役之后,并不代表会被就地销毁,相反他只是退出了一线岗位,在其他的地方依旧可以散发光与热,拿我国的退役战机来讲,数量最大的要数歼6战机了,累计生产超过5000余架,从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一直是我国空军的主力战机,后来随着其他新型战机的就位它也就慢慢退出一线部队了,直到2010年最后一批退出空军编制,才宣告这一机型正式退出战斗序列,所以看歼6的去处,就知道我国战斗机退役后都去哪里了。

一部分会出售给其他国家,目前曾装备过我国歼6战机的国家有阿尔巴尼亚、埃及、巴基斯坦、越南、柬埔寨、伊拉克、孟加拉等国,这些国家中有些装备着全新的歼6,有些则装备着退役后的歼6,总之机况状态良好的退役歼6还是会有国家购买的。

一部分封存,如上所述,退役的战机并不是因为不能使用了,而是因为不能担当起国防的重任了,但未来如果发生战争的话,其依旧是可以参与作战的,所以储备起来以备不时之需便是一种国防需求,只要保养得当,那么战时便可以立即上战场。

部分无偿捐赠,这里多是捐赠给军事博物馆等军事文化氛围浓厚的公益组织,因为这里可以很好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能让民众接触到国产武器的过去以及未来,从而激发民众的参军热情。

改装被靶机。2013年的时候,央视首次曝光了将歼6战机改装为无人靶机的新闻,说明歼6并不是完全失去作用,改装成靶机的歼6可以有效的检验空军飞行员的实战能力,对提高我国空军的实战能力还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改装成无人攻击机。对于改装成无人机这一项目,我国早在2000后就开始研究,可以说歼6不但很好的完成了之前的使命,现在又迎来了新的使命,对于歼6的改装,主要是取消机炮、座椅、氧气系统、瞄准系统等飞行员用得上的东西,然后加装无人控制系统、自动驾驶仪及其他战斗部分等,总之改装后的歼6可以作为无人机去执行危险的任务,当然目前我国无人机系列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歼6的气动布局、升限、速度等已经没有多大的改动空间,因此至于无人歼6具体会承担什么角色还不好说。

拆解、销毁。对于部分机况状态确实很差的战机,这个时候只能是拆解、销毁了,将各种能用的仪器拆解后,那些卸下来零件还可以被用在其他地方,至于机体,其销毁后的材料还可以被用作原材料。

总之退役战机并不是退役后就什么作用便没有了,相反他还是能散发出余光余热的。


战甲装研菌


战斗机尽管是一种相对耐用的战争武器,但说白了也是有自己的寿命的,完成了自己的设计寿命,并根据实际需求延长并消耗了使用寿命之后,这架战斗机基本上就到了要退役的时候了。但是战斗机毕竟是一种昂贵的军用物资,他的退役处理也有着多种不同的选择:

首先是封存。通常情况下战斗机在退役的时候还会或多或少剩下一点使用寿命,这时候就需要对这些战斗机进行封存处理。例如美军有自己的戴维斯·孟森飞行基地,里面就有著名的飞机坟场,储存着大量从冷战中退役之后,并没有拆解的战斗机。这些战斗机即便退役之后还会有人专门定期维护,保证各零件和整体可以随时使用。至于飞机坟场本身也大多会选择在干燥、隐蔽的环境当中。这些战斗机在真正需要的时候,可以经过简单维护直接投入使用,减轻了国防在生产的难度和压力,同时可以为同类战机做器官捐献者提供零件。

其次就是卖二手。卖二手的战斗机基本上就是那些还有一定飞行时长,而且机况表现还行的旧式战斗机。通常情况下,一些贫穷国家或者是国防压力不大的国家会选择购买比新战机更经济实惠的二手战斗机,这些二手战斗机往往还有一定的飞行寿命,而且性价比远比新战斗机便宜,对于囊中羞涩的军队来说是主要选择。例如前段时间法国在2013年卖给巴西的二手幻影2000战斗机刚刚被淘汰。

