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聊“天”,怎麼聊“好”天,如何聊天“好”?

我一開始只想胡亂地寫個標題,但是突然想到鄭板橋一個諷刺茶館的對聯“坐,上坐,請上座;茶,上茶,上好茶”。茶館本身就是聊天的場所,雖然鄭板橋寫這對聯多少有些諷刺茶館老闆趨炎附勢小人心態的意思,但你又不得不承認,這個茶館老闆對於“聊天”的理解,確實比普通人“高”出一個境界。

本文先不論我們現代人對這個“高”的價值觀,我只說說看它“高”在哪裡?這裡先賣個關子,不給答案先。

回來說我寫的三段標題,諷刺批判這裡沒有的,但層次感的概念多少有一些,“怎麼聊天”是講我們怎麼看待和對待“聊天”這個日常活動,“怎麼聊好天”是分享一些“聊天”的技巧,“怎麼聊天好”是透視一下“聊天”的心理本質,怎麼才算一個好的聊天。

為什麼聊“天”,怎麼聊“好”天,如何聊天“好”?

聊天是門學術,難著嘞

- 01- 為什麼要聊“天”

先看看我們日常偶遇,聊天的開場白:“今天天氣不錯啊”,“你吃了嗎”,“你去哪啊”。

稍微帶腦子朋友們的都知道哈,這些就是廢話。我又不瞎,天氣好不好,抬頭就知道了,要你說?

都下午3點了,我吃沒吃,你心裡沒個逼數?就算我真沒吃,然後我就回答“沒吃”,難不成你要請我吃飯,不只徒增尷尬麼,所以沒吃,也只能回答吃了。

還有問“你去哪?”的,你說我怎麼回答,我告訴你,我出去約會,回頭你傳出去怎麼辦,所以為了合法保護我的隱私,我只能告訴你……“不去哪”

你說這樣的寒暄,氣人不氣人,尷尬不尷尬?

但如果我們追本溯源,你會發現,這個問題可能無解!(震驚不)

聊天,聊的是天,聊是語言,天是天時,聊天的文意就是聊天氣、聊時間,所以才有了我們的開場白:“今天天氣不錯!”,而後老祖宗們再發揚一下, “吃飯”“去哪”不都是聊時間嘛。

咱們這麼一分析,是不是覺得,原來“尬聊”並不是這個時代的發明,而是老祖宗留下的財富啊,我們只是發揚光大而已。但任何行為都是有目的和動機的,我們有理由判斷,祖先不可能為了尬聊而聊。如果從心理學集體意識的層面去看,就很好理解了,這就是一個“集體無意識”。老祖宗聊天氣能有什麼目的?

人類是群居動物,發展早期群居是為了互相幫助,抵禦其它物種侵襲,但是到了後期,人類越來越壯大,其它的物種侵襲幾乎沒有了,就轉而為了抵禦內部侵襲,也就是人類內部的戰鬥,部落與部落之間,小群體和小群體之間。物種戰鬥,那看體態就行了,那人與人怎麼區分群體呢?

似乎這一段跟“聊天”根本沒有什麼關係啊,但其實有關係,聊“天”就是老祖宗們告訴別人自己有“群體”的方式。走在馬路上跟別人聊一下天,是為了告訴那些旁觀者,我是有“群”的人,別欺負我。所以只要聊了,目的就達成了,那聊什麼,還重要嗎?

所以聊“天”的本意就是為了維護群體內部關係,並告知競爭對手自己有關係。

當然,時代發展到今天,走街串巷的聊天去告訴“敵人”,自己有多少“關係群”,已經很少見了。更多的還是為了維護關係,以確保未來哪天被欺負或者有問題的時候,有人可以幫忙。反過來,你遇到熟人,故意不打招呼,也就證明你們的關係斷裂了,你未來遇到問題,也不會再找他幫忙。

旁註:再科普一下集體無意識,就是你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做,但卻一直這麼做。

為什麼聊“天”,怎麼聊“好”天,如何聊天“好”?

