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粽”磅来袭丨端午就要到了,快来pick下莲都端午习俗!

“粽”磅来袭丨端午就要到了,快来pick下莲都端午习俗!

谢谢你长得这么好看还关注我们!

“粽”磅来袭丨端午就要到了,快来pick下莲都端午习俗!

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

处处端阳,处处吉祥!

“粽”磅来袭丨端午就要到了,快来pick下莲都端午习俗!

端午

又是一年端午时~~~

“粽”磅来袭丨端午就要到了,快来pick下莲都端午习俗!
“粽”磅来袭丨端午就要到了,快来pick下莲都端午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我们一年一度的端午就是吃粽子,吃卷饼挂艾草等等啦~

“粽”磅来袭丨端午就要到了,快来pick下莲都端午习俗!

吃粽子

“粽”磅来袭丨端午就要到了,快来pick下莲都端午习俗!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五月端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

咱们大莲都的粽子就叫“一口粽”,是一般粽子的迷你版,小编一口就能吃一个,馅多米少。剥开一个热气腾腾的粽子,香气扑鼻、满口生津。咬上一口,箬叶的清香、糯米的滋润、肉和梅干菜的鲜香顿时侵袭你的味蕾!

“粽”磅来袭丨端午就要到了,快来pick下莲都端午习俗!

吃卷饼

“粽”磅来袭丨端午就要到了,快来pick下莲都端午习俗!

这在丽水城区最为盛行,烧上十几种菜肴,以平锅烤烙薄面皮卷菜而食,已成为端午节一道独特的风味美食。在的卷饼馅虽五花八门,无所不“包”,非常丰盛,但一般包卷饼会有这四样传统菜:豆腐,即体现艰苦朴素、永不忘本、干净干事的作风;茭白,出淤泥而不染;笋,清廉有节;四季豆青绿色,与豆腐、茭白搭配,寓意“一清二白”。时光流转,民间不再以绢包束,而代之以又以“绢”之谐音称为“卷饼”。

“粽”磅来袭丨端午就要到了,快来pick下莲都端午习俗!
“粽”磅来袭丨端午就要到了,快来pick下莲都端午习俗!

插艾挂蒲

“粽”磅来袭丨端午就要到了,快来pick下莲都端午习俗!

挂菖蒲和艾叶在其它地方也广为流传,但莲都人“挂菖蒲和艾叶”除了驱邪避害,还有这另一层纪念意义,那就是为了纪念抗倭名将戚继光。据史料记载,戚继光在丽水抗倭正是以“挂菖蒲、艾叶”作为传信之用,才使得丽水城的百姓幸免于难。此后,每到端阳,家家户户都在门上插菖蒲、艾草,这项习俗也一直流传到今天。

“粽”磅来袭丨端午就要到了,快来pick下莲都端午习俗!

赛龙舟

“粽”磅来袭丨端午就要到了,快来pick下莲都端午习俗!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现存中国各地的数千种方志中,共有227种方志有龙舟竞渡的记载。端午划龙舟,龙舟竞渡的说法,包括有“大众舟齐出发,赶往丞救屈原”及“一呐喊鼓乐吓退蛟龙”等。

“粽”磅来袭丨端午就要到了,快来pick下莲都端午习俗!

端午“五黄”

“粽”磅来袭丨端午就要到了,快来pick下莲都端午习俗!

大多传统的端午节通常还有有吃“五黄”的食俗。 “五黄”指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及雄黄酒。在中医理论中,端午这一天为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日子,于是端午就成了人们驱邪防病的最佳时机。在端午这天的中午,即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都会吃一顿“五黄”餐,这“五黄”分别是黄鱼、黄瓜、黄鳝、咸鸭蛋、雄黄酒。

“粽”磅来袭丨端午就要到了,快来pick下莲都端午习俗!

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家人一起泡上一壶雄黄酒,插上一捧艾叶草,包上一串四角粽,又或是“送端午”、“吃卷饼”都是过端午节不错的选择。

“粽”磅来袭丨端午就要到了,快来pick下莲都端午习俗!“粽”磅来袭丨端午就要到了,快来pick下莲都端午习俗!
“粽”磅来袭丨端午就要到了,快来pick下莲都端午习俗!“粽”磅来袭丨端午就要到了,快来pick下莲都端午习俗!
“粽”磅来袭丨端午就要到了,快来pick下莲都端午习俗!

长按指纹识别二维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