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果蜀国不伐魏国,而是全力开发南方,开拓越南、老挝,静待中原生变,可否得天下?

潇洒黄员外


蜀汉不北伐的结果显而易见,刘备带进川蜀的旧部一共就几万。说白了除了这几万人,谁想北伐?随着这帮人死的死,落户的落户。还有几个人整天想着去北伐拼命?诸葛亮要是不力主北伐,怕是蜀汉到灭亡都不会出兵中原。然后来看看当时的缅甸一带。其实也就些野蛮部落,征服他们对蜀汉没有太大好处。经济无从谈起,又不是产粮区,蛮兵又不能适应北方作战。再来看看没有蜀汉搅局的中原。曹魏可以放手北拒鞑虏,南欺孙吴。曹魏总体实力远超孙吴,完全可以连续征调十几二十万规模的军队南征。而孙吴呢,孙权最牛时也就拉起十万小弟打合肥。就这一仗就让孙吴后勤吃紧。所以曹魏灭孙吴只是时间问题。无论蜀汉还是孙吴,一方被灭,另一方必然被曹魏三面包围。蜀汉就算能征召蛮兵,最多也就凑十五万左右兵力死守。面对吞并了江南的曹魏,实在吃力。可以预计曹魏可以在蜀汉边境上长期屯兵二十万左右。有了江南补给之后,曹魏完全可以分几路发动三十万规模的伐蜀行动。就这还不是全力,如果不计其它方向的威胁和叛乱,五十万也不是不可能。上述兵力数字参考的是各地当时的人口和补给能力。三国演义那种赤壁八十万、夷陵七十万的都是不靠谱的,实际也就曹魏二十万,蜀汉十万的规模。


金一长


蜀汉是开发过益州南部的,诸葛亮七擒孟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可是南中的孟获归降后,诸葛亮穷极一生都没在南中用过兵,更别说越南、老挝这些地方了。


为什么诸葛亮不集中力量控制南方呢?最主要的还是南方敌对势力太多,尤其是他们背后的老板

南中自汉武帝开始就安排官员、设立州郡来控制,到东汉末年,南中一带一共有四个郡:越巂、牂牁、益州、永昌。刘备入蜀后,以强权手段控制南中(蜀汉的庲降都督是四都督中最早设立,就是专门用来控制南中的),刘备死后,四郡就反了三个:越巂高定、牂牁朱褒、益州雍闿,至于演义里戏份最重的孟获,其实只是南中当地的彝族首领,跟着雍闿谋反而已,真正的硬手是上述三位。

诸葛亮自公元225年南征三郡,近一年的时间才平叛成功,以竭泽而渔的方法,把四郡的青壮年搬到汉中,组成蜀汉的特种兵——无当飞军,还把四郡分为七郡,分置太守控制,削弱了南中的力量。可是诸葛亮这种方式不但没遏制住南中,反而让当地愈加怨恨蜀汉政府。

事实上自诸葛亮把战略目光放到曹魏后,南中一带一直都不平稳,蜀汉不得不把很多将领和军队放置在南中,孟获所说的“南人不复反”也不过是个美好的愿望而已。而且南中之外还有交州,这个地方由于地理原因很少人知道,可它是东汉十三州之一,管辖着今天的两广和越南中北部,土皇帝是以士燮为首的士氏一族,司马光称其“雄长一州,偏在万里,威尊无上,出入仪卫甚盛,震服百蛮”。





士燮是交州之首,当年撺掇南中朱褒造反的就是他,蜀汉如果要进攻越南、老挝的话,那就等于和士家开战,当年刘表“南接五领,北据汉川,带甲十余万”的时候尚且拿士家没办法,何况是根据地和交州隔着千山万水的蜀汉。而且士燮的政治目标十分稳定,东汉还在的时候就听命于朝廷,曹丕篡汉后就投靠了江东,孙权任命外戚步骘为交州刺史,在政治上控制了交州。