技術就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 02 - 怎麼聊好天

聊“好”天,是技術活。

我們經常聽到別人讚美別人說情商高,但情商高在什麼地方呢?答案就是在日常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維護中。而前面也說了,關係維護最重要的就是語言溝通,就是聊天。常見的場景有:會議,談判,聚會,接待等等。

如果去細究每一個場景的聊天禮儀和規則,三天三夜也講不完,所以我只談它們的共性。聊一個“好”的天,都有一個共性:結果大家都滿意!!

會議的核心理念:會而有議,議而有果。談判的核心理念:達成合作。聚會的核心理念:大家都吃好喝好玩好。接待的核心理念:客人乘興而來滿載而歸。

一切聊天的核心都指向這個詞“結果”。

但是聊天是過程中發生的,結果是結束才知道的,怎麼能混為一談?不用混,預判就好。在聊天發生之前,先預判想要達成什麼結果,對方想要的結果,自己想要的結果。

有一句話叫: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你只要有了準備,你的“情商”立馬就高起來了,不信自己去試試,這也是我見過“提高情商”,最直接實用的方法了。

講個故事:

紀曉嵐和乾隆,有一個很經典的對話。自古天子守國門,皇帝是不能亂跑的,守著北京是皇帝老兒的職責。但是大家都知道的,乾隆這個流兒郎當的性子,哪裡耐得住寂寞,夏雨荷還在西湖等著他呢,所以就一直想著法子,溜出去玩。

紀曉嵐是忠臣,皇帝幹了很多失德的事,早就想上奏勸勸了,這回終於逮到機會,就想了一辦法,什麼辦法呢。在某日的內閣早朝(皇帝和大臣聊天的會議)直接開懟,把皇帝做的糟心事都數一遍,劈頭蓋臉給乾隆一頓罵,罵的那是直言不諱,忠心耿耿。乾隆當時氣急敗壞,立馬就要把他拖出去斬了,但最後沒斬,為什麼呢?不是捨不得,也不是不敢殺,而是因為紀曉嵐最後給了皇帝一個滿意的結果:“求太后下懿旨,罰天子,發配江南半年,三月起行。

陽春三月下江南,哪裡是什麼“發配”,皇帝耶,就是名正言順遊山玩水去的嘛。紀曉嵐當著群臣的面罵的響叮噹,過程中沒一句好話,可人家給的結果正正好,皇帝只能捏鼻子認了,可不就是收放自如會聊天嘛!紀曉嵐撈了個忠心耿耿,為國為民;皇帝撿了有錯就改,唯賢任能,還順勢下了江南。一舉三得,完美!

把聊天雙方想要的結果把握好,聊“好”天不難。可如果對方想要的結果,自己給不了呢?

這裡就是智商活了,第一方案:立理念,算利益,談感情,說服對方按自己的想要的結果來。(關於說服,後面專門寫一篇,這裡不贅述)第二方案:註定不歡而散,還不如想方設法,避而不聊;

說到第二方案,很多人應該都明白了些什麼,為什麼有時候對方總是不接電話,不回信息;為什麼你很想聊某個話題,但是人家總是顧左右而言他,不跟你聊!!

因為你想要的結果,人家給不了或者不想給,又不方便說服你,或者說不服你啊。你再執著下去,恐怕關係就要斷了。借錢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哈哈。

為什麼聊“天”,怎麼聊“好”天,如何聊天“好”?

一個好的聊天在於你給了對方一個他想要的結果

- 03 - 怎麼聊天“好”

前面說了聊天的概念和結果,最後來談一下過程。剛才不是說,結果重要嘛,那過程肯定就不重要了?不,結果最重要,但是過程也不能忽略。比如在很多聊天中,其實過程決定了結果。

比如聊天是心理諮詢體現技術的一個相當重要的方式,所以專業上會用到很多技巧,比如尊重、熱情、真誠、共情、積極關注等,而這些技巧都作用在過程中。

上述的諮詢技巧,都是專業術語的代名詞,不只是文字的意思,比如“真誠”,是實事求是,但又不是實話實說。不要簡單模仿。

拋開專業,我覺得大眾可以普遍做到的有三點,分別是“尊重”“熱情”“傾聽”;

這也就是本文的行動建議:

1. 聊天要有最起碼的“尊重”。

尊重的首要體現就是個人形象和禮貌用語,所以才會有那麼多場合禮儀,要求舉止得體,怎麼得體,我就不多說了,要學自己買書去。我只談一點我關於尊重的感受:請把對方當回事。

