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邶城寒泉在哪里?汤阴邶城淇县朝歌鹤壁肥泉安阳寒泉本是淇河相连

邶城回家,寒泉回家

——我读《邶风·凯 风》 古诗词中的安阳历史地理二

邶城寒泉在哪里?汤阴邶城淇县朝歌鹤壁肥泉安阳寒泉本是淇河相连

刚出芽的老枣树


凯 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泉 水

毖彼泉水,亦流入淇。

有怀于卫,靡日不思。

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出宿于泲,饮饯于祢。

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出宿于干,饮饯于言。

载脂载舝,还车言迈。

遄臻于卫,不瑕有害?

我思肥泉,兹之水叹。

思沬于漕,我心悠悠。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邶城寒泉在哪里?汤阴邶城淇县朝歌鹤壁肥泉安阳寒泉本是淇河相连

老枣树

我们先把《邶风》中的这两首诗放到一块儿来比较一下。

这两首诗有一个共同的地方:泉水!邶城边的寒泉!寒泉的水流到淇河里去了!

人们不禁要问:邶城边有没有淇河?邶城边有没有寒泉?

今天,我们在邶城再也看不到淇河了,也没有了寒泉汩汩的涌水,再不保护可能连邶城的城墙也就没有了!

但问题是:现在没有,不代表两千年前没有!

隋唐时期的大学问家颜师古就犯了这样的错误。他在注解《汉书·地理志》邶、庸、卫三地来历时,遇到"《邶诗》曰"在浚之下",《庸》曰"在浚之郊";《邶》又曰"亦流于淇,河水洋洋","这样的句子。颜师古说:今《邶诗》无此句。

我真的不明白《邶风》里怎么就没有这些句子!

恐怕是颜师古打听了一下别人,问:邶城那地儿有淇河没有?有黄河没有?别人说:有,但在邶城南边,十万八千里远呢。颜师古就贸然下了个结论:淇河和黄河都不从邶城流过,又怎么会有"亦流于淇,河水洋洋"这样的句子呢。

看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还是正确的。

颜师古(581年-645年),名籀(zhòu),字师古,以字行。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隋唐时期经学家、训诂学家、历史学家,名儒颜之推之孙、颜思鲁之子。

这样大名头的人也会犯错!

其实,如果颜师古把他的时空往前推一千二百年,推到公元前602年即西周周定王五年之前,那时候淇河与黄河是都从邶城流过的。周定王五年这一年,黄河与淇河才都改了道。

在邶城,颜师古看不到了古黄河与古淇河!我们也看不到了古黄河与古淇河。

淇河在卫地朝歌,邶风的故事顺理成章,也就只能发生在卫地朝歌或者沬邑了。

就这样,颜师古把《邶风》慢慢儿引出了邶城,飘向了卫国故地!我们也慢慢儿都相信了他说的:《邶风》就是《卫风》,《邶风》与邶城的关系微不足道!

我们来看看古往今来人们对这两首诗的解释,你就知道有多么滑稽了。

先来看宋代朱熹对《泉水》的解读。

朱熹《诗集传》"卫女嫁于诸侯,父母终,思归而不得,故作此诗,言:毖然之泉水,亦流于淇口,我之有怀于卫,则亦无日而不思矣。即诸姬英明与谋为归卫之计。如下两章之云也。"

淇口在卫地(今浚县新镇堤壕村)。邶城是亡国之地,邶城也没有诸侯。就这样,寒泉一下子从邶城飞到了卫国!

再来看看人们对《凯风》的解读。

和风煦煦自南方,吹在枣树嫩芽上。枣树芽心嫩又壮,母亲养儿辛苦忙。

和风煦煦自南方,枣树成柴风吹长。母亲明理又善良,儿子不好不怨娘。

寒泉之水透骨凉,源头就在浚邑旁。母亲养育儿七个,儿子长成累坏娘。

黄雀婉转在鸣唱,悦耳动听真嘹亮。母亲养育儿七个,难慰母亲不应当。

唐朝人杜佑的《通典》也这样说:寒泉在濮州濮阳县东南浚城(今浚县)。

好家伙,寒泉一下子就飞到了浚县,一飞就是一百多里地呀!

寒泉在空中飞啊飞——

还有更离谱的!