第三是改装。这种方式就是利用目前退役战斗机上可以利用的整体或者部分零件进行改装,让他在除了战斗机领域继续发挥余热。例如我国的化雪车用到的就是退役歼6的发动机,而整体的退役战机也往往是改装成靶机的主要来源,例如美军的QF-16靶机就是用寿命将近的F-16改装而来的高级无人靶机。

第五是交换、静态教学、或者展览。这一点我想不需要过多解释吧

最后是最根本的,拆解。这也是所有退役战斗机的必经之路,拆解回炉销毁。


铁匠工坊


不管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飞机退役后无非就是以下几个结果:封存、出售、展览、改无人机(靶机)、拆解。

封存

战机封存是各国最常见的一种办法,飞机退役后除非状况已经非常糟糕或者寿命的确到了,否则一般都会进行封存。封存主要是两个目的:1.启用时间短,这样比制造一架新机节省时间,无论在战时还是二手货军售中都可以直接启用这些封存战机。2.拆零件保障还在服役的同型战机,很多战机在服役过程中不断推出改进型号,但是大部分零部件是通用的,这样早退役封存的可以当零件库用。美国有戴维斯蒙森空军基地,中国有河南鲁山飞机存储中心,中国的三代机起步比较晚,所以封存的大部分还是二代机,等着三代机退役潮来临的时候鲁山就要开始接收三代机了。

出售

出售可以是整机出售也可以是以零件的形式出售,不过中国主要是后者,中国战机退役后整机再卖给别的国家还是非常少见的。不过国外很多还在服役的歼7可能会用到这些零件。二手整机出售美国和欧洲国家很常见,特别是美国的二手F-16到现在也是非常畅销的,阿根廷目前使用的“超军旗”也是购买法国退役的。

展览和教学

用作展览的一般都是年代很久的,有的在各种军事博物馆,有的在地方的各种公园中。博物馆中的维护还是很好的,但是地方公园中的维很多都是糟糕,甚至有的营破破烂烂。这些地方对外直接公开展出的主要还是一些准备彻底报废了,不会危害国家安全和机密,没有任何利用价值的那种,而且即便是流落民间也需要比较繁琐的审批和手续,这些飞机主要还是歼5、歼6、轰5这类,连早期的歼7和歼8都少见。但是少数功勋机型可以直接进博物馆,比如歼10的01号机就在中国航空博物馆展出。还有就是用于教学的,退役后进入相关的高校进行教学使用。

改无人机(靶机)

这个改无人机基本就是当靶机了,一种是可以飞的靶机,还有一种是地面固定靶。用真飞机改靶机真实度很高,可以用于地面雷达训练、战机实弹打靶毕等等,毕竟用模拟训练始终无法感受到真实的感觉。还有就是导弹试验,用真的目标得出的数据更全面也更真实。再就是演习和飞行员比赛中当靶子用,当靶机也算是各国退役飞机发挥最后的余热吧。

当然有朋友说把歼5歼6改无人攻击机,这在网上传的沸沸扬扬,但也都没有什么依据。说实话这个想法是很好的现实是很残酷的,这种大型二代机改造维护费用比新造的巡航导弹高,改造周期比生产巡航导弹长,生存能力比巡航导弹弱,怎么看都不如直接造新的巡航导弹。老式的二代机还都是用机械传动,而且这么大的目标突防能力很差,简直就是去送死。很多朋友说消耗对方导弹,说实话这玩意根本不用什么导弹,直接战场电磁干扰遥控信号就能搞定,还不如直接发射巡航导弹利用速度或者高度隐蔽直接抵达目标上空。