我們經常犯的不尊重的錯誤就是,聊天玩手機,玩一會就算了,全程玩的更過分。我有一次跟老闆出去見客戶,因為公司內部出了些問題,所以在客戶那裡我全程都在打電話和回微信。如果不是跟老闆關係還可以,估計就被開除了。

我當時的心態和認知是,我是處理公事,又不是玩遊戲,而且都是緊急的事,為什麼不能用手機。但問題就在這,確實是事實,但客戶不知道啊,縱使你解釋了,客戶信你,但是客戶的體驗依舊很不好啊。時間就是金錢,你的時間很重要,要一遍處理事情一遍跟人家聊天,那人家的時間就不重要嗎?

所以歸根結底,還是我沒有把對方當回事,所以我不尊重他,全程在處理業務。試想,如果馬雲跟你聊天,你會全程用手機處理業務嘛?

所以說尊重就是把對方當回事,就這麼簡單。

2. 聊天要有“熱情”。

熱情不見得每個人都能做到,但是我覺得最起碼要有“情”,或者不要“冷”,如果是感情是冷的,肯定沒什麼好話,不如不要聊。

怎麼才能有“情”呢?關鍵在於:理解對方的處境。

往往在聊天過程中,都會遇到很多尷尬的情況,比如冷場,尷尬,下不了臺,聊不下去,怎麼辦呢?

準備十個不冷場的問題:哪裡人?那邊常吃什麼菜?在哪裡上班?工作上最經常遇到什麼問題?最近怎麼樣?想去哪裡玩?有什麼煩惱?你老闆/同事是怎麼樣的人?怎麼看待深圳這個地方?華仔這個叼毛,到底在做什麼?

那是不是任何形式的聊天都要有感情呢?

我建議是,哪怕你面對的是一個是非對錯的討論會議,都要帶著對這件事和這些人的感情去爭辯,否則針對事的爭吵會變成針對人。得不償失。

3. 聊天要會“傾聽”。

就一句話:用心聽,而不是用耳朵。

我記得有一次跟朋友去認識一個長輩,全程都是他和我朋友在聊,我就是在他們聊天的間隙,用我的話表達了一下他的觀點。完了走的時候,他跟我說,小夥子,你很會聊天啊。搞的我莫名其妙。

後來我覺得,可能是因為他感覺到了,我真的是在聽,用心聽,僅此而已。用耳朵聽,你聽的再仔細,也不過是人家講的內容;用心聽,可以聽出來對方的態度和情緒。

其實很多時候,對方說的話,不一定就是他內心要表達的東西,但態度和情緒一定不會錯的。

為什麼聊“天”,怎麼聊“好”天,如何聊天“好”?

等你會靜下心來聽的時候,你會發現,智慧原來這麼簡單

- 04 - 總結

回來說茶館老闆,先定位他是一個生意人,目的是賺錢,迎來送往,不管是車伕馬伕,小姐官人,三教九流都要接待的。所以他為不同的人準備了不同的聊天方式和聊天內容,有什麼錯呢?

不但沒有錯,這壓根就已經是一種境界。先說“茶”和“好茶”,試想如果是一個窮人,說給他好茶,人家消費的起嗎?消費不起的嘛!而且你一旦說出口:上好茶。人家就得拒絕,不管人家怎麼拒絕,結果都是喝不起。再對照一下我們的理論,這聊天就給了人家一個很不好的結果啊!人家下次還會來嗎?

再說為什麼要有“茶”和“上茶”,這就是層次感和地位感啊,茶館老闆是為了給不同的人營造出不同的服務理念啊。“茶”是普通會員,“上茶”就是VIP啊。

再說鄭板橋這叼毛,當官的,還是名家,不窮的,但他就是穿的很樸素,這壓根就是釣魚執法嘛!我為茶館老闆翻案。

越寫越多,稍微尷尬一下,略表歉意,但其實很多內容還是沒有刻畫清楚,未來有機會再慢慢修正吧,感謝你能看完,如果可以,記住那些行動建議,會有用的。

我是夢想藍圖kand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