所以南中地方偏远,人口稀疏,瘴气害人,山地又多,蜀汉要彻底平叛就得花很大的代价,更不用说地理位置还要更远的交州,实力强大的盛世王朝都不敢轻易做劳师远征的事,何况是实力在三国中最弱的蜀汉了。再说了,交州名义上是孙权的地盘,甚至连南中一带也有江东活动的影子(三郡皆反时,孙权就任命了朱褒为永昌太守,封侯拜将),诸葛亮要动这些地方就是明摆着和孙权开战。

刘备夷陵战败、关羽、张飞被杀被害,这一桩桩、一件件辱国的事,诸葛亮都只能忍了下来,无非就是为了保证江东能和自己一致抗曹,别老在背后下黑手。关羽当年被孙权捅后脊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擅过边界,强取了桂阳的军粮,现在诸葛亮要联孙抗曹,又怎么可能为了几块“食之无肉,不食也不可惜”的地盘和孙权翻脸呢?





在我看来,南中和交州对于蜀汉来说就像《碧血剑》里的五行八卦阵一样,五行阵是反派石梁派祖传的看家绝学,八卦阵则是温家五老苦心自创的累赘阵法,袁承志都说了:“敌人破不了五行阵的话,那要八卦阵来干嘛?敌人要是破了五行阵的话,那八卦阵也挡不住,只是画蛇添足罢了”。

同样的南中和交州也是一样,三国时期这两个地方基本就是蛮夷汇聚的地方,蜀汉就算得到了这两个地方,国力也不可能增强多少,自然也提不上什么夺取天下了。如果曹魏不能进入益州,这两个地方无非也就是在版图上看得大而已,不但要费心去经营,还得派兵驻守,但如果曹魏能攻破益州和汉中的话,这两个地方也守不住,当年项羽为什么选择乌江自刎?刘禅在邓艾兵临城下之时,为什么不选择逃亡南中建立政权,其原因都在于此。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一贰一橙


毫无疑问,不能。

第一,题主说的开发南方,越南根本不可行。蜀国全盛时期的人口也只有100万左右,这么点人,连当时成都平原的千里沃土都没有开发完全,怎么可能去开发东南亚那一块的土地?诸葛亮最远只打到南中之地(七擒孟获)况且,大家可以看看地图。



当时蜀国周围的地理环境到底是什么样的。蜀国往南,全是崇山峻岭,原始森林,以当时的科技水平,开发起来难度实在太大,基本不可能实现。况且,就算艰难的开发下来了,那种化外之地,都是少数民族人民,由于语言不通等原因,叛乱之事肯定就是家常便饭,不用魏国动手蜀国自己就被后方拖死了。


第二,如果蜀国选择开发南方,与当时蜀国建国时的口号和基本国策不符。蜀国建立时打的口号是“兴复汉室”,这才“人心归附”好不容易建立了蜀国。好嘛,现在你已经建国了,你不是要复兴汉室么,你呆在西南之地也就罢了,你不想着北伐收复汉朝领土,一直往东南亚跑算怎么个事儿?这样一来立国的基本方针就已经站不住脚了,蜀国的统治者怎么可能去选择大力开发东南亚地区?

第三,如果蜀国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开发南方上,也就没有兵力进行北伐了。但是,你不去北伐,你以为魏国会眼睁睁看着你开发南方?你不北伐魏国就来伐你啊!到时候南方满族加上北方曹魏,前后夹击,蜀国拿什么抵挡? 第四,当时的越南一带,也就是交州,实际上是吴国的地盘。早在公元210年孙权就派步骘占领了南方的交州。如果蜀国要开发东南亚,势必与吴国产生冲突。吴国蜀国一旦因此起了冲突,联盟关系破裂,两个弱国就只能被魏国各个击破了。因此蜀国也不能去去开发东南亚地区了。

综上,只要蜀国统治者脑子没有坏掉,是绝对不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开发南方上的。无利可图,徒增烦扰。蜀国能做的,只有休养生息交好吴国,对抗曹魏。