拆解

这是战机最后的归宿,有的战机退役时情况已经很糟糕了,或者出过事故,或者寿命确实已经达到极限了,这样就没有必要再去封存了。上面提到的封存的那些,有的战机封存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已经没有继续封存的价值,也会被拖出去拆了,毕竟封存也要定期维护和花钱。拆解还可以拆除一部分可以继续使用的材料,比如铝、铜等等金属、橡胶、塑料等等,也算废物利用了。但是拆解也是有流程的,特别是关键性设备需要提前拆除,一些重要的零部件破坏也要彻底才行。


雏菊西瓜Peterpan


这架正在起飞,但是座舱内没有飞行员的飞机就是“歼七全尺寸靶机”,通常情况下战斗机或者其它作战飞机退役的原因是因为它们的机体寿命到期了,这种情况也就没必要再对其进行延寿使用…并且这到寿战斗机在驾驶升空也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必须要退役。

虽然这些战斗机的机体寿命到期了,但它们从外表来看状态仍然不错,机体、发动机还会有几十个小时,直接拆解进行金属回收显然是比较大的浪费…所以,通过适当的改造将它们改造成“全尺寸靶机”用作空军新型战机和地空导弹、高炮部队的打靶是比较合适的。通常这种打靶都在人烟稀少的大漠戈壁进行,靶机加单程燃油飞抵靶区上空…被击落后碎片也就掉在大漠深处,不会照常什么影响。




因为改进“靶机”也需要一定的费用(估计要三四部3G手机的钱),而且改造也需要工时,就将状态不好,不能进行一般性改造的退役飞机放置在地面,用作“地面靶”使用,由空军新一代战机进行“空地弹药”的测试,甚至用作弹道导弹的“地面靶”…总之,就是不能直接拆解,太浪费了。
当然有一些退役的飞机拆除上面的仪器仪表等物之后,可以作为展览物之用

另外,有一些军迷说退役的飞机可以改造成“无人自杀机”,战时可以消耗敌人的地空导弹或者直接撞击敌人的重要目标,比如:我军退役的歼六战斗机有3000架之多,将它们都改成“自杀机”岂不是更好?
将歼六改成“自杀机”确有其事,但数量并不多,不到100架的数量与军迷们都想象的数量有很大差距。

这主要的原因就是“歼六无人机”并不是高效的装备!首先就是它极易受到干扰而迷失方向,前面已经说了,改造它们的费用不可能太高,只有几千块钱,能保持一段距离内的通讯畅通就行…如果加上:反干扰装备、远程通讯装备、人在回路干预…等等就需要花费太大的价钱,很不划算的!

再有就是:军用通讯的信道和带宽都是有限的,以目前的通讯科技做不到一次性同时控制几十架无人机,这会严重的占用军用通讯的带宽…而且空军还有其它高性能有人飞机,信道都让“自杀机”给占用了,别的飞机也就不用起飞作战了…。

歼六“全尺寸靶机”。

再有就是:歼六战斗机虽然体积小,但几百架在一起也会占用数个机场,严重的影响到其它型号作战飞机的停放…所以基于各种考虑,仅仅是改造退役机当中的极少部分。


所以,退役战斗机一部分状态勉强的,可以适当的改造成“靶机”、极少部分改造成“自杀机”,剩下的绝大多数最终的归宿就是飞机拆解场进行金属和其它材料再回收。


皇家橡树1972


现代装备都是有使用年限的,像战机的话在使用一定的年限之后自然要退役,在战机退役之后,自然也就存在着各种处理方法,大体来说,在现代战机退役之后,部分可能会被经过翻新了之后,出口给海外,再有可能一些飞机在经过技术处理之后,作为展品交给博物馆等,以上处理方式,只是现有战机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战机一般是送入战机储存中心,在那里战机将视情况加以处理,许多在进行了技术处理后进行封存,部分虽转为它用,比如:改装为靶机,有些则直接被拆解了,作为废金属等加以回收利用。

这只是目前各国所主要的使用的方式,我军也大体相当,只不过出口的数量少,除了少量送入博物馆外,主要送入储备中心,在那里封存起来,可能有一部分会改为无人机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