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小黃車要“黃”了?被爆裁員50%、數十億欠款、盈利模式不清晰

小黃車要“黃”了?被爆裁員50%、數十億欠款、盈利模式不清晰

來源 | 券業觀察 ( quanyeguancha)

原標題:被爆裁員50%、數十億欠款、盈利模式不清晰、商業模式不成熟,ofo還能一直倔強下去嗎?

小黃車要“黃”了?

01

有消息稱ofo大裁員 比例達到了50%

6月1日,有消息稱ofo由於資金鍊緊張,總部已經開始大規模裁員,同時高管層變動劇烈,曾任COO的張嚴琪離職,由他帶領的海外事業部業已解散。

據虎嗅報道,從ofo、滴滴在職員工等多個獨立信源處,得到了以下消息:

1、總部大規模裁員屬實,人員優化將會快速完成。


2、這次裁員人數是ofo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總部整體裁員比例達到50%,且存在繼續擴大範圍的可能性。


3、裁員涉及ofo的全部業務條線,包括業務團隊與職能部門。其中供應鏈團隊80人,此前的既定裁員比例為47%,而上週六(6月2日)得到消息,這個比例已經擴大至60%,也就是說供應鏈最終只保留32人。


4、管理層劇變。海外市場主管張嚴琪離職,整個海外部門解散。同時離職的高管還包括負責市場公關業務的高級副總裁南楠與主管楊迅。

但ofo官方依然咬定傳言無稽,ofo公關部門回覆是:虛假消息,公司運轉一切正常。今早ofo聯合創始人於信在朋友圈回應稱高管離職一事並不屬實。

不知道我算不算是獨立信源哦,但怕是比這些無稽之談來的靠譜些?


我覺得把COO和PRD都說成“主管”可能不太合適吧,而且沒離職說成離職怕是要讓獵頭空歡喜了?


ofo海外業務僅僅一個新加坡的營收怕是比其他某些友商全量營收都高,直接“被裁撤”不大合適吧?


四條“真相”中有三條指向裁員,我想可能是因為這點不好澄清?你說裁了我說沒有,誰證明呢?所以只好晃點獵頭公司,麻煩他們辛苦再多等一等吧!


當然我也理解,媒體本無態度,只是背後還有人推動。所以李珉總,最近約個飯唄?

小黄车要“黄”了?被爆裁员50%、数十亿欠款、盈利模式不清晰

02

資金鍊緊張 努力自救中

數十億欠款、盈利模式不清晰、商業模式不成熟等,都成為擺在ofo面前難以逾越的大山。

ofo資金鍊緊張早有端倪:根據財新報道,截止2017年12月,ofo賬面上可供調配的資金僅剩3.5億元,共計超過30億元押金用於支付供應鏈欠款。

據媒體報道,此前戴威通過動產抵押方式,先後兩次將其資產共享單車作為質押物,換取阿里巴巴共計17.7億元的借款。這次融資的方式頗為特別,以單車作為抵押物換取融資在行業內還是首次。

有分析人士算了一筆賬:按照抵押444.76萬輛車獲取5億元債券來看,每輛ofo小黃車值112.4元;按照這一單價來計算,1570萬輛車才可抵押到17.66億元的債券總額,這一數字或許為ofo目前全部的單車數量。

為了給ofo及時“補血”,事實上戴威已經把ofo“賣了”。

小券(ID:quanyeguancha)查詢天眼查發現,ofo的運營主體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法人戴威,融資歷史有9次,融資總額超20億美元,投資方數十家,ofo成為融資最多的共享單車企業。

小黄车要“黄”了?被爆裁员50%、数十亿欠款、盈利模式不清晰

小券根據天眼查整理

面對資本的重壓,“倔強”的ofo正在努力“自救”中:包括而不限於售賣車身廣告、取消免押金、做區塊鏈等等措施。

今年5月下旬,由於難以靠用戶的單次騎行獲取利潤,ofo開始發動員工售賣車身廣告,以期從B端尋找到大規模變現的路徑。

ofo將重點放在了車身商業化廣告和APP開屏廣告上。但這樣做還是會出現很多問題,比如政府會不會進行監管;廣告主是否認同車身廣告的做法;車身廣告帶來的盈利能否填補巨大的債務和持續的虧損等。

小黄车要“黄”了?被爆裁员50%、数十亿欠款、盈利模式不清晰

但是,去年7月份北京市共享單車《指導意見》正式出臺,出現“不得設置商業廣告”的內容。

在《指導意見》對企業運營服務要求中,有一條是“在車輛標準方面,投放車輛應符合國家、行業標準,安裝車載衛星定位裝置,不得設置商業廣告”。也正是這份《指導意見》的出爐,讓很多共享單車汽車為之收斂,沒有再直接投放商業廣告。

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雖然不能直接打廣告,共享單車企業又想出“軟推廣”的方法,進行所謂的“定製”。如ofo就與《神偷奶爸》推出的“大眼車”,將小黃人的元素融入其中。摩拜也和《悟空傳》電影合作,推出定製單車。