庭州行者


蜀国虽偏迀一偶,但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气候宜人,适宜种养和人口增长,如果诸葛丞相能把精力和智慧用在发展农业增加人口,改革落后的制国方略,施惠于民,从严治史,从严治军,军民一体,忙时军支农,闲时民练兵,号令严明,不出二十年,定能带出百万之大军,席卷天下,复汉之事可成矣。可惜丞相急功近利,妄图以小计取天下,用卵以击石,落得憾死五丈原,应了那句功名未成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战争打的是国力、人力和体制,成功需要坚持和智力,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但以小赌大往往注定失败。


手机用户5334040091


这个战略是有可能成功的。类似的做法,曾发生于战国时期的秦国。秦惠王的时候,六国强力合纵,导致秦国大好的进攻势头严重受挫。这时候,如果秦国还继续保持进攻的态势,那秦国会耗空国力,变得越来越弱。秦惠王还是很英明的,面对敌强我弱,敌众我寡,果断下令秦军全面收缩战线,退入函谷关,据险而守。进攻不足,防守还是有余的,进入防守状态后,六国也不想跟秦国硬磕下去,就全面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制衡时期。

历代秦王都雄心勃勃,面对六国的联合压制,秦惠王心有不甘,决定养精蓄锐,暗自提升国力,伺机反攻。于是采取了司马错南并蜀蛮的建议,意图将秦蜀两地的人力物力财力合而为一,提升秦国整体的综合国力。结果正如司马错所料,以秦国的先进和秦军的勇猛,十个月就占领了蜀国全境,占领之后对蜀国进行开发,消耗很小,收获很大。战国时,四川盆地还是蛮荒之地,不是天府之国,蜀王被称为蛮夷之长,但是被秦国兼并后,迅速地被秦人开发成了沃野千里的粮仓。从此之后,史书对秦国的描述是“秦益富强”。

十五年过去了,六国都懈怠了,联盟也松散了,配六国相印的苏秦也去世了,这时候缩头隐忍的秦国再度卷土东来。此时的秦国已今非昔比,兵源和粮草都更加充足,发动的战役规模更大,势头更猛了。

三国时期的蜀国,跟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些情况还是相似的。秦国有天险地利足以防守,蜀国也有。秦国面对六国合纵,敌众我寡,蜀国以一州之地对魏国九州之地,也是敌众我寡。当时蜀国要是能东结好孙权,放低姿态给吴国当后援,多鼓动吴国和魏国开战,转移魏国注意力,然后自己仿照秦国当年那样向南开疆拓土,那以后的形势发展会很不一样。

当年张仪不同意南伐蜀国,因为他认为蜀国蛮荒落后,打下来也没什么用。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蜀国经过秦人的开发之后,很快就变成了富庶之地,能为秦国提供大量的源源不断的国防物资。三国时期,永昌徼外的禅国,还有东南沿海的交址,都是蛮荒落后之地,但之所以落后,是因为没有先进的文明去开发,一旦进行了开发,价值也是很大的。禅国与交址都是沿海地区,如果能够开发,不但会有源源不断的热带大米送到蜀军大营,还有南海和印度洋两大海域的鱼盐之利。

蜀国北伐不成功,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军粮不足,还有兵源不够。蜀军打下魏国的一些城池之后,分不出兵力去镇守,这是很严重的一个问题。军粮不够、兵力不足,这都造成了蜀国无法发动大规模的战役,无法对魏军主力造成持久的连续性打击,这决定了蜀国的统一战争根本无法成功。不要说魏延奇策怎么样,那是根本行不通的。春秋时期,吴国速战速决,长驱直入,迅速攻占了楚国首都,但是没用,楚国太大了,首都沦陷了,还可以迁都,迁都之后还接着跟吴国打。举最近的例子,解放战争,那也不是小打小闹可以完成的,而是发动了三大战役加渡江战役,才将国军主力彻底击溃。

如果蜀汉大力度开发了东南亚,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且不说交址和禅国人口怎么样,仅南中的永昌郡,好好开发,那也是大有裨益的。永昌郡是汉朝的人口大郡,在东汉前期,人口就超过了一百万,仅次于南阳郡。这么多的现成人口不去开发利用,反而天天只想着去魏国抢掠人口,实在是舍近求远。