北魏人郦道元的《水经注》这样说:濮水枝津东迳浚城南而北去,濮阳三十五里城侧有寒泉冈,即《诗》"爰有寒泉,在浚之下",世谓之高平渠,非也。

寒泉它飞呀飞,又飞了二百多里地来到了濮阳。

我听到了寒泉的哭声在空中呜呜咽咽,那是孩子想家的声音。

真的假不了,寒泉水飞了将近两千多年,也该回家看看了!

邶城寒泉在哪里?汤阴邶城淇县朝歌鹤壁肥泉安阳寒泉本是淇河相连

邶城遗址

2013年元月,历经五个月的发掘,在汤阴县东南16公里瓦岗乡邶城村发现了邶城古城墙遗址。遗址东西长1564米,南北宽1050米,总面积约1642200平方米,古城墙基础宽达22米。3000年前的邶国都城比已知唐以来的汤阴古城还要大。

邶城没飞,那么《诗经》里的寒泉也就该回家了!

其实,寒泉一直都在邶城附近没动。寒泉水就在邶城的北边一公里处,两千多年来一直汩汩没停,直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才停止喷涌。

可就是没人理它,寒泉所在的村庄名字就叫"寒泉"!

邶城在,淇河也跑不了!

《地理志》曰:"淇水东过内黄县南为白沟。淇水又东北,迳并阳城西……白沟又北,左合荡水,又东北流,"

内黄县南的白沟就在汤阴县五陵古镇的东边,淇河从浚县入汤阴五陵的白沟,中间隔着邶城,难道也飞过去!

"毖彼泉水,亦流入淇"和"爰有寒泉?"中的泉水都是指的"寒泉"!

寒泉就在邶城!寒泉水在邶城的北城墙下向东流不远就入了淇河。

邶城寒泉在哪里?汤阴邶城淇县朝歌鹤壁肥泉安阳寒泉本是淇河相连

邶城与沬邑(今鹤壁淇县)、浚邑(今鹤壁浚县)

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之前,古淇河并非在今淇门处注入卫河(那时候还没有卫河),而是继续南流至浚县古宿胥口(即淇口)处,折向东北流,经浚县官庄后,流经同山、白祀山之东,至浚县瓮城(雍榆城遗址)蒋村(顿丘县故城遗址),再往前行经过汤阴邶城,在汤阴东南角的綦逐(今汤阴县任固镇綦逐村)处流入古黄河。古淇河要长于今天大约40余公里,"綦逐"就是淇河之尾的意思。

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黄河发生了有记载的第一次大改道。这次黄河改道淤塞了淇河宿胥口处东北方向的部分淇河河道,自此淇河不再从宿胥口向东北方向流动,而是在宿胥口继续南下流入改道后的新黄河里去了。

就这样,淇河离开了邶城!也难怪颜师古看不到淇河,他那个时候离淇河改道已经一千二百多年了!

其实证明古淇河流经邶城并不难。

《诗经》最讲究的写作手法是"兴"。

"兴"就是由近到远、由看到的到想到的。曹植的七步诗就是这样:他先看到"煮豆燃豆萁",然后才能想到"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所以说"兴"是一种写法还不如说"兴"是一种思维方法。

常识告诉我们:"兴"起的事物只能是眼前看到的事物,它绝不可能是千里之外的事物。你在邶城看到的不是邶城的泉水,难道是卫地沬邑的泉水。

岂不怪哉!这说不通。

于是,人们在朱老夫子注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偷梁换柱转换时空,他们把这首诗的作者说成是卫国的公主——出嫁到许国的许穆夫人。许穆夫人在许国的泉水边思念家乡的肥泉水呀!

开国际玩笑,许国的泉水能流到淇河里去吗?

朱熹他们成功地把邶城的故事转移到了许国,连卫国都隔过去了。

不知道老先生累不累啊,你到邶城考查一下不就妥了。邶城没了淇河,但寒泉在啊!

可惜,朱熹是南宋人,那时候邶城已经是金国的地盘了,他过不来!没办法!

