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孫權有哪些令人稱道的地方,因而留下了“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名句?

踦著毛驢去起集


治理東吳81郡得到人民擁戴。在文臣武將不計其數,遠比劉備的劉關張趙,黃魏多多了。程普黃蓋韓當週泰,周瑜,呂蒙陸遜,魯肅,諸葛瑾,張釗,劉備文只有諸葛亮。人才不遜於曹操。哥哥死了,能管理國家形成三足鼎立實為可貴。再有,東吳也不是三國時期主戰場,百姓安居樂業,是為難的。


唐河文學


孫權有哪些令人稱道的地方,因而留下了“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名句?

因為他守住了父兄打下的基業。

孫權,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孫堅之子,孫策之弟,三國時代孫吳的建立者。

首先我們說一下孫權的父親孫堅,其小的時候是一個有野心,家庭背景一般的裝漢,因為保護鄉里不遭受土匪搶劫,因此名揚郡裡,被舉薦為下邳縣丞,黃巾起義爆發後,時任佐軍司馬的孫堅隨朱儁征討黃巾軍,最後升為長沙太守,初平二年,孫堅因投靠袁術,袁術令命征討荊州刺史劉表,不幸戰死,孫權當時9歲。興平二年,孫策征戰江東六郡,建安元年,孫權十五歲被認命為命為為陽羨(今江蘇宜興)縣長,把縣裡治理的緊緊有條,建安五年,孫策被刺客所殺。


十九歲開始執掌江東六郡,因此孫權最初掌管江東時,局勢動盪不安。廬江太守李術更是公開反叛江東政權,廬陵太守孫輔通敵曹操、孫暠企圖奪權,丹陽太守孫翊和宗室重臣孫河遭到殺害,豫章、會稽等地數萬山越(少數民族)也伺機作亂。孫權以張昭為師傅,周瑜,程普等人為大將,阻止宗室作亂,平定山越,然後收編軍隊,尋訪人才,安定地方大族,於是江東局勢平靜了下來。建安三年開始,攻打荊州的黃祖,最後獲得江夏郡,建安13年。曹操平定北方後,率領十幾萬大軍南下,孫權說服江東大族支持自己抗擊曹操,任命周瑜為大將,聯合劉備軍,周瑜率領吳軍五萬,在赤壁大敗曹操的軍隊,這就是有名的赤壁大戰。建安15年,孫權遣麾下的軍隊攻佔交州,都城遷到石頭城(南京)。建安二十四年,孫權任命呂蒙為將,攻打荊州,殺死關羽,佔領荊州。延康二年,孫權任命陸遜為大都督,迎擊劉備,於次年的彝陵之戰中大破蜀軍。黃武五年,孫權攻打今廣東,廣西,貴州,越南等地,最後都歸於吳國。


黃龍元年,孫權於武昌(今湖北鄂城)正式登基為帝,建國號為吳,孫吳王朝正式建立。黃龍二年(230年),孫權派遣將軍衛溫、諸葛直將甲士萬人,浮海求夷洲、亶洲,吳軍勢力達到了夷州(即臺灣島),赤烏五年(242年),又派遣將軍聶友、校尉陸凱航行珠崖、儋耳(指現今的海南島)。揭開了大陸與臺灣交往的歷史序幕。



小編認為,所以說“生子當如孫仲謀”是對孫權的一種肯定,肯定了他繼承了父兄的基業,且在亂世中保住基業,開拓了疆土。


小灰讀歷史


孫權最為人稱道的地方就是守住了父兄基業,可以和劉備、曹操三分天下,最後建立了吳國。自古守業都比創業難,三國是個亂世,面對曹操、劉備這樣的老江湖,孫權竟然還可以不吃虧,作為晚輩還讓曹操稱讚有加,可以說孫權的確有兩把刷子。孫權具體令人稱讚的地方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東吳站穩根基,開創吳國

三國時期世家大族勢力強大,在江南有陸、朱、顧、張四大家族。孫堅帶兵進入江東,在世家大族看來這是入侵,勢必會影響自己家族的利益。雖然孫堅、孫策在世時沒出亂子,但這和他們兩人很能打有關,這是武力鎮壓的結果,後來孫策被人刺殺死於非命也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孫策臨死前也說過打仗自己比孫權強,但是治理國家則不如孫權。孫權掌權後,重用四大家族中人,慢慢的讓孫家在江東站穩腳跟,最後創立了吳國。

二、頭腦清晰,知人善任

三國有三次重要的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後兩場戰役東吳都主動參與,並且都是在處於弱勢的情況下,最後以多勝少,這和孫權的頭條清晰、知人善任不無關係。赤壁之戰重用周瑜,夷陵之戰重用陸運,正是他的知人善任,才保證了戰爭的勝利,使東吳三分天下有其一。

三、審時度勢,能屈能伸

孫權善於根據局勢來調整東吳的政策,魏國強大時,就聯蜀抗魏。蜀國強大時,就聯魏抗蜀,而且不卑不亢。三國中東吳建國最晚,一直到曹操、曹丕死後,孫權才稱帝,可以說能屈能伸。但東吳又在三國中存在時間最長,不得不說孫權居功甚偉。





老徐講史


孫權的一生可謂成就卓越,令人稱道的地方也有很多,尤其是表現在個人品格上,值得很多人學習!

孫權有什麼令人稱道的地方?