贵中夏而轻夷狄,是历代都容易出现的问题。总是觉得内地用处大,觉得边疆用处小,总是觉得华人价值大,觉得边远少数民族没什么用,这都是认识上的偏差。开发蛮荒,华夷并荣,同舟共济,相辅相成,秦惠王、汉武帝、汉明帝是典范。蜀汉政权没有那么大的格局,因而只能小打小闹,局限于一隅。


秦客逸民


答:蜀国不开发南方的原因是开发的难易程度决定了国家政策。

蜀国的实际控制区,在刘备去世后只拥有益州、汉中以及后来诸葛亮南征获得的南中地区。而实际在利用的和以在开发使用的地区只有成都平原一带和汉中地区。这相对狭小的可以作为农耕文明发展的地区,虽然有天府之国之称,但是真正的农业文明还没有获得很好的开发和使用,更不要说蛮荒的南中地区了。

那么如果蜀国不北伐魏国而转向全力开发南方地区是否可行呢?

我们先从诸葛亮南征开始说起。

1.从行军作战图来看,诸葛亮的军队最远到达大理,也就是在我们国家现在的云南省境内,并没有向外扩张到今天的缅甸区域。而最终分设的永昌郡照后世来看估计属于羁縻州的性质较高,蜀国对于整个南中地区实行真正的管辖也不过40年时间,这么短的时间如何去有效的开发?从实际控制时间来看,我认识时间是不够的。

2.西南诸蛮族部落之多也是不可想象的。不仅仅在语言是不通,在生活习惯上、饮食上、以及国族认同上面都存在很大的区别。花时间进行教育和驯服都要时间。《桂海虞衡志》一书中提到的几个民族即使到了南宋时代还是如此的生活。

獠族人,“在右江溪洞之外,俗谓之山獠。依山林而居,无酋长、版籍,蛮之荒忽无常者也。以射生食动而活,虫豸能蠕动者皆取食,无年甲姓名。一村中惟有事力者曰郎火,馀但称火。旧传其类有飞头、凿齿、鼻饮、白衫、花面、赤挥之属二十一种。”

蛮。今郡县之外羁縻州洞,虽故皆蛮地,犹近省民,供税役,故不以蛮命之,遇羁縻则谓之化外,真蛮矣。区落连亘接于西戎,种类殊诡,不可胜记。以道名而峨州以西别有酋长无所统属者,苏绮、罗坐、夜面、计利、流求、万寿、多岭、阿误等蛮,谓之生蛮。酋自谓太保,大抵与山獠相似,但有首领耳。罗殿等处乃成聚落,亦有文书公文,称守罗殿国玉。其外又有大蛮落,西曰大理,东曰交趾。大理,南诏国也。交趾,古交州,治龙编,又为安南都护府。

猺,本五溪槃瓠之后。其壤接广右者,静江之兴安义宁古县,融州之融水怀远县界皆有之。生深山重溪中,椎髻跣足,不供征役,各以其远近为伍。

这三只主要的南方部落民族,活动范围非常大,管理难度非常高。原因就是在于基础道路建设的缺失, 没有数百年之功下去都不一定能完成整合工作,更不要说时间更加短暂的蜀汉政权。

3.蜀汉人口劣势决定了他无法真正治理好南中地区。

刘备当年进益州用的是最早的平原帮加上荆州帮。而益州的人才在诸葛亮手上也是处以全面性的压制状态。所以蜀汉国内的政治经济依旧掌握在北方族群手中。他们想的是要恢复中原,而不是南下逃跑。如果不能恢复中原,那就最好的办法是投降。益州本土的政治势力直到了刘禅后期才逐渐成型。可是时间不够了,魏国大军一来,大家就投降了。

所以我的结论是,蜀汉没有足够的人手和时间来开发南中地区,更不要想着逃出国境到缅甸、泰国等东南亚腹地去发展,而且执政方也是北方人后裔,思考的逻辑依然是恢复中原。这就决定了南下开发是不可行的。


南阁水哥


开疆拓土也要讲究成本,南中七郡尚且难以控制,何况东南亚地区。事实上,我国领土的每一次开拓,都需集全国之力,迁徙移民,设立郡县,非百年而不可为也。正面例子如河西之地,反面例子如安南交趾。

具体到蜀汉,恐怕还未等到其开拓东南亚,就已亡于曹魏之手了。



历史的行程


去东南亚干嘛?扶贫吗?