就这样,发源于我们汤阴,发源于汤东黄河故道与淇河故道的《邶风》,高调地一步三回头离开了汤阴邶城,彻彻底底地变成了"卫风"。

所有发生在邶城的邶风故事,仿佛只有放到沬邑和朝歌去说才合情合理。

明白了这些,我们再来解读《凯风》就非常好理解了。

邶城寒泉在哪里?汤阴邶城淇县朝歌鹤壁肥泉安阳寒泉本是淇河相连

邶城古城墙

有这样一幅画面:

在邶城城墙的北边不远处,寒泉的泉水汩汩地往外冒着,浩浩的南风一直吹了好几天,才让铁黑色老枣树树枝的枝顶鼓出了几个嫩芽,黄绿色的嫩芽在春风中跳跃着,显得生机盎然。

慈祥和蔼的老母亲正在泉水边的田地里弓腰劳作。大一点的儿子们跟母亲一块儿在田地里劳作,几个小的正在泉水边的坡地上低头采茅芽(荑)。

邶城寒泉在哪里?汤阴邶城淇县朝歌鹤壁肥泉安阳寒泉本是淇河相连

茅芽,诗经中的荑就是茅芽

春日正盛,喜鹊们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枣树上一窝雏鸟就要长齐羽毛了。听见老喜鹊回来了,它们闭着眼、伸长脖子、拼命张大嫩黄色的小嘴,喳喳叫着去迎夺老喜鹊嘴里的食物。

正是哺育幼鸟的季节,蓝天在向雏鸟们频频招手!为人父母的老鸟们辛苦地忙碌着,叽叽喳喳的叫声嘹亮地在泉水边老枣树的上空到处飘荡。

铁一样黑色斑驳的枣树树干与嫩绿色的枣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嘴角稚黄嗷嗷待哺的雏鸟与俯身吐哺慈祥可爱的老鸟更是让人联想到母与子,于是这首千古名唱母亲之歌——《凯风》诞生了。

懂事的长子看着风中虬劲向上的老枣树和树枝上正在哺食的老喜鹊,再看一眼自己的老母亲,他的眼泪刷刷地就流了下来。

母亲是老枣树,我们就是枣树上的嫩芽儿!

母亲是老喜鹊,我们就是那嗷嗷待哺的黄嘴小鸟儿!

儿子不才,弟兄们还小,母亲呀,我该怎么样来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呢?

其实,母爱是不需要回报的!

唐朝的时候,这个孩子变成了诗人孟郊。他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再后来,这个孩子又变成了大诗人闻一多。他有感于伟大的祖国母亲遭受蹂躏,挥笔写下了著名的《七子之歌》。歌曲"你可知MAKAO不是我真姓",即来源于《七子之歌》。

把邶风当卫风,把邶地换成卫地,是历代词家最爱犯的错误!他们要么是真的不懂,要么就是在装瞌睡!他们好像在有意忽略邶城的存在!

凯风又起了,呼呼地刮着!

寒泉,回家!

邶风,回家!

邶城寒泉在哪里?汤阴邶城淇县朝歌鹤壁肥泉安阳寒泉本是淇河相连

黄鸟指的是黄嘴角的小鸟

注释:

1.邶(bèi):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地在今河南省汤阴县东南。

2.凯风:南风。语出《山海经》卷一《南山经》:"又东四百里,至于旄山之尾,其南有谷,曰育遗,多怪鸟,凯风自是出",此处"凯风"指南风。

3.棘心:酸枣树初发的嫩芽。这里喻子女。

4.夭夭:树木嫩壮貌。

5.劬(qú)劳:操劳。劬,辛苦。

6.棘薪:树干,比喻母亲。

7.圣善:明理而有美德。

8.令:善,好。

9.爰(yuán):何处。一说发语词,无义。

10.浚(xùn):今浚县附近。在浚之下:就是在浚邑的北边。古黄河在浚县大伾山东边北折流向邶城东部一带(今汤阴县五陵古镇一带),所以"浚之下"就是"浚之北"的意思。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意思就是:我的家乡在邶城的寒泉边,浚邑的北方。

11. 睍(xiàn)睆(huǎn):鸟儿宛转的鸣叫声。

黄鸟:黄嘴角的小鸟,比喻孩子们,不是黄雀。

现在邶城人说某个人不成熟,还说他是个"黄嘴角",意思就是:你永远都是飞不出窝的雏鸟!

12.载:传载,载送。

邶城寒泉在哪里?汤阴邶城淇县朝歌鹤壁肥泉安阳寒泉本是淇河相连

黄鸟指的是黄嘴角的幼鸟,不是黄雀

我是邶城人,我来读《邶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