小黄车要“黄”了?被爆裁员50%、数十亿欠款、盈利模式不清晰

另一方面,ofo取消了全國20個城市的芝麻信用免押金活動。目前依然可以使用這一服務的僅為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廈門。除上述城市之外,如果用戶不購買95元的“福利包”,就需要繳納199元押金才可使用ofo。

小黄车要“黄”了?被爆裁员50%、数十亿欠款、盈利模式不清晰

5月17日,ofo官方宣稱將成立區塊鏈研究院,並在全球範圍內應用區塊鏈技術賦能大數據、物聯網,連接企業、政府、用戶等多方主體,解決共享單車投放、調度、停放、維修等運營痛點,協助解決共享單車的城市治理難題。

有人說,這是戴威“病急亂投醫”,共享單車和區塊鏈有什麼關係?快的打車創始人陳偉星曾表示:“ofo最大的機會是如何區塊鏈化。”陳偉星說,做區塊鏈是共享單車新的延展方向,戴威對區塊鏈很瞭解。不過,陳偉星也沒有具體說區塊鏈加上共享單車到底能做什麼。

03

管理經營存漏洞 ofo被訴侵犯肖像權

值得反思的是,ofo在公司管理和經營上也存在漏洞。

6月4日消息,據海淀法院網消息,因認為ofo共享單車在宣傳廣告和百度百科ofo詞條中未經同意擅自使用其肖像,一名沙特留學生以侵犯肖像權為由,將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訴至法院,要求二被告立即刪除百度百科ofo詞條中有原告肖像的照片;在全國公開發行的報紙上公開賠禮道歉;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30萬元。

小黄车要“黄”了?被爆裁员50%、数十亿欠款、盈利模式不清晰

原告訴稱,其系沙特阿拉伯王國公民,2011年來到中國留學生活。近日,朋友突然聯繫原告,稱在一款遊戲中彈出了ofo的推送廣告,廣告圖片上有原告的肖像,用於推廣ofo小黃車。


原告上網查詢,在百度百科的ofo詞條中,拜克洛克公司也使用了上述有原告肖像的照片,借原告外國人的特殊身份,宣傳推廣ofo共享單車海外戰略,以突出強調其全球性,但原告對該情況並不知情。


原告的朋友均認為原告在為拜克洛克公司拍攝廣告,並從中獲得利益。但在原告的國家,留學生不允許打工,且印有留學生肖像的照片如要用於廣告宣傳等行為,需經大使館同意。如留學生未經大使館同意,將有其肖像的照片用於商業行為,則違反國家法律規定,會受到相應處罰。


拜克洛克公司未經原告同意,擅自將包含原告肖像的照片用於企業宣傳,獲取商業利益;百度網訊公司未盡到審核義務,與拜克洛克公司構成共同侵權。兩公司的行為侵犯了原告的肖像權,給原告造成損失,故原告起訴至法院。

日前,海淀法院受理了此案,正在進一步審理中。

未經本人同意,擅自將別人照片用於企業宣傳,獲取商業利益,這種做法看起來很low,不像大公司的作為,側面反應出ofo在公司管理和運營上的違規和制度漏洞。

此前,《財新週刊》報道稱,ofo的供應鏈回扣一度達到一輛自行車10元,而ofo內部管理層奢侈品消費成風。

小黄车要“黄”了?被爆裁员50%、数十亿欠款、盈利模式不清晰

04

ofo:我和我最後的倔強

近日有報道稱,滴滴正在推進收購ofo的談判,“如果一切如滴滴所願,收購消息將在6月前後官宣。”對此,ofo方面曾公開回應稱,該消息並不屬實,“ofo將在眾多投資方支持下,保持長期獨立發展。”

據資料顯示,滴滴之前一直是ofo的投資方。2016年10月,滴滴在ofo的C輪融資中投了數千萬美元。此後,在ofo的D輪、E輪融資中,均有滴滴的身影。在ofo股權架構中,戴威佔股比為36.02%,滴滴佔股比為25.32%。

後來,滴滴與ofo的創始團隊之間疑似出現裂痕。雙方矛盾的導火索是董事會的“一票否決權”,滴滴志在必得,而戴威始終拒絕出讓。在戴威看來,“不被大公司、股東控制,保持獨立發展”是第一要務,其餘的一切業務規劃均要為其讓位。

此後滴滴和ofo似乎都意識到了不能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ofo選擇投向了阿里的懷抱,今年3月,ofo宣佈完成8.66億美元E2-1輪融資,阿里領投,螞蟻金服等機構跟投。滴滴則收購了小藍單車,開始扶植ofo的的競爭對手。此後雙方在併購的談判桌上也幾次談崩,戴威的不妥協讓兩者合併的希望看起來越來越渺茫。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另一廂,阿里同樣作為小黃車的股東,比誰都更瞭解“控制權”的重要性,而很遺憾,ofo和戴威的可控度很低。

戴威的倔強,ofo的所有股東和員工都已經領教了。

虎嗅這樣描述戴威:拒絕與摩拜合併,寧可裁員降薪也不接受滴滴的收購邀約,戴威的人設變成了反抗資本招降的鬥士,他準備好為自己戰鬥到最後一刻。

版權說明:感謝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與創作,BETA財富管理 均在文章開頭備註了原標題和來源。如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發送消息至公號後臺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非常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