从古至今的战争无非就两个目的:

第一、争夺生存空间

第二、争夺各种财富和资源

三国时期的蜀汉政权是不缺生存空间的,准确地讲蜀汉不缺耕地,成都平原沃野千里,蜀汉缺的是人口!

那么东南亚能为蜀汉提供高素质,会种地的人口吗?那些热带雨林中的原始部落能帮助蜀汉去打仗吗?

至于财富和资源,东南亚除了一望无际的原始森外,还有啥财富?翡翠吗?蜀汉到底能从这里得到什么呢?

这哪里是去开疆扩土,这是去大山深处支教扶贫啊!

(三国时期东南亚啥也没有,还得花钱派人去占领,当时蜀国不缺地,蜀国缺人!)

公元214年刘备围攻成都,益州牧刘璋投降,随后刘备自领益州牧,益州被归入刘备手中。不过当时刘备实际统治的地区仅限于益州北部,也就是今天的成都平原一带,而南部的南中地区则是群魔乱舞,刘备对南中的控制基本只停留在地图上 。

但刘备显然对南中还没啥兴趣,或者是顾不过来,因为很快就有人上门讨账了。

在拿下益州之后,孙权立即派人来索要荆州,因为荆州是刘备从孙权那里借来的。刘备当初对孙权表示,只要得了益州就还荆州,出于联合抗曹的想以及鲁肃的强烈建议,孙权就把荆州借给了刘备。如今刘备已得益州,孙权自然要求刘备归还荆州。

说起来孙权也是天真,出身于富贵家的他明显是没有借过钱,借出去的东西哪有主动还回来的。面对孙权的使者,刘备的回答也很简单:“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意思是得了凉州再还你荆州。

刘备的回答让孙权真的怒了,孙权于是派遣吕蒙袭取了荆州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则赶忙引兵五万抵达公安,与孙权隔湘水对峙。

而就在此时曹操攻占汉中,直接威胁到了刘备的大本营益州,刘备于是急忙与孙权议和,双方约定以湘水为界瓜分荆州,之后刘备便留下关羽镇守荆州,自己则带兵去汉中跟曹操死磕。

对于刘备而言汉中是非常重要的,汉中位于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之间,是秦岭和大巴山之间的一块小平原,曹操若想夺取成都就必须拿下汉中,而刘备想要占领长安也要拿下汉中。

并且相比于曹操,汉中对刘备更加重要,没有汉中曹操还可以退守秦岭防线,以秦岭的险峻足以拒刘备。而如果刘备丢了汉中,那么就只能退守大巴山防线了,而大巴山的海拔要远低于秦岭,防御难度更大,所以刘备对于汉中更加看重。

汉中之战打了三年多时间,最后刘备如愿以偿获得汉中,曹操则迁民而走,退守秦岭一代。

原本此时刘备应该是休整一下,好好的整顿下后方,但关羽在看到大哥获胜之后,决定出师北伐,从荆州直插洛阳,于是曹刘襄樊之战打响。

襄樊之战的过程就不说了,结果是非常惨痛的。在关羽北伐的同时,孙权袭击了荆州,又断了关羽后路,最后俘杀关羽,刘备所占的荆州三郡全部都丢了。

荆州一丢刘备就慌了,况且二弟被杀让刘备更加恼怒,于是又出兵伐吴,但却被陆逊所败,自己则病逝于白帝城。

纵观刘备一生,其巅峰时期就是拿下汉中之时,此时是他地盘最大的时候。但他的盛世维持时间太短了,仅仅一年时间不到,荆州就丢了,之后又在夷陵之战中元气大伤,蜀汉的实力滑落到魏蜀吴的最末位了。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掌权,此时他需要休养生息,将注意力转移到内部问题上,而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南中夷人造反。

(南中包含今天的云南、贵州、四川南部和缅甸东北部)