1.接手並安定江東、建立吳國

吳太祖大皇帝孫權,字仲謀,吳郡富春人。三國時代東吳的建立者。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之掌事,成為一方諸侯。

2.發展江南經濟,到達夷洲

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與劉備建立了孫劉聯盟,於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派呂蒙成功襲取劉備的荊州,使其領土面積大大增加。

黃武元年(222年),孫權被魏文帝曹丕冊封為吳王,建立吳國。黃龍元年(229年),孫權正式稱帝。孫權稱帝后,設置農官,實行屯田,設置郡縣,並繼續剿撫山越,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在此基礎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黃龍二年(230年),孫權派衛溫、諸葛直到達夷州。

3.廣納忠言

孫權非常喜歡喝酒,酒喝多了,往往會耽誤大事。不過,他有個特點,能虛心聽取別人勸說,改正錯誤。

孫權當了吳王之後,就大擺酒宴,招待群臣。到酒宴將要結束的時候,他親自起身,向大臣們行酒。走到騎都尉虞翻面前,虞翻假裝喝醉,伏在地上。等到孫權回到座位上,他又起身坐下。於是孫權大怒,手持利劍要殺他。當時在座大臣都嚇得不敢勸阻,只有大司農劉基上前抱住了孫權,說:大王在飲酒之後,殺掉有才能的人,是非常不妥當的。

即使虞翻有罪,天下人又有誰知道呢?正是因為大王能廣招人才,容納賢士,所以天下有才之人望風而至,現在一下子廢棄了自己的好名聲,這樣做值嗎?孫權說:曹操尚且殺掉孔融,我為何不能殺虞翻呢?劉基說:曹操輕易害死賢人,天下人都反對他。而大王施行仁義,當與堯舜這樣的賢君相比,怎麼可以與曹操相提並論呢?孫權聽罷,怒氣慢慢地消退,虞翻因此而免於死罪。酒席後,孫權對手下人說:從今天起,我酒後說要殺人,你們都不要去殺。

4.不記前仇

孫策掌理江東時,曾讓呂範管理財計。當時孫權年少,私下向呂範借錢索物,呂範定要稟告,不敢專斷許可,當時被孫權怨恨。後來,孫權代理陽羨長,有私下開支,孫策有時進行核計審查,功曹周谷就為孫權制造假賬,使他不受責問,孫權那時十分滿意他。

但等到孫權開始統管國事後,認為呂範忠誠,深為信任,周谷善於欺騙,偽造簿冊文書,不再錄用。 呂範去世後,孫權路過呂範墓,忍不住呼喊他的字:“子衡!”言畢淚流不止。


不講李說史


其實,孫權從小時候開始,就已經是一個天生聰明,文才,武功都非常出眾的人物了,可是他卻不是一個文縐縐的武將,而是一個膽量過人的智者,身材高大,卻抱有不平凡的夢想,從小生活的江東地區的孫權,一直對江東非常有感情,對於家人,他也是非常的看重。這才有了孫策讓位孫權的故事,因為就連自己的哥哥孫策都深深的感覺到孫權身上的不平凡。果不其然,在其他諸侯奮力殺敵人的時候,孫權正在慢慢的合攏江東地區的勢力。不但如此,還開發瞭如今的臺灣寶島,歷史上記載來看,最早在臺灣建立統治地位的人,貌似就是孫權了。

不得不說,孫權是把所有的好資源都已經搬到了自己的一邊,從這一切的一切,我們就能看出來孫權的宏圖之心了,可是他擁有宏大的理想,卻從來都是腳踏實地的幹事情,不斷的擴張的同時,還不斷的發展自己本國的經濟,這就顯得孫權在三國的紛爭之中出場變得稀少的原因了。畢竟他早早的就已經規劃好要管理明白自己的國家了,對於戰鬥,他都是避免大戰役的。

在吳國不斷壯大的過程之中,孫權還時常巡視各個地區,目的就是想在亂世之中尋找合適的人才輔助自己,在當時,不少大臣都流落江東地區,而孫權都是一個又一個的尋找到他們,這才有了後來赤壁之戰出現的許多名將名士,也才有了後來諸葛亮的舌戰群儒的故事了。這也從側面的看出來,孫權為了招納人才,是耗費了多少的心血。


惪州元良1978


①沉得住氣

我們都知道,孫權是魏、蜀、吳三國中最後稱帝的。曹丕稱帝,是在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改元黃初;劉備稱帝,是在黃初二年(公元221年),改元章武;而孫權稱帝卻是在黃龍元年(公元229年),足足比劉備曹丕玩了八、九年。

按理說,孫權如果跟在曹丕、劉備後面稱帝,是順水推舟的事,不會引起天下人的謾罵。

那麼,孫權為何要延遲那麼久呢?是他不想嗎?當然不是。真實的原因是,劉備已經發動了“夷陵之戰”,孫權知道,如果他在這個時候稱帝,肯定會遭到魏、蜀兩國的攻聯合擊。所以,劉備剛動兵,孫權就立馬向曹丕俯首稱臣,還送回被俘的魏將於禁。不久,又接受了曹丕冊封的吳王稱號。


殘月閣


孫權能接手父兄基業而確保不生內亂,這本身就很了不起!他又能知人善任,審時度勢,外用周瑜和魯肅,內靠張昭,聯合劉備共同抗曹,終成三國之一帝。當然堪稱為人子,為人兄弟之表率。


景雲一


政治上,聯合劉備對抗曹魏,奠定三國局面;經濟上,大規模上開發江南地區;民族問題上,將當時的山越融入華夏民族上;航海方面,孫權時代派船隊到過當時的臺灣,海南島,越南,柬埔寨,甚至印度,好多都是開創性的。所以說生子當如孫仲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