南中地区自汉武帝时期被并入汉帝国版图,成语“夜郎自大”中的夜郎国就是位于这里。

公元前前111年,汉朝政府设立犍为郡、牂柯郡,越嶲郡。

公元前109年,西汉政府设立益州郡(和益州不一样,是益州郡,位于云南,郡治在今天的昆明)和朱提郡。

公元69年,东汉政府又设立了永昌郡。

不过到了东汉末年,由于天下大乱,多山多川的南中地区便开始不服中央管教,当地少数民族头领纷纷占山为王,蜀汉对南中的控制已经达到了危险的边缘。

就在刘备病逝当年,南中益州郡豪强雍闓(汉人),趁机蜀汉动乱之际策动牂柯郡太守朱褒、越嶲郡叟王高定以及益州当地彝族首领孟获一起反叛。这几个人很快将三郡的蜀汉官员全部杀死或送往东吴,南中彻底反了。

但是得知消息的诸葛亮并没有立即出兵平叛,因为此时的蜀汉刚刚经历一系列惨败,需要休整,诸葛亮等了两年时间才率军南下。

今天人们推测,此次南征诸葛亮共计带了2万多人,兵力虽然不多(主力必须在北面防备曹魏,东边的孙权也得有人看着),可蜀汉的重要大将基本上都带上了,可见诸葛亮对南中的重视。

就绝对实力而言,当时的南中势力根本无法和蜀汉军队相抗衡,整个平叛过程从春天开始,到当年秋天就结束了。而在战争结束之后,有人曾劝诸葛亮继续派遣官吏制约孟获,但被诸葛亮拒绝。据《汉晋春秋》记载,诸葛亮给出了三个拒绝的理由:

若留外人,则当留兵,兵留则无所食,一不易也
加夷新伤破,父兄死丧,留外人而无兵者,必成祸患,二不易也
又夷屡有废杀之罪,自嫌衅重,若留外人,终不相信,三不易也

这三个理由中的第一条就是后勤保障问题,诸葛亮认为如果要派遣官吏就必须驻扎军队。但当地蛮荒,军队的粮食需要从成都运来,非常不容易。有鉴于此,最后诸葛亮准许孟获等夷人首领自我管理。

连南中地区蜀国都不愿意驻守大量军队,更何况去东南亚!蜀汉即便占领了整个东南亚又有什么用?三国时期的东南亚没有啥像样的文明,当时东南亚最发达的地方是今天的越南,但已经被东吴给占领了,其他地区则是一片大森林,啥也没有。

并且当地的少数民族短期内无法汉化,蜀汉政权也很难利用那里的人力资源,在当地什么好处都捞不到,还要费钱费粮派兵驻守,明显得不偿失。

(缅北地区一望无际的大山,你这不是难为蜀汉嘛)


千佛山车神


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诸葛亮有这几点是做不到的,一,是否能像播州杨氏那样,没有外部侵扰,专心向南发展。二,是否能取得蜀汉内部的共识,暂时放弃北伐。三,征服这些地区,需要漫长的时间,连续的政策,武力,文化等输出。四,打造一个独立的经济,政治循环系统,以上四点诸葛亮是没有办法完成的,想完成,得废汉自立,清洗一部分人,与丞相的理想,现实要求相差太远。注定是悲剧。



4寺庙


当时的开发主要靠人口!只要蜀国鼓励生育!人口就会大规模增加!人口增加兵力就会增多劳动力就会增多!开发就会更彻底!人口爆炸增长就需要更多土地!从三国演义中可以看出平民一家才两三个孩子!富人更少就一两个孩子!那怎么可以人口暴涨!就看1949年以后中国人口增长就可以知道!人口从四亿增长到8亿才用了20多年!当时蜀国存在了50多年!如果一家五六七八个孩子!18岁以后必须结婚,五十年人口从五百万增加到2000万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别给我说没有土地!土地改革后!有多少森林草地荒山被开垦出来了!只要国家保护私有开垦出来的土地!不收人头税!人口扩张的速度超呼你的想象!附近土地不够了搞人口迁移到荒山野岭!不能开发我就不是中国人!主要就是诸葛亮没有经济知识只有政治知识